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艳军的头像

杨艳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6
分享

“写”给父母的孝心

我的故乡位于现在的山西大同市阳高县最南端一个叫秋林峪的山村,北依滔滔的桑干河水,南枕巍峨的六棱山。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推开窗户,坐在炕上连绵起伏的大山堵眉堵眼,晃晃悠悠的好像要进家,连半山坡的山羊猴都能数的出几只来。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石墙土巷、月楼文庙、田间小道是那样的可亲可爱,博大深厚。

就是在这样最美的“小山村”里,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读书写字,一有空儿便钻进西窑(土窑洞)书堆里出不来,父母亲见我这么喜欢看书是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我比别的孩子听话乖巧爱读书,发愁的是看我成天书不离手,而且我喜欢文科,不喜欢理科。怕我长大后成了个没用的“书呆子”,岂不是让他们二老空欢喜一场?

好在爱读书的我并没有成为一个书呆子,课余时间里开始尝试写作投稿。没多久有一天放学回家,母亲一看到我便往桌上呶呶嘴道:“邮递员送来一封信,说是从《雁北报》报社寄来的。谁寄给你的?”

信确实是《雁北报》报社寄来的,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一瞧,原来是一份样报,报纸上一块豆腐大小的地方登载了我的处女作《绿色,浓染我的期望》母亲惊讶地道:“这就是你写的啊?还是咱们雁北地区的报纸?我的儿子真是了不起,快读给妈妈听听你都写的什么?”

母亲三岁时失去生母,跟随父亲。从小没有上过学堂,母亲不识字是个文盲,看到儿子会写文章还发在雁北地区的报纸上,自然是心花怒放。我刚遵从母命开始读自己写的文章给母亲听,父亲也刚从地里回来了,母亲急不可耐的告诉他这个天大的喜讯,父亲撇撇嘴不相信地说:“哼,就他能有这出息?不会吧?”

和母亲一样在农村长大的父亲从小也读过书,而且还是高小毕业,读书看报是没问题了,他把我那篇豆腐块处女作读了一遍又一遍,忽然裂开嘴笑道:“还真是咱们儿子写的啊!不错不错,说的很有道理,就这么写下去,继续努力。”

那一晚,我的父母亲就捧着这份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坐在炕头上左看右瞧我的第一篇处女作,乐得合不拢嘴。也是那一晚,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这支笔来孝敬父母,让他们开心快乐,因为他们的儿子没有让他们失望,他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以后,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铁路我写的稿件开始接二连三的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而父母最大的快乐也就是阅读那些刊载着我文章的样报和样刊,对于他俩来说这的确是其乐无穷。偶尔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亲不经我同意就会捧出一大撂收到的样报和样刊给客人看,这么做虽然让我有点不乐意,可老人们高兴,我也就默许了他们炫耀儿子作品的做法,毕竟当父母最高兴的事,就是他们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

几年后我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整天忙于工作和家庭,早把读书写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偶尔写篇文章投投稿,也是留的自己单位或家庭的通讯地址。父亲和母亲已经退休在家,隔几天我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二老,总感觉他们有些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意思。终于有一次,母亲当面问我还有没有给报刊写稿?因为自从我结婚离家后,就再没收到过寄来的样报和样刊。

“你老爸就像掉了魂似的,三天两头的在你留在家里的那些报刊里翻找你的文章来读,你发表的那些老稿子他都快背熟了。”

母亲如此之言让我内心颤抖不已,父母亲这么喜欢读儿子写的文章,儿子却没把它当回事。我告诉母亲,自己一定会抽出时间来认真写稿,也会将我发稿的通讯地址重新改为老家的地址,请老爸老妈替我保管好那些寄来的样报样刊。

很快,父亲便又开始收到各地报纸杂志给我寄来的样报和样刊,我能想象到父亲拆开那些信件后,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读着儿子的文章给母亲听时的兴奋之情,我也能想象到母亲在听父亲读稿时的那种专注表情,肯定要比小学生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些。

“你这孩子写这么多稿子,得动多少脑筋啊?可千万别累着了,注意身体啊。”每次母亲见到我,总会这么提醒我。而父亲则在电话对我道:“放心吧儿子,你的这些样报样刊和稿费单我都替你好好保管着,怕邮递员路上给弄丢了,我都没让他送,每天都去他家去取,反正我也没事,路也不远,权当是锻炼身体罢了。”

母亲还悄悄告诉我,说父亲这么做不是为了锻炼身体也不是怕邮递员弄丢信件,他那么猴急猴急的是太想看到你写的文章,有时一天能往邮递员那里跑几趟,这老头子像中了邪似的,也不怕别人笑话。

我在心里对老爸和老妈说,其实这些年我发表的千余篇稿件是我用爱“写”给你们的孝心,只要你们喜欢,我就会一直写下去......

目的只有一个:送给父母一个健康、快乐、富足、安逸、阳光的晚年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