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向远方的三川
流向远方的三川
——三川文学社成立暨《三川文学》创刊三十二周年纪念
杨学韬
三川是在冲刺中诞生并流向远方的。
——白桦
三川文学社于1987年1月初成立。三川文学社杨学韬、杨金乾、胡姬惠、罗自强、唐正尧、殷文、陈青、吴凤麒、黎红云、李树忠(已故)等全体社员;星巷诗社海男、海慧、蔡晓龄、严諒、马霁鸿(已故)、陈泽等全体社员;永胜县文化馆馆长刘汝璋;永胜文化局领导出席了三从文学社成立庆典。当晚,三川文学社获得食品公司特批羊肉,委托永胜三中学生食堂置办宴席,在永胜三中校园内设宴款待嘉宾。
当晚,文学社举行成立庆典,全体会员、众来宾及其永胜三中全体师生参加了文学社成立庆典之后的篝火联欢晚会。
三川文学成立之际,正逢中国文艺沉寂了十七年之后,中国新文艺开始复苏,那个文学青年诗歌崇拜的狂热时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的大讨论,在中国全面展开,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已经被彻底打破,文艺界的坚冰开始融化。由政府主导的文艺报刊远远满足不了文学青年们急于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发表自己作品及其文艺思想的欲望。尤其是那些上山下乡知青返城后,被迫思考自己的人生,寻求独立的话语权,找到自身觉醒的突破口,物不平则鸣,他们的精神寄托就是文学,就是诗歌。于是,民间文学社团纷纷成立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文学期刊及其文学报。
“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
伤痕文学成为那时的主流,诗歌流派,标新立异,异军突起。“朦胧”派、“映像”派、“先锋”派、“现代”派、“后现代”派……各种文艺思潮,百家争鸣,打出千奇百怪的旗号……
学韬在寂寞、躁动、不得志的压抑中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曾记得,调入永胜三中工作后的第三年,杨金乾老师就调入该校出任副校长。学韬就住在学校买下的铜匠村生产队的一间社房里。有一天,他去找学韬聊天,学韬就向他提出了组建文学社团的想法,杨副与学韬俩人一拍即合并开始酝酿成立文学社的事宜。一星期后,就在学韬那间简陋的社房里召开了文学社团的第一次会议。杨金乾、杨学韬、胡姬惠、唐正尧、罗志强、黎红云等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热情高涨,争论激烈,会议确定了“三川文学社”为社团的名称,《三川文学》为社团的机关刊物,确定了人事安排和职责,确定了办刊宗旨、社员的责任与义务和发展方向等一系列组织原则。会议决定由杨学韬出任秘书长兼任《三川文学》主编,并负责向有关部门申报办理相关手续,同时负责外联和一切筹备工作。杨金乾出任社长,后来继任社长的是唐正尧。
不久,刻板印刷的《三川文学》创刊号顺利出版了。
1987年4月21日,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白桦看了《三川文学》创刊号,就欣然为《三川文学》写了“三川是在冲刺中诞生并流向远方的”题词。
1992年冬,诗刊社副主编丁国成也发来了“以生命铸诗篇”的题词。
同年,学韬以“三川文学社”名誉参加第五届滇西笔会,此时,《三川文学》第九期排版付印,著名作家张昆华、张永权、赵克雯、杨知秋、李必雨、李焕民、李理等纷纷签名支持《三川文学》并出任《三川文学》顾问。
30年前,学韬主编的《三川文学报》作者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会员发展到近百人,培养了诸多文学新人。那是一个文学崇拜的狂热时代,民间社团犹如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983年1月,海男和她的诗友们率先在永胜县城创办《星巷》诗社。
1987年1月,三川文学社随后成立。
《星巷》雄心勃勃,起点高,向着精英,高端方向发展。造就了鲁奖得主、中国最有争议的女性主义作家、诗人、艺术家海海男。 成就了蔡晓龄、严谅、陈泽、马霁鸿(已故)、赵晓梅等诗人作家。
《三川文学》大多是教书先生,属于业余型。《三川文学》刊载名家名作更不薄文学新人,立足校园文学,以发现和培养新人为发展方向。培养造就了杨学韬、胡姬惠、唐正尧、陈洪金、杨宝琼、李梦游、谭继红等一群有成就的诗人作家。
以此同时,永胜相继出现的文学社团和刊物有胡延平等人主编的油印刊物《东风》;谭儒寿、彭友邻主编的油印刊物《山魂》;李梦游、何金、赵文金等永胜三中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创办荒野文学社,并主编油印刊物《流沙》;刘志凤创办的“芸骊诗屋”等。
