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延斌(水务)的头像

杨延斌(水务)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0/27
分享

有感于《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


 1949年12月,有一个家住重庆歌乐山镇的17岁花季少女,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军政大学,她有一个很男人的名子叫李国柱。这是个没有教学设施的露天大学,同学们都席地盘腿而坐听课,把本子放到腿上写字,晚上睡觉,就把地下铺上草,天当被子地做床。学习半年后的李国柱,从一个文弱女子,变成一个有革命理想,有使命担当的解放军战士。正逢人民解放军奉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之命向西藏进军之时,李国柱荣幸地成为18军52师先遣入藏的女兵之一,从此走上了传奇的革命人生旅程。由李国柱本人撰写的《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讲述的就是一个个精彩而感人的故事。

         进军昌都

 “向西藏进军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继续……西藏高寒缺氧,条件艰苦,补给困难,要爬雪山过草地,走红军走过的路(李国柱语)。”1950年8月28日,刚满18岁的李国柱,在四川眉山参加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52师于9月1日开始向西藏进军。一开始,从成都到甘孜有公路相通,部队乘汽车行进了半个月后,到了甘孜就进入了高原地带,再向前进军就没有了路,而随着海拔的逐渐提高,人间烟火越来越稀少,行军路上几乎看不到村庄,空气稀薄缺氧,成为部队遭遇的最严重困难。李国柱和战友们一样,渐渐开始头晕,胸闷,以致于恶心呕吐。部队到达甘孜虽然还是秋天,战士们却要换上棉衣徒步行军。

 从甘孜再向西藏深处进军,部队必须走过二郎山,折多山,攀越泸定铁索桥。今天的我们,没有在铁索桥身临险境的体验,难以准确形容部队要走过泸定铁索吊桥时,有多么惊心动魄,以至于事过六七十年后,已经成为耄耋老人的李国柱,依然在她的《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中回忆说:“泸定桥只有两根铁索,每隔一尺铺一块木板,中间是空的,桥高几十米,桥下的水在奔腾呼啸,前进难,后退也不行,往下看,吓得全身发软,内衣都让冷汗湿透了。但想到当年红军,在‘坚持就是胜利’的意念中,总算跌跌撞撞地过去了。”不难想象,作为一个在城市长大的18岁女兵,李国柱当时过铁索桥时,有多么的心惊胆颤!

 过了泸定河再向雪域高原进军,最大的困难还是山高路险,冰雪崎岖,且空气更加稀薄缺氧。为完成解放西藏使命,西南军区派出一万多名解放军官兵,抢修雅安至甘孜公路。李国柱所在的52师部队边修路边向西藏进军,期间经历了多么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忍受了多么艰辛的风餐露宿,吃的有多么简单,饥肠辘辘是个啥滋味儿,稀薄缺氧的空气憋得人喘息有多么困难,有多少解放军指战员带伤修路,又有多少官兵倒下再也没起来,以至一个接一个的解放军战士,手握铁锨镐头牺牲在路基旁,李国柱都亲自经历目睹了这一切。

 被分配到52师政治部的李国柱,经常奉命向上级起草伤亡报告,撰写烈士碑文,给英模在纪念册上题词留念,为烈士家属填写烈士证书。她经常流着泪重复这些伤心事。这期间她到底起草过多少分伤亡报告,填写了多少份烈士证书已经无从查考。关于人民解放军在修筑雅安至甘孜公路时付出过多么巨大牺牲,这段悲壮历程在李国柱心里打下了深深烙印。近期我在和李国柱老人通电话时她还说:“一想到牺牲在进军西藏路上的那些战友们,我真不忍心再回忆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

 虽然党中央,毛主席给部队的方针是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西藏,但是,西藏的亲帝分裂势力却在昌都部署重兵,囤积弹药,修筑工事,训练士兵,扩军备战,妄想把人民解放军阻挡在昌都之外。这就逼迫人民解放军不得不发起昌都战役,消灭反动武装,实现以打促和的战略目标。而发起昌都战役不同于在内陆打仗,人民解放军不但后勤补给没有保障,还要经受诸多难以预料的种种困境,比如爬雪山蹚冰河,随时随地可能有战士饿死冻死累死等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确保康都战役胜利,部队抽调30个女兵组建了康藏工作队,李国柱是其中一员。她和康藏工作队的战友们在进军西藏的路上,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生死考验。

