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筱红的头像

姚筱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20
分享

众草之上的风景


        小时候我家所在的家属院靠墙处,有一垅竹,竹子周围有些小花草,经常有蝴蝶在那里飞来飞去。我喜欢那垅竹,喜欢抚摸她那光滑凉爽的皮和竹节。看她的绿,从竹身、分枝到叶子。并喜欢追着蝴蝶跑。每当我受了委屈,会跑到竹垅周围,与那垅竹对话,好像她能排解我的不快。但我并不知道,我的名字里带竹,与竹有缘。


      我5岁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名字里有个“筱”字,教我的好几个老师不认识,和了顺口溜“中国人生得憨,认字认半边”的惯例,都读成“悠”。有时下来我悄悄告诉老师读“小”,于是老师说“哦,哦,小”,那些老师不觉窘,也不查《字典》,也就多认识了一个字。 初中后,仍然有不识“筱”字的,只不过初中老师较聪明,通常点名时问“姚啥子红”啊,我急忙说“小”。


      有天我问父亲,我这“筱”字是啥意思?谁取的?为什么很多人不认识?父亲说在我刚刚出生时,他请好友阐校长给我取名,阐校长说“女孩子应该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夫人喜诗,还是夫人取吧!”于是校长夫人给我取了带“筱”的名字,来自于南宋谢灵运《过始宁墅》中句子“绿筱媚青涟”中的“筱”,实则是“小竹子”、“细竹”的意思,多用于人名。


        父亲说“知道吗?你这名字取得好哦!竹是不甘于做平凡小草的植物,她不怕埋没于周围的荒草中。”接着父亲爱怜地看着我说“你现就像株小草,以后长成小竹子就好了。”


        我当时并不懂父亲那句话的含义,更不知道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期望。只是正经的打开《字典》,看了这个“筱”字的解释,更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我幺舅喜欢画,他有一本《芥子园画图》,里面有很多竹图。我每次去幺舅家,喜欢把他那本画书翻来复去看个够,欣赏画家笔下那多姿多彩的竹。我问幺舅为什么画家会画出那么多竹图。幺舅告诉我“竹因为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开始像小草那样默默生长,当突破她的生长周期,会变成众草之上的美丽风景,因此,历代文人墨客喜欢称颂。”于是我对竹除了喜欢外,开始有了崇敬。


      竹是一种适宜在山区生长的植物,刚发芽时,叫笋,因富含纤维和多种营养物质,当与肉搭配烩或炖时,清香四溢。是我们这里最美的山珍。


         竹全身是宝,便于栽种,生长又快,如果做成家居用品,便于清洗,耐用。其中的竹椅,夏天坐上去特别凉爽,惬意。因此,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喜欢竹编用物。


        我外公是一个竹器编织能手。


        最让人难忘的是每到夏天,母亲会把外公接到我家住一段时间,然后外公会买回很多迟竹、方竹、斑竹。外公先把竹裁成细丝,再挑选出细丝里的精品,把光滑的竹皮和竹肉剖开,为竹器收边时备用。外公编织竹器时,常常给我们讲故事,有《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外公讲故事有一个特点,语速慢,每讲一句,要用一个方言“煞过阵”来连接,即“接下来”的意思,特别调味口,让人特别想听接下来发生的事。往往,外公故事中的人物,在他绘声绘色中活灵活现,竹丝在他布满茧子的手下滑动成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一个夏天,外公会编织出无数个菜篮子、小竹篮。每当外公完成一批小竹篮,会用油漆描了色彩,让一个个看上去红红绿绿,美不胜收。小竹篮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也是母亲带着我们姊妹照像的最好道具。那垅竹和外公的小竹篮伴我渡过了无比幸福的童年。


      仰慕竹,是我读医学院校的时候。那时,我喜欢畅游书海,特别关注竹的文章,凡看到赞美竹的诗句,会择抄下来,一 一品读,释义。


        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首诗实际上讲了竹是精神食粮。陆游的“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这两句讲的是竹的翠绿、养眼。郑板桥的“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讲的是竹的外观和品质。王慕兰的“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讲的是竹的丽影、高洁。白居易的“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讲了竹笛和鱼竿是其他材质无法取代的竹器,在花草凋零白雪覆盖的冬季,竹仍然傲立在那里,这就是她的与众不同。王慕兰的另一首“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讲竹的靓丽,鲜笋的美味,真正秀色可餐哦。我最喜欢的是杜甫的“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看”,讲了竹生长的姿态和娟秀。如此的诗句在我脑海里如数家珍,不胜枚举。那时,常常让我茶饭不思,流连忘返。