可是,《三川文学》每期才出版100册,发行赠送完了,还有人来讨要,另外,刊发的作品不再是三川文学社会员的作品,自由来搞逐年增多。1992年1月,为了满足作者和读者的需要,从第七期起,《三川文学》便改为铅印的《三川文学报》,印数也扩大到1000份。
1991年11月1日,杨学韬以三川文学社名誉参加了永胜县第二届文联会议并当选为永胜县第二届文联委员。
1992年,《三川文学》第九期刊发了署名学韬《海男印象》的文章,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那是《三川文学》主编与《星巷》重量级诗人海男、蔡晓龄、严諒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晤谈与交流。
1992年3月28日,三川文学社邀请星巷诗社、荒野文学社、芸骊诗屋等共24文友,在程海之滨举行文学笔会。文友们欢聚一堂,进行文学交流,程海海水煮白鰷鱼,席间,有人拿出签名簿,传给在座的每一位诗人当即赋诗签名——
歌者走在歌者的路上,歌颂青春的光芒!程海之滨举行着一场空前的文艺晚会。
晚会上诗人们朗诵诗歌,唱歌跳舞;海边的沙滩上点燃篝火,夜泳于程海,渔火点点,青春燃烧,盛况空前,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
当年煮酒烹海鱼,仗剑从云竞论诗。
骚客一群说痴梦,流觞相聚何来迟。
1993年3月6日,学韬与简良开、刘汝璋、马霁红等代表永胜文联参加了丽江地区第二届文代会。
1993年,《三川文学》刊发了著名诗人毛诗奇的朋友、昆明作家董祥云题为《读三川文学第九期随感》的文章。谨摘引如下:
“才读了一首小诗《初春,一种感觉》心中的无奈便被一种真正属于诗的感觉所击破,我接着读了4版2版的所有小诗,又读了全部颇具特色的文字。激动,是因为那些诗行全方位地调动了我对人身的体验,甚至拨动了我早已在苦难中麻木了的青春的心灵。我突然觉得一群年轻的诗人,以温情的心,在抚摸我愈合了的伤痕。于是,那些伤痕便也是一种苦难岁月的纪念了。
每个人是一个传说
随时间不断翻飞……
据说《三川文学》是由一群年轻作者主办的。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1994年4月,学韬邀请荒野加盟三川文学社,孤傲、彷徨的荒野欣然答应加盟。同时,三川文学社与企业界著名人士谭国仁、邱开柏、吴安中、贺为鹏联袂组成了永胜企业界、文艺界联合会。谭国仁、邱开柏、吴安中出任会长,贺为鹏出任副会长。成立了新一轮编委,杨学韬出任《三川文学报》主编,李梦游担任副主编。 《三川文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1994年5月,《三川文学报》推出了梁官中学校园文学专号。初三73班学生杨宝琼作品入选,同时,还以《三川文学报》名义还推出了一篇题为《太阳树》的学生作品,该作品荣获北京“迎奥运,展风采”大赛奖并收录入《全国青少年优秀作文选》。她就是原三川文学社会员、作家、诗人杨宝琼。
同年,《三川文学报》向全国发布举办“首届泸沽湖杯诗歌大赛”的启事。大赛得到了丁国成、晓雪、海男、蔡晓龄、张永权、张昆华、毛诗奇、赵克雯、杨知秋、李理、李树海、李焕民、李必雨等著名诗人作家的鼎力支持。《边疆文学》《滇池》《云南文学评论》《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云南日报副刊》《南丝路报》《云南公安报》《玉龙山》《丽江报》《江夏文艺》《巴山文学》《湘流诗报》《觅航诗报》《小小说月报》等四十余家报刊刊登了本次诗歌大赛启事。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200余诗人参赛,先后收到1000余件参赛诗歌作品。
四川诗人寇冠华的《夕阳思》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
云南诗人蔡晓龄的《雪线以上的精灵》、四川诗人李自国的《魂归天国的大师们》、云南诗人李芸的《爱情密谋》获本次大赛二等奖;
云南诗人陈耀宗的《张冲传感赋》、云南诗人柴枫子的《纪念》、云南诗人、三川文学社会员陈青的《黄昏已近》等六名诗人荣获本次大赛三等奖;
佳木斯工学院安白花等六名校园诗人获本次校园诗星奖;
三川文学社会员谭继红等五十名诗人获本次大赛优秀奖。
在全国众多诗人、作家、文艺界友人及其邓永金、刘映华、邱开柏、贺友鹏、谭国仁等著名企业家的鼎力支持下,大赛获得了圆满成功。
1995年,火把节,杨学韬应香格里拉文联主席、《原野》期刊主编杨森邀请参加第八届“滇西笔会”。
2012年2月21日,阔别二十多年后,海男、焦玉琼约学韬在翠湖公园竹里馆餐厅相聚。这是《三川文学》主编与《星巷》顶尖级诗人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晤面与交流。海男带来了她近期出版的三本书:《告恋人书》《永远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分别赠送给学韬和焦玉琼。那时,学韬在一家集团公司的文化分公司出任副总经理、总编,负责主编一部三百万字的历史文献。席间,海男敦嘱学韬写一点纯文学的东西。4月,学韬开始创作《春城惊梦》。两年后稿成,海男为之写序。
