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清晨醒来,打开手机浏览微信朋友圈,看到好友贾化真发的一组照片配文:“石棚①位于盖州市二台乡,据史料记载,该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约在青铜时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地上建筑,为巨石文化的杰作。石棚主要分布在我国辽东半岛一带,尤以我市遗留最多。石棚山石棚是我国目前所见规模最大、做工最精、保存最好的一座,被誉为“亚洲金字塔”而闻名于世,堪称世界之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我由衷地回复到:“这就是我的家乡!”。
“一景一物皆入眼,一山一水总关情!”记得中学时期,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永存的石棚》。作为家乡人,没有经常近观膜拜;而是,从远处久久地瞻仰!2011年4月《辽宁日报》记者郭宝平曾打过电话联系我,要实地采写一篇《辽东半岛石棚是墓葬还是祭祀建筑》,由于工作原因,我不能陪同前往;提到引用《永存的石棚》一文,我欣然同意。
的确,“浮渡河水泛波澜,滋润着这里的灵性,大石棚支撑着天与地,昭示着这里的神奇”——辽宁省盖州市二台乡,农、林、牧各业兴旺发达,矿产资源丰富,不仅是“苹果之乡”香飘海外,而且还是举世闻名的古“石棚文化”的故乡……
——题记
尽管我也记不清不知多少回来到这里,眼前的景物却丝毫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和许许多多的家乡人一样,几乎从刚记事、上小学的时候起,就不断地在祖辈们的种种传闻中、或是在相关的史学资料上熟读了这里的一切……这是一座石棚,一座奇妙的石棚,一座古老的石棚,一座雄伟而坚固的石棚……如今,这座历经久远的年代,显得粗陋平庸、灰迹斑痕,往往会被后人弃绝而遗忘的石棚……
根据调查,此地方圆数十里以内并不出产搭建石棚所用的巨石。那么,你站在石棚前,不可能不和我,和任何一位见到石棚的人一样,要发自问:这巨石来自于何处,经过怎样的打制,靠什么力量运输,以什么样的智慧搭建?
人类从石棚那里走过了数千年的风雨历程,而且还将继续向前走下去。石棚对于我们而言,不管它是怎么搭建的,不管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它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杰作,是难得的历史瑰宝,是独特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值得我们敬仰。
有关于石棚,民间还有一个美轮美奂的动人传说。相代,在那遥远的年代里,姜子牙暂将封神之后,天宫里的元霄、灵霄、碧霄三位仙女各不服气,为了重排姐妹法术的名次,她们便约定夜里下界人间,各显神通筑造一个石棚,石棚不但要大,而且以天明为限,先筑成者为尊。元霄仙女起早动身,一更天便下凡人间筑石棚;灵霄和碧霄俩姐妹约好三更天下界凡尘筑石棚;筑完石棚的元霄仙女,溜到此处窥视,便巧生一妙计学鸡啼鸣鸣嬉弄俩姐妹;此时,灵霄,碧霄真以为鸡啼天明时限已到,她们俩便放弃半成的石棚(仰山,榆树房境内的小山),垂兴丧气地各自埋怨起身太晚只好回到天宫认输,元宵仙女为尊。今天,故乡境内石棚山上的石棚,便是传说之中元宵仙女用法术所筑成的石棚……
历史的变迁,人类最美好的那天就是文明、明晓事理的时候。也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慧心会意所热爱的故土、家园到处都充满了生机;那灵山,圣水,以及田园圣地一切赋有灵性灵气灵思灵采灵通的生息繁衍,都将积绽成了我们游子的生命和思想的内在渊源。可是,有谁真正地揭示过石棚的生机呢?我追寻的一生,哪有比故乡更美的土地?我愿为故乡永生永世歌吟。我眷恋生我养我的昔日的故乡,我更爱更爱今天故乡石棚文化的辉煌。
二台乡的石棚,1963年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渡河水泛波澜,滋润着这里的灵性,大石棚支撑着天与地,昭示着这里的神奇。辽宁省盖州市二台乡,农、林、牧各业兴旺发达,矿产资源丰富,不仅是“苹果之乡”香飘海外,而且还是举世闻名的“石棚文化”的故乡……
——这,绝对不是夸张、更不是假说。位于西南部石棚山村的“石棚古迹”遗址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奇迹和永恒;震惊了中外考古学界,被视为中华文物之魂宝的古代“巨石文化”就诞生在这里。
——石棚山棚,由此而得名。境内南山上遗存的石棚古迹,还向我们后人揭示了一个尚未共识的真理:石棚生机的存在与石头休戚相关!是石头,是巨石开拓了地球生命的伟大黎明!然而,正因如此──是故乡的这片神奇而富有的土地孕育了生命,石棚的生命就是在这里起源!
