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盖州古城二千多年的历史沿革,以其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多种宗教和文化。从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异地生根,到中国传统的佛教和道教,都在盖州的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至今,盖州城南的上空还飘荡着佛号声声,佛光融融。位于盖州城南1公里大清河北岸有一座“三官庙”,始建于金(1161——1189)的大定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比盖州古城内的玄真寺(上帝庙)还早200多年……相传,此庙是南方金山派道士传教布道云游与此,见此地为风水宝地,便驻足兴建,三官庙是堪称为“金代名刹”。
昔日三官庙,今朝三圣寺,则用它的暮鼓晨钟诉说着岁月匆匆……
名刹文脉传四海
三官庙内供奉“三官”:“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神像。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民间自古就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庙内因供奉“天”、“地”、“水”三神,古称为“三元宫”。
据古城区老人口头相传,百姓到三元宫烧香敬神,求神保佑古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天”、“地”、“水”三神也被百姓称作“三宫”,“三元宫”由此俗称为“三宫庙”。古时,古寺文物、珍稀植物、人文传说,乡贤官宦的诗文吟诵及名士惠士奇在此隐居,更让古寺声名大噪。真乃佛门圣地,游览胜迹。
古时,盖州南关码头开埠,是盖州乃至东北的一件大事。它不但使盖州从传统的农牧中心一跃而成了东北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而且标志着整个东北内陆市场经济的发端。明代以前,盖州与中原的贸易就有发生。三宫庙的建筑均为木制青砖结构,风格淳朴自然。所有木材都是从南方走水路经西河口到大清河码头运来的。庙四周的树木也是南方树种名曰“家槐树”。
在盖州,关于三官庙的传说很多。盖州城商人会馆是大商埠的标志。最多的传说是不管商家或个人出门,只要到三官庙一拜,保管一路平安,买卖兴隆,万事如意。由于三宫庙是为百姓治河保平安而建,所以很得民心,香火一直旺盛,庙上的产业地盘也大。由于历史悠久,环境幽静,加上人杰地灵,前来“三圣寺”观光的香客络绎……
清代中叶,成为东北“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的渔商口岸,有如南方的“茶马古道”一般闻名于世。来自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山西等地的商船,经渤海辽东湾至盖州西河口连云岛,溯大清河而上,在清河码头登岸前往东北腹地。因此,当时,盖州已成为“长三角”、“珠三角”南方商人进入东北的最早通道和晋商之路的东北唯一接端。本地学子和商人也通过海上泛舟进京赶考、外出经商。
遥想当年,钟声和着潮声,伴随极目海天,名刹一度盛极。据老辈人讲,三宫庙有“水园子”和“旱园子”一说。“水园子”从三宫庙到民胜,“旱园子”从繁荣到塔山马圈子(今农民村)。清代中期,外地商贾云集在古城盖州兴建会馆,所交易的货物均由三宫庙老金坝码头上船运往各地。百姓经常“赶庙会”,所以当时的庙会经济一片繁荣。
在古城盖州,有很多关于三宫庙的传说。相传:三宫庙内有龙王,每年汛期涨水,无论大清河水怎么涨,三宫庙地界都非常平安,即使古城东门、西门水没齐腰,三宫庙一带也是水在脚下流,故有“水涨庙涨”的传说。1953年和1960年,盖州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大清河两岸普遍被淹,古城墙被淹没十八层砖,这座建于金代的庙宇却安然无恙。当时,南关外的居民都到庙里躲水灾,至今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记忆犹新。
现在的盖州,所有寺庙都是在原遗址或是曾有遗址记载的地方重建起来的,唯有三宫庙是保存了800多年的古寺庙。但大雄宝殿还是在十年浩劫中遭到破坏,庙内的物品不知去向,只有四周的老槐树伴随和见证着三宫庙的兴衰历程。
盛名一时的三圣寺。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寺庙,经康熙、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几次修葺。解放后除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遭到破坏外,其余殿宇均保持完好。“天下佛道本一家,一方水土一方缘;三宫无奈已远去,三圣如约归期来。”1996年,党的宗教政策在古城盖州得到全面的落实,为保护古城盖州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佛家弟子释明修在盖州市相关领导及部门的支持下,很快办理了《土地使用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等相关手续,开始对800多年的古庙进行全面修复。现已保护修复大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竖西方三圣于古刹,并改“三元宫”为“三圣寺”。
