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单位新进了几名大学毕业生,看到他们年轻充满活力的面庞,我不禁想起大学刚毕业时,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中山打工的经历。
2002年,临近毕业,就业的气氛浓重起来,同学们大都匆匆忙忙起来。男生女生开始注重起自己的形象,白衬衣穿起来,领带打起来,一个个收拾得恰似商界精英。每个人都手持软盘,到打印店制作自己的工作简历,郑重其事地贴上二寸照片,整齐有序地放在文件夹里,奔赴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场,四处投放。
自从南京石化公司见习回来后,学校就不安排课程了,剩下的一个多月时间,大家一边找单位实习,一边等着领毕业证。
我和系里的十来个同学应聘到一家生产茶饮料的企业,位于郑州东开发区。当时的郑州东开发区还不很繁华,道路宽阔平坦,地面干净整洁,两旁绿化带里的花木郁郁葱葱、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街上除了上班下班的工人没有其他人,这家企业就坐落在这里,正好在一班公交车的终点站附近。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出校门乘车,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车程,路上靠在公交车的宽大的玻璃上眯上一觉,也就到了。晚上回来,照旧坐车,眯一觉。一天出去十几个小时,乐此不疲。
刚开始,主要的工作是熟悉业务,没过几天,就被分别安排在水处理、调配、灌装、质检等几个部门,我分在调配车间,负责按时往调配罐里加配料。配料是粉末状的,袋子上标着mixture(混合物),有五六种,具体成分无从得知,想必是商业秘密。
食品公司的生产流程和卫生环境与我们所学专业也算对口,业务上不难对接。
到了七月,毕业证下来了,到我们离校的日子了。这时候在食品厂实习了一个月,公司把我们派到位于广东中山的新厂区。
同学们互相道别之后,各奔前程。在郑州实习的其他几个同学,有了别的打算,剩下我们五人一行,下了决心,准备奔赴中山。
父亲带着车从老家赶来,把我的行李一股脑拉了回去。出发前我也没见母亲一面。
沿京九线,从郑州到广州,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了广州火车站,接站负责人把我们带到广东省汽车站,坐上大巴来到了新厂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三乡镇,算是郊区了。因为要离家一千多公里到异地他乡,一路上既新鲜又忐忑,也没心情仔细欣赏沿途风景。
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下了车,只见一条公路,像一条玉带,从远处两座山包间斜穿过来,一边通向中山,另一边通向珠海。公路两边不远处是连绵的低山丘陵,山上植被很好,满眼郁郁葱葱。再远处的天边飘着淡淡的云,亦或是黑黑的云层。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听说天上有片云,就会下场雨,出门带伞是必须的。
我们被安排住在公路边上一处民宅,上下两层,新厂区就在民宅边上,都是依山而建。宿舍内上下铺,一个房间住四个人,二楼有个大大的阳台,站在阳台上,能看到门前的公路,和远处墨绿墨绿的山。
新厂区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正在做最后的调试,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接受培训,做开工前的准备。除了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起来的还有各个学校刚毕业的学生,记得广西大学有两个,其中一个和我分在一个岗位,广东轻工业学校有十来个,中山大学有一个。
来到中山后,总的感觉就是语言不通,张不开口,他们讲粤语,咿咿呀呀,听得似懂非懂。每一句话,话尾语气词拉的特别长,两个人愣是能聊出人声鼎沸的感觉。有一位河南老乡,不到三十岁,来自开封的女士,来广东七八年了,已然对这里比较熟悉。她神采飞扬地发表一番咿咿呀呀的讲话,突然地转换频道,切换成普通话,叫人猝不及防。我们通过她更快地了解了这里的情况。
