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源忠的头像

杨源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7
分享

洱海情


杨源忠

前几天,在整理存书时,不经意间,又拾起我于1974年1月29日在弥渡新华书店购买的197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大理白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宣传组编的散文集《洱海朝霞》,再次翻阅,老作家那家伦的开篇作《洱海的春天》一文,再一次吸引了我的眼线。“洱海的春天鲜花美好,洱海的朝霞更动人。如果你迎接一次洱海春天的黎明,那霞光会深深把你吸引。开始,那东边天际浓郁的深蓝颜色,仿佛突然被水滴浸润了,变为金莹的海蓝色,又呈现柔和的淡蓝色微光,这微光蓦然间就笼罩了大半边地平线,并慢慢润泛开去,于是天边变得清朗起来,渐渐呈现一片桔黄色泽。这色泽越聚越浓,变成淡红,桃红,又变成大红。这大红色,象喷泉一样喷起,如扇一样展开。就在这炽热的火焰般的图景上,一轮红日庄严地东升了。于是,山山水水全部沐浴在鲜灿红亮的色泽之中……洱海的春花如火,洱海的春霞如画。在这花火霞画装点的灿烂春光里,能使你产生多少遐想和追忆”的精彩描述,让我追忆和遐想涌上心头。

追忆我与洱海,还得从我初中毕业时说起。

1972年7月,我初中毕业时,正巧遇上所谓的周恩来“修正主义路线回潮”,一律实行考试,我以优秀成绩录取到大理师范学校。9月15日,我带着高中、中专统一招生考试大理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急匆匆赶往大理师范学校报道当时的大理师范学校,连围墙都没有,周围是大片大片的苹果树和宽敞的土地。校址直面对西洱河谷口,进入七五村的路直接从校园里通过。一条从七五村流淌的小河直通风城,满河是沙,河里堆放着许多建筑工人制造的高压电杆,其间内挖有许多沙塘。

一个星期后,我和几个同学到新桥的西洱河边游玩。我们从学校出发,径直走到滇纺厂门口的小桥,顺河边土路前行,经物资转运站、风城一中、火柴厂、邮电大楼几个单位,走到人民街口的灯光球场。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风城,那时的风城很小,只有人民街、振兴街和周围的文化宫、百货大楼等一些低矮的建筑。穿过人民路径直往西到新桥。我们站在新桥上,观看西洱河边的青青田野,水蓝柳绿,捞沙的挖河机,倾听洱海码头渔火般飘来的汽笛声。

这是我第一次与洱海谋面。说心里话,我出生在祥云县水目山之南麓下的一个山村里,是山里甘冽的清泉,滋润了我明镜似的心田;是山里簇簇火焰似的山花,点燃了我智慧的明灯,是山里的山茅野菜养我长大,是山里的小红梨供我读书,才使我走出大山。可在山里,尤其是在那个年代,科技、文化的不发达,阻碍了人们的视觉,我从来还没有见过像洱海这么大的海。从大山里走出的我,用新奇的眼光观察着五彩缤纷的世界,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海,那是多么的兴奋和向往啊。我用厚实的足音,唱出走进洱海的歌。

洱海,同心一样亮,像胸一样宽,可以把囚禁的心释放,任其自在地跳跃旋转。洱海,浪漫,风情万种。一棵棵海藻,窃笑着窥听细语;一条条小渔船上的渔民在忙碌撒开一张张渔网,一阵阵悠扬的歌声从渔船上飘来;一棵棵随风飘荡的新柳;一缕缕朝霞,于金黄色中打开了新一天的帷幕。一群群水鸟从海面上飞起又落……湖面波澜不惊,顽皮的海风怂恿精力旺盛的海浪,把热烈的吻一个个打印在海岸上。闷热烦躁的中午,我和几个同学,迎着已然凉爽的微风,走入洱海任音乐一样的风声抚摸着,静静地品位和陶醉。

在闷热烦躁的中午,天空碧蓝,没有一丝风,我们扑入海水西洱河出口段怀抱,泡在海里,有时还在海里打水仗,戏水取乐,乐在其中。游泳后,我们带着收获,带着一身的清爽,带着全心的满足迎着已然凉爽的微风,离开洱海。

洱海,如耳的湖形,如海的大浪,招徕了神清气爽,惬意之极的我们赞叹的目光,牵引出了我们缱绻缠绵的情怀。我们一路往东,登上团山。

“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第一次与洱海谋面,远眺两头窄,中间宽,略弯曲,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的洱海。

站在团山,仰头眺苍山,山如雄狮,横亘天宇,连脊屏列的19座山峰,就似刚在谷底喝足了蟠桃宴上的玉液琼浆的醉仙,摇头晃脑伸展四肢突兀而起直冲九霄,那十八溪水源源不断,从天空流泻而下,农耕时灌溉良田,健壮庄稼蔬菜,农闲时汇入洱海丰富水源,健康养活鱼类和人们,把大理构成了一座水城。俯看不着边际的洱海,璀璨无比,依山傍水,碧水烟波,水天一色。湖水清澈透明,碧水烟波,渔帆点点,上下天光……跳跃着阳光和色彩,与苍山形成强烈对照。

放眼望去,群山叠翠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山的静态美与水的动态美鬼斧神工地融为一体,山衬水之秀,水托山愈雄,把自然山水之美演绎到了极致。还有那洱海中金梭织锦、岛曲相映,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白族集镇相环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天然图画。

