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红霞的头像

蒋红霞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14
分享

古镇越千年

古镇越千年,痴心一片长绿树;洢水抚万民,醉梦几许诉琼瑶。——题记

古镇梅城,传说中梅山文化的发祥地,自汉将梅鋗率部经长沙西迁定都洢水河畔得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后有梅王扶汉阳拚死镇守此地,如今,他的塑像仍屹立在镇区西面的紫云山上,守护这一方山水的平安与人民的富庶。自宋熙宁五年在梅城设安化县城至1951年县城搬迁至东坪,曾有县治史878年,因其地处湘中腹地,周边与新化、娄底、邵阳、冷水江、涟源等县市接壤,自古就有“六县通衢、八方集镇”之美誉,商贾云集,人杰地灵。如今,207国道,224省道穿城而过,二广高速、安邵高速与常安高速相接,“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各地以古镇为圆心,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向四面八方延伸。悠悠古镇,也就成了照射周边的一轮红日。

每每春风吹来之时,这古老的山城还真如杜枚笔下描绘的那般:“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浓浓古意中蕴藏崭新的创意,焕发出无限生机。

梅城的春天,展示的活力不止在山里,在水里,在蒙蒙烟雨中,还融入到茶楼酒肆的谈天说地里,包孕在街头巷尾的欢声笑语里,活泛在广场翩翩灵动的舞姿里。绿色,如流光般,也从田野,从山间,倾泻到这由窄变宽的街道,倾泻到了寻常百姓家。这里的人们,不必望断天涯路,路从这里起步;不用枉做南柯梦,梦从这里开启。

以前,人们都说喝茶要去古茶坊;如今,古镇五步一楼,十步一“坊”,黑茶名闻遐迩,擂茶更是家常。四保贡茶、浮青莲花山茶,印心茶业之类的老牌子,古朴醒目;芙蓉山,川天界莲心岭等名词也层出不穷;更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自己茶楼冠以“新农民”三字的,别具一格。开放又睿智的梅城人,闲暇之际好喝茶,一家又一家,每家的风格似乎都不同,但又大同小异,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难道这茶的味道,就是幸福的味道?

不懂茶的人,当然品不出什么味道。可懂茶人,只要远远闻闻,就会如数家珍;若能尝尝,那就能更清楚了:是青草味,还是烟火味;是兰花香,还是瓜果香……

也只有懂茶人才能懂得:同一株茶,种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味道是不同的;同一种茶,用不同地方的水泡出来的味道是不同的;同一壶茶,经过不同的人泡出来的味道是不同的。当然,同一个地方,同一株茶,在不同时代长出来,制出来,泡出来的味道那就大相径庭。

好鞍配好马,好茶靠好水,好茶得遇懂茶人。古镇梅城的水到底好不好,1925年毛泽东到梅城考察农民运动时,在南宝塔上题了一诗:“洢水拖蓝,紫云晚照;铜壶滴水,梅岭寒来。”由此可见一斑。读过《郭沫若文集》的人至今记忆犹新,当年国内几所知名大学经梅城迁往云南之时有过短暂的停留,郭老在他的文集中写到梅城凉水的味道时,曾惊叹:令人回味,余味悠长。这就是洢水特有的味道。作为古镇母亲河的洢水,曾有过苦难,有过酸涩,如今经过治理,又重现昔日清澈湛蓝美景,如彩带般拖着梅城,唱一路欢歌,蜿蜒而去。而沿河的东门桥下,全长180米的诗墙,更展现了千年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湖南“诗词之乡”的神奇风采。

茶圣陆羽在他的《六羡歌》中如此写道:“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他的“不羡”,只是表明他的处世态度,而他最羡慕的就是西江水,最放不下的正是他的故乡竟陵。难怪在外飘零几十载的陆羽,到了晚年,还是决定回到故乡竟陵。

如今,胸怀天下而又生于斯长于斯的李作成上将,却尽可以放心,我们美丽的家乡——古镇梅城,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凭着梅城人的勤劳聪慧,正迅速崛起,将谱写出时代的最新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