 也正因为身体和意志都经受住了极端条件下的严峻考验,李国柱也把自己锤炼成了钢铁般坚强的女战士!她在《申请进藏》一文中说:从甘孜到昌都没有公路,距离目的地3000公里的路程,全要靠两条腿和将装备扛在双肩上,部队要追击敌人,我们女兵就要承担物资运输任务。几千公里路程,所有武器装备粮食弹药,都要靠人背肩抗,大件物品指望牦牛驮。

 负重行军是艰难的,尤其相对体弱的女战士,别说负重行军,就是轻手利脚走在没有路的行军途中,既缺氧又受冻挨饿,也是对体能和意志的严峻挑战。别看当年的李国柱只有百十斤体重,却要背负50多斤重的炊具帐篷等物品行军。这可是几千公里崎岖的冰雪山路,需要连续五六十天翻山越河,这既是对李国柱等女兵们的意志的考验,又是对她们体能的残酷磨炼过程。

 从甘孜到昌都,除了雪山峡谷冰河,就是一道连一道的险滩沟壑。人民解放军18军52师就是在人间没有路的雪域高原,肩负着解放西藏的历史使命,不畏流血牺牲,勇敢地把横断山踩在了脚下,终于闯过一道道冰山险滩,克服了严重缺氧困境,为西藏百万农奴打出了一条幸福之路。

 李国柱在她的《挺进西藏》一文中说:“1950年9月22日,18军52师师部在甘孜举行解放昌都誓师大会…… 声势浩大,庄严肃穆,藏族同胞给部队献哈达,敬青稞酒……”

 康藏工作队承担着为大部队运送物资的繁重任务,队员都是年少体弱的女兵。在那种非生即死的严酷现实面前,她们必须强迫自己在行军路上果敢,无畏,意志坚强地冲锋陷阵。俗话说远路无轻载,女兵们身背五六十斤行囊,赶着200多头牦牛驮子,驮着部队所需的粮食物资“过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断,过一河又一河,河河相连(李国柱老人说有这么一首歌)”。在向昌都挺进的路上,她们最多一天蹚过13条河。“最初过河时脱鞋光着脚走,赤脚进到河里,就与水中的小石沙粘到一起,上岸后拔石沙,肉也跟着下来了,疼得扎心;后来不脱鞋,不卷裤腿,整天鞋裤全湿着,睡一夜,靠身上的温度暖干。”

 李国柱和她的战友们攻克一座座高山,蹚过一道道激流险滩把粮食送上前方阵地。期间天天有牦牛倒在雪地死去。她们在行军过程中,几乎天天饿着肚子起早贪黑,困了就露宿山坡雪地。部队到了无粮可吃的境况时,作为炊事员的李国柱,只得一次次煮一锅野菜汤,或者煮一锅半生不熟的死牛肉给战友们吃(因为没有柴煮不熟肉)。不是有句俗话这样说嘛:有些人为吃饭而活着,有些人为活着而吃饭。李国柱和她的战友们,为了完成给战斗部队运送给养任务,一路嚼着半生不熟的牛肉,吃了吐,吐了再吃,用顽强的革命意志强迫自己坚强地活下去。

 正是因为以李国柱为代表的30个女战士的“革命意志高于天”,所以她们就能够以柔弱的身躯,在雪域高原创造出人间奇迹!本来,牛驮子上驮的就是粮食,但那是给战斗部队吃的,虽然工作队天天要前进六七十里,女兵们可以忍心看着牦牛累死饿死,有的战友饿得倒下去,但是给战斗部队的粮食一粒也不能吃。这就是人民解放军铁的纪律约束!