海边有我师范同学的欢乐,有我成长的记忆……海浪、渔帆、水鸟、贝壳、海藻,甚至海浪泛起的气味,都令我魂牵梦萦……从那以后,我不止一次地来到洱海。

是啊,饱览一片浩瀚之海,一抹绿海阳光,一副淡雅的山水写意画,一个属于完全自由的洱海岛国世界的风光,成了我一生抒发澄清明净的洱海恋情。

60多岁的我,从第一次与洱海谋面至今已45年了。45年来,我一次次的看洱海,一次次地品读和默诵洱海,每一次都在激动,仿佛是一脉永远也难以割舍的血缘,始终在滋养着我的思想,哺育着我的灵性,给我以生命的抚慰和温暖,将往昔岁月的那份自然,那份乐趣,那份充实,像一串串冰糖葫芦,永远留在心间。尤其是自2000年步入文学殿堂后,又多次与洱海邂逅,且每去一次,都试图用精辟的言词来赞美她。

2003年,我多次到下关,逛风城、登苍山、游洱海、览古城,留下了《漫话下关风》、《感悟明珠广场》、《难忘苍山》、《周城看青树》等散文。其中,在《漫话下关风》一文中写到了洱海:“那轻柔的下关风,走在季节与城市交织的氤氲里,旋转出阳光的斑点,似乎要调出可口的汁液来,流进风城的每一个空间,流到洱海碧绿的海面,调皮地跟洱海水一阵耳语,湖面顿时返起一层清波,象是回报馨风一个动人的笑靥。”《难忘苍山》中写道:“登苍山观洱海是一件幸事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天地宽广,霞云涌动,风烟不断,‘一览众山小’之感油然而生,也与苍山之顶见洱海,伴着苍山的清风,听湖的歌声,看湖水的舞姿。洱海犹如天生的中盛无尽晶莹透碧万年翡翠液的一个青花盘,让我胸中顿生万丈豪气,好像母亲湖巨大的气势扑面而来,激起我的灵魂搜寻置放在洱海的追索兴趣。

2004年,大理风花雪月文化传媒公司,面向社会开展大型民族歌舞剧《风花雪月》有奖征文,我的作品《风花雪月,大理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获得二等奖。我在征文中写道: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历史的发祥地之一。大理民俗浓郁,“三月街民族节”商贾云集,“绕三灵”鲜亮欢快,“三道茶”载歌载舞,《五朵金花》、《天龙八部》名扬天下,厚重的历史文化,灿烂兴盛的民族文化,辈出精粹的名人文化,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打造大理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础。

文化孕育着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蕴含着丰富文化,人文旅游资源的鉴赏与开发都需要文化进行“解译”。文化的传承和联系,可以说是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和灵魂。大好河山孕育文化,文化辉映大好河山,大理众多的名山胜水造就了大理文化,“风花雪月”文化就是辉映河山的绝好写照。在新时期时代,大理风花雪月文化传播公司,创作了沉积多年的自然风光文化的“风花雪月”作品,并以歌舞形式搬上舞台,唱响了大理地区尤以“风花雪月”为最的这一旅游文化产业品牌。

《风花雪月》大型歌舞,源于生活、源于人民,博采历史之精华,接纳精英之胸怀和气概,以“风花雪月”四景为创作生产基地作载体,将风花雪月和南诏大理国文化、独有文化和谐地统一起来,使独有文化更“独”,特色文化更“特”。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特色之基,这一作品的创作,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动力,对促进大理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体现了云南的风格,大理的特色,让旅游者在目睹、耳闻、心悟、神会的旅游过程中,“享受文化”和“消费文化”。

下关的风,风源、传说、特点,从高速公路出口进入下关的风车广场就可以直接让游人感受,而要真正挖掘下关风的文化内涵,第一场景“风光无限”,会令你尽饱眼福,在观看中你会随风这一歌舞翅膀,飞越远古,俯瞰现代,遨游未来;上关的花鲜花绽放,争奇斗妍,尤以木莲花为奇,可惜已绝迹。而要从真正意义上观花,只有在“花香大理”的花海里,从花文化的精髓中,去感受那飘动轻盈,歌舞霓裳的“蝶泉飞花”;苍山的雪,圣洁无暇,自然是妙景,“雪飘苍山”才让你真正感悟到大理这块人间净土,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美好;洱海的月,皎洁丰满,更是人间一大美景,“月圆洱海”的月是歌舞的眼睛,顾盼流连,令观者生出无限暇想。尤其是唱词“苍山月映洱海月”,把洱海因为苍山才妩媚,苍山因为洱海才壮美这一得天独厚的美景尽收其间。“风花雪月”,让人一听就觉得美,一观就更是如临人间仙境,似见天堂梦幻与世俗奇葩,一幕幕南国的音乐舞蹈史诗,均在立体舞台上融入风花雪月的奇音妙舞中。只有读懂风花雪月的含义,才能真正明白它的美丽,使眼前的景致变得丰富,脚下的泥土变得厚重,让每一位旅游者用足丈量大理的山水,用眼扫描大理的美丽,用心感悟大理的神奇,用笔记录大理的自然,用快门按下抹不去的大理旅程。

愿风花雪月这一旅游文化品牌与大理旅游文化产业异曲同工,齐放异彩。

愿风花雪月与每一位旅游者风雨同舟,融为一体。

文中的描写,不乏对洱海赞美。

2005年我到大理古城旅游,洋人街的茶香让我驻足,于是《茶香飘溢“洋人街”》散文从笔尖流出。可能有人要问,茶香飘溢“洋人街”与洱海有什么关系?回答是肯定的:有。因为洋人街位于大理古城护国路上段,西接古城环城道,既可遥望巍峨秀丽的苍山,又能远眺碧波荡漾的洱海,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为了满足“洋人”们旅游、食宿、购物需要,这条街上的白族居民把各家的小土屋打扫装饰一新,开设琳琅满目,错落有致,风情万种,为海外游客服务的酒吧、咖啡屋、网吧、茶馆、出租自行车、彩扩、中西风味店、珠宝店、古董店、画廊、夜总会、外加白族风味小吃店、富有民族特色工艺品小摊等店铺。处处弥漫着浓郁的艺术和乡土气息,令所有游者钟爱不已,令“老外”为之倾倒。夜幕下的“洋人街”灯光闪烁、洋文招牌林立、“洋人”云集,满街灯红酒绿,座座木屋生辉,来自世界异域风情的各方人士,这里随处可见,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地球村。