遇到电视节目,新闻联播,这半个小时的节目能看懂,其他节目全部一脸茫然,综艺节目不配字幕,完全是不懂的。
那时打电话不方便,我是到了几天才给家打电话报的平安,母亲接的电话,听到母亲的声音,我憋了好久,才蹦出一个“妈”字。母亲顿时变了腔调,埋怨我不商量就跑那么远工作,但立刻鼓励我好好工作,家里的事不用担心。
上班一般在办公室,来自台湾的工程师给我们做培训,讲工厂的工艺流程,讲机器的操作,讲食品行业的卫生,就连洗手都讲究“洗手八法”。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头头是道。
也来到车间,熟悉流程,清洗设备。调配罐是圆柱形的一人多高的罐子,罐口挂上扶梯,顺扶梯下到罐里,清洗罐壁上的油污,罐里不透气,汗一直出,等爬上来,浑身湿淋淋的,活像一条刚出水的鱼。
下班后,宿舍的主要娱乐活动是下象棋,或者弹吉他,我毕业前学会一曲《萍聚》,弹奏给大家听,当时是无比快乐的。
遇到节假日,几个人不谋而合,想到中山市区逛一逛。出来门就是公路,在路边等车。远远地,车没停稳,“靓仔上车啦!美女上车啦!”的声音传了过来。后来得知,在广东“靓仔”“美女”是官称,不论年龄、长相。大家男男女女,听起来都很受用,也互相称呼起来。
来到市区,主干道中间的绿化带很宽,中分带内种的是十余米高的芭蕉树,人行道边的石凳上一尘不染,路边配备的有直饮水点,随时可以坐下喝水休息,这让我们艳羡不已。中山市区整个给人感觉干净、舒坦,宜居宜业。
来到商业步行街,有一条“女人街”,让人很诧异,女士在这里的地位可真高!后来觉得很有道理,逛街是女士们的最爱,叫“女人街”理所应当。街上的店铺有各种各样的小玩意,琳琅满目,郑州的小商品市场在中西部地区也算是最大规模了,好多物品我们都没见过。
街角有一网咖,也就是网络咖啡厅。在2G时代,QQ是同学们联系的主要方式,偶尔也写信。因地处偏远,许久没和外界联系了,当时同学们有手机的没几个,大部分用的是BB机,出省之后,BB机也随之弃之不用了。几个人赶紧进去,一通联系,留言的留言,报个平安之类。
来中山之后,饮食很有地方特色。早上喝粥,熬得稠糊糊的大米汤,中午米饭炒菜,晚上依旧是米饭炒菜,没有面食,一度令北方来的同学很不适应。
路过菜市场,我们几个商量,借此改善一下伙食。于是来到了卖鱼的摊位,老家没见过这么大的鱼,有一米长,找准一条,不要鱼头,不要鱼尾,挑了中间一段,肥肥嫩嫩的,回去让厨房师傅给炖了,美美的吃了两天。
广东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比较超前,我们逛街回来,广东轻工业学校的几个年轻人也回来了。他们除了大吃大喝,就是疯狂购买阿迪耐克运动衣运动鞋,工资花光了才打的士回来。的士十元钱起步,比郑州贵了一倍,二十几公里的路程,我们可舍不得。
我和一同学,一次路过水果摊,看到又粗又长的香蕉,就馋的受不了,于是买了一串,蹲在路边吃了起来。吃到第五根,就彻底吃不下去了,以后的日子看见香蕉就没了吃的冲动。后来得知有一种内部是粉色的香蕉,叫“粉蕉”的,颗不大,口感还是相当不错。
我们还抽空去了一趟珠海,珠海边上有检查站,得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珠海。珠海更为发达,真正是大城市的样子,和中山比起来更加繁华。我们坐环线巴士来到珠海的海边,一路上高楼林立,道路宽阔,植被丰富。海边的情人路分为东西南北四条,格外浪漫。来到拱北口岸,荷枪实弹的警察在维持治安,本地人在口岸门口两侧悄悄叫卖着手表等物品。口岸过去有一座桥,桥对岸就是澳门,我们几乎能看到对面居民在晾晒衣服。
当天就返回了,回来发觉皮肤有种焦灼的痒痒的感觉,胳膊和肩膀上通红,才得知海边紫外线太强,被晒伤了,回来休养了一段时间,皮肤才逐渐由红变黑,慢慢正常起来。
工厂开始正常生产之后,我依然在调配车间,每天忙忙碌碌的,形势一片大好,每天都有加班,八小时以外有加班费,公司也统计的很认真。
没过多久,老家那边接到就业报到的通知,父母也希望在身边工作,于是就轻车简从,背上背包,告别了一起的同学们,一人匆匆地返回了家乡。
这是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虽然短暂,却是进入职场的第一站,初入职场的气息至今仍记忆犹新。
二十年了,老家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一直在老家县城的事业单位上班,稳定且平凡的工作着奉献着,时常还是怀念在中山的经历,怀念一起奋斗过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