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的烧饼店
城市一隅,有家简陋的土灶烧饼店,每天早上6点多,就有人陆陆续续前来购买。
这是一家夫妻店,店主姓陈。女主人沉默寡言,只见她从缸里取出一捧软软的面粉团,放在桌上,双手来回揉搓成膀子般粗的长棒。然后手撕成鸡蛋大小块状,再用小擀杖把一个个面团碾平后,一手往面团内添加葱花、糖和酥油,一手捏好虎口,轻轻甩到桌子上,用手轻按几下就成形。动作干净利索,一气呵成。一个个初加工的产品排列整齐,交由老陈处理。
在桌子另一端,直径不到一米的泥灶内铺盖了一层红红的炭,灶壁四周光滑光亮。老陈往妻子准备好的面饼上刷着油,均匀地撒上芝麻。炉内温度很高,老陈先把双手放在桌底下的水盆里蘸下凉水,再拿起一张面饼,弓着腰,弯下身体,一只手快速伸向炉膛内。当老陈连续贴满二十个烧饼,盖好炉盖,等十分钟就出炉。老陈说,火候欠了没那么清香,过火了就会嫌老。
老陈看着墙壁上摇摆的钟,到了规定时间,就一手掀起炉盖,一手拿着火钳伸进灶壁,一个一个地把烧饼取下放在灶的四周边沿。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麦香味、葱香味和芝麻味。我忍不住拿了一个冒着热气的烧饼吃起来,外酥里嫩、满嘴香甜,意犹未尽。老陈循环着刚才的工序。大家都是熟客,甜的是滚圆形,咸的是椭圆形,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并拿起准备好的纸袋装起,手机对着二维码扫码付款。
我问老陈:“老板,烧饼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有什么诀窍呢?”他边干活边说,“大街上都买烤箱做烧饼,节省人力,提高效率,但味道就没那么纯,而且,我的面饼是自然发酵,不添加任何酵母。另外,我和面不用机器,用双臂揉搓。”我这才注意到老陈粗壮的双臂。
人与机器的区别,就是人有温度有情怀吧。
老陈的烧饼多年来坚持一元一个的价格。我问他亏不亏。他说,“30多年来,我和孩子他妈靠做烧饼,供养两个孩子读大学、买房、结婚。我和孩子他妈已经70多岁了,不愁吃穿,赚个本钱,算是对顾客的一种回报吧。”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老陈和他的妻子,作为普通劳动者,多年来如一日,通过一个个的烧饼,把暖暖的情怀传递给了每一个顾客。
——于2022年5月2日发表在《亭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