除了洋人街茶坊,反射着月光的文字让人渐醉的“异国”民族风情画令“老外”为之倾倒之外,最重要的是有苍山的雄伟,洱海的美丽明澈,才吸引许多游客到大理来观光。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她就像一位美丽绝伦的仙女,白天,远处一片绿茵茵的树木随着湖边那沁人的微风轻轻的摇曳;近处墨绿色的湖水像一块翡翠倒映着蓝天白云;一叶叶轻舟穿过,划破了静静的湖面,荡漾起一串串细小的波纹,就像一朵朵盛开在湖面的花儿……晚上,洱海令人陷入神秘的遐想。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泻在洱海上,洱海宛如笼着一缕晶亮的轻纱……

可随着人类社会旅游业、服务业快速发展,洱海周围开起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食馆和招待所等店,这些店大都将洗碗水,剩菜剩饭排入洱海,使洱海上漂起了一层油其中许多有害物质沉淀海底,而且人们经常在海里洗车,洗衣,并且有些人还将废电池仍进水中使汞等化学物品沉积在海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由于森林的砍伐,山体的破坏,由于淤塞、污染,人类创造灿烂辉煌的物质财富,享受着物质生产带来的舒适环境,营造自身蛰居的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毁坏了赖以生存的有限空间洱海的生态环境,洱海已出现了从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转化的趋势,使洱海日渐憔悴,大面积污染,不再像一块翡翠那样晶莹,不再令人产生神秘的遐想,自然环境越来越差。

2007年,大理市宣传部、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大理广播影视管理局联合举办了《保护母亲——洱海》征文活动,号召人们精心呵护人类永远依赖、受惠永远的母亲湖——洱海。

在这次征文活动中,我积极参投的《呼唤湿地》和《善待洱海》两篇征文获奖。2008年2月1日的颁奖会上,有关领导讲了保护洱海的重要性和专家介绍了洱海的现状,我深深被感动,以参投的《呼唤湿地》、《善待洱海》征文题目,作藏头诗母亲湖赞歌一首,以获奖的身份献给颁奖会上,以示其情。诗曰:

呼吁保护母亲湖,

唤起民心责任感。

湿透暖水草虾肥,

地域明珠秀色增。

善善若水滋万物,

待得圆月万家乐。

洱海无染赖源净,

海风入户涌歌潮。

会后,我称着兴趣,不由自主地又漫步于洱海边,当我站在洱海边,凝视着和平洁渺温柔的洱海,看着浩瀚的水域,碧水清清,氤氲飘逸,海风吹拂,渔帆点点,跳跃着阳光和色彩,我知道,那是母亲湖充满清晰,舒广清秀。我在想,在滇西高原有这一片辽阔的水域,实属难得,真应万般珍惜。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自然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我们应与湖泊为友,喜欢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看着洱海,我在想,身为洱海的子孙,保护洱海,还要治理洱海,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可只保护是不够的,还要加以整治。

2008年8月,州委宣传部印发《大理州整治海西,保护田园宣传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保护洱海为中心,迅速掀起“整治海西,保护田园”的攻坚战。

整治海西,保护田园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是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发展文化旅游的要求。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大理日报》、大理电视台、大理州广播电台等媒体通过开设专栏、征文等多种形式,使“整治海西,保护田园”的要求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迅速掀起整治海西,保护田园的高潮。对一直眷恋着洱海的我来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整治海西,保护田园”的攻坚战中去,写下评论《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是整治海西,保护田园”的有效措施》一文,为保护洱海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次征文活动,我的征文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是整治海西,保护田园”的有效措施荣获三等奖,倍感欣慰,现录之:

洱海是大理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是国家级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整治海西,保护田园”,就是保护好白族文化的根脉,保护好子孙赖以生存的家园。实施洱海环湖道湿地恢复和保护,就是“整治海西,保护田园”有效措施和根本。

湿地,美曰沼泽。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它具有调节径流、控制洪水、净化水质、洁净空气、降温散湿的环境调节功能,能够控制土壤侵蚀,防风护堤,是众多野生濒危动植物,特别是珍栖水禽的栖息、繁殖、迁徙、越冬集聚之地,是草木丰饶沉静而复杂的水体,是支撑人类及一切生物存在和发展的摇篮,被人们给了它一个响亮的名字—— “物种基因库”。专家们曾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森林是地球的肺,那么湿地就是地球的肾。干旱之际,湿地能补充水分,形成云雨。洪涝之时,湿地可以汲蓄大量的洪水,这样,它就犹如巨大无边的海绵,吸入的是水,挤出来的是空间。

湿地是生命的温床,它总是不厌其烦地演绎着生命的主题;湿地如梦,没有它,哪来的涓涓不舍的溪流?没有它,哪有毛泽东笔下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自由相竞?它演绎的是幽邃弥深,草绿水亮,水草缠绵,络绎吻接,风吹曼妙,空旷辽远,变幻莫测,漫无边际的茫茫绿野,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最佳景色。

湿地这么重要,整治海西,保护田园风光,保护和恢复湿地就更为重要。那么,保护和建设极尽蓄洪、补充地下水、解污贮养,以及对碳的循环、积累的诸多效益的庞大弥足珍贵的生态系统,让充满生命活力的万物生灵和弦在“绿海银波”的舞台上,就要:1、建立消浪保护带,开展插柳、清扫河道等,改善岸带环境,增强湖泊自净功能和对富营养化的控制能力;2、建设人工或半人工二强化性质的湿地,在面源污染较集中的入湖河流,河滩等条件适宜地段,依据现有的地形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进行湿地建设,如种植菖蒲、芦苇挺水植物和红菱、海菜深水植物;3、还可以采用人工参与的方式,合理布局配水,提高其对面污染的控制能力;再就是在小城镇等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末端建设具有高效净化功能和适应性的人造湿地;4、要加强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的力度,控制未经处理的农田径流、村镇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直接入湖,降低湖泊营养负荷,开展村落生态卫生旱厕的治理,实施建设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网络,为整治海西,保护湿地开启新的“防火墙”。5、要在河道流域推广退耕还湿地、退塘还湿地、退房还适地的建设,实施湿地恢复和保护。

