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张老照片,不由得不见景生情,让我想起了儿时乡村的罱泥时光。那时,物质十分匮乏,农作物肥料都是自家搞。现在再回到乡村,已经看不到罱泥了,连那时的木船也几乎没有了。
清代诗人钱载,著有《箨石诗文集》数卷,其中就有《罱泥诗》一首。诗中对罱河泥有形象逼真的描述:“两竹分手握,力与河底争。吴田要培壅,河泥粪可成。罱如蚬壳闭,张吐船随盈。”看来当时诗人对罱泥的劳动过程也是很熟悉。不然的话,怎么可能写出这么具体生动的诗句来的。
上世纪罱泥是一项重要的农活,当时,农村种田没有用化肥。田里施的尽是猪粪、鸡鸭粪、牛羊尿与粪等肥料,还有河里的淤泥等。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这种肥料是既环保又省钱。“夏天一船泥,肥料一草塘;冬里一船泥,秋里几担粮。”说的就是河泥肥田的巨大作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见在那缺肥料的年代,河泥对庄稼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罱泥的工具是罱子,主要有两种,一种叫扒泥勾子,顾明思义就是一根杆子,适合在浅水域河或沟作业,不需要用到船,有两只粪桶就可以开干了,劳动量相对小点,力量稍好的女人也可以单干;另一种叫罱子,其外形、大小以及罱泥的方法,与扒泥勾子都有所不同,是深水域罱泥的一把好手,其形状也有灯笼型和河蚌型两种。罱子两根手臂粗,长长的茅竹竿做罱篙,两罱篙要通过火熏后,扳成略S型,在下端两罱篙交叉处有一个“8”字型铰链,便于一张一夹,罱头随着罱篙的夹紧和放松起到张合功能,把河底的淤泥夹住拉出水面,倒入船舱,待装满后,撑到田头积肥的泥塘边或猪圈旁,用长柄木锹或铁皮锨,将河泥一锹一锹撂上岸去或猪圈里,与杂草、猪粪绞拌沤肥,或直接用泥浆洒浇麦苗,也能起保暖防冻作用。
罱泥必须用船,早先乡下都用木船,后来才有水泥船,自河底罱上的泥就盛放在船中舱。罱泥的人在船头,罱泥时,张开罱口,略向前下方投入水中,沉底时,双手分握罱篙用力向前推动。尔后,收并罱篙,往回边拖边走,站定在中舱横梁上,弓身提起,倾入舱中。撑船的人则立于船艄,待罱泥的人用力向前推动罱子的同时,用篙撑住船身阻滞后退。
罱泥也是一项传统的技术活。罱泥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很有学问。一罱子河泥,好几十斤重量,借着水的浮力,从河底提上来,并将河泥倒在船舱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技巧会非常吃力。在收罱子的时候,要晃悠船身,侧身借劲顺势提起,就会很省力。
记得那年中考落榜后,父亲说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不能老读死书,也要学会干农活吧。父亲自己是村里是出了名的干活好手,无论是用牛、养猪……还是用独轮车……样样都很精通,他想把他会的都教给我,他认为“油多不坏菜,技多不压身”。那时,自己也是带着一肚子气,心想怕什么?干就干。每天天微亮就与父亲撑船出门,先罱一船泥回来,再吃早饭,吃完早饭再撂泥。记得,每次罱泥,我与父亲两人都穿一双黑棉鞋,收工时,父亲的鞋上、裤腿上找不到一丁点水迹、泥渍,让乡亲们十分佩服,可我每次都是落汤鸡,不是裤子湿了,就是鞋子脏了,要么就是脸上满是污泥,浑身没有一个干净地方,且有一股腥臭味。父亲和我去罱泥的时候,母亲常在岸上远远地看着,母亲心疼,万般不舍,但没有办法,父亲说:“现在不吃苦,将来就要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过了多次“折腾”,我与父亲配合也越来越顺溜了。等我熟练了,父亲就让我主罱。特别是在春季,苏北的河面,常常还寒气逼人,我也只穿一件单衣站在船帮上,将船稳稳地停在冰冷的河面上,用力将罱子深深地插进河底,然后操作露出水面手臂粗的两支罱篙,左右开弓,一张一吸,握篙上提,将罱篙转得呜呜作响,快取出水面时要将罱子靠在船沿上稍作停顿,滤掉一些泥水后,再同时猛地提篙,罱头在船沿边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稠乎乎的淤泥便落入舱中,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整齐划一,令人叹为观止。此间,如果泥水滤得不够干,船上泥水多,装淤泥就不实在,等一会儿,就要用舀子将泥水再舀到河里。同时,在罱泥过程中,罱子出水瞬间与船上晃的瞬间要同频,如果同频了,出水就省劲,且衔接很顺畅;否则,就有可能连人带罱子跌入河中,变成了一只落汤鸡。罱泥过程中,我就曾落过一次水,使我悟出了力大是死力,一定要借船上晃之力,罱子此时上提出水,既快又好又省。当天,如果我们罱泥快,用时短,父亲高兴的时候,他还会唱起罱泥歌,“燕子衔泥为筑巢,我替春苗罱肥料,罱泥河船岁岁摇,担担肥泥变壮苗……”那是我们小时候听过的最朴素、最动人的乡村歌谣。
罱泥曾经是我们苏北水乡一道美丽的风景,它既可以取尽沉淀河底的淤泥杂质,又起到疏浚河道、挖深河床的作用。另外,罱泥虽辛苦,但也很快乐,罱泥也会有带来鲫鱼、黑鱼、河蚌、螺丝等意外收获。尤其是罱回来的泥摆上两个小时左右再撂,螺丝、河蚌和小鱼等都跑到淤泥最上面活动了,用个舀子或网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全部抓干净了。上午罱上来的鱼中饭时就能改善生活,下午罱上来的鱼就是晚餐最好的下酒菜。特别是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嘬着螺丝,吃着小鱼,就着小酒,无不是一种生活美好享受。父亲不仅是罱泥的好把手,也有一双挑选淤泥多鱼也多的好眼光。所以,一天罱泥的时光可以用得最少,鱼虾却比别人多得多。
但现如今,随着家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水利建设也被机械化作业取而代之,加上化学肥料的供应充裕,罱泥这一颇具特色的传统习俗也逐渐销声匿迹,成了我们这带人永远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