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艺为欢的头像

艺为欢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13
分享

家乡漫行记


[文/艺为欢  2019端午]

端午节又到了,儿子也即将参加中考,他没打算回乡下。家里正在建房子,是回乡还是陪小孩,我有些纠结,直到初五临时决定还是回去。

想买礼盒送亲朋,可没想到曾经繁华的圆方路上,绝大部分店铺关门了,路上零零星星,终于看到一稍大点的超市,可端午礼品早已销售一空,这真是过年的架势啊。来到高速入口,竟然堵车了,我们只好缓缓跟着移动,可雨越下越大,倾盆大雨重重泼洒在车前玻璃上,前面一片模糊,车在巨大的雨势前打起双闪灯艰难前移,短短的五十公里高速,我们走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雨终于停了,盘绕在群山腰上的朱亭路上,我们在飞驰。雨后的山谷,空气格外清新,打开车窗,心旷神怡,惹人陶醉。

下午近两点才到家,先一天回的哥哥正在忙着做饭。因为房子早拆了,爸妈借住在大哥家,还算方便,他们也习惯了。建房虽然托付给了附近的砖家表姐夫全权负责管理,但因为我们兄弟都不在家,爸妈仍需经常去察看工地,决断一些方案,处理些日常事务,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有欲望、有追求、有事做,他们看起来比以往明显精神多了。饭后我来到半山腰上的工地,老房子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空荡荡的地基,和那孤零零的破旧厕所,十几米的高岸护坡已经建好,很是雄伟壮观,这样免得像以往,一下雨全家人就担心屋后山崩土裂而寝食难安。现正在打井,因地势高,听说已经打了五十几米了,但水量仍然不大,还需继续深挖。

我独自到处走走,雨后迷人的田园风光让我迷恋,夏日泥土里散发的阵阵清香让我陶醉,这池塘,在祖屋前面,三面环山,与上面一块菜园相辉映,雕饰了塘冲这块风水宝地;这石坪上,已经完全废弃了,曾经这里白天大人晒谷子,晚上就成了我们小孩的乐园,跳房子、打战斗窝、老鹰捉小鸡,格外热闹,石坪边曾有一排仓库,搞集体时,一到年底,我们挑着箩筐满怀喜悦来分谷子;这月塘,紧挨着石坪,1982年第一次分田到户时,这丘田分给了我家,那紧挨石坪的乱石壁上,杂草丛生,听说里面有一条大蟒蛇,我每次割禾到那里边时就会毛骨悚然,生怕突然窜出一条蛇出来;这棉花坵,与沙河江一路之隔,一到夏季,经常被洪水淹没,这里曾种过棉花,也种过花生、茨菇,甚至甘蔗,分田时这丘田被划分成几块,我家也分了一小块;灰元大坵、开九湖里,那里都曾流下我辛勤的汗水……是她们,陪伴我度过了那烂漫的童年;是她们,记录了我那挥洒青春、努力拼搏的青年;是她们,分享着我人生旅途中收获喜悦的中年;是她们,也将与我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老年。我沉醉在这花草下流淌着脉脉生活气息的田野,我留连在这泥土中充满着纯纯岁月印痕的乡村,我一路拍摄,唯恐错过这里的每一处美景,唯恐落下这里的每一份记忆……