 令人敬佩的是,72年前还是柔弱小姑娘的李国柱,竟然凭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战友们一起圆满地完成了护送给养的任务。这次极端困境下的进军西藏,也给李国柱的革命人生,牢固地打下了坚决革命到底的思想基础。按李国柱本人的说法:有了进军昌都一路的意志磨炼,她会笑对人生所有的艰难险阻和困苦。

         攻克藏语

 1952年8月1日,李国柱虽然还身穿军装,但已经摘掉了军人标志八一军徽,她和她的战友们集体在江孜就地转业了。虽然她和大家一样舍不得离开部队,但是她和战友们都明白,这是党中央针对长期治理西藏所采取的重大战略部署。

 李国柱在江孜的工作任务目标,就是向藏族群众宣传执行和维护中央人民政府和旧西藏政府签订的《十七条协议》,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治藏方针政策。她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把自己融入到藏族群众中去,以便广泛开展政治统战工作,尽快在西藏从上到下广泛建立起反帝爱国统一战线,让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认知深入人心,要让藏族人民充分认识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不远万里进军西藏,为的是保卫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也就是说,汉藏一家亲,反帝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当时做好西藏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政治基础。

 连语言都不通,各种困难都是前所未有的,让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姑娘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去做统战工作,这谈何容易?从某种程度说,要让李国柱尽快和藏族群众达到融合,这可比过雪山蹚冰河还要难上加难。而要改变藏族群众对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认知态度就更不容易了,因为他们多年来一直和内陆长期缺少沟通交流,加上原西藏反动政府,部分贵族姥爷和英帝国主义势力的反共宣传和欺骗蛊惑,被蒙蔽的藏族群众都把汉人视作洪水猛兽一样堤防,一时很难扭转和改变他们对汉民族的固有偏见和认知。

 李国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952年11月,被分配到江孜分工委统战部,分管上层妇女统战工作。如果说加入人民解放军,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起点,那么这次她被组织分配做统战工作,等于又一次彻底改写她的人生轨迹。

 做统战工作虽然不是李国柱的期许,也非她所愿,甚至原来连想都没敢想过。但她在革命思想和纪律的约束下,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正是因为她具有这种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以及在人民军队练就出的坚韧不拔的思想意志,注定她会倾其心血精力,把统战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且有声有色,成绩卓著。

 按说,让一个20岁小姑娘到江孜这个地域生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去做江孜上层社会妇女的统战工作,先别说她能不能胜任,起初,她本人连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她从事的统战工作重要性在于,面对的统战对象,都是剥削阶级的上层妇女人士,她和她们就像两股道上跑的车,方向目标截然不同,在思想意识上处于顶牛状态。而组织分派给李国柱的统战任务,就是让她用自身的思想和语言行为,去影响和改变江孜上流社会那些贵妇们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知认可,以期再通过那些贵妇们去影响西藏整个上流社会。

 不能不说,李国柱所要进行的统战工作,愿望是美好的,目的也是崇高的,但摆在她面前的工作困难,也是空前绝后的,因为她无任何统战工作的资料在手,更无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全凭她自己去摸索,去闯。

 作为人的正常思维,当时刚刚20岁的李国柱也有她的活思想:“当时我思想不通,对统战工作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工作对象全是剥削阶级更不理解,认为自己是个还未退掉学生味的青年,要与比自己年龄大一至两倍,.经验也比较丰富的上层人士打交道缺乏经验。统战工作既要做团结争取工作,还要和顽固分子斗,心里很不踏实:怕斗不过顽固分子,怕给党的工作带来损失,怕犯立场错误,怕整天和领主打交道机关同志不理解,加上不会藏语,不会骑马…… ”(选自李国柱《在江孜做妇女统战工作》)。

 俗话说:不想干好的事情,一定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想干好的事情,一定会想出许多办法。李国柱经过短暂的犹豫彷徨,心中的使命感占据上风。她不但决心完成组织给予她的统战任务,还暗暗替组织着想到:统战工作如此重要,你不愿意干我不愿意干交给谁来干?我不仅要干,还必须干好。终于,她心无杂念地爱上了统战工作。

