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世军的头像

杨世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11
分享

蛙声中的稻花香

在记忆的深处,总有那么一幅画面,如同珍藏的画卷,在岁月的摩挲下愈发清晰而迷人。在上津古城外曾经是一片广袤的稻田,那是农业学大寨时移土填沙造出来的万亩良田,在五六十年代最缺粮少衣的时光,养活了整个津城的市民。那一方方稻田,在夏日的晚风中轻轻摇曳,稻香弥漫在空中,而蛙声,就像是这宁静田园的背景音乐,奏响着生命的旋律。

这片片稻田背后,凝聚着农民们无数的心血与辛勤的劳作。当春风拂过大地,田野还带着冬日的慵懒,农民们就已经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他们早早地来到谷仓,把存放了一冬的农具一一搬出,那些农具上还带着旧年泥土的痕迹。

麦收过后,翻耕是首要的大事。只见农民们扛着沉重的犁耙走向稻田,那犁耙的木柄经过多年的使用,已被磨得光滑发亮。他们站在田边,深吸一口气,然后双手紧紧握住犁耙的把手,身体前倾,腿部肌肉紧绷,用力向前踏出第一步。犁耙的铁齿深深扎入土地,随着农民们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黝黑的泥土被缓缓翻开,像是沉睡的巨兽被唤醒,发出低沉的“沙沙”声。遇到大块的土疙瘩和麦兜,农民们便放下犁耙,拿起锄头,高高举起,再重重地落下,一下又一下,精准地砸在土疙瘩上,直到将其敲碎成细腻的土末。这一过程中,他们额头上渐渐布满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新翻的泥土里。

育种的日子更是需要万分的细心。农民们用粗糙的大手从布袋里抓出一把把稻种,微微弯腰,手臂轻柔地摆动,稻种便从他们的指缝间纷纷扬扬地洒向田间。他们的眼神专注而谨慎,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为了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均匀地分布,他们还要反复在田间穿梭,调整播种的密度。播完种后,灌溉的工作接踵而至。从金钱河或马家沟水库水源引来的水沿着沟渠流淌,农民们沿着沟渠仔细查看。他们蹲下身子,用手轻轻触摸着沟渠壁,感受水流的力度,眼睛紧紧盯着水面,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漏水的缝隙。一旦发现有小的漏洞,就立刻用泥土和草混合起来进行修补,动作迅速而熟练。

稻苗破土而出后,农民们的忙碌丝毫没有减少。间苗的时候,他们长时间蹲在稻田里,双腿麻木也浑然不觉。在炎炎烈日下,天空像是被大火烧着了一般,没有一丝云彩的遮挡,炽热的阳光直直地射向稻田。此时,农民们头上那顶草帽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草帽,多是用麦秸或是稻草编织而成,呈圆锥状,帽檐宽宽的。它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为农民遮挡着头顶上那火辣的阳光。阳光透过草帽的缝隙洒下,在农民们的脸上和身上留下斑驳的光影。草帽吸收了一部分热量,使得那原本会直接烘烤头皮的烈日变得温和了些。汗水从农民们的额头渗出,顺着脸颊滑落,有的被草帽的边缘挡住,改变了流向,滴落在身前的土地上,而不至于直接迷了眼睛。尽管酷热难耐,但他们的眼神依然专注,手中的动作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拔掉一株稻苗,都像是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使命。

施肥也是关键的环节。农民们背着装满肥料的竹篓,缓缓走进稻田。在非环保时期,农家肥是主要的垫地肥料,农民们把自家猪圈及其他的地方的肥料一担一担的挑到城外的田里,均匀的铺盖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然后再使牛翻耕使肥料同土壤深深的融合一起,后放水浸泡,让种了一季粧稼的土地肥沃起来等着插秧了。水稻生长季节只是用很少的化肥,他们用手抓起一把肥料,如同天女散花般均匀地撒在稻苗周围。施肥时,他们还要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稻苗的根部,以免烧伤稻苗。每撒完一片区域,他们就会用脚轻轻地把肥料和泥土混合在一起,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把握好力度和深度,既要让肥料与泥土充分融合,又不能伤害到稻苗脆弱的根系。