保护好湿地,建设好湿地,就能在泛潮的海风轻轻地吹拂下,倾听到大自然深深的呼吸和耳语,看到碧空如洗,雁阵惊寒,白云悠悠,鹤唳风声的家园风光,让你感觉乐水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精心呵护海西湿地,那是我们人类永远依赖、受惠永远的绿色家园!

2012年三八妇女节活动,我以“娘子军代表”的身份参加双廊之游,也由此开启了我一段《想念双廊》旅行的记忆:

当我们来到高原明珠双廊,面对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壮阔的苍山和水天一线的万倾碧波,“萝莳曲”、“莲花曲”“双曲”环抱、南诏风情岛、玉几岛“双岛”被水环绕之胜景独秀既有渔田之利,舟楫之便,更拥有“风、花、雪、月”之妙景,娘子军们惊叹不已醉人的苍洱风光被捧在眼前,像一个世外桃源,多美啊!

“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一点不假,不大的古镇,却拥有众多的岛,实属罕见。

双廊是一个比丽江清净,比大理多情的地方,是梦开始的地方,将来此的我们带入一份美妙的梦境。

双廊古镇,璀璨无比,依山傍水,烟波袅袅,街巷纵横,格局完整,古韵浓烈,文化传承久远,底蕴丰而厚积薄发。境内山美水秀,景色宜人,人杰地灵,参天黄葛树、橄榄树、红椿树、古榕树、菩提树随处可见,庙宇、楼阁、景帝祠、戏台、毗舍古战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保存价值。岛上人家滨水而居,生活与洱海息息相关,出则以船代步,入则弃船登岸,海滩上的小卖铺、饭摊、饮食摊鳞次栉比,红男绿女穿梭如织。

双廊风光,一片浩瀚之海,一抹绿海阳光,一个原始的渔村,一副淡雅的山水写意画,一个属于完全自由的岛国世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在这里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吃、住、行,对一个旅行者来说,最为关键。形形色色的风味小吃,别具风味的腌螺蛳,开胃爽口的地道凉粉,生津解渴,开胃提神的脆甜雕梅,一串串油炸小虾、油炸小鱼、油炸洋芋饼、烤乳扇等各种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尽显风骚。我看到最美味可口下饭的炭火烤鱼碟,使食者津津有味,越吃越想吃,闻者异香扑鼻。别具特色的本土餐饮,五香味俱全。蒸鱼、煮鱼、腌鱼、泥鳅、虾、螺蛳,脆皮鱼头,鱼酢,粉蒸鱼,酸辣花鱼,油煎鸡蛋银鱼,清水虾,一切与海相关者,皆是这里纯粹的特色。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客栈,一应俱全。只要你有一双喜欢发现的眼睛,外加一颗体验探索的心,一切就在你的眼皮底下,闪闪发光。

我想,大凡到双廊旅游的外地宾客都以品食砂锅鱼为最大的乐趣。我们一行走进渔家乐 “海式餐系”,品尝着色、香、味、形齐备,营养丰富的待客佳肴,每一道菜都是绝对正宗,具有无尽的悠长和回味。

吃完鱼宴,我们走进玉几岛,一览秀丽景色。

玉几岛乃洱海三岛中的一个小岛,形似一把靠椅而得名,因古时杜文秀水军在此安营扎寨,又名“天生营”。据简介介绍:“这里有岛、有洲、有曲、有沙滩、有渔家,不仅可以看到美丽自然的风景,还可体验4000年渔村的白族文化。玉几岛是《五朵金花的儿女们》、《洱海情波》、《洱海月》等影视片拍摄地,集苍洱风景之精华,有‘苍洱风光第一村’之盛誉。”

玉几岛境内水天一色、群山叠翠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金梭织锦、岛曲相映,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白族集镇相环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天然图画,是最适宜居住、休闲、度假的渔村。

有联赞曰:“小岛沸腾驚水族,渔舟飞渡闹春潮”、“玉宇渺渺楼阁现观尽那终天景色,波光粼粼白帆飘今又是换了人间”。玉几岛西北面水中两块岩石漂浮于水面,俗称“渔鹰石”,宛如“鸳鸯戏水”,我们的娘子军在此频频按下快门,摄下难忘的镜头。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此建有月亮宫和太阳宫,依山势而建,半临洱海,位置得天独厚,以建筑呈半包围式,上上下下都是景,建筑风格大气,完全用石头构建而成,我从右前方探望,内有庭院,一株盘形的大树实乃点睛之笔,一些人在树下品茗、闲聊,亦风情无限。其旁便是大理著名画家杨清的私人会所,精致优雅,又不失古风的石头建筑,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

游玉几岛,领略了汇聚灿烂辉煌的南诏文化和丰富神秘的民族风情,纵览了壮丽雄奇的苍洱风光,观看了唐代开国皇帝段思平之妻杨贵仙的修行故居,目睹了民族英雄杜文秀水军的炮台基地,大饱了细阅明星名人别墅的眼福。玉几岛,真是不游不知道,游后忘不掉。

古诗曰:“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双廊景色优美,与南诏风情岛相距咫尺,不知是仙境,还是人间?难怪著名作家苏童游此后,写诗赞道:“留下吧、留下吧,在苍山洱海怀抱里做个好梦,滞宿小岛对我们今后的回忆。将留下一个永生的难忘的华彩乐章”。