 凡事都有头三脚。李国柱踢出的第一步就很踏实:她除了吃饭睡觉,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解西藏风俗,学习党对西藏的政策和策略,对上层人士的斗争方式和斗争艺术,分析统战工作要从哪里着手,和西藏上层人士的谈话方法和艺术,怎样接待藏族客人,如何拜会高高在上的西藏上层妇女,怎么能有利有节地走进贵族家,又能够不失体面地出的来;既要掌握有礼在先,又要把握不卑不亢这个度。说白了,对江孜上层妇女的统战工作,既要能接受献哈达时的欢快友好,又得有吃软钉子甚至是闭门羹的尴尬心理准备。其中也避免不了发生或明或暗的斗争。

 统战工作要把握好一个度,而这个度把握起来既容易又不容易。说容易,就是你得有一种底线坚守,有关原则问题分毫不能让步,牵扯有损于个人情面或者利益的事情,你得为大局忍一时委屈甚至屈辱。李国柱把自己最宝贵的11年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江孜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是小范围大格局。一开始,李国柱就清醒地把统战工作提升到了足够的政治高度,而且充分认识到统战工作的敏感性和严肃性。她意识到在江孜统战对象面前,代表的就是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整体形象,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围绕反帝爱国这个中心,决不能说错话做错事,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政治损失。所以,她在统战工作中尽可能把控自己的言行,时刻做到严于律己。

 世上几乎没有不犯错的人,但像李国柱这样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能够犯错的几率很小很小,即便她真犯错,也只能是细枝末节上的不完美而已。而一个律己的人是出不了大错的,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变定律!

 语言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最重要一环。在开始的过渡阶段,领导虽然指派一位藏族女同胞配合李国柱工作,但因为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她们经常相互听不懂更看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或者想做什么,在工作中经常相互急得满头大汗。要是遇到政策性很强的事情或者用语,更是相互摸不着头绪。

 为了做好工作,组织又给李国柱派来一位叫益西卓玛的藏族姑娘,才使她的统战工作渐渐有了可喜进展。她和益西卓玛成了形影不离亲如姐妹的伙伴,益西卓玛教给李国柱学说藏话,讲江孜当地的风俗习惯,教给她骑马;李国柱教给益西卓玛说汉语,给她回答讲解不懂的问题。她们工作上配合得极为默契,发现有工作疏漏,就主动为对方站台补救,生活上更是相互关心帮助。一来二去,李国柱和益西卓玛几乎达到身心思想和工作上的统一,学习上也形成共同的习惯,手里不离小本子,不会的就问,不懂的就记下来,大胆地说汉话讲藏语,说错了就当场纠正后再说,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不怕出丑,不怕尴尬,更不怕说错被人笑话,有空就背生词,有机会就说藏话,见人就请教,抓住一切时机大胆实践。当时,每逢开大会小会都要有翻译,她和益西卓玛就在会场认认真真听翻译发音,注意观察翻译的口型,益西卓玛侧重关注汉语发音用句,李国柱则侧重观察藏语翻译的用词造句,从中总结翻译艺术和技巧。按现在人的说法,当时的李国柱学习藏语,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她能够把每一个说藏语的人当成老师,遇有不懂不会的就大胆请教。也正是李国柱这种谦逊近人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很快就受到江孜人拥护爱戴。

 很快,李国柱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和顽强意志,不仅能流利地说藏语了,还能够说出江孜方言特色。更让人吃惊咋舌的是,她竟然成为能在大会小会做翻译的藏语“通司”,这是她在做统战工作期间的里程碑式的飞跃!

 学会骑马,也是李国柱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因为在江孜或者是在全西藏,此地距离彼地都很遥远,且都是崎岖山谷,那时要到哪儿去,不是骑马就是赶着牦牛徒步翻山越岭。

 马这种牲畜是通人性的,你驯服它,它就能听你的召唤指使,或走或跑或驮着你东西南北远行,遇有沟坎儿,它飞身一跃就过去了。但你要是驯服不了它,它也会和你闹别扭。

 李国柱学骑马不知挨了多少次摔,但终于在益西卓玛帮助下学会了骑马,只是在出访途中,还是因为骑术不佳常常被马欺负。她记得有次出访,“本来半天的路程,可是马却找麻烦,不走或横着走,益西卓玛我俩怎么吆喝都不走,气的我拿起鞭子抽打,马飞跑起来,我骑的马打前蹄,把我摔下来两次,连小便都惊出来了,身上多处红肿,幸好没摔着骨头。整整走了一天,天黑才到达目的地,下马时脚冻得麻木难行,臀部红肿得不能坐,狼狈不堪。(摘自李国柱《在江孜做妇女统战工作》)”