石棚古迹是历史的见证。追溯石棚古迹的渊源和变迁,从中便可寻悉辽东古城——盖州的灿烂文化和历史踪迹……
石棚,古称“石室”,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为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的巨石文化遗产;汉代称其为:“冠石”,其建筑风格也确实形状宛如古代帝王的“冠冕”。
从它的结构说起:它原本是由六块大花岗岩石组建而成,其构造又如小屋状,全身高约3。1米,三块巨石围成三壁,上部从大石板为盖,盖石长约8。6米、宽约5。7米、厚约0。5米(花岗岩石密度为2。6×103千克米),下部有底石,现南壁已不存在,它迄今是我国保留年代最悠久、世界上最大的石棚;同时,也是古代巨石文化建筑之一。
世界上的石文化五光十色,而仅为这五块巨石为主题的古代“石棚文化”,的确使人感到新鲜和好奇。
石棚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现,属于一种范围较广的巨石文化。就其数量和密度而言,营口地区当属首位,据目前所知,二台乡的石棚是营口地区,乃至辽东半岛石棚中仅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从目前资料看,也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山石遗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棚,可称“棚世界之最”。
中国考古界同仁,我市历史学者张维绪先生(我的恩师)②,不断地对“石棚古迹”进行研究、考查发现:在它的盖石外部隐约可见镌有四个原始文字符号,今译为“天”、“地”、“示”、“首”,由此又进一步证明了石棚是古代原始社会、部落首领联盟,举行“禅让”,“冠冕”,“祭祀”的礼仪场所,也是古代原始社会“禅让制”③的唯一实物见证。石棚古迹的存在,证明了我们的祖先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同时又见证了盖州市──战国时期属燕置辽东郡……继置辰州……早在汉代就成为辽南重镇…于清朝圣祖在位、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置盖平县,成为八省通衢,1965年改名为盖县,1993年撤县划市(县级市)的最早记载。
这当中,真可谓古辰州旧府今盖州新市之源!
啊!石棚!
这座悠久历史而古老文明的石棚!
——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如今,这座石棚古迹,粗陋平庸、灰迹斑斑,往往会被后人弃绝而遗忘。有人说,石棚古迹的色彩自然、太过于单调……
我说,不,不是的——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准会发现:它那现存的五块平常而又罕见的巨石,是我们人类最早打磨出来的极为珍贵的花岗岩石;不相信,你看,它是那么致密,甚至石壁与石壁之间的隙合处,也连接得十分严密,巍然耸立于蓝天与高山之间,浑然一体,堪称奇观。
其实,最壮观的还是它以独有的特色,让世人一睹它的风采,了解它的文化。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1975年2月4日,辽宁营口地区发生了7.3级地震,石棚古迹却安然无恙……这是一个真切而感人的事实。你听,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又惊又喜的感叹吗?啊,好一座神圣的石棚!果然名不虚传!那雄伟坚固的石棚,在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为人类建立起第一个立脚点,先人们立下了永远值得赞颂的丰功伟绩。由此,我又悟出了一个真理:石棚古迹,这座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古棚,它不仅反映出本身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斑斓的文化底蕴,还充分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建筑抗震、防震的精湛技艺,也时常铭刻着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是啊!先人们的聪颖和才智征服了大自然的无情掠夺与抗争。石棚古迹,向世人作响了历史更强而有力的宣言。诚然,在我们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哪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没有石头的倩影?哪处旖旎的风光,又能缺乏石头的装点?
啊!石棚!
这座雄伟而坚固的石棚!
——己成为历史的陈迹!
还有人说,石棚古迹的表面太过干冷静、无情感……
我要说,不,绝不是——
当时正处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和青铜器时代初期,生产力极为低下,建造这样一座巨石建筑简直不可思议。所以流传着各种民间传说,如日本的“外星人造石棚”,中国北方流传的“三霄娘娘夜建石棚”、“姑嫂造石”等传说。不管怎么说,这个世界公认的中国建筑史上至今保存最早的地上建筑物,经历4000余年的风雨浸蚀、战火和地震。地区的先民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伟大。
早在石棚考古之初发现,围绕石棚的年代、文化归属、功能等就展开讨论。普遍认为,石棚为墓葬,同埃及金字塔具有同样的意义。日本、韩国学者称之为“支石墓”。但也有认为是宗教祭祀纪念物、或是墓葬与祭祀纪念物相结合的建筑。
啊!石棚,它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是一个能屈能伸、亦刚亦柔、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它,把无限的激情和美好的憧憬,深深地隐藏在心中……真实,是一切美的基础。虽然,这座石棚己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它却以独有的风貌和真实的感召力,鼓舞着人们坚贞不屈的信念,激励着人们的真挚情感。据说,石棚古迹也引起国际考古学界的极大轰动和高度重视。“1990年10月8日,日本、美国、朝鲜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慕名远道而来,对石棚进行了鉴赏、评价到:“它迄今为止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棚古迹奇观”。同时,它还是世界建筑史上极为珍贵的古代巨石文化实物见证。这座石棚不正是一种美吗!所以,史学家们才在浩若烟海的史籍与历史陈迹中寻找着它的真实;这座石棚所富有真实的情感,美好和博大──不正是向世人展示“美人之美礼尚往来”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吗!诚然,只有真实的美才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永远闪烁着光芒;不是吗,只有真心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够找到世间永恒的美……