当八月十五的凉风拂过稻田,稻子成熟了,饱满的稻穗在风中沉甸甸地晃动着,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收获的季节来临,整个小镇都弥漫着欢快而忙碌的气息。

天还未亮透,农民们就带着镰刀、打谷机,板仓等工具来到稻田边。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眼中满是对丰收成果的期待。男人们率先踏入稻田,弯下腰,一手握住稻杆的中下部,一手挥舞着锋利的镰刀。镰刀在晨光下闪烁着寒光,“唰唰”地割过稻杆,一茬茬稻子便整齐地倒下。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像是在进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随着他们不断地前进,身后留下一片整齐的稻茬。女人们跟在后面,把割下的稻子收拢起来,扎成一捆一捆的,然后用扁担挑到打谷机旁边。她们的脚步轻快而稳健,扁担在肩上有节奏地晃动着,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打谷机开始轰鸣起来,那声音在田野间回荡,像是奏响了丰收的乐章。男人们抱起一捆捆稻子,将稻穗对准打谷机的滚轮,滚轮快速地旋转着,稻穗被卷入其中,谷粒纷纷脱落,掉进打谷机下方的塑料布中。扬起的灰尘和稻壳弥漫在空中,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肩膀上,但他们毫不在意,眼中只有那些饱满的谷粒。孩子们也没闲着,在稻田边跑来跑去,帮忙捡拾散落的稻穗,小小的身影在稻田间穿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炽热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农民们的额头布满了汗珠,但他们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他们的衣衫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背上,但脸上的笑容却越发灿烂。看着一袋袋装满稻谷的麻袋,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是他们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晶。

一天的劳作结束了,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田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农民们扛着农具,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地踏上归家的路途。

他们沿着田埂慢慢走着,田埂上的泥土被踩得实实的,还留着他们白天劳作时来回的脚印。每走一步,他们的脚似乎都与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舍不得抬起。那些扛在肩上的农具,随着步伐晃动,发出轻微的“嘎吱”声,像是在诉说着一天的疲惫。

一位老农的裤腿上沾满了泥点,那是在稻田里劳作时溅上的。泥巴已经干涸,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褐色,他也顾不上擦拭。他手中拿着一把破旧的镰刀,刀刃在夕阳下闪着微光,他不时地把镰刀换个肩膀扛着,调整一下受力的部位,舒缓一下酸痛的肌肉。

旁边的年轻农民则背着一个竹篓,竹篓里装着一些田间的杂物。他的后背被汗水湿透,衣服紧紧贴在背上,勾勒出他结实的肌肉线条。他一边走,一边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脸上的汗水,那毛巾已经脏得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散发着汗味和泥土的气息。

他们路过一片草丛,草丛里的蚂蚱被惊动,“扑棱棱”地跳了出来。蛙声依然此起彼伏,似乎比白天更加响亮,仿佛在为他们送行。有的青蛙就在田埂边的水洼里,鼓起大大的眼睛看着他们,然后“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此时,微风轻轻拂过,带着田野里的稻香,混合着泥土和汗水的味道钻进他们的鼻腔。这熟悉的味道让他们感到无比安心,尽管身体疲惫,但心中却有着一种满足感。他们知道,一天的辛苦劳作,是为了家庭的生计,为了这片土地的收获。

靠近街道时,烟囱里已经升起袅袅炊烟。小巷里传来几声狗吠,仿佛是在迎接主人的归来。孩子们在村头玩耍,看到父母回来,欢快地跑过去。

“爹,今天累不累呀?”孩子跑到一位老农面前问道。

“累啊,不过看到稻子长得好,心里就舒坦。”老农笑着回答,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头。

“今天收成咋样啊?”