          融入江孜

 经过一个时期的刻苦努力学习,李国柱终于能用藏语和藏族群众交流了。据说江孜这个地方上层贵族比较多,但相互住得比较分散,李国柱需要一一拜访他们。以骑马来说,距离近的需要半天,远的需要一天;有的地方可以当天去当天回,有的地方还需要在外过夜,当时她做统战工作,多数情况下只有两位女同志结伴。她们要拜访的贵族到底是什么态度,其中会不会有人生出歹念残害她们,这一切都是未知。李国柱也不是不担惊害怕,而是明知道前途有艰险也得勇往直前。

 李国柱在统战工作的起步阶段非常艰难,有些贵族夫人故意给她碰软钉子,明明在家,却让佣人对她撒谎说不在家。时间一长,李国柱也灵活地采取以软对软的对策,有时逼得个别贵族夫人不能自圆其说,只得自找台阶下。比如她去拜访一个叫帕拉的大贵族夫人,就在李国柱即将走进她家门口时,佣人忽然来报说他的主人不在家。李国柱明知道这位贵夫人是以这种方式拒绝见她,就决定采取针锋相对,故意留在附近不走。那位贵族夫人自觉没趣地慌了手脚,不得不客气地把李国柱迎进家门。

 还有的贵族夫虽然对李国柱笑脸相迎,也客气地端上酥油茶给她喝。但因为卫生习惯不同,李国柱有时会发现对方端给她的碗不卫生。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李国柱都会想到不能引起对方误会,就大大方方地接过酥油茶喝下几口。久而久之,李国柱就给那些贵妇们留下很容易亲近的极好印象。

 为了针对贵族开展统战工作,李国柱除了一次次登门拜访之外,还要时常以组织名义宴请他们。但这花钱请客的麻烦事儿也不少。在统战工作初始阶段,有些贵族老爷太太难免端端架子摆摆谱,有时你三番五次请他们,他们就是故意磨磨蹭蹭不准时到场,有些人即便准时到场,但在你开宴后,他们只是装模作样动动筷子,然后把筷子往桌上一放,摆出一副不吃不喝不说话,头不抬眼不挣的阴阳怪气模样,诚心制造冷场气氛,常常让统战工作人员感到下不来台。有时候,李国柱眼睁睁看着一桌酒席倒掉,感到十分心疼可惜。因为当时物资十分匮乏,要做一顿招待贵族的上等饭菜相当不容易。而招待贵族的好东西,统战工作人员是绝对吃不到的。

 有时,召集贵族们开个什么会,许多贵族姥爷夫人们只是表面上哼哼哈哈应付,本来会前说得好好的要发言,到会上就是不开口。或许因为当时的李国柱刚过20岁,她在那些贵族夫人们眼里,就是个乳臭未干的汉族小姑娘,所以那些见多识广的老爷太太们,根本就不把她放在眼里。李国柱就是在那种艰难困苦环境下,坚持不懈地为党做着贵族尤其是贵妇们的思想统战工作。为了打开困难局面,她顾不得个人情面,也不管那些贵族夫人对她是热情还是冷淡,甚至有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她都硬着头皮不厌其烦地靠上去。她所以要那么做,就是想让那些贵族夫人们眼里看见,心里知道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人员的身影,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在她们面前。

 随着共产党的统战工作在江孜地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巩固,加之宣传力度逐渐加强,更是因为像李国柱这样的统战工作人员,持之以恒地坚持统战工作一刻也不松懈,有些贵族妇女逐渐被感化,很快接受了反帝爱国,西藏自古一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观念,出现了以吉普.阿旺白姆为代表的部分上层妇女和青年人,表现出了要向共产党靠近,要求进步的积极倾向;许许多多的普通藏族群众,看到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帮助广大农奴求翻身得解放,同时逐渐识破有些反动贵族们的反动蛊惑宣传,甚至是威胁他们要远离汉人的险恶阴谋,开始积极主动向汉族干部靠拢。李国柱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配合党组织,向藏族群众宣讲揭露贵族统治的剥削性和反动性,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举办舞会,排练文艺节目,逐渐使江孜统战工作出现十分可喜局面。

 江孜人民在李国主等统战人员的思想感召下,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百万农奴真正的大救星!

