每年的“八一”,我望自己穿着军装的照片,总会勾起当兵经历的记忆。那一幕幕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自觉地向军旗敬一个礼。
文革期间,学校停课了。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在如此情况下,学校复课的可能性少之又少了。
我只得回到乡下,思考一下就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既锻炼一下自己,又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
白天,跟队里的人集体上山下田劳作;晚上,帮助生产队记记工分。那时,生产队按劳动力的工分计酬,正劳力十个工分,身体弱一点的八、九分。我第一次参加生产队劳动,年龄小只能算半个劳动力,但是我在晚上替队里记工分,也算另一种劳动了。所以,生产队每天给了我5个工分。到年终时,按工分多少进行结算分红。
这半年时间的劳动,给了我很大的农村生活实践。十五、六岁的年纪,开始挑五、六十斤的担子,肩膀就疼了,走不了几步,后来挑一百多斤的肥料上山种地瓜都感到不会特别吃力了。特别是炎热酷暑的夏收夏种,的确锤炼人的吃苦耐劳精神,那屁股冒烟、汗流浃背的场景,现在想起来还有点紧张。那像现在的孩子,温室里的花朵,在室外军训、跑步就晕过去了,太经不起大自然的折磨了。
到了来年1月份,征兵工作开始了。我的心动起来了,如此在家长期待下去,还不如参军去。下定决心后,跺跺脚自作主张就去公社人武部报了名。
在瑞安中学读书时,我曾参加空军征集青少年滑翔兵的体检,最后因名额有限而没去成。因此,这次征兵体检很快就顺利过关了。
我回家后告诉母亲:“我不等学校复课,要当兵去了。”
母亲不放心说:“你还小,去部队会吃不消的。”
我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我本是当空军的料,当陆军才不怕呢!”
至今想起来,我对自己当初的决定还是挺欣慰的。如果那一年没去部队,也只能是回乡当农民了。就是以后恢复了高考,初中只读了一年书的我还能有什么戏可唱?
3月17日,我们这批新兵登上了停靠在飞云江码头的温州军分区船艇大队的登陆艇,驶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6415部队的驻扎地洞头岛,开始了我的全新人生之路。
那时候,农村青年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小学毕业就算不错了。因此,我们这批新兵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很少,象我出于“瑞安中学”的初中生也算很不错了。到部队后,把我分配在比较重要的部门。
从这里开始,我们由散漫的个体变成了严守纪律的整体。出早操、训练;政治学习、业务练习;紧急集合、野营拉练;军民联防、军宣队工作,把一个学生青年磨练成合格的军人。
两年半时间过去了,我参加了浙江省军区教导大队集训,至此结束了义务兵役成为部队的一名现役军官,直至28年的军旅生涯。
当过兵的人都会说,没有当兵的人生,是令人遗憾的人生。是的,当你在一个有着铁的纪律的团队中每天交织着兄弟般的情谊与激烈竞争的局面;当你在摸爬滚打中再也没有伤心的泪水,而充满胜利的喜悦时;当你送走朝夕相处的战友,擦去坚毅的泪花时,应该说每一个当兵的,都有着一段快乐又痛苦的记忆,这就是军旅生涯特殊的感情,也是军旅生涯的特殊荣耀。
军旅生活,只有军人才会懂。当就餐的哨声响起,我们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食堂;当每个人一只手托着二个碗,几分钟就消灭了一大碗饭;当我晚上打到了一碗油炒饭时,那一点点油味儿比现在吃山珍海味都开心。如果在节假日这天,炊事班杀了一头大肥猪的话,整个营区都飘着馋人的肉香,那令人期待的改善伙食的晚餐不知在大脑里过电影般已有几次。在这里,我悄悄告诉你,我们的伙食费是一天四角九分哦!
当我考虑到自己的年龄与服役年限要求脱下军装后,不曾想到也会感到一丝的孤单与不适应,这是其他人与自己都不可理解的。
哪怕当兵时汗水流淌的记忆已挥洒在云烟之中;哪怕与战友在风雨中长途奔袭、警报声声已成了曾经的回忆;哪怕海防前哨夜幕下扛着钢枪的身影为了身后灯火辉煌的平安而消失在月光下。但是,在脱下军装的一刻却历历在目。
军人的骄傲,就是祖国在我胸,赴汤蹈火勇往直前。在这个过程中,让一个羞涩、胆怯的小青年,成为一个磨练出坚强的意志的优秀战士。
我很珍惜人生的这一段经历,诗人李白曾赞誉戌边战士:“不见征戎儿,岂知关山苦。”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