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山天池,于我既熟悉,也陌生。因为这是我第二次登上紫云山,第一次是小学四年级,距今近三十年。当时是学校组织的爬山活动,依稀只记得山高路险,从有路走到无路,无路另辟蹊径,几乎是踩着荆棘、攀着岩石、穿进灌木丛,硬生生地爬上去的,总的感觉就一个字——累。至于风景,早已被时光冲刷遗尽,仅存的只有“山是山、水是水”的过眼云烟。
这一次,是幸运的。因为,紫云山作为省A级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公路通了。我骑着摩托车,从老家三洋村启程,沿着水泥路一路向东,直抵紫云山所在地云山村,两村毗邻,路程不远,五里上下。从云山村到紫云山大概也是五里路,盘山而上,蜿蜒迂回。心之所往,一路向上,并未觉察山有多高,路有多险,直至在山顶,回头俯瞰来时路,方感山高谷深、悬崖峭壁,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之豪气。
紫云山,地处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云山村。解放前叫做上乌土村,解放后有位县领导至此考察,发现该村群山环抱,云雾缭绕,遂取名今天的云山村。主峰海拔为1349.7米,主峰的西北方是紫云山的第二峰,海拔为1303.4米。常年云蒸霞蔚,紫云缭绕遂易名为紫云山。
天池处于第三峰,海拔1298米,当地人称为石鼎,是一汪四五十平方米的活水体。近似于直径八九米的圆形,四周向池中心由浅渐深,像一个圆弧底的大鼎,嵌在山顶上。池内、周边均为褐色岩石,古老而沧桑,密布着神秘的裂纹,仿佛一面精心打造的镶框大镜。池水清澈如许,一尘不染,常年不溢不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天池水看似平静如镜,似乎又波光粼粼,蓝天、白云、紫云山倒映在水面上,紫光隐隐闪现,神秘奇特。相传池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国小鲵。该生灵起源于3.2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和熊猫同等珍惜,堪称天地之珍宝。可惜两上紫云山,都没能亲眼目睹,甚是遗憾。
“古韵无声留千载,是谁轻抛镜下来。”紫云山天池的形成,相传有两种说法。
一是“茶郎传说”之说。从前,紫云山有个种茶人,因技艺出众而被称茶郎。他父母早逝,和兄嫂生活,他的哥哥品性憨厚,嫂子却颇多刻薄。茶郎到了成亲的年纪,却苦无积蓄,无力迎娶,只好每天在紫云山上看管茶田。 一天,新茶制好,茶郎取来山泉水,泡制出一片茶香。正自我陶醉间,一个俏生生的姑娘悄然而至,坐下品茶。茶郎和姑娘相对无言,默默品茶。而后,茶朗每天与姑娘的对饮,甚是快乐,二人日久生情,在茶香中表白了心迹。 谁知好景不长,一天茶郎从茶田归来,却再也找不到姑娘。茶郎伤心至极,发誓再也不种茶。夜里,茶郎梦见姑娘,说她本是天上人,观音点化了这一段缘份,唯恐此生难再相聚。边说边流泪,泪水汇在一处化成了天池。临别之际,告诉茶郎眼泪若流尽,天池也干涸,始能相见。从此,茶郎在紫云山上日夜守望天池,期盼能有重逢的一天,然而天池水始终不变,水位不高也不低。最终,茶郎化成了一株茶树淹没在山中,据说茶郎心里的泪成了茶中的苦涩,而饮茶后的回甘是茶郎想起了从前的幸福。
二是“火山口”之说。一泓天池水,细诉着地壳的变迁,诠释着悠久的历史。天池,相传为几亿年前的一个火山口。当时,火山喷发,岩浆沸腾,向四周流溢。后来,火山沉寂,形成火山口遗迹,后因吸虹现象,火山口长期流出一泓山泉,形成了一汪娟秀的天池,以其静美、包容的姿态替代了当年的气势磅礴。天池的周围是岩浆凝固而成的石壁,密布着岩浆向四周流溢的放射状纹理。石壁周围是一米高的杂草和灌木丛,以及各种乱石杂陈其中。据当地老人讲,很久以前,石鼎沸腾,岩浆四溢,导致周边草木不生。曾有说法,山底下还有地下河,有很深的洞,耳尖的人可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此地,水火到底是容还是不相容,谁也无法说清?曾有地质人员做过勘探,认为石鼎原先就是火山口,龙海、漳浦沿海一带的火山遗迹就是很好例证。
天池,“茶郎传说”也好,“火山口”之说也罢。如今的天池,以一汪清凌凌的池水,静静的躺在紫云山颠,像一面紫铜镜,映照着过往的一切、一切……
面对此景此情,常常让人难以平静。当年,茶朗对爱情和婚姻的无限渴望和执着追求,无不让人为之深深感动,而茶朗面对“有情人”却难成眷属,又让人感到无比惋惜,无比遗憾。古往今来,无论是天河凝望,还是魂断潇湘;无论是蝶飞蹁跹,还是情系西厢。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故事总是催人泪下,令人扼腕惋惜。造化弄人,也只能默默地轻叹一声无奈。
如果说“茶郎传说”真的是一个传说,我宁愿相信。如果说天池是一个旧火山口遗迹,我也愿意相信。一泓天池水,见证了当年水火交融的历史变迁,印证了当年火山喷发的磅礴气势,更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熊熊喷薄火山口,汩汩流淌天池水。”它的过去,纵使无法亲眼目睹,却让人在天池旁一次又一次的想象,它曾经的形态,曾经的变迁。于是,有了不一样的知觉和思绪……
“山以水为镜,水以山为美。”紫云山,巍峨峻峭,层恋叠嶂,壁立千仞,气势雄伟,风光旖旎。天池,山之“天眼”,给紫云山注入了更加神奇的思想,充满想象,扑朔迷离,无不令人神摇目夺,心往神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