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犹永均的头像

犹永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9
分享

我的同窗

因为诗歌,我常在报刊杂志见到他的名字。

因为诗歌,他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更深了。

因为诗歌,我们才有了相见的机遇。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2013年15日清晨,我在老家刚乘上回瓮安的客车就接到了他的电话,他说今天来瓮安参加“贵州省‘瓮安商城杯’诗歌朗诵创作邀请大赛”,我既高兴又激动,在车上我搬起指头一算整整23年了,今天终于由机会见面了。

回到县城,我翻开大学时的毕业纪念册找到了他,方形的圆脸,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站在河岸的沙地上,长风撩起了他的发丝和衣襟,他就是我23年前的同窗——胡荣胜。

思绪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在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读书时,当时他对诗歌还没有兴趣,也不算喜欢,我那时早也爱上了散文诗这一文体,而且有作品选入《贵州八十年代散文诗选——摇曳的火焰》一书。记忆中,我还送了一本给他,有可能就是那本集子,让他魂牵梦萦陶醉了诗歌,爱上了诗歌。有时我们在一起侃侃而谈创作的历程,写诗的乐趣,他都十分深沉洗耳恭听沉浸于那情景,这些快乐的情景如今又一幕幕浮现我的眼帘,构成一幅幅风影。1990年我们大学毕业了,各奔东西,回到家乡,由于当时信息闭塞,加之工作繁忙。因此没有通信往来,更没有电话相通,同窗几十位同学像断了线的风筝,散布在贵州高原。正如我在毕业纪念册扉页上写的“四十七颗星星,四十七座星辰,在贵州高原璀璨”,而今的荣胜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星星。

下午六点钟了,他还没有到瓮安,我走出专门的接待室,在文峰道边徘徊,心想他们也该到了吧。突然,在我的眸子里出现了几位挂着相机,提着一摞摞书的人走了过来,我拉长了目光,一眼就认出了我的同窗,他的模样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比读书时成熟多了,见面时的高兴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只是问好。当晚我们共在红色食府用了晚餐。

晚上九点过钟,我带上我的散文诗专集《红月亮》专程去了他住的宾馆与他聊天。我们对坐在床上,那种亲情,宛如又回到了大学读书时的情景。我们高兴的相互交谈毕业后各自在工作岗位时的经历,各自的创作情况。他说:“大学毕业后,基本上是两年一个台阶,参加了《人民文学》的函授班,读本科、进鲁院,1995年第一本诗歌《木叶旋律》出世,2004年第二本诗集《深山红叶》”出版。我说:“荣胜你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时我伸起了大拇指。他此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嘻嘻嘻的笑过不停。据他说今年年底还要出两本集子,真的,在我心底油然而生对荣胜弟的敬佩。想当年,他受我的影响才喜爱了诗歌,成了诗人、作家。如今我都远远的不如他了,还得好好的以他为心灵的标杆,真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才行呀。因为明天要参加“贵州省‘瓮安商城杯’诗歌邀请大赛”,所以我12点半就回我的住所了。躺在床上,翻着《深山红叶》,那里的每一首诗,却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使我受益匪浅。当晚,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天晚了才闭上了眼睛。

第三天清晨,他又早早的打电话给我,一定要我当向导去“千年古邑,红色瓮安”——猴场会址,我答应了他。下午“贵州省‘瓮安商城杯’诗歌邀请大赛”刚结束他打电话给我,为了不给他来瓮安留下遗憾,我放下该做的事,马上去给他当一次向导到猴场。汽车在银盏工业园区驰骋,那园区的风景触动了同窗心灵,他说瓮安发展这样快,那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一晃到猴场了,我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解说红军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在猴场召开《猴场会议》的情况,红军突破乌江,竹筏.......然后我们走进了戏楼,感受了戏楼的宏伟,接着看了“进士楼”,还在那里留了照相。那张照片我还得存在我的空间,最后,我们又去了“毛泽东行居”,感受了伟人当时居住的剧院,那庭院里石榴树上的又大又红,很想伸手去摘上一个,可又一想,还是不能摘,那是大自然献给先烈们的圣果。我们都在那里留下了各自的倩影。走出了庭门,我又带他们去见了当时的土司衙门及宋欣故居、傅玉书故居。大约是七点来钟,我们又乘上了车,在瓮安新区广场,又被那夜景牵引,急忙下车照相。遗憾的是我下车时手机丢了,那是我吃饭的时候才发现的,当时我又很着急,手机掉了我不可惜,可惜的是那上面有很多朋友的电话,正在我忧愁的时候,我同学的电话响了,这电话却是拾到手机的人打的,他说:“他在新区广场的路边拾到的手机,我高兴的和我的同学马上乘上出租车去新区,那人把手机举得高高的做标示,我们看到了他的招手,横过新区大道,他把手机给了我,他还说拾到手机的原因。我实在太感激他了,我给了他300元钱,他怎么也不收,最终在无奈的情况下要了他的电话。他是位20多岁的年轻人,至今我时时想起。

这就是我的同窗,胡荣胜诗人、作家,来瓮安参加“贵州省‘瓮安商城杯’诗歌朗诵邀请大赛”逗留瓮安给我深刻的一些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