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在盖州有一道远近闻名的地方菜,是当地百姓婚丧嫁娶招待客人的最高规格菜肴,那就是“盖州八大碗”。
八大碗在盖州由来已久,但要是说正宗,那还是要说地处城郊太阳升办事处沙沟子村内一处农家院的“盖州八大碗”饭店。这座百年老宅,没想到隐藏得这么深!
可以说“盖州八大碗”是百年传承,一品难忘。
——题记
国人描述春节有个很贴切的词语:年味儿。一进入腊月,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年”就拉开了序幕。
蒸馒头、炸丸子、炖肘子、做扣肉……年味儿飘香。最让人期待的,自然是那顿阖家团圆的年夜饭。
在盖州,传统美食“八大碗”上齐,也就开始过年了。
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那时政局稳定,经济发达,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其中的“下八珍”。据《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是最具满族特色的风味,在民间深受喜爱。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有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据《满族简史》记载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后建“堂子”,立竿祭天,凡用兵及大事必祭。《竹叶亭杂记》记载:祭用,必选择其毛纯黑无一杂色者,其牲即于神前割之、烹之。
后来各地官吏纷纷效仿,各地的八大碗因产地食材不一,而品种不同,但广为流传的还是“清河八大碗”。如今已发展有鸡、鱼、猪肉、牛肉、羊肉、藕夹、豆腐夹、鹅脖、红烧丸子、水汆丸子、素丸子、鸡蛋、海带丝、面筋、木耳等十几种,根据人们的喜好,荤素搭配,随意食用。
八大碗是何时传到盖州的虽无历史考证,但传说由来已久。据说,这也是上辈传下来的,相传乾隆年间,前方的战士打了胜仗,乾隆一高兴就要犒赏三军,除重赏金银以外,还让宫廷里的厨子到前方做菜,因为前方食材有限,就简单的做了“八大碗”,受到了广大将士们的广大欢迎。将士中有一位厨子将赏银送给了宫中的厨子才换得此菜的秘方,自此才有了“盖州八大碗”。
据记载:当时满族人适逢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这就是辽菜的特色,那就是粗中见细。
满族八大碗是满族同胞的特有菜种。它由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等八种菜组成。
八大碗做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清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
八大碗因地产食材不一,因而菜品也不同。基本上还是就地取材,柴鸡炖蘑菇、白汤羊肉、干豆角炖肉、炖牛肉、炖带鱼、白汤冬瓜等以上八道菜,都是用黑铁锅,山柴火精心制作而成,无污染,无异味,属于纯天然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
老盖州人对“八大碗”的记忆都来自宴席。过去,谁家里有个婚丧嫁娶,由于桌椅、碗筷等数量不够,便是“随来随吃,吃完即走”,这被称为“流水席”。
当然,“八大碗”不仅是盖州“流水席”的固定菜品,还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招待来往宾客不可或缺的美食。
走进老宅,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油然而生。盖州“八大碗”农家院内,这里风景怡人,草如茵、树成林。那真是鸟儿枝头喳喳叫,草厅小饮杯杯尽。屋内设施别是一番风情,八仙桌、梳妆台、衣柜、太师椅、首饰盒、画门让你仿佛回到了五、六十年代前,在你品尝可口菜肴,欢聚豪饮的同时,也能欣赏前辈能工巧匠留下的艺术精品。
这就是八大碗的来历,与盖州人豪爽的个性相同,八大碗讲究分量足、味道醇,荤素搭配适宜,“吃的就是这一口儿。”
在盖州,八大碗是最有分量的招牌菜之一。
盖州八大碗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富裕也在不断变化,八个菜内容因时而变,因口味而变。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席”就是改善生活的好机会,而如今,“八大碗”渐渐变成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祝福。
人们吃的不是“八大碗”,而是一种怀念。
春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中国人的“美食节”。亲朋聚餐,吃的不仅是单纯的一桌饭菜,更是一种氛围,一种团聚的心情。“八大碗”也就承载着人们对亲情的珍惜,对来年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