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学韬的头像

杨学韬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4/06
分享

蒲松龄笔下的狼

自古以来,狼在中国文化中,早已脱离其动物性,成为文学形象中的一个典型而存在。

中山狼记述战国时,赵简子在中山打猎,有一条狼被追逐甚急,适遇东郭先生,狼乞求庇护得以脱险,危机 一过,它就露出本相恩将仇报,反想吃掉东郭先生。小说刻画了狼凶险阴狠,忘恩负义,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人物的某些典型特征。

披着羊皮的狼——借指巧于伪装而干尽坏事;

狼子野心——借指邪恶而充满野心;

狼心狗肺——借指心眼坏到极点。

另外,诸如“狼和小羊”、“狼外婆”、“虎狼之师”等故事成语无不与狼的邪恶本性有关。狼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十分可憎的形象。它具有动物“狼”的本质特征,即:凶残、贪婪、永无厌足等等邪恶兽性,而 同时又用以揭示人世间中具有狼的性格的人的劣根性,即:凶狠歹毒,不择手段,阴险贪婪,野心勃勃。

蒲松龄笔下的狼,则集中国文化中狼的本性以大成,诸多有关狼的故事,多侧面展示,使得狼的形象更其丰满。

“文学即人学”,狼之大恶即人之大恶。

蒲松龄早年热衷功名,“十九岁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诸生问”(张元《柳泉蒲先生墓志表》)此后,却屡试不第。三十一岁时迫于家贫,应江南宝应县知县孙蕙聘请做他的幕僚,不久,辞幕回家。此后,一直在乡绅人家设帐教书,一面应考,直到七十一岁才援例出贡,五年后去世。他在《大江东去·寄王如山》一词中说:“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效,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这正是他一生穷愁潦倒的生活写照。

做为一个不得志的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长期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这使他有较多的机会接触贫苦农民,体察他们的疾苦,他有切身体会,坎坷的遭遇,又使他对当时的政治弊端与黑暗有深切的认识,因而写成了他自称为“孤愤之书”的《聊斋志异》。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狼》是建国以来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狼》是《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其中,第一则写的是屠夫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住吊死的故事;第二则写屠夫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夫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

选文《狼》第二则,则以一波三叠的故事情节,写屠夫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劈狼首”击毙两狼的故事。作品揭露了狼的贪婪和阴险狡诈的本性,并预示了像狼一样凶残邪恶的人的必然下场。

蒲松龄是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怀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斗士。在他的《聊斋志异》这部书中,蒲松龄借花妖狐魅的故事,大胆地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并予以严厉的批判与辛辣的讽刺。他曾在《同毕怡庵绰然堂谈狐》诗中写道:“人生大半不称意,放言岂必皆游戏?”表明他谈狐、说鬼、写狼并不是游戏之言,而是寄托着对于社会人生的愤慨的放肆之言论。

《聊斋志异》的批判矛头,首先指向封建社会大大小小的官吏,将他们贪婪、谄佞、昏庸、无耻的面目暴露无遗,同时,又通过控诉他们欺压、剥削人民的罪行,痛斥了腐朽黑暗的封建政治。这在同是以“狼”为题的《梦狼》一篇中最为突出。《梦狼》写白翁梦中入其子白甲做官的衙署,只见巨狼当道,白骨如山,“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其子命侍者“治肴蔌”,“一巨狼衔死人入”,“白翁战惕而起曰:‘此胡为者!’甲曰:‘聊充庖厨。’”怪异情节令人不寒而栗。深刻地揭示了官吏吃人的豺狼本性。蒲松龄在篇末说:“窃叹天下之官虎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指出吃人的官吏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存在。这就使小说具有了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意义。

“文学是人学”,在蒲松龄的巨笔下之下,对于狼的邪恶个性的描写,从多侧面揭示了狼的本质特征,而这实则是蒲松龄大师以曲折的笔触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人性邪恶的一面,有力的鞭挞了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参考文献:张元《柳泉蒲先生墓志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