望着十几只金碧辉煌的大船拽拽的泊在岸边,颇有些盛气凌人。其它地方随处可见那可人的小船。我们不加考虑地登上游船,领略洱海风光。船开了,不急不徐,清澈的湖水绵展开来,湖面波澜不惊,顽皮的海风怂恿精力旺盛海浪,把热烈的吻一个个打印在船边上。远看,海绿,倒影映波旋;近阅,海蓝,帆影戏浪尖。我立于船头,遥看不着边际的洱海,温柔的海水把它目击的一切都映照下来,水中的我随波轻摆,轻盈飘然。

烟波浩淼的洱海虽然不是大海,但却五脏俱全,有海湾、半岛,还有大大小小的岛屿。古人称洱海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三岛”中的金梭岛则无疑是洱海最大的岛屿,我再次顺着游船,登上金梭岛,仰头眺苍山,山如雄狮,雄劲的十九峰横亘天宇,玉带云缠绕山腰,让人神爽飞越。俯首观洱海,碧水烟波,白帆点点,上下天光,苍洱风光犹如一幅巨画尽收眼底。山的静态美与水的动态美鬼斧神工地融为一体,山衬水之秀,水托山愈雄,把自然山水之美演绎到了极致。岛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没有噪音污染,没有城市的喧嚣,置身岛上,犹入仙境。明代大理文人李元阳“天生翼石似金梭,欲织银苍水上波,一树珊瑚藏海底,清光夜接云中娥”的诗句更是把岛上风光描绘得淋漓至尽。

下船回到大理城中,绿水环绕的洱海之滨,天生丽质,城海相拥,城外洱海点缀,形成了依山傍水,城在海边的生态型城市。就像《诗经》中所描述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佳人,让人心驰神往,实乃怡神养性之地。水,是城市的灵气,城市的神韵,拥水而居,是一种渴望;临水而居,是一种幸福。徜徉在碧波荡漾的水畔,心灵会得以净化,思想会变得深邃。作为大理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就更离不开这一自然母亲——洱海的哺育。聪明的大理人,以高原明珠——钟灵毓秀,风物独绝,如诗如画的洱海得天独厚的丰富水资源突显的价值,以神来之笔,在周边再建新城,给美丽家园增添了无比的灵性,使大理古城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线。

沿海边村落之路行走,能闻到青草的芳香、泥土的鲜腥和小溪的味道。葱郁绿树掩没了洱海,柳丝飘逸,繁花似锦,显得和谐自然。

这一次旅行,阅读了双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一条悠悠的石板路贯穿小镇,风清水凉,绿树色泽鲜美,云翼漂浮轻柔,潮水拍打石岸,晨曦追逐海鸟,水光摇动回廊的一幕风景,品尝了一方美食,留下忘不掉的想念。

自经过身临其境后,我还一直想念。

2013年3月的一天,我怀揣“樱花请柬”,专程走进古城纵观樱潮“大餐”景,写下了《大理古城樱花闹》一文:

春天,很优雅也很浪漫的季节,翠绿的叶,白絮的云,蔚蓝的天,美得像是被晕染过的画。在这个赏花季节,大理古城的樱花盛开,热烈、纯洁,樱潮如涌,声名向世界打出,仿佛是散发出无数的请柬,在明媚的阳光中邀请着任何一个人。

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决定精神生活的充实,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人们走向自然,是人们情感再生的一种需要,是人们精神深处的一种渴望,是都市人远离嚣尘最好的健身方式。

古城的春天,空气清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城中的樱花树依旧按生命的轨迹运行,樱花盛开。我观古城樱花,到处是云蒸霞蔚,花染城池,沿街道一棵接一棵的樱花树,枝斜伸,互相连在一起,花并花飘浮在日光下形成轻盈透明的花海,殷红的樱花粉妆玉黛,灿若云霞,公园、街道花红艳,春意闹枝头,一朵挨一朵,密密麻麻,一簇簇,一团团重重叠叠堆满枝,花瓣丰硕饱满,花蕾半开半合,朦胧矜持如浪如潮,气势磅礴。那花团,有的象飘浮的江雾,有的似云如霞,“漫天锦绣连云开,四厢花影怒如潮”,正如散文作家何为曾在他的《樱花之忆》一文中写道:“……艳阳夺目的樱花,像桃色的云,像迷茫的雾,像透明的绢纱,比飞絮更轻柔,比雪花还要耀眼。” 这红绿镶嵌的古城樱花美景,恰似无数圣洁的少女用纯正的美色烫贴大地,将希望的彩梦融进阳春,让人越看越好看。

这樱花如醇香的酒一样醉人,看花的人们徜徉在古城人民引为骄傲的美与爱的万花海潮里,处在蝶舞雪飘的画境中,赏樱花,赞樱花,惜樱花,在花枝前留下樱潮春深的倩影,在饱蘸阳光的花瓣上写满美丽的诗句。

走在古城,融于自然,倾听天籁,让激情回归自然,感知诗意的存在,禅悟生命的真谛,聆取大自然重钥深闭不轻吐露的心声,感受樱花灵气,回归大自然的浪漫、新奇,放松和刺激。把自己变成一架超大功能的接受器,将来自天宇与心灵深处的微弱脉冲放大成清晰信号,使我们每个人都触摸到他的柔情。

樱花盛开是美丽的,有人看。我站在她身边,与她“聊天”,看着她风华正茂,红艳生丽,互相映衬,互显俊美,相映成趣的模样,我惊诧,这简直就是一街锦灿的天然的彩缎,活脱脱勾勒出的是一城人流随着红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声笑语涌樱潮的火红多彩的闹春图。