 李国柱连续在江孜做统战工作11年,期间她亲自举办过十五期政训班,先后培训过藏族群众骨干2000多人。直到成立西藏自治区后,大部分骨干走上自治区各级党政领导工作岗位,有几个人还成长为自治区党政高级领导干部。

 尤为可贵的是,李国柱在江孜工作期间,她的丈夫阴法唐将军是江孜党政军一把手,若按照某些贵族夫人的逻辑思维,她贵为甘孜第一夫人,最有条件耍耍第一夫人威风,摆摆第一夫人架子。但是,李国柱在江孜工作期间,没留下过丝毫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反而,她一直工作在统战第一线,万变不离党的统战工作,和当地藏族群众结下深厚的感情,有许多人成为密切往来的好朋友。她多年打下的统战工作基础和情感付出,早已经结出让人暖心的结果:她李国柱不再是江孜藏族民众眼里的普通汉人,她时常穿藏服,在藏族人面前说藏语,吃习惯了糌粑,喝习惯了酥油茶,她把自己真正融入到江孜社会。可以说她李国柱从思想到行动,从语言到生活习惯,再到衣着打扮,完全全把自己臧化了,而且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以至于在西藏任何一个场合,若无人介绍李国柱是汉族干部,人们会以为她就是地地道道的西藏江孜人。

 李国柱所以能够打开统战工作局面,靠的是周密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前,她每年也从事大量的经济工作,例如,多次到边远村镇为农牧民发放政府贷款。她不仅能够为广大农牧民排忧解困,一旦发现农牧民遭受头人欺压,她还会勇敢地站出来为农牧民撑腰打气。

 有个背景需要交代一下,因为有旧西藏政府在解放初期和政府签订的《十七条协议》,在西藏自治区成立前仍沿袭剥削统治方式,广大农牧民依然是头人的奴隶,头人可以任意打骂折磨剥削他们。比如李国柱在《江孜旺钦平错事件始末》一文中说:“1957年9月15日,本根却珠借口旺钦平措没有亲自给他家支差,将其叫到家里训斥。…… 本根不但拒绝收哈达,还气冲冲地说:‘你胸有石头可打狗,不管什么原因,必须亲自支差。’旺钦平措见势不妙,想往外跑已经来不及。本根却珠全家出动,有的抓头,有的困手.捆脚.捆脖子,将他绑在经幡杆上用皮鞭抽打,还撕开裤子打,断断续续打了数小时后,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草屋里,嘴里还骂着:‘让你死不了,也活不好’被打得全身流血,严重致伤,大声呼救。”

 关于李国柱在党组织支持下如何为旺钦平措主持公道正义,如何严厉打击本根却珠嚣张犯罪气焰的过程,她在1997年9月11日在《西藏日报》发表的回忆文章,详细描述了事件的过程。看到文章的旺钦平措,在2000年7月写给李国柱的信中这样说道:“详读您在报上登的回忆录,我的内心触动很大,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非常感谢您对我事件的重视,也感谢您详细记录了当时的一切,这不仅对我启发很大,这对后代的教育也起到了文字的证据,成了旧新社会历史的鲜明对比。

 回忆起四十多年的历史,真正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也不会有当时的勇气和敢于同他们作斗争的精神,我很自豪,由于我的事件,当时西藏在职干部和学员不仅都摆脱了头人的人役税,而且他们的家属也得到彻底解放。

 总之,我的遭遇谱写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一面和歌颂了共产党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帮助。在此,我感谢您对我事件的重视。衷心地祝愿您贵体健康,阖家欢乐!”