      真正领略竹的风姿,是我刚到妇幼保健部门工作的时候。一次因为工作需要去竹乡一户农家入户调查。那农家居住在尚未开发的旅游景区的后山。据当地保健院的同志说,走路单程要两小时,但可以看竹海,如果不想走路,可以坐滑竿,即两人抬的简易轿子。我听说可以看竹海,顿时来了兴致,决定走着去。于是那次保健院派了两个男同志陪我作了入户调查。


        那时的竹海已有万亩的规模,是成片的竹覆盖的一座山,有一条小石板路可以拾阶而上。为了看竹,我走得很慢。一望无际的竹,风摇绿动,绿得醉人,把“众草之上的美丽风景”诠释得分毫不差。我观察到竹的栽种,好像没有规律,大小粗细间杂,映入眼帘的都是大的,高的,毕直。陪同的两位同志告诉我,因为竹根在地里的部分可以四年不语,蛰伏蓄力,将根在土壤里延伸数百米,在第五年,每天以三十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六周可以长到十五米。因栽的先后,长出的先后,砍伐的先后,形成了大小粗细的间杂,虽然映入眼帘的都是大的高的,但细的小的同样会长高大,周而复始。我思忖,这就是竹“节节为空”才会长得高直的原因吧。不一会,我气喘吁吁,汗水开始往外冒,我边走边擦汗。由于换气增加,我嗅到了竹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闭着眼睛贪婪地吸着清新的空气,夸张的动作惹得他俩哈哈大笑。他俩告诉我,这是因为这里的竹释放了大量的氧气,空气中弥漫着负氧离子,因此清新,可以洗肺。


        一路上,鸟儿在竹林不停地歌唱,仿佛在为我们加油。我随手挑了一棵小竹拿在手里,看着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希望她一路与我相伴。我边走边把我择录的诗句与两旁的竹对照,这样,我们到达目的地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我虽然显得有些疲乏,但亲眼目睹了竹的风姿,心中满是喜悦。


      调查任务完成后,下山时,筋疲力尽的我已迈不动脚步了。他俩找来附近抬滑竿的农民,说天色不早了,必须走另一条近路,让我坐竹滑竿下山。我看那竹滑竿,实际上是竹椅两侧固定了两棵粗的竹竿,竹竿两头尾端再用一棵竹竿横着固定后放置在抬轿人的肩上便于行走。再看下山那陡峭弯曲的路,心脏咚咚咚跳个不停。我问抬滑竿的大哥“能行吗?”抬滑竿的两位皮肤釉黑的大哥,一脸的憨厚,告诉我说“请放心!竹质地致密,结实,椅子该弯曲的地方是加热后处理固定好了的,我们祖祖辈辈上上下下惯了,放一百个心好了!”又告诉我他俩搭档有五年了,接送不下千多人,从来没出过危险。于是我颤钦钦的坐在竹椅上,闭着眼睛,任由他俩抬起,倾斜,下面是万丈深渊。我忐忑着,电影里坐滑竿的悠闲跑得无影无踪。


        走了一阵,我感觉倾斜没有出发时那么大了,估计山的坡度不大了,悄悄睁开眼睛:左右的山连绵起伏,山上山下植被很好,鸟语花香在山间缭绕。我一颗悬着的心踏实了下来,偷偷看抬滑竿的俩人:配合默契,同前同后,同左同右,步调一致,整齐划一,我暗暗佩服之余眼睛开始湿润了,我感叹,这就是竹乡的农民,他俩身上不就有竹的宝贵品质吗:虚心,坚韧,踏实,一路默默无语,听到的只有滑竿转动的声音。


        竹海如今已是我们这里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十七万亩竹,是竹自由生长、展示风姿的天堂。竹在这海洋里翠绿起舞,婷婷玉立,尽情释放氧气,让空气像雾像风又像雨。每年我会抽时间陪同家人去那里休养生息,让竹海洗去我身上的尘埃,为再次远航养精蓄锐。


         竹从我出生,到长大,致体味人生,无时无刻不伴我左右。我品竹,思竹,学竹,悟竹,她早就是我离不开的阳光雨露,是我今生的最爱!我欣赏她有节,节节为空;我赞美她“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我敬佩她在地里默默无语地延伸,疯狂生长成众草之上风景的毅力。


        竹一生只开一次花,等花怒放后便悄然离去,我为她的凄美潸然泪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