不经意我来到了江边马路上,迎面一女人正背着一把椅子闲走着,我仔细一看:这不是小文吗?我赶紧招呼,她惊讶地望着我,可始终认不出我是谁,无论我怎么提醒,她仍然满头雾水。是呀,整整四十年了,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虽然是邻里,但自从小学毕业后就彼此从未见过!其实我也只记得她的名字,幸亏她长得与她妈几乎一个模子。她告诉我,自从她妈去年过逝后,她八十多岁的父亲身体每况愈下,现在已是老年痴呆症了,喜欢到处走,她无奈背把椅子跟着,方便他随时随地休息。远处一老人正拄着拐杖颤巍巍、慢腾腾过来了,他是远近闻名的老屠夫,懂些法术,也有些文化,2016年我清明回乡,还陪他一起聊过天,那时他还挺有精神,对民俗、玄学似乎有些功底,当时我还想有机会到他那去挖掘收集民间文化。我赶紧招呼,经提醒他似乎还认得我,并喃喃自语:俺们曾还是一个厅堂的呀……人越老越怀旧,是的,我的祖辈确实与他家都居住在这棵大樟树旁,两家屋连屋,直到祖父于1972年才搬到了几百米之遥的塘冲。他走累了,小文把椅子放置好,我们扶他休息,其它几位邻居也围了过来,一起就在马路上聊着。小文爸有三女一儿,现在由女儿轮流服侍,而儿子远出打工,坐在椅子上的他对儿子似乎有些不满,大家都劝慰他,毕竟他儿子生了两个小孩,家庭压力大,无奈外出谋生。是呀,不是儿子不孝,确实是因为这个社会赋予男人太多的责任和压力,自古男人就是“忠孝两难全”,今天的男人既要孝敬父母,又要忠于家庭、肩负事业,何尝不也是“两难全”呢?一听请保姆,小文爸有些怒气:我生这么多小孩有什么用?大家一听哑然,赶紧闭嘴。记得当年九十多岁的爷爷一听请保姆的建议,也不高兴了。我曾写过一篇《基于小村庄互助式农村新型养老模式的研究》提案,也想在农村养老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可今天我才猛然醒悟:农村老人的思想观念不改变,正常家庭中,除了传统的子女赡养,其它任何养老模式都会难以实施。

接着我们一起来到樟树下小文叔叔家,“樟树下”是一个古老的地名,也是我世族聚集地,听说原来这里有许多古樟,数百年来枝繁叶茂、一派生机,这个百余人的小村落更是人才辈出,有市长、县长、大型国企一把手、教授、高工十余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老旧房子都已全部拆除,古樟也早被砍伐,幸存的唯一一颗古老樟树孤零零挺立在江岸边,曾多次被雷击,一度快干枯死去,村落里也从此萧条不振,尤其这二十年来,年青人都外出务工,只留下老年人守住家园,他们除了聚在一起打打牌,也难有其它娱乐活动。这棵数百年的古樟,虽历经风霜雨雪和雷电击打,树心早已被淘空,但近几年来,却再次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随风摇曳,显得格外苍劲,远远望去,像一位长者张开双臂,见证着樟树下的沧桑巨变,激励着这里的人们勇敢拼搏,昭示着古老的小村落会继续重振雄风、人丁兴奋、人才辈出。

小文叔叔家在路边拐角处,离江边樟树最近,他家屋外坪上已经有不少人聚在一块,我一一招呼,没想到竟然有两位不认识,经打听,原来都是已经数十年前出嫁的樟树下女儿。“你在哪里工作?”“你家房子为什么不建到马路边来?”“你家小孩在哪里读书?” “你家老人谁在服侍?” “我们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拉起家常来,嫂子还端来了棕子,石坪上甚是热闹。回来还没与爸妈商量建房子的事,下午还得回城,我得离开了。因为今年的雨水天太频繁,尤其近段时间更是暴雨成灾,爸妈只好把筑基的日子一拖再拖,终于定在端午后的初九,虽然我和哥都没在家,但房子施工图、外观效果图,经过一家人在网上反复讨论修订,哥哥早已设计好了,到时由师傅照葫芦画瓢施工就是了。天不早了,我与爱人开始踏上返程。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按时上下班的紧张,自由自在,我可以在曲曲折折的乡村小路上流连,可以在宁静质朴的田园里放松,我可以把生活打扮得富有诗的情韵,把日子布置得山水画般的雅致。我可以什么也不做,只是默默地感受,感受着这里空气的新鲜,感受着这里山水的旖旎,感受着邻里的和睦,感受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感受着城市里缺失的那一切一切。

一路芬芳,一路情长,在车内,我闭上眼睛,任由思绪在这浓郁的泥土气息中自由飞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