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在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学生们只有通过中考,考上高中,才有机会参加高考,考上大学,进而实现梦想,追求更远大的理想。
女儿今年16岁,今年六月参加中考。九月来了,随着秋天的第一缕秋风吹过,女儿整理了行装,踏入了高中的校园。
现在,每天的生活状态是:早晨5点起床,洗漱完毕,背上书包,跨上新买的立马电动车,奔赴学校;晚上10点放学,背上书包,骑车归来。正如先秦《击壤歌》所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太阳。开始了紧张的高中生活,也开启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
初中三年着实不易。这个时候,对初中的学习,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是: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中考过程则更为复杂。初一还好,没什么任务;初二的时候,通过了地理和生物会考;初三伊始,体育课、信息课、实验课通过密集补课,在中考前陆续完成考试,这些都要计入中考成绩。
过完春节,学校开展各类模拟考试,一练、二练,还有不间断的周清、月考,成绩排名也纷至沓来。孩子学习起伏不定,总体来说,中等水平,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在提前报完志愿以后,紧张地等待着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中考的来临。
期间,我作为家长代表参加了二练动员会。那天午饭刚过,初夏炽热的气息笼罩着整个校园,六个毕业班学生坐满了会议室。热情澎湃、声如洪钟的年级主任先做了动员,现场气氛瞬间点燃,心中直觉“气势磅礴、叹为观止、前所未有”。
在一名女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后,六个班,依次进行了激情澎湃、宏亮雄壮的宣誓。考完试得知这名女生在二练考试中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当时已经完全被现场誓师大会浓烈的的氛围所感染,只记得孩子班级的誓言:
我以青春的名义庄严宣示
我要忘记昨天的光荣和遗憾
把今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
用自信驱赶黑暗
用勤奋书写灿烂
不做懦弱的退缩
不做无意的彷徨
请父母放心
我们是有良知的人
一定不让你们伤心
请老师放心
我们是有潜力的人
一定不让你们失望
请学校放心
我们是有骨气的人
一定会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全力以赴中考必胜
坚持到底我定成功
我发了言。当说出对学校的感激,和冲刺关头的同学殷殷嘱托之后,已经热血沸腾,大脑充满“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等词句,久久不能平静。
初中以来,孩子一直住校。初三学习紧张以后,不时吵着要走读,孩子中间做的抗争,最终没有实质性结果。直至毕业,也没走读。初三的最后半年,每周给孩子送次吃的,从不间断。孩子妈妈也是挖空心思,从水果牛奶,到汉堡薯条鸡腿,豆腐串夹饼,豆浆,不重样的准备着。周二或者周三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或者孩子妈妈会准时把吃的送到学校门口,风雨无阻。
时间一天天过去,中考越来越近,孩子每天忙忙碌碌、周末在家也是伏案到深夜,每周一对一的补习必不可少,从数学到物理到化学,占据了大部分在家的时光。我很心疼,也很欣慰。
老人常说:“在该奋斗的年龄就应该选择奋斗,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多少人在经历了所谓的社会毒打后幡然悔悟。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不吃苦。而是只有在多读书之后,人生才会有更多选择,才充满无限可能。
这也没办法,生在中原,高考大省,除了卷还是卷。什么年龄阶段该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每个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偷懒不得。
中考结束的当天下午,不顾夏日的炎热,孩子妈妈穿上精心准备的旗袍,我带着小女儿来到鲜花店,带上特地定制的鲜花,全家早早来到考点门外等候。这条路早已交通管制,执勤的交警负责任地站在两边的路口,学校门口站满了等候的家长们,人山人海的,他们有的穿着喜气洋洋的红色上衣,希望为考生讨个好彩头;有的和我们一样,捧着一束鲜花,上面写着“金榜题名”四个大字;有的则举着一支向日葵,意为“一举夺魁”;更有甚者,一帮人拉起了一道横幅,上面书写“恭祝某某某旗开得胜,中考轻松拿捏”,成为中考期间考场外的一道亮丽风景。待考生们潮水般的涌出来,家长们找到自家的考生,一片祝愿声,鼓励声,安慰声,久久不愿离去。
中考结束到高中录取通知书到来前的这段日子,白天和同样参加中考的家长打电话交流,晚上则躺在床上刷抖音中考直播间,听各路老师的预估,一家人的情绪像过山车一般,时而兴奋异常,时而焦躁不安。
结果就像开头一样,顺利被偃师高中录取,我们这里的省重点高中。
一切回归平静。女儿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