樱花的凋零也是美绝的,有人赏。风吹过,花潮花香,生机盎然,我漫步在花海里,尽情品味这春的气息,享受如碎霞红雨,如飘霞摧柔;似金霰飞洒,似白絮翻飞;若彩蝶翩飞,往来悠忽;若降雪霁霏,纷然点地的樱花飞落的美丽。

置身于花海中,我被红粉娇颜,绚丽奇目,美丽妖娆,如红云上枝头的樱花而挽留,迟迟舍不得离开。

我感慨万千,古城樱花闹,人随红潮,精神焕发,滋生朝气。

表面看,这篇文章于洱海没有关系,可实质上,大理古城的樱花盛景,离不开洱海水的浇灌和洱海大环境的沐浴。

洱海是云南大理的母亲湖,滋养着两岸的黎民百姓。几十年来,风光绮丽的洱海不断吸引着不少人前去游玩。2014年国庆,我和孩子走近洱海湿地,在泛潮的海风轻轻地吹拂下,倾听到大自然深深的呼吸和耳语,感觉到了乐水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使我豁然对地球上最富有神秘色彩而最容易让人类忽视的湿地刮目相看,又写下了《大美洱海湿地》一文:

仲秋季节,高原上的阳光汹涌而来,它自我炫耀似的横冲直撞,风一样漫过苍山,洒在无垠的洱海之上。闲庭信步在洱海湿地,风劲吹,水波荡漾,我也像洱海一样,张开大耳,倾听丰茂水草的呼吸,倾听芦苇开花的声音,倾听游人快乐的歌唱。

湿地公园里很大,包罗万象的空间里塞满了空气和氧气,草木繁茂绵延不尽。时值秋天,我第一次走近湿地,脚踏过去就感觉到视野在无穷的放大,那丰腴的绿和望不到尽头的湿让我震惊。这里一片豁然开朗,一片时光悠悠,周围绿林逶迤,水在旁浅吟低唱。这里水化了的草原,诗化了的湿地到处渲染着绿的主题,高低、远近都是满眼的绿,是漫无边际的茫茫绿野,开阔无比,幽邃弥深,草绿水亮,水草缠绵,络绎吻接,风吹曼妙,空旷辽远,变幻莫测。它的静谧丰美、浪漫多情有如蒙娜丽莎般的神秘柔和与期盼,让人悸动而向往。专家们曾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森林是地球的肺,那么湿地就是地球的肾。这里金丝菊花开遍了公园,红的,紫的,黄的……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柳树的枝条在秋风中摇摆着身姿,枫林里的枫叶红得像一片霞,清澈的洱海水缓缓拍击岸边的岩石,湖水清澄如镜。这里满目葱郁、绿意盎然,睡莲恬静、芦苇招摇,香蒲颔首、鸢尾挺拔。尤其是在带着些许秋风凉意的一片水域里中摇曳的寒芦,抽穗花开,轻如棉絮,白如绸纱,风动花飞,与浩淼烟波相映迷离,仿若天外。不知道是百顷碧波荡漾了思绪,还是芦花飘飞了情愫,也不知道是湿地氧吧拨动了心弦我更想解读洱海湿地那无尽的诗意。面对这一切,“滋养”一词浮于脑海,我总觉得这里是孕育生命的地方,是那些悠闲快乐蓬勃生命的根。

我惊讶于这里的美景,光是那条绿意盎然的圆弧形湖滨带的“水上长廊”,就吸引了每个游客的目光,游人在“水上”穿行,尽情观赏。我和孩子顺着满目葱郁中蜿蜒的木板走廊走去,凭栏远眺,品读着洱海风景旖旎的风光,平眸近阅,长廊两边一簇簇水葱随波摇晃,泛着油绿绿的光,“接天连叶无穷碧”的荷塘里散发着醉人的香,挺拔的芦苇挂着白穗,在香蒲、鸢尾的根部,睡莲舒展着圆叶,紫的、红的花开得正盛……在泛潮的海风轻轻地吹拂下,我似乎倾听到大自然深深的呼吸和耳语,感觉乐水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伴着蓝天、白云和秋风送来的白家渔歌,陶醉在“一片琼瑶水,千重翡翠山”的画境之中流连忘返

走到长廊的尽头,一眼就看到了洱海月标石,因今年雨水好,洱海水涨,淹没了洱海月标石旁的石子路径。这里挤满了由家长带领的孩子们,挤满了一对又一对的年轻人,我和孩子也脱鞋下水,赤脚进入那场景徜徉。那场景,不亚于夏日的海滩。一边是水波荡漾的湖面,湖面上一艘艘游艇悠然飘过,一边是湿地满目的蓼子花蓬蓬勃勃,稀稀落落,宛如花的盛宴,绽放在我们的脚边。身边是一对对恋人疯狂热抱恋人,跃起做着飞翔的姿态和嬉戏的游人,一个个拿着相机拍个不停。

据了解,每到周末,忙碌了一周的人们来到集人文、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湿地畅游,荡舟湖面,尽情呼吸这里清新的空气,放松疲惫的心情。真的是:

洱海湿地任闲游,醉意绿洲翠如烟。

栈道石桥幽径小,水浮云泽夕映天。

绿树千行姿百态,苇深莺歌碧波潺。凭栏远眺观苍洱,吸氧惬意胜神仙。

仲秋时节,洱海爽朗。虽已过烟雨迷蒙的季节,纵难染上戈壁水乡那淡淡的浪漫情怀,但于洱海湿地而言,却正值风花舞动,水远天长的好光景。洱海湿地之美景,秋季尤甚,无论是岸边远眺,还是缓步石径,在美不胜收的风景之外,节气所造就的意境的确为我们平添了几许惬意、几分诗情。

是啊,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鸟类、兽类、鱼类生存繁衍的天堂,特别是珍栖水禽的栖息、繁殖、迁徙、越冬集聚之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湿地是生命的温床,草木丰饶沉静而复杂的水体它总是不厌其烦地演绎着生命的主题。

湿地如梦,没有它,哪来的涓涓不舍的溪流?

