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虞文成的头像

虞文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01
分享

壶口瀑布随记

慕名壶口瀑布已久矣,一睹名闻暇迩的圣景,心中感到非常兴奋。

八月的黄河,河水较充沛。我们站在南岸的河床岩石上,只见天际边舞动的黄龙从朦胧的两山之间奔涌而来。到壶口时,浩瀚水面骤然收成一束,在约50米的落差中奔流,忽然跃下,其声其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泄翻涌,升起迷惘水雾,并向四周飘散,让人难以靠近。

瀑布在峡谷中产生的轰鸣,“听之若雷霆之鸣,望之若虹霓之射”。其景其态,人称“谷涧起雷”、“群龙戏浪”、“水里冒烟”、“彩桥通天”四大奇观。

黄河壶口瀑布,无论从瀑布的规模、宽度、落差,都不可能与黄果树大瀑布和其它瀑布相比较,但它挟黄土高原的泥沙,滚滚奔流的气势;广阔的河床陷入狭窄的河中沟的特殊地形,所形成的声势;黄河流域文明的孕育,所造成的声望,是其它瀑布难以与它比肩的。

在水雾腾腾的观景台上,我不时地抹去脸上带着细砂的水珠,慢慢品味大诗人李白的成名经典作《将进酒》: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中国五千年文化,就象这奔流不息的黄河,由雪山涓涓细流孕育成大河,历经艰难险阻、千山万水,汇入浩瀚东海。义无返顾,勇往直前,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

黄河既孕育中华文明,又滋润了农耕文化,为推进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它又成了落后生产力时期的灾害与腐败、孱弱政府施行的人祸。

回想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花园口”渡口段堤坝,造成了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也间接导致了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惨案”,成了抗战时期“三大惨案”之一。多少灾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

可以说,黄河承载着厚重的中国历史,随着河水奔腾,翻过了一册又一册的篇章。

壶口,成了中华民族最艰难时期愤怒、吼叫、呐喊的喧泄平台,从黄土高原过来的悲哀、无奈、痛苦,满身污泥浊水的叹息,在这里一并喷发。因此,我称壶口瀑布是黄河的魂。

因为,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贲张的血脉,那汹涌澎湃的奔流,滋润着黄土地的生命;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那挺拔直立的腰板,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勇气;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敢于抗争的精神,那一颗滚烫的心,铸就了五千年历史的传承魂魄。

你听,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声势,不正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吗?

但是,在今日地球环境的改变中,黄河已慢慢失去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声势,壶口瀑布的奔雷也变成了击鼓。我相信,随着黄河流域的治理不断取得进展,壶口瀑布将充分张扬它的不羁个性。

在壶口瀑布的轰鸣声中,我好像在聆听由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黄河那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意境;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中发出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的情景,在这里得到深刻的体现。

这首交响曲,那悠扬的旋律勾勒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那深沉的歌声痛斥了侵略者的残暴和道出了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那高昂的交响曲迸发出中国大地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与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

这首歌,整整激励了一代人。直至六十年代末,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殷成宗把《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从此走上了世界的舞台。在壶口瀑布前,你可以体验在剧院难以激发的内心激情、难以升华的崇高意念。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就有“禹治水,壶口始。”的记载。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赞美壶口瀑布的诗篇。

在离开壶口时,我们在车上朗诵了光未然的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