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犁田人的头像

犁田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4
分享

童年拾粪

拾粪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产物,也是我记忆相对较深的。那时,农村经济相对落后,除了少量菜籽饼和磷肥外,化肥复合肥很难见,农作物都用农家肥,所以拾鸡屎、接牛尿、打猪草、搪草粪、罱河泥……便应运而生。

大多数人童年是幸福的,有标致的摇篮,有各色的玩具,还有爷爷奶奶讲童话故事。可是, 我的童年话题一直绕不过的就是拾粪。拾粪就是左手拎一只畚箕,右手拿一个粪扒子,没事就在庄里转悠,发现猪粪、鸡屎、牛粪就拾起来,拎回家收集起来。

农家谚语有云:“种植不施肥,等于瞎糊混。”在农村长大的人都有很深的记忆,同时,对类似的的农谚都有很深的情感认同和哲理认知。记得每到春节,农村人都给猪羊牛圈写上吉祥对联,至今记忆犹新,如“圈积百担肥,秋收万斤粮”“猪大如牛,肥积百担”……为了让有限的土地上打出更多的粮食,那时可谓全村总动员、全家总动员,想尽办法多积肥,孩子们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就利用周末假日和放学前后拾粪。

砍柴要趁早,拾粪要赶巧。拾粪这活儿,尤其是拾鸡屎要赶早儿。记得当时,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提上粪箕,拿上粪扒子,赶紧绕庄一周,因为鸡已经放出来了,也拉完了屎,这时大人或孩子们都是悄悄的到每个人家习惯喂早鸡的地方先转一圈,把刚拉的鸡鸭鹅等屎先拾掉,慢了迟了赶不上就被其他拾粪的拾掉了。拾粪不赶巧,有时真难拾,比如有的人家喂完鸡,自己家就拾了;有的人家还派人看着,不让你拾;还有的被先到的拾粪人先拾了,很容易扑个空。所以那个时候,拾粪就像打游击战,有粪要拾得快,没粪要跑得快,拾完要转得快。特别是每天早上那个兴奋劲,就像头一天晚上丢了皮夹子,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去寻找;拾到了,有时像乞丐捡了只金元宝; 没检到,耷拉着脑袋一天不开心。有时,为了多拾点,还有可能要与邻家小孩为争粪便而吵架;有时,还要紧跟着鸡鸭鹅群,就像大人伺候小孩似的,看它们屁股的动作就知道是否要拉屎了,它们一拉下就跟捡宝似的快速拾起来。

拾粪有讲究,方法是保证。拾粪工具是前提,通常先做好粪箕,粪箕是用软木条做成的半圆形,然后再用芦柴编织其中,并用三根绳子栓住,上面系一个把手,便于拎且增大受力面;也有编成硬把子,背在肩上的;粪扒子是用补自行车轮胎的胶水罐或河蚌壶绑在长约80厘米长的木棍上做成的。把握时间是关键,拾粪最好的季节是冬季的早晨或傍晚,因此时气温相对较低,粪的臭味不太熏人,且冬季下霜或下雪后寻鸡鸭鹅粪便更简单,因白中一点黑。细节做到很重要,因为动物粪便有稀与浓之分,所以每天在出门拾粪前先要在粪箕底垫上一张废报纸或撒上黄土,这样粪便就不会因稀从粪箕缝隙漏掉;同时,粪扒子在拾完稀粪便后,要在砂土里来回一搓,这样才不会有太大的臭味和粘性。探索特性是捷径,每天漫无目的转,不一定就能拾到很多的粪便,要边转边拾边分析,什么时间拉粪便多,什么地方拉粪便多,什么动物拉粪便多。记得当初,我就发现了庄东侧小树林是鸡鸭鹅聚集休息且拉粪便较多的地方,特别是下雨时,鸡都爱躲在那,且有时还能白白地捡几只鸡蛋,那是最开心的。另,在拾粪的时候,如果路上赶巧遇到了庄里的一头牛、一头驴或者是邻庄的一匹骡子正好拉粪便,而牵着他们的人没有带粪箕,嘿嘿,那你可就发了——那些牲口吃的草料多,拉出来的粪便很大一摊,足可以装满你的粪箕。如果是同时有几个拾粪的人看见了,大家就会一哄而上,看谁的手脚快,谁用的粪扒子剜到自己粪箕里的粪便就会比别人多。

今天的农村建设,尤其是新农村活动开展以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道路上基本上看不到鸡鸭鹅粪便了。现在也见不到鸡鸭鹅满庄跑了,如饲养也是小数量圈养式。再加上,现在种植庄稼用化肥复合肥比较多,用它们且省时省力,粮食产量也高。因此,大家对粪肥的感情也逐渐淡化了,拾粪也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拾粪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是小时候那种既爱又羞的场景已经不复再现,却成了难以启齿抹不掉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