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粿,在泉州闽南地区大家都耳熟能详。在一些传统节日有吃糖粿的习俗,如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吃糖粿,且有“吃过冬至圆人又大一岁”之说。在老家,以前做的糖粿还是多彩的,有红、黄、绿等多种颜色,一颗颗如玻璃珠子,色泽斑斓,娇艳欲滴,寓意生活多姿多彩、甜美吉祥。
记得小时候,临到冬至,母亲就张罗着做多彩糖粿的各种食材,磨糯米粉,准备金桔、砂糖、花生粉末等配料,以及染色用的色素。色素全是用植物的叶子或果实来提炼的,红色用西红柿,黄色用黄栀子,绿色用鼠麹草。将西红柿、鼠麹草分别洗净,热水烫煮,双手搓揉,捣成泥,用白色纱布包裹,挤出汁水,黄栀子用石臼子舂打,研成粉末,热水浸泡,滤出黄颜色汁水,放在白瓷碗备用。那三碗汁水,红的耀眼,黄的剔透,绿的晶莹,就足于勾起人的食欲,唤起舌尖的味蕾,让人想着好好享受一顿多彩糖粿。
用西红柿、黄栀子和鼠麹草来着色,纯属天然染色剂。西红柿,家喻户晓,富含各种维生素,常吃更有美颜的功效。黄栀子是一种灌木的果实,性苦寒,清热润肝,内含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并可食用。安溪官桥豆干,就是黄栀子豆干,在泉州闽南妇孺皆知。婴幼儿要是黄疸了,喂点黄栀子水,挂串黄栀子,即可排毒祛黄。鼠麹草是闽南的一种野菜,颜色油绿发亮,清淡微香,纤维细嫩,具有保肝明目、清热泻火的功效。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生日,素有“二月十九,观世音吃青草”的风俗,这里的“青草”就是用鼠麹草做的冬米粿,俗称“糍壳龟”。
多彩糖果做法并不复杂,用备好的红黄绿三碗汁水,分别与适量的糯米粉搅拌,用手反复搓揉,使汁水与糯米粉完全融合,直到米团有一定黏性。红黄绿三色米团如同小孩子捏手工用的橡皮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看着不仅眼馋,甚至也想动动手,搓几粒糖果圆子的冲动。母亲搓起糖粿来那可是手法娴熟,速度快且粒粒大小匀称,形状圆润,而且每次在手心里一搓就是三粒,小孩子就没那个本领,尽管也一次次地尝试,但三个米团在两只手心里就是不听使唤,搓着搓着就粘在一起。搓好的糖粿要用小锅盖一粒一粒摆开,不然会粘在一起,锅盖还得先抹一层花生油。
煮糖粿看似简单,但可得慢工细活,火候的掌控是一个关键要领。首先,是调制酱汁,将砂糖、金桔、陈皮等在油锅内微火慢炒,直至香味浓烈,颜色泛黄。母亲说最好一手拿铲子,不停翻炒,一手拿着水,锅内一旦要起烟,就快速加水,这样才来得及,不至于过火烧焦。接着,把酱汁烧开,将小锅盖上的糖粿拿到锅里,离酱汁水面十公分左右,翻倒过来,那搓好的糖粿圆子就一粒一粒掉入锅内。前面说到搓好的糖粿要摆在小锅盖上,就是这个作用了,锅盖如果没有抹上一层花生油,那糖粿就会粘在锅盖上,无法轻松入锅,等下煮熟的糖粿就不圆,会有小尾巴的。中火煮至糖粿浮上水面,即可捞起出锅。最后,撒上白糖和研碎的花生粉粒,滴入一两汤匙葱花油,即可食用。
母亲给每人盛上一碗多彩糖粿,小孩子总是没舍得吃,先数数红色、黄色、绿色分别有几颗,比比我是哪种颜色最多。捧一碗多彩糖粿,在院子外或蹲或站,阳光下,金光闪闪,色泽艳丽迷人。碗口上时不时升腾起丝丝热烟,香味扑鼻而入,舀一颗含在嘴里,软滑爽口,轻轻咬之,饱满香甜,偶尔咬到金桔粒子,那特有的芳香伴着糖粿的鲜味弥漫整个口腔,吞咽后滋润生津,唇齿留香,令人回味。
多彩糖粿,多姿生活,多姿又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