是的,石棚古迹,这早己变成历史陈迹的石棚,它是一部有形的巨著。石棚文化,已不仅属于中国,它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宝藏,它拥有无数庞大的拜读者,各种肌肤各种语言的友人们正通过它──了解盖州,了解中国,了解东方的文明。晤对石棚,通过它可窥见人类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现代文明以来,建筑与文明的发展历程;晤对石棚,拜读它了解什么是历史的标识;晤对石棚,熟识它感悟什么是真正的永存。是的,石棚,象征着一种风骨。这风骨,显示出一种力度:看,那高大耸立的石棚,象一尊恒古的雕塑;这风骨,显示出一种冷峻;看,那五朵莲云山横亘起伏的峰峦,石棚仿佛一道傲视苍海的雄关!这风骨,显示出一种奉献。看,那山脚下涓涓流淌着的浮渡河水,闪烁青春的亮色,滋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浇灌了古老而又灿烂的中华文明。
说真的,每当我徜徉在石棚山上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遐想:在我脚下的深处,就像山脚下那浮渡河水一样,不知流逝了多少辛酸和苦难。茫茫宇宙,我们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悠悠时空,历史的长河已经流向那一座标?时光如水,凝思如水……此时,仿佛整个的身心一下子置入了与时光倒流之中,把我的凝思牵引到那段尘封久远的原始社会的岁月里……身临其境祖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和渔猎的生活场面……也许,由于那种原始社会的性质──正义和非正义,侵略与被侵略……我又仿佛聆听到先人们与一切苦难抵御抗争的嘶喊……由于,那场原始的性质,石棚又向人类文明昭示着它那沉重而又繁杂的阅历。
在崇敬之余,我总觉得石棚的历史味太浓,而现代气息太淡,难免有点失落、封闭和凝滞。有人说,现代人的品格应该象石棚一样。是的,石棚,不但象征着一种风骨,而且还象征着一种活力。这活力,显示出一种博丈;看,石棚不仅容得历史长河的洗礼,而且容得雨露挟带的泥沙!这活力,显示出一种宽容;看,石棚不仅承载着岁月的狂奔,而且拥有着彩霞的狂吻!这活力,还显示出了一种理性;看,石棚,不但准确地判断原始和文明,而且还不时地送走落日捧出星辰。
晤对石棚,当时我的感觉似乎不是面对这座久远年代的石棚古迹,而是面对漫长的历史;面对无数默默无闻地利用心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和艺术的先人。的确,先人们在那些扰攘征战频临的岁月里,为了摆脱落后,为了美好的新生活,用这样奇特的构想和创作,完成了他们理想中天人合一的无语伦比的真实境界,付出了多么伟大的襟怀。
——这,就是信念!
晤对石棚,这座古老的历史陈迹,必定是出自聪慧而富足的心灵,出自灵巧而坚毅的双手,出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
——这,就是精神!
欣赏之余,我觉得石棚文化与整个中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石棚文化,被誉为古代巨石文化──中华文明历史上新的曙光,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就是文明!
——这才是真正的石棚!这才是令人仰慕的石棚!
感叹之余,说真的,“读史使人明智”(英国哲学家培根语),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让我们为后人留下它的永存,承继历史的的光荣和不朽吧!
尽管我也记不清不多少回来到这里,眼前景物却丝亳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这里山脚下的浮渡河水流逝了,流逝了几千年的春夏秋冬,流逝了几千年的斗转星移。然而,作为先人们理想当中的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心中不朽的丰碑。晤对石棚,这座素有“亚洲金字塔”之称的新石器时期墓葬——它的奇妙、古老、雄伟而坚固,永远都不会远逝的;晤对石棚,这是已经存在着的历史,是历史的见证,它摄录了千年的岁月变迁,无论历经多少时空的更替,风云变幻,这座神圣的石棚都将矗立,直到永远;驻守着,二台乡这片沃土沿着富庶文明的康庄大路继续前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养育着我们每一个人。文人寄情山水写乡愁,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需要一种乡愁,让其道德品质的一次回归。
①石棚山石棚位于盖州市二台子农场石棚村南台地上。东南距许家屯5公里,东北距九寨2.5公里。清代该石棚曾被当作庙宇利用,故又名"古云寺"。1963年辽宁省政府公布该石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将石棚山石棚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②张维绪,1942年9月生,辽宁盖州人,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科学中国人》重点作者,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辽宁省历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历史研究考古学会、地名学会会员,全国青少年作家联谊会理事,中华国际人才研究中心特邀顾问,当代改革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③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