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没戏
简单的吃过晚饭,撂下碗筷,邻居老王就带着一把简易的凳子,还有那把塑料芭蕉扇,兴匆匆的朝清河三桥方向走去。
转过两个弯儿,远远的看见了桥和桥西边那座小小的亭子。橘红的太阳沉沉的坠向了西边的山脚,空气里早已没有了热力,天空还蓝,几朵白云懒洋洋躺卧在蓝天绸缎般的怀抱里,一阵初秋的凉风吹过。
老王今年七十多了,手脚还算便利。前年老伴儿撒手人寰,撇下他一个。儿子把他从乡下接到了小城里。
儿子媳妇,吃穿照顾的挺周到,啥活也不让干。可与土地和乡亲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王怎么着都觉得心中空落落的,手里没个捞摸。
初来的时候,总想弄点啥,可又弄不了个啥,想找个人唠个呱,城里的人忙,难哦。
时间久了,渐渐的就适应了,人哪,哪座山上都能砍柴哩!
桥头的十字路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来往往着许多车辆,这些年,司机文明多了,看见了老人大都主动避让。
老王安全顺利的通过了路口,眼前的河边公园里,一些和他年龄差别不大的人,三三两两的,安闲的散坐着。
老王选了一个离亭子近的地儿,撑开他的凳子,坐下摇扇子,天不热,摇扇子使他感觉有事可做。
老王在等待,等待越来越多他的同伴,虽然这同伴好多互相根本就不认识,有些连面也不熟,招呼没打过一次。
一耍水一耍鱼,莫管城里乡里,他们是一耍的,共同的年月,差不离的经历,看着就觉得亲切,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自然,熟识的几个,咸咸淡淡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东西南北的聊上几句,立马就拨开了一团笼在心头的云雾。
他们在一起,最美好的享受,莫过于听上一段戏。
戏台在亭子下。
全县的唱戏好手,还有乐师们,几乎每天都会为大家奉献上连台好戏。
改革开放后,分了田地,传统的庙会逐年减少,县里的剧团终于解散了,演员和乐师们分散在各处,大型的演出活动和交流学习锻炼机会少了许多。
可是,这些艺术家们总是割舍不下对戏曲的热爱,他们自发地聚拢起来,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拉上一会儿,唱上几嗓子,引来赏戏的群众愉快地欣赏和高声地喝彩。看着周围会心的笑脸,听着台下不绝地掌声,心里的舒坦又平添了几分。
有时,业余的戏曲爱好者也会一试身手。
老王觉得奇怪,他不明白,为什么听了几十年的戏曲愣是没听够,反而是越听越来劲,越听越出味。
悠扬的丝竹管弦声里,唱念做打,丝丝入扣。生旦净丑,个个传神。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顾盼含情,一声声千转百回的唱腔韵味深长,空灵曼妙地演绎着扣人心弦激荡人心摄人魂魄的温婉故事。
所有的人都忘情的沉浸在那或远或近的温婉故事里,显然是陶醉了。
小小的舞台,却是不尽的阔大天地,浓缩着千年时空,包罗着世间万象。
令人怜爱的娇稚妩媚,重情重义的粗放豪利,铁面无私的刚正不阿,奸诈险恶的世故圆滑,既具刚健雄美,亦有凄美缠绵。忠心报国,舍身而取义;贪婪好利,身败而名裂。炽烈的感情熔金化玉,曲折的情节感天动地。治乱兴衰,千秋伟业若亲目;褒贬美恶,万古纲常全在兹。
老王常常看傻了。
听戏,带给他莫大的满足。这满足,还有什么别的东西能代替呢?
常常,他的脚和手打着拍子,轻轻跟着哼几句,他感到,一丝丝甜蜜的慰籍如春日里的阳光和细雨洒落在冰冻后的大地般令他的身体感到活泛。
可是今天,时间早已经过了七点,亭子下还出奇的安静,那些吹拉弹唱的人,左等右等,还没来。
常来这里的人说,今晚没戏了。
亭子里,大家熟悉的老韩耐不住了,打开了自带的金话筒,金话筒飘出了音乐的伴奏,他独自唱了起来。但是,人们期待的是真刀真枪的真实的伴奏带来的热闹,他的演唱,不免显得乏味,实在引不起大家的兴致。
一种难言的孤寂落寞显现在在场的人们的脸上,公园里似乎少了什么。
老王往远处看。
马路上车来车往。
那边,广场舞正跳的起劲。
再远处,一片迷离的灯火。
老王点燃一根烟,摸摸口袋,忘记带火了,砸吧一下嘴,觉得没味,他起身来,准备回家。
可我咋觉得,老王不仅幸运,也很幸福。他有听戏的时间和自由,他听过好多戏,他还可以听下去。
偶尔一次没戏的感觉,其实挺好呢!
你说呢?亲。
沙泉 2020年9月5号 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