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发源于郴州南麓之五盖山,由东南流经郴城。古老神话苏耽飞天就发生在郴江边,橘井泉香是苏仙救治郴城百姓留下的传奇故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是秦少游对郴江写下的相思。郴江穿城区绕经苏仙岭后,向东北奔去。郴江在群山翠谷间蜿蜒,途经许家洞,最终在飞天山与北行之东江融汇,东江接纳了郴江,也结束了郴江。两江的交汇地称为郴江口,简称江口。
江口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繁忙的汇接口。古代北方由湖南去往广东只有两条线,一个是西线由永州宁远蓝山线,一个是东线郴州临武宜章线。走东线水路时,逆耒水过便江后入东江在江口转入郴江,至郴州后上岸跨五岭入广东。特别是清朝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对外通商只有广州一地,此时江口是最繁忙时期。江口繁华时的见证就是对岸的古码头瓦窑坪。
历史上名人过往此地甚多,或留有印迹,或写有诗文。唐时韩愈三过郴州,其中一次曾在郴州长时间停留,待招返长安,在郴江与翠江(东江下游,便江上游)游览写下《郴口二首》:山作剑攒江泻流,扁舟斗转急于飞。刘禹锡途经郴州《渡桂岭歌》: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唐时王昌龄途经郴州: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宋朝文学家、画家张舜民:下得寒滩水漫流,山平水远更清幽。徐霞客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4月初途经郴州,在郴州多地留下足迹,在江口和程口描绘时景: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寸土绝丽。翠点两岸竹,善化一泉甜,青丝对河镜,丽裙嗮江边,巧手织云锦,清歌绕云间:是古人对翠江秀丽的描绘。
现在的江口归入郴州飞天山风景区内,两岸秀丽风景面貌一新,江口正对岸就是飞天山景点之一神仙寨。飞天山景区内共有九寨,即:铁鼎寨、神仙寨、老虎寨、喻家寨、鲤鱼寨、猫王寨、狗头寨、凉伞寨和首家寨。所谓寨,可以理解为独立的山峰,是丹霞地貌的独有特征。神仙寨为景区内主景之一,其间藏有峡谷、石门、天生桥、一线天、岩洞,寨顶因溶蚀而成水洼之地美曰:天池。神仙寨上巍峨峻峭,风景秀丽,立于山顶,视野开阔,下可俯视蜿蜒的两江水,红岩绿水、赤壁丹霞、峡谷奇洞、古木竹海尽在眼中。
神仙寨主峰巉岩下就是石佛寺。古寺历史悠久,兴盛于明清两朝。佛寺坐北朝南,背倚神仙岩悬壁,面临翠江,与郴江口隔江相望。寺不大,所处位置独特,靠山面水,又处于两江交汇处,景色迤逦。寺内有两窟,其一窟顶呈半弧形,下排列小龛,佛像残缺。另一窟有佛九座,正中为释迦牟尼坐像,面相端正肃穆、服饰齐整、正襟危坐,背倚莲花;弟子阿难、迦叶旁立,慈祥俊秀;外为文珠、普贤守护,头部火焰似放佛光,表情虔诚,身着袈裟、线条流畅、形态优雅。
江口左前方对岸就是千年古码头瓦窑坪,自汉代以来,瓦窑坪便是贯通我国南北的水上要津,是郴州通往衡阳、长沙的水路起点和终点站。古街上,轻纱飘悬,红色灯笼点缀着古朴的青瓦屋檐,秀色小镇的风韵跃然眼前。橘井药铺、倒缸酒、玲珑茶、金贵银坊等郴州老字号在此汇聚成行。其实要真正看清楚瓦窑坪之美,你要爬上对岸飞天山最高峰铁鼎寨去俯视她。从高高的丹霞山上看,瓦窑坪依偎在蜿蜒的翠江旁,周边丹崖突兀,青翠田野相伴,绝对人间佳境。立于山巅,看初夏晨光中江天辽阔:念去去,千里烟波,晓雾沉沉楚天阔。突然有了柳永的诗句中的意境,诗中改了两字,暮霭换作晓雾,斜阳下忧郁之色变成了青春朝气跃然于上。看丹霞延绵不绝,水天相间,晨光晓雾,绿意昂然,翠江婉转于山峡之中犹如飘带,伸向天际。
如今的郴江两岸被打造成休闲风光带,再过一段时间,从郴州市区坐旅游观光船就可以直达江口、瓦窑坪码头。
徜徉在江口,岁月千古苍桑,不变的是什么?目之所望,茫茫翠江之水永不停奔流,不变江水万古流;河岸边昂首挺立的丹霞,仍如千年前在此孤独守候,丹山峡谷青翠,一年又一年青又黄,黄又绿。变的又是什么?此刻的江水,因电站修建水势平缓,悠悠碧水,早不是韩昌黎描绘时的形态:山作剑攒江泻流,扁舟斗转急于飞。江上没有了古时的斗篷船,只有来往穿梭的游艇,江道也不再充当交通运输之功能。“嘀!嘀!”两声清脆的汽车铃声,将我从畅想中回到现实,如今来飞天山游逛不再是徐霞客徒步行履,驱车朝发夕至,转转在各个景点之间。行旅不再艰难,是否对山水的品鉴也失去了古代那份纯真的味道,也许步伐下的大地,更真实亲切。不经寒彻骨,那得梅花香。
红赭的丹霞依旧,时光如同这碧蓝的江水,在岁月中悄悄流逝,不断演绎的人世间却已然变换了新颜。一降微风拂过,江水状似鱼纹泛起波澜,水波潋滟传向远方。天际之间,白云如带,正在其中闲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