“佛召天下客,庙会有缘人”。据悉,三宫庙原是三圣寺所在地,该寺历史悠久,几经沧桑。三圣寺建于明朝。虽然如今其寺庙已经不复存在,但文化根脉与历史信息仍然传承下来,其名沿用至今。“心无尘,心自安。”现任三圣寺的主持释明修,自小以佛学思想融会于心,年轻时念佛读经,深感佛法博大精深,抱着佛法惠泽众生、佛光普照的弘愿,他皈依佛门,走上倾心向佛的慢慢路程;自从1996年接管三宫庙以来,为重现三宫庙的香光盛世,为让为让信徒有一个良好的咏经道场,释明修主持严寒酷暑不遗余力讲法颂经,十余年来,他始终牢记佛祖教诲,发愿让三圣寺在盖州古城展示在世人面前,多方筹集资金对三圣寺进行全面修复。三官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四周围墙,古柏巨槐,林荫蔽地;整座寺院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配殿组成,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占地约万平方米。
三圣殿为寺院主殿,硬山式建筑,大木架结构。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长22米,南北宽13。6米,高约6米;殿屋顶青瓦披坡,正脊两端施鸱吻;殿前后各有檐柱6根、金柱6根,均有雀替装饰。门窗为仿古式通天门窗,皆施红漆;门楣上悬黑地金字楷书“三圣殿”横匾一块。殿内塑西方三圣,殿外山墙、后墙青砖磨缝砌筑;殿前立长方形铁制香炉、须弥座四层塔式铁制香炉各一尊。
三圣殿东西为两座配殿,均建在0。3米左右的花岗岩条石台基上,皆硬山式大木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南北长12。5米、东西宽7。2米、高约9米,屋顶前后青瓦披坡,正脊两端施鸱吻,仿古式门窗,施红漆。东配殿北,东院墙处置一亭楼式耳门,暂为山门。2014年,三官庙被列为盖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古槐述幽情
百年古树“死而复活”堪称奇迹。因为历经岁月和外部环境的摧残,百年古树濒危,“古寺的见证”在人们的悲恸中渐渐失去了她应有的光环;这棵古树曾留有老辈人儿时的记忆,但是没有想到古树竟然“死而复活”。
近年来,在主持释明修的细心照料下,古树抽出新绿复活了。抬头仰望,家槐古树的根枝盘旋交错,树影婆娑;发达的侧枝生长的树叶异常浓密、青翠欲滴。裸根盘结,老态苍然;古树在历史的更迭中,强筋硬骨依然屹立于世。当地村民们都崇敬着这么一位“守护神”——“她”亭亭玉立,气质优雅;“她”身形婀娜,姿态优美;“她”始终胸怀宽广,用生命庇佑古城;“她”虽“年事已高”,却美丽依旧……巨大的树冠,更是为树下的人儿撑起了一把大型的遮阳伞,可容纳百余人在树下纳凉避暑。
“风雨后方能见彩虹”,因为家槐古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古城人们的关心爱护,它才能在历经磨难时,有着岿然不倒的精神底气;百年古树坚韧、奉献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古城人。历经了百年的沧桑,家槐古树至今郁郁葱葱,枝叶繁茂,神奇的传说更为它增加了神秘色彩。
“弘法慈智悦禅”。三圣寺里,西方三圣法像安详,古寺诸佛像造型皆为佛教艺术形象,工艺精致,内涵丰富。其艺术造型虽不同于汉传佛教,但其对芸芸众生的教化作用,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寺内供奉的辽南地区唯一准提菩萨法像,金光闪耀,以灵验而著称,且持诵者只要虔诚又具善心,无论在家、出家,茹素、食肉,一律可得福佑、如愿。弥勒菩萨笑容可掬“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尊颜尽显;现今访踏古寺,感觉到那里依然保存着“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的清境之妙。
古寺古槐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代人。造就了古城人勤劳能干、邻里和谐的淳朴民风,成就了一个安居乐业、古风古韵的文明庄园。
昔日三官庙,今朝三圣寺。复修后的“三圣寺”改“道”庙为“佛”庙。“古寺新禅音”。如今的三圣寺焕然一新,以一个全新面貌呈现于大众的眼前。在蓝天白云下,三圣寺更显神圣庄严,院落清静悠远,佛音萦绕洗尘烦。
今逢盛世,禅诵雍和,“三圣寺”之光一定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