湿地如诗,没有它,哪有毛泽东笔下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自由相竞?没有它,哪有诗人从湿地上空欣赏到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最佳景色。

洱海湿地公园,就象是洱海的绿肺,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能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不仅为净化洱海的水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极大地优化湿地生态结构,恢复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和淡水资源,还成为市民纳凉、休闲、文化娱乐的好去处。

波光潋滟的洱海湿地,无疑是一块宝地,一块福地,在洱海旁熠熠生辉。徜徉在秋风吹拂的湿地公园,心中涌起深深的人类共识。经济的发展,不能忘记改善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依赖于环境的和谐。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相反破坏了环境,就是破坏了人类赖于生存的基础。

碧空如洗,雁阵惊寒,那是对洱海湿地的眷恋;

白云悠悠,鹤唳风声,那是对洱海湿地的呼唤。

被誉为保护洱海这只“眼睛”的“睫毛”的洱海湿地,是大理人民开展沿湖生态修复,建设湖滨湿地与湖滨林带,恢复陡岸带植被,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削减入湖污染负荷,从源头上减轻洱海富营养化程度,保护洱海水质,实现保护洱海的成功举措,今天已成为人们和谐幸福生活的讴歌。

精心呵护洱海湿地,那是我们人类永远依赖、受惠永远的绿色家园。与环境友好相处,总是个可喜的现象。诗化了的大美洱海湿地公园,犹如巨大无边的海绵,吸入的是水,挤出来的是空间。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海边考察洱海生态保护情况时强调,要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他感慨地说:“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

为了让风花雪月、最美乡愁,大理的美,涵盖天地、聚优万物,惊艳世界。2016年10月1日,由新华网与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共大理州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新华网云南频道承办的以“乡愁”为主题,突出民族文化元素,以“风”“花”“雪”“月”为四个篇章,抒发对大理的热爱之情的千字美文大型网络征文活动正式启动。

说来也巧,2011年9月2日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我们参加C1驾驶证科目二考试的几个学员,前两天就到大理州车管所培训中心场训,入住能激发人们千万根神经中最富于情感的一丝的大理古城“惠鸿居”。中秋节这天,独有异乡情结的教练、同期学员和部分学员家属的我们,买了许多许多花生、板栗、毛豆、月饼、山梨、饮料、奶糖等,决定到洱海边去度过异乡中秋夜,给这个中秋更增添了一份永远难以忘怀的情感。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山,我们驾车来到如一轮新月的洱海边,欣赏大海、天光、月亮和倒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形成的优美的图画,陶醉洱海月夜里。2012我因创作《南天云梦》章回小说的需要,再次于中秋节这天,约了几个车友,驾车来到如一轮新月的洱海边去体验“轻波荡明月”的真实生活。这两次难忘的洱海中秋月夜之行,为我创作网络征文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于是,我的笔下流淌出美文《洱海醉月》:

中秋节,这是大家认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我两次在中秋夜走进洱海,醉倒在心圆月圆的洱海月下,那将是一份难以忘怀的情感。

下午,我们驾车来到如一轮新月的洱海边,浅色的夕阳下,和风吹送,绸缎般的海面上,镀金的帆船穿梭往来。

夜色在晚霞的掩映中姗姗走来,几朵浮动的云依旧游走空中,遥望人间。不多时,皎洁清透的洱海月在蝴蝶泉里翻过身,从熟透了的关于爱与诗的梦境中醒过来,在一片静谧中,露出了她清丽的身影,照透苍山雪后,调皮的一头扎进洱海,如一条美人鱼腾挪于清澈的湖中,搅得波晶亮银,掀起爱的华章。把人心里挠得浮想联翩,悠哉游哉,其乐融融。

此时此刻,置身在中秋之夜,洱海之滨,月光之下的我们,在一块礁石旁铺上地席,放入精心准备好的中秋礼品,摆上离家时就准备好的中秋礼品,围席坐定,借着洒在席面上的月光,举起酒杯,为我们的团圆干杯!“砰!”几盏玉杯相撞的瞬间,赫然拼接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就像天边玲珑的满月,流光四溢。

我们面对粼粼波光的洱海月夜,耳听涛声,口尝月饼,其景令人心醉:仰望高邈深远天空,清辉灿灿,玉镜高悬,浮光摇金,朗朗无边,万顷芒然,仿佛刚从洱海中浴出。目视洱海,风停水静,池水如银,地溺银涛,海中月亮,皎洁丰满,随浪飘摇。若蛋清一样柔嫩,像山泉一样清幽的月光,在心里漾起涟漪,涌起思绪,温热诗情,释放美感。我们不仅赏月、观海、喝酒、品食,诉说着中秋节远古的传说,解读月夜之感怀,抒发一生中最为特殊的中秋寄寓,还以一个温馨的电话,一条幽默的短信,祈求团圆,互报平安,互道吉祥,让“圆圆之意”和“节日暖流”跨越温馨洱海月夜的空间,使亲情和友情触手可得,温馨如归、沁入肺腑。

月是观者的眼睛,顾盼流连,生出无限暇想。今天,我们亲身感受洱海水象酒一样的凉爽、润泽,感受洱海像一个风姿绰约的靓丽女子,眸眼里闪着秋波和温情,不时用含情脉脉的微波细浪,吹动月光下的轻纱,好似洱海随着月光轻荡;拍打着身边的礁石,那散发着她体温的水雾吻上我的脸庞。亲身体验洱海之夜,天上一个月亮白晃晃,水中一个月亮金灿灿,形成的“天月掉海”、“海月升天”的优美图画,体验洱海月夜,圣洁高远,神奇美妙的诗情画意。

