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应和的头像

杨应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13
分享

请父亲指点

父亲有每天阅读报纸的好习惯,多年来一直不变。父亲眼睛越来越差,看报纸越来越吃力,我劝他不要看报纸,他也不听,而是把老花镜改为放大镜,饶有滋味地看报纸,特别是报纸副刊的精美短文。老家的小隔间塞满了报纸和杂志,父亲按照年月日有条理地摆放整齐,长年累月地结余,把那间小屋都快挤满了。我曾经建议让他卖给收荒货的人,他狠狠地白了我一眼。

父亲一直在乡下的老屋里居住,我使劲各种办法让他来城里来住,倔强的父亲偏是不答应。即使他的孙子在电话中哭着说想念爷爷的时候,父亲才万不得已前来安慰他的孙子。然而第二天早上,父亲似乎感觉浑身不舒服似的,又急匆匆地返回老家,我和妻子极力劝留也没用。父亲说,你妈身体不好,我要照顾你妈,还有老家的那些田地和鸡鸭啊,也放心不下。

父亲是退休教师,退休工资很高,母亲也拿着不错的退休工资,他们根本不愁没钱用。我劝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不要再种植那些田地,以及养那些鸡鸭。谁知父亲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从小劳累惯了,一下子停顿下来,反而会闲出病来。我知道父亲忙碌着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他的子女,每年收获的那些水稻,蔬菜,鸡蛋鸭蛋,总是满蓝满蓝地往我家里送。

一日,我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一向理性稳重的父亲话语中异常激动,又带着疑惑的表情问我,儿呀,今天报纸上刊登一篇文章,作者与你同名同姓,是不是真是你写的啊?父亲这么怀疑我是有道理的,我学的是理科,而且对写作一直感到头疼,更不要说能把文字变成铅字发表了。我对父亲说,下班之余,偶尔写写,好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父亲前来指导。父亲当场表示同意。

随后,我把电脑里待修改的文章用大字号打印出来给父亲看,父亲像当年给他的学生批改作业一样,在草稿纸上用红笔作了很多“批示”,并提出很多有用建议。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写文章,不追求发表的量多,而要一篇比一篇的质量高,这才是对写作的真正热爱,才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我的文章能够在报纸上发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成为一种无形动力。为了让父亲多来我家团聚,我一有空,就抓紧写文章。父亲早年从南师大中文专业毕业,又有着多年中学语文执教的经验,在写作方面自然有发言权。但父亲哪里知道,我当初对父亲的投其所好,一方面是让他闲下来和他的儿子和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一方面,是让我们更好地来对长辈行孝,想不到竟意外地让我走上了写作之路。


——于9月7日发表在《滕州日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