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了年纪,老爱回顾以前,母亲就是这样的。常听到母亲唠叨:“你们赶上了好时候,不像我们小的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日子多好过呀。”是的,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再下一代相比,同样也就没有可比性了。我作为一名七十年代出生在的农村的孩子,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亲眼见证了40多年来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大概有五六岁时,记得有一次和妹妹去姨家玩耍,她很高兴,亲自给我们做了玉米馍馍和烤红薯。这已是当时她家最好的东西,平时都舍不得吃,自家孩子也眼巴巴的瞅着,那一对对渴望的眼神我至今难忘,于是我就分了一大半给他们,当时吃的那个“香”,不亚于现在的一顿“大餐”。回想我家的小饭桌上,端在上面的饭菜经常是红薯或土豆、玉米和“几粒大米”混合在一起的杂粮,常吃的菜就是红薯或胡萝卜叶子做成的“浆水菜”,虽然能填饱肚子,但那会的我似乎也特别肯饿,不一会儿肚子又“咕咕”叫了。等到我十二岁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稍微好些,父亲每次都要等周末我放学回家,用积攒许久的钱买点肉给家里改善生活,饭桌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肉香。平时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都是等到这个时候才和我一起打打“牙祭”,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瘦弱的我才开始长高。而到我三十岁结婚的时候,小饭桌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的“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实木高档大方桌,上面放着四菜一汤,食物丰富,各种食材应有尽有。蔬菜、肉类、水果、鱼虾等随时可能被母亲端上桌,如果想吃顿肉也随时能吃,不再像以前要等上一周了。
改革开放之初,大家关心的更多的是温饱问题。那时候的人们,有东西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挑食,不偏食,身体也好。至于荤菜,要是能吃顿肉,尤其是肥肉,才会觉得过瘾。因为那时肚子里没油水,农村人干农活出力多,饿的快,吃的也多。四十年以后的今天,大家关心的更多是健康问题,不再是吃饱,而是要吃好。一份菜更注重色香味俱全,注重菜品之间的搭配,注重养生,营养均衡,不能营养过剩。原本陌生的“肥胖”“三高”频频出现,曾经“受欢迎”的肥肉变得不再“受欢迎”了,而“不受欢迎的”瘦肉反而变得“受欢迎”。各种机械大规模的运用,农民干农活出的力少了,肚子里油水多了,吃的东西也少了。爱美的女生怕吃胖,精挑细选,爱吃这个,不爱吃那个,有的为了身材苗条还刻意少吃减肥。
父辈的时候,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最少也有五六个,多的七八个。那会儿大家都穷,分家的时候有的稍多一点,有的稍少一点,兄弟姐妹会闹得合不来,甚至老死不来往。自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一户人家最多两个孩子,有的只有一个。这也让原本有的往来不多的唐兄妹、表兄妹忽然间变得亲切起来,小的时候是玩耍的好伙伴,长大了彼此又都是对方的倚靠。而今他们大多已经成家,过节也更注重团聚,注重的是一份相互关心的浓浓情谊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相帮助。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农家餐桌上的点滴变化,昭示着人们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跨越式的大转变,体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其实,改革开放取得的这些成绩,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在锐意改革中追赶实现着“中国梦”。而实现“中国梦”还得靠每个中华儿女人人奋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最终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