         爱藏情怀

 1972年,已经在西藏工作23年的李国柱,因为爱人阴法唐将军工作变动,不得不依依不舍地调离西藏。之后也是因为阴将军一次次工作调动,她先后辗转于福建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

 李国柱爱西藏就像爱自己的家,她本打算借阴法唐将军1980年调任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的机会,重返西藏继续做她的统战工作,却因为身体早年在江孜座下顽疾不能如愿,只能留在北京工作。直至1989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上退休后,她又受聘于西藏自治区驻京办事处“一江两河”项目办公室。她是以这种方式回归西藏。

 和别人不同的是,李国柱接受返聘,绝不是想凭借自己某些有利条件多挣一份工资,而是因为她是会说一口流利藏语的“活西藏”,对西藏方方面面都烂熟于心,由她参与这项工作,能够最恰当地起到上传下达的衔接联通作用,对“一江两河”项目顺利开展极为有利。

 事实证明,李国柱把“一江两河”这份工作干得令所有人竖起大拇指。正是因为她熟悉西藏,心系西藏,热爱西藏,所以她虽然人在北京,精神世界却一直离不开西藏。她精心把北京的家打理成西藏风格,有关西藏的报刊书籍摆满书架,即便看电视也开启西藏频道。在许多西藏人的眼里,已经100岁的阴法唐将军和90岁的李国柱两位老人在北京的家,就是他们的情感联络处。而能让西藏人在北京找到家的感觉,正是两位老人不肯搬离北京老住处的初衷。不管从西藏来京的人遇到任何困难找到他们的家,李国柱和她的家人,都会当成家人家事一样的热情接待,甚至连买票这样的琐碎事,都义无反顾一帮到底。

 李国柱的革命人生是从进军西藏开始的,又因为她对在西藏工作二十多年的刻骨铭心,从心灵到思想情感,都深深打上了西藏烙印,所以在她的情感世界里装着的都是西藏。李国柱虽然年事已高,但她决心在有生之年,继续为西藏做更多事儿。她毅然辞掉在西藏“一江两河”驻京办工作,毫无保留地把返聘五年期间的工资所得,捐献给了“阴法唐西藏教育基金会”。

 李国柱老人的义举令我感悟到,喊一万句高尚的口号,也抵不上一个实实在的行动。

 为了给共和国历史留下更多珍贵史料,退下来的李国柱,比上班时更忙了。她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倾注在西藏,决心为西藏统战工作著书立说。使命感驱使她,把在西藏的亲身经历和取得的统战工作经验教训写出来。至此,古稀之年之后的李国柱,又开启了紧张工作模式。她对西藏社会的发展依然是那么热情似火。

 已经走过72年革命生涯的李国柱,精神世界依然还保持着旺盛的工作姿态。她和将军丈夫阴法唐一样,听到西藏就精神振奋,想到西藏就热血沸腾,要是有人说起西藏的话题,她会眉飞色舞地滔滔不绝,不论是讲述解放军进军西藏时的艰苦卓绝,还是介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都能清晰而生动地讲述许许多多的新鲜又感人的故事。

 在我看来,李国柱虽然年届古稀后的时间才真正由自己支配,但她近二十年来所做的每一件大事,都与西藏统战工作密切相关,对于西藏乃至共和国历史,都具有伟大而史诗般意义。她不仅积极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有关藏学研究机构乃至有关政府部门,提供撰写了许多珍贵历史资料,总结出西藏统战工作的许多经验教训,编著出版了《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斗争的历史记忆》,《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和《我的西藏未了情》等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热销著作。

 最让人感动的是,李国柱老人从古稀之年开始,在阴法唐将军以及军队和西藏有关领导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件无论对于西藏还是共和国以及人民军队的历史来说,都是很及时也了不起的抢救性的重要工作:牵头倡议搜集整理了首批进军西藏女兵的资料,出版了一部《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因为这部书内容的新奇特,一出版就被不法分子盗版。

 就在写作本文之前,西藏自治区又以大字版的形式再版了《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目前这部书正在热销。

 我以为,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一书的内容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她是一部越是经年日久,就越能显现弥足珍贵的瑰宝级好书。而李国柱老人更是健在的了解1950年后西藏社会变迁的国宝级“活化石”。

 2022年8月于济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