“还不错嘞,谷粒都很饱满,今年肯定是个丰年。”老农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那可真好,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菜,快洗洗手吃饭吧。”

走进家门,院子里的鸡鸭鹅在四处走动,发出咕咕嘎嘎的叫声。他们放下农具,在院子里的水缸边,用粗糙的手掬起一捧水,洗去脸上和手上的泥土与汗水。家人已经在厨房忙碌着,锅里传来饭菜的香气。他们走进屋内,坐在简陋的饭桌前,看着桌上简单却充满家的味道的饭菜,心中满是满足。尽管身体疲惫不堪,但他们知道,这一天的劳作都是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收获。

每当夜幕降临,大地被暮色笼罩,那片稻田就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变得神秘而充满生机。蛙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起初是稀稀落落的几声,像是鼓手在试音,紧接着,越来越多的蛙声加入进来,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就此拉开序幕。这些蛙声,高高低低、长长短短,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部大自然谱写的交响曲。有的蛙声清脆响亮,像是高音歌唱家在引吭高歌,划破夜空的宁静;有的蛙声低沉雄浑,如同深沉的男低音在低吟浅唱,诉说着稻田里的故事。它们跳跃在稻叶下、田埂边、水洼里,每一处都是它们的舞台。

稻田里的稻子,此时正处于生长的旺季。修长的稻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一群绿衣少女在翩翩起舞。每一株稻子都像是一位谦逊的学者,低着头,沉甸甸的稻穗孕育着丰收的希望。那稻穗,像是一串串金色的风铃,虽然还未完全成熟,但已经开始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香气,不同于花朵的娇艳芬芳,它是一种质朴、醇厚的气息,是大地给予辛勤劳作的人们的馈赠。

走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软软的,散发着湿润的气息。这泥土,是稻田的根基,也是蛙类的家园。无数的小生灵在泥土里繁衍生息,它们与稻子、青蛙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田埂上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它们或是开着小小的花朵,或是有着锯齿状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与稻田相互映衬。夏天的夜晚,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一群小伙伴会穿过稻田越过柳林跳入金钱河里畅游。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父亲到稻田边。父亲总是戴着那顶破旧的草帽,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稻田里查看稻子的生长情况。他会弯下腰,仔细地查看每一株稻子的根部,用手轻轻拨开周围的泥土,查看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他的眼睛里透着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对于稻叶,他也是一片一片地检查,把稻叶翻过来又翻过去,就像在翻阅一本珍贵的书籍。看到稻穗时,他会用粗糙的大手轻轻握住,感受稻穗的饱满程度,脸上时而露出欣慰的笑容,时而又皱起眉头若有所思。我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那些在稻田里跳跃的青蛙。有时候,我会试图去捉住一只青蛙,可是它们总是那么机灵,三两下就跳进了稻田深处,不见了踪影。父亲就会笑着对我说:“别去捉它们,它们可是稻田的守护者呢。”那时的我并不太懂父亲的话,后来才知道,青蛙是稻田害虫的天敌,它们以害虫为食,保护着稻子的健康生长。

在蛙声和稻香的陪伴下,夜晚的稻田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月光洒在稻田上,像是给稻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像是一幅水墨画卷的背景。在这样的夜晚,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剩下蛙声、稻香和那一片无尽的稻田。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其他的因素,上津古城外的万倾稻田已荡然无存了。这样的田园景象越来越少。高楼大厦取代了大片的农田,机器的轰鸣声淹没了蛙声。那些曾经熟悉的稻香,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每当我回忆起那蛙声中的稻花香,心中便充满了对往昔田园生活的怀念。那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无间,依赖着土地,敬畏着生命。

可能,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依然保留着这样的田园风光。那里的人们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精心照料着稻田,与青蛙和谐共处。这些地方就像是世外桃源,坚守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能够保护好这些田园风光,让蛙声中的稻花香永远留在我们的世界里,成为我们心灵的归宿。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不仅是一句诗词,更是一种生活的写照,一种对大自然的赞美。蛙声和稻花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它们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田园诗意的追求。愿我们都能珍惜这份美好,让蛙声中的稻花香永远弥漫在我们的生命之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