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备受关注的S539大桥顺利开通,对于洛阳市来说,向东连接了郑州、向北连接了焦作,是辐射三市的交通大动脉,带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偃师,有两条河,一曰伊河,一曰洛河。这两条河,弯弯曲曲,一路向东,在岳滩镇岳滩村完成了汇合,当地俗称这里为“两河迎儿”。伊河洛河汇流后,人称“伊洛河”。S539大桥就在汇合后的下游一公里处,之后伊洛河一路向东北,由巩义注入黄河。
早些年,桥梁交通不发达,两岸少有交通。七十年代,全县有渡口二十余个。其中,黄河有一个杨沟渡口,渡船三艘,船工二十余名。洛河、伊河各有十余个,船工二百余名。
渡口一般有码头、引道,配以渡船若干、船工几人。渡口的维持,旧时通常依靠当地人公捐的田赋,或者是乡绅土财的捐助,现在则依靠政府的补贴,或者个体自筹。
渡口一般设在水流平缓、不影响船舶通航的处所,渡口两岸设有简易码头,备有牢固的跳板。渡运车辆的渡口,码头坡度一般不大,还能供车辆上下。在节假日、赶集渡运繁忙时,还有专人维持渡运秩序,先下后上,不准超员行使。
杨村渡口位于伊洛河汇流处下游一公里,历史上为出轩辕、通颍许的必经之处,古时渡口十分繁荣,每到傍晚,烟波浩渺,景色奇异,成为偃师八景之一。
有诗云:“洛水潺潺映晚红,片帆欸乃櫂轻风。 数声僧磬远山外,一曲渔歌夹岸中。 颓马骋途嘶古渡,劳人欲济看高舂。 绿杨千树村灯暗,又见沙鸥西复东。”
如今,杨村渡口热闹不再,只是因为去河对岸种田的需要,渡口才得以保存下来。
前年发大水,两岸渡场被冲毁,政府组织力量对河岸修筑了护坡,用浆砌片石进行重新加固,设置了可以纳凉闲谈、遮风避雨的渡亭,供过客休息的固定的条凳,加修一段石铺小路与“码头”连接,以方便游客上下。
山化镇境内分布的古渡口有石家庄村渡口,寺沟村渡口,山化村渡口,以及称为“一元渡口”的台沟渡口。这些渡口连接着两岸,附近群众走亲戚、打工,从这里渡河都很方便,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剌骨,渡口的摆渡人都一直坚守着,迎送着过往的船客,无论白天黑夜还是下雨下雪都是如此。
岳滩镇的喂北村渡口,一直到上个世界八十年代,都还在使用。前些年大力搞基建,不远处洛河上架起公路桥,古渡口不再使用。近几年,喂北村人在沿河的旁边,改造一座老民居,建了一座“喂羊庄古渡博物馆”,来纪念古渡口的历史意义。
如今交通发达,桥梁飞架,渡口大多都废弃了。乘船来往伊洛河上,成了如烟往事。渡口更多是为了连接两岸,吸引众多的游客,体验乘船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