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英雄的头像

杨英雄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31
分享

柿渐红乡愁浓

“远方变成了现在的家,家变成了远方的思念。”小时候,背朝大山面朝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充满诱惑,充满向往,憧憬走出大山,闯荡江湖;长大后,城里的生活喧嚣繁杂,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一次次梦回生我养我的大山,熟悉的乡音,淳朴的乡情,红透的柿子,挂满悠悠乡愁。

秋风萧,落叶飘,老家柿树,柿果飘香,红得诱人,红得热烈,俏立枝头,独领风骚,演绎着沉甸甸的金秋风情,固守着浓浓的深秋情眸。孩提时代,老家房前屋后,祖辈种了许多柿树,郁郁葱葱,葳蕤繁茂,细诉着“前人栽树,后人纳凉”的传承与艰辛。

流水经年,如箭光阴。每每柿红时节,踏归返乡,魂牵梦萦的红柿,儿时记忆依稀梦境,历历在目……

以前,物质匮乏,生活拮据,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只等深秋叩响初冬之门,房前屋后柿子红熟了,便是最享受的时光,最解馋的季节。每每摘柿子,小孩总是急不可耐地拿起柿子,掰开晶莹剔透的皮膜,贪婪地狠狠咬上一口,没来及在口腔里多驻留,便急切地囫囵入喉,直抵心肺,一股舒心地凉爽顿时涌向全身器官,奔向每一根血管。吃后除了甜,嘴巴里、舌头上还会有些许涩涩的感觉,大人说刚摘下的柿子还没完全脱涩,需要瓮在大缸个把周,才能脱掉涩水。

摘好柿子,大人会挑部分个大皮薄,色红透亮的用大陶缸脱涩。在大陶缸里铺一层干稻草,放一层柿子,铺一层,放一层,层层叠起,最上面一两层的柿子,还会用竹签在柿蒂周边扎五六个小孔,这样脱涩更快,以便先吃。最后,在陶缸口封上一两层茶巾布,盖上木盖子,五六天后就完全脱涩。这种脱涩就是恒温自然脱涩法,比起现在有些用药物脱涩更环保、更健康,柿子更易保鲜储存,柿肉也更饱汁清甜,新鲜爽口。

开缸尝鲜,手捧一颗,饱满丰盈,鲜红欲滴,沉软柔绵,散发出丝丝清香,让人垂涎欲滴。轻轻掰掉柿蒂,拨开皮囊,浓烈的香甜味扑鼻而入,慢慢咬上一口,舌尖轻抿,鲜甜徐徐铺开,馥郁芬芳,肉质柔蜜,瞬间成浆,回味无穷,醉人心脾。

鲜果储存时间有限,一时也不宜吃太多,大部分晾晒成柿饼,啥时咂嘴咂舌,想吃就吃。晾晒柿饼的,都是树上刚摘下没有经过脱涩软化的柿子,削皮脱衣,让水分能够蒸发出来,否则会烂掉。圆圆的竹牑上摆满颗颗柿子,一牑一牑的,晾在阳光下,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渲染着农家的丰收乐趣。白天日晒,夜晚冻露,只要不下雨,夜晚无需收进屋内。晾至三四分干,每个柿饼得用双手多次搓揉,均匀揉捏,让外干内湿的糖汁水尽量均匀外渗。

经过一二十天的爆晒,柿饼的表面,覆盖上一层薄厚均匀的白霜,大人说那是上霜。后来,网上查阅,上霜原来是果肉干燥时随水分蒸发而渗出的葡萄糖和果糖的凝结物。因为两种糖的性质不一样,果糖味甜,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夜露,黏附在柿饼的表皮上,而葡萄糖甜性略差,不易抓住水分和夜露,当它渗透到柿饼的表皮,就形成一层白色的粉末,包裹住果糖,形成柿霜。上了霜的柿饼,就变得干燥坚硬,不易变质,可以较长时间保存,一整年不愁没柿饼吃。

年复一年,秋去冬来,每每柿红时节,超市、菜滩上鲜柿火热叫卖,但吃起来,没有老家的地道,没有家乡的味道。因为老家的柿子除了纯天然,更融进了游子的念乡情愫,唯有老家的柿子能解千愁,化万绪。

时光嬗递,春秋更迭,沧海桑田,花开花落,柿青柿红,依稀梦中,依然情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