这渗入骨髓的洱海中秋醉月,就像一个刻骨缠绵的爱情故事,让人徘徊转折,夜不能寐。我定会把今天洱海月夜的幸福时光和快乐,装在洱海月中,作为我一生中最为特殊的中秋寄寓和怀想。我会将洱海中秋月夜的情感一式三份,一份敬奉圆月,一份祈入洱海,一份写成“昆明池明月荡清波”故事,永远保留在《南天云梦》小说里。

夜深了,朦胧深沉的苍山早已进入梦乡,洱海微波细浪吹起了催眠小夜曲,月夜下的我们,还在一起呼吸着洱海月夜湿漉漉的体香,努力观看洱海的月夜,正把谁抱在怀里入眠……

中秋读月,月色通幽。秋风萧瑟,情随心动,自有意境绕上心头。一个洱海中秋醉月的出行,成了我一生难忘的酥软恋情。

洱海,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城市温和地连接起洱海碧绿的湖水,洱海仿佛是一脉永远也难以割舍的血缘,始终在滋养着我的思想,哺育着我的灵性,给我以生命的抚慰和温暖,与人们相依为伴。

在《南天云梦》小说里,我对苍山、洱海(昆明池)的描写,这里不碍剪述几段:

“如屏的十九峰连绵起伏的点苍山山麓,与昆明池山环水抱。仰望苍山,感受到的是庄严与神圣,感动与震撼。十九峰组合真的是一条蜿蜒腾空,造型清秀玲珑,气势磅礴的苍龙。真的是:西南雄阔地,点苍冠群山。巍峨十九峰,蜿蜒似游龙。”

“苍山太多柔性的溪水像活的网状血脉,不舍昼夜地在婆婆娑娑的垂柳的掩映下临街而流,绕檐而去,穿墙而出,把叶榆构成了一座水城。徜徉在溪河边的水是情、是酒,观满堤青翠,柳丝轻摆,轻抚河面,袅袅娜娜。那碧水含翠,牵柳而行,在古城中穿檐绕巷,肆意流淌。

“听小桥流水的淙淙潺潺的声音,清彻、透亮,似乎穿晓雾而出,经幽谷而来;看清澈婉转涓细,其浪如珠,其流似玉,晶莹水性之魂的清流,漫过光光滑滑,纹理清晰,色调自然的大理石,变得更加五彩斑斓,充满诗情画意。真的是:梦随流水远,情归绿柳边。

“苍山之水,是乳汁,是琼浆。它牵着情思,在古城里欢快地流着……苍山的水,充满柔性,如绰约倩女,让你不由得想去掬它吻它,享受它诗意的抚摸,把心中的烦恼和不快都丢在脑后了。”

“昆明池水,浩浩荡荡,舒卷起伏中充盈阴柔之秀。湖水清澈、透明,能看见水底鱼眼、虾须,为群山间的无瑕美玉。昆明池风光,四时变幻,多彩多姿。清早,晨雾轻笼,湖面迷茫,待东方日出,朝阳四射,湖面金波粼粼。这时,渔舟扬帆,撒网捕鱼。夕阳西下,披着落日余晖的归舟,载着丰收和渔歌泊岸。

“中秋满月时,我们到昆明池边,一阵海风吹来,好像吹动了月光的轻纱,身边的昆明池也好似随着月光轻荡起来……夜,月亮格外的亮、格外的圆,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仿佛刚从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辉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但见:仰望天空,月明星稀,玉镜高悬。俯视昆明池,风停水静,月光照池水如银,地溺银涛,海中月亮,皎洁丰满,随浪飘摇。素魂映苍山似水,水光接天,万顷芒然。秋色平分催节序,月轮端坐照山海。

月光闪亮的天野,有朵朵云彩的缠绵,靠月近的一丝一缕洁白如棉,丝缕清晰,各有特色。离月远的云彩,透明的与灰暗的层次分明的云彩交织在一起,在深蓝的天海里悠悠游动着。天际间,风的絮语,浪的呻吟;几株杨柳,经不住风的抚摸,扭动着腰肢,在月光下吱吱的雅笑。风清水凉,绿树色泽鲜美,云翼漂浮轻柔,潮水拍打石岸,晨曦追逐海鸟,水光摇动回廊的一幕风景昆明池如此多情,江山如此多娇,夜色如此美丽,就像一个刻骨缠绵的爱情故事,让人徘徊转折,夜不能寐。此时,我们陶醉了,沐浴在月光中,以朗朗的胸怀感受昆明池的魅力。

“……”

我是大理人,我骄傲。我无数次看洱海、品读和默诵洱海,它绰约秀美的湖光山色和脉脉的柔情诗意,每次都给我留下沉稳和激动,凝固为一串音符或浓缩成一段文字,把苍洱之美凝固于一方天地。

雪飘苍岭,月映洱湖,风啸下关,水穿古城,水是最为重要。人类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因为,水能滋润万物,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它在至柔的性格中,又容有至刚、至净、能大、能容的胸襟和气度,老子在这里是以水喻解一种美好的人生哲学。

史前年代的人,就都“逐水草而居”。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浪潮,都与水紧相连,同黄河分不开,同长江分不开,同名川大海分不开,今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仍然离不开江河母亲的哺育,作为大理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就更离不开这一自然母亲——洱海的哺育。水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善”物,我们要善待流水,善待洱海。特别是在“保护洱海,人人有责”的今天,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善待洱海,积极投入到保护洱海这一行动中,从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保护洱海出力献策,因为善待洱海,就是善待自己。洱海需要呵护,人也需要洱海的滋养,这就是人和自然“母亲”的和谐。

我与洱海,笔笔灵异,千秋墨香妙章,已荡漾在心觞,流淌玉液琼浆,让墨香一路随风远去,让我们母亲湖,在雄奇的苍山脚下,一年四季波光粼粼,银苍玉洱珠联璧合,交合辉煌,永远微笑,散发璀璨的光芒为大理铭心芬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