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有名。吉林镇赉是个很东北的地方,与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庆隔嫩江相望,与内蒙古有草原接壤。那天在镇赉吃到香香糯糯的米饭,惊奇于这米有一个很江南的名字叫“小蠡农”。
单单一个“蠡”字,就让身处东北的江南人心灵放飞回了家乡。无锡有蠡湖,宜兴有蠡河、蠡墅,一条即将开通的范蠡大道是贯通宜兴南北的大动脉,宜兴人一直把范蠡奉为制陶的鼻祖。
范蠡学富五车,文韬武略,商以致富,青史留芳。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老年时看淡,“商圣”,是范蠡身上最耀眼的一道光环。
“小蠡农”还真是宜兴人种出来的。在宜兴有一家世界领先的柠檬酸制造企业,他们在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院士团队技术加持下,在镇赉改良了4万亩盐碱地,水稻亩产达到了800斤以上,创造了奇迹。
改良盐碱地,一开始都是质疑的眼光和反对的声音。顶着压力,冒着严寒,一群人从宜兴辗转来到镇赉。当地人都在猫冬,那群人却踩着冰霜忙碌起来,他们将自己工厂研制生产的液体有机肥喷散到盐碱地面上,待稍稍化冻,就把洁白如霜雪的柠檬酸石膏以及生物有机肥,用农机深翻到地里,平整后待来年播种甜菜、玉米、水稻。
最开始数千亩改良后的盐碱地试种的是甜菜。种甜菜挑战也不小,当地人的头都摇的像拨浪鼓,直言不讳质疑:种不成。去找有名的制糖企业益海嘉里寻求技术支持,对方尽管有收购甜菜制糖的经验,却对盐碱地上种甜菜表示怀疑,并不赞同。江南人,种甜菜也是没啥经历。好在有专家团队做后盾,再买来相关书籍阅读,虚心向当地的老农民请教基本耕种流程,一群人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和甜菜苗一道扎根田间地头,硬是护着数千亩甜菜熬过了幼苗期的适碱苦难。
甜菜一天天长大,蓝天白云下煞是好看,大片大片的绿,绿的油亮,油亮闪光,在光影与微风中交头接耳。长大的甜菜颠覆了原有的、江南的甜菜印象,肥硕的叶子有半人高,粗壮的躯干苍碧透白。拨开甜菜宽大的身躯,下面竟然藏着像萝卜一样的根茎。这东北的甜菜,真正宝贝的不是菜,而是根呀。一群宜兴人抚摸着甜菜,眼里满是喜爱,就像慈父良母,在抚摸自己的孩子。
大的长到了六七斤,一般一到二斤,十月份收成,送到制糖厂榨糖。当地和周边的人争先恐后跑来围观,一张张惊讶的脸上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那些以前直言不讳质疑的,更是手抚自己的脑门,憨笑着掩饰尴尬说,“想不到,真是想不到,还真种出来了,服了。”有一个老头开了一辆三轮小卡车,从百里以外远道而来,盯着甜菜不停感叹,特别激动的样子。
万事开头难,悉心解决了排涝、灌溉、施肥等细节问题后,玉米种出来了,水稻种出来了,大棚的订单蔬菜种出来了。小蠡农,大手笔,近期的目标是改良种植盐碱地10万亩。
“小蠡农”这个大米品牌名太有意义了,据说正是宜兴那家柠檬酸企业的老总宗伟刚亲口起的,他们在改良盐碱地的同时还在当地办了一个年产量40万吨的柠檬酸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引起了震动和关注,就连吉林的省委常委以上领导,就有多人前往视察。
风从江南来,“小蠡农”是谦逊的、儒雅的,与其说是产业经济转移在向“商圣”学习,不如说是文化与理念的参透表达,在用行动向“商圣”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