2016年12月20日,应《边屯文化》主编郭廷华、副主编李理的邀请,学韬与张永权、毛诗奇等昆明的作家,从昆明出发,一路向西,前往程海湖的河口参加“边屯文化理论培训班”活动,在这里邂逅了从前的许多作家朋友,三从文学社的杨学韬、胡姬惠、李梦游等会员,邂逅了曾经热诚追随《三川文学》的谭继红等写作者。
三川文学社会员与许多省内文学大咖与边屯文化研究专家结缘,邂逅程海之滨,席间和会议间隙畅叙以往——他在永胜三中初二读书时,欣逢三川文学社成立,他多么羡慕那些舞文弄墨的热血青年,有一天,自己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三川文学社成立的这个晚上,他就是其中难眠的一个!他就读永胜一中高中时,《三川文学报》刊登了他题为《失落的太阳》的习作,署名“唐铭鼎”;上大学期间,他成为校园某文学社团的主笔,《三川文学报》推介了他题为《给我梦中回望的小芳》的力作,署名“唐铭鼎”。他就是著名作家、诗人丽江市文联副主席陈洪金。
他在永胜三中高26班读书时,恰好遇上了他的语文老师杨金乾,他的习作连同老师批语被推荐到学韬的案头,这篇题为《星》的散文习作在《三川》创刊号发表后被丽江《玉龙山》期刊转载。毕业后,他与同学何金、赵文金等创办并主编了《流沙》,为了筹集办刊资金,他背着家里的洋芋到县城去卖。他就是三川文学社副主编、作家李梦游!她给《三川文学报》投稿时,给学韬寄来了她的诗稿并且虚心地请教学韬许多关于诗歌的创作问题,问学韬诗是什么?什么是诗?二十几年后,她突然晒出了学韬给她的那些编辑复函,复函中学韬告诉她“诗就是情人的眼睛!”她的诗婉约而饱涵深情,许多人都喜欢读她的诗。学韬从未与她谋面,不想竟然在这次活动中邂逅。她激动地说:“真心感谢学韬老师,是你引领我走上了这条文学之路。我怀着一颗对文学的挚爱之心,在工作和生活的缝隙中,不忘初衷,继续写作。感恩老师,感恩《三川文学》。她就是三川文学社会员、女诗人谭继红……
三川文学社历经艰辛,坚守了整整八年,出版《三川文学》十六期,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在这篇史诗性的叙事中,谨向一直以来关心、爱护、支持《三川文学》的诗人作家,文学爱好者,为《三川文学》做出过积极贡献的文学艺术界友人、企业界及其社会贤达人士至于崇高的敬意!
《三川文学》创刊30余年后的今天,回顾三川文学走过的艰难历程,学韬看到昨天那些从《三川文学》起步,而今活跃在当今丽江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的中、青年作家、诗人,诸如胡姬惠、陈洪金、杨宝琼、李梦游、谭继红、杨学韬等早已硕果累累,也不枉当年为之含辛茹苦,三更灯火五更鸡,废寝忘食,伏案编辑小报,深更半夜给作者回复投稿信函;为了节约经费,一直坚持自己排版;对一些修改稿,都要重新抄写一遍,才送去丽江印刷厂印刷,和排字工人一起排版校对,直到样稿打印出来十分满意才让工人送去印刷。永胜——丽江来来回回的忙碌,那些年,所有的休假日都耗费在了编辑《三川文学》的过程之中。为了寻求资金支持,一旦有空就骑上一辆破单车,四处游说,感动那些贤达义士慷慨解囊,支持家乡的文艺事业。如此种种,那是多么艰辛的付出,毫不夸张地说,那情那景大有当年那些老革命地下编辑《挺进报》时的豪情与奉献精神。
任何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一定会有福报;任何坚守,不一定有成果,但一定会有结果!
三川文学社重大历史事件——
1993年,学韬的诗集《雁语春宵》出版;
2014年,学韬的长篇小说《春城惊梦》出版;
2015年8月20日,学韬的长篇小说《春城惊梦》被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并寄收藏证书。
2015年,胡姬惠的长篇小说《边屯》出版;(此前出版的文集尚有《横断孽缘》《南窗飞絮》《写作者素养》等)。
2012年,李梦游的散文集《情感丽江》出版;
2014年,李梦游的散文集《程海情韵》出版;
2015年,李梦游的散文集《缘分丽江》出版。
《三川文学》虽然已成历史,但她却成为故乡人们的记忆;《三川文学》虽然没有丰功伟绩,但她却成为一个时代的音符,记录了一段美妙的音乐旋律!《三川文学》和同《星巷》《流沙》《东风》《山魂》一起成为那个特别年代文学潮流中不可或缺的涓涓细流!
80年代兴起的永胜文学潮,为后来以海男、海惠、简良开、木祥、蔡晓龄、陈洪金、冯娜、李理、马霁鸿(已故)、严諒、陈泽、赵晓梅、杨学韬、胡姬惠、杨宝琼、胡延平、谭元怀、高潮明、尹晓燕、严玉婷、陈杰、喻灵芝、邓慧娟、李润清、秦正业、杨春山、唐宗娇、罗开华、冷碧、李树林、马玲涛、季永奇、何守伦、刘秀春、刘艳香、刘成美、李松祥、谭继红、杨芝、海中菊、张永康、罗丽娟、李寿文、吴雪梅、杨艳萍、罗艳萍等为主体的作家群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诗为证——
星巷群星惊世俗,三川代有人才出。
山魂荒野东风劲,沧阳文艺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