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旦 金蛋
杨源忠
金旦,是云南祥云下庄镇的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行政村,辖恩才埂、松树地、新村、大村、旧村、拉梅村、交代村、黑井尾、乌马坡、黄竹箐、双山、小横山等1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24户,地处金沙江上游流域金旦河畔,曾被列为全县21个贫困村之一,也是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金旦大村。
2017年6月10日这天,我与书友走进了山路弯弯,山高箐深的金旦村,去书写脱贫攻坚、美好家园的墙头标语,为金旦村开展“富脑袋”行动,建设的民族文化广场周边和村道,把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孝道文化、产业文化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书绘在墙上,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建设点染。
在书写标语的现场,我与一个老大爷聊起金旦村时,老大爷告诉我,这里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民族风俗,是一块受外界文化影响较少的文化净土,‘金旦’就是寓意是挑着一担黄金,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村名,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我说:“大爷,自从2014年下半年全县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金旦村不仅成了祥云县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而且还是县委政府以及下庄镇党委政府和云南省住建厅的挂钩村,这种交通闭塞、产业缺乏、文化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的残酷现状正在改变。”
金旦村,是一个藏在山峦里的山村,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因山高箐深,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受地理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村民出行难、增收难,当地群众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且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村内垃圾成堆,遍地牛粪羊粪,脏乱差与贫穷落后相伴。在开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村委会及挂钩单位,通过寻找穷根破难题,打牢基础植产业,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靓家园、发展商贸生动力,人居环境改善见真情等项目的实施,改善金旦村的贫困面貌,使金旦村人民渐渐走上了富裕路,使这个昔日偏远贫穷、悄无声息的彝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省级示范村,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时隔三年,还是6月的一天,我又一次走进金旦山寨,被脱贫攻坚改变后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所吸引,激情之下,按下快门,欣然命笔,写下此文,引领人们随我一起沿村庄道路一路前行,观看一场2020决战攻坚的战况。
寻找穷根 打牢基础植产业
金旦村原来的山路难行,蜿蜒逶迤,坑坑洼洼,晴天扬灰,雨天溅泥,群众出行不便,在脱贫攻坚中,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扶贫工作队长晏祥锦和扶贫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扶贫工作队长晏祥锦想:要想富,先修路,于是,把村里的困难和修路的想法反映给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领导,得到了厅里下拨1700余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队员们与2、3、4、5、7、8、11村小组村民,早出晚归,奋战在工地,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新修了1条环村公路,两个自然村1800米的通村道路,其它9个自然村1.6万多平方米的村间硬化道路,架设桥梁1座,圆满实现公路竣工通车。
从此,村民买摩托车、汽车的多了,大家把城里的货物拉进来,将村里的土特产拉出去,生产生活方便快捷了。已开了十几年小卖店的村民周子英说:“过去都是土路,很不好走,骑摩托车进货来回要三四个小时,每次也只能拉一小点东西,很不方便。如今去进货来回只需要一个多小时,进货的种类也比过去多了很多,小卖店收入也比以前增加。”还有村民说:“以前家门前都是土路,遇到下雨很泥泞,坑坑洼洼,山上、墙上的泥巴还会垮下来。现在都是水泥路,生活方便多了。”脸上写满幸福的彝族村民周善喜说:“从2016年以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仅为金旦村帮扶扶贫资金,还下派10名年轻优秀的扶贫工作队员帮助我们脱贫,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子越过越甜蜜。”
为了加快乡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全村已联通了光纤或宽带网络,不少彝族群众在家中就用上了互联网,除个别偏远死角地带外,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昔日孤寂偏远、仿佛要与世隔绝的彝族山村,今天却在党的精准脱贫惠民政策关怀下,联通了全球、走向了世界。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在此基础上,金旦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和谐村庄为主线,全面开展“改路、改电、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行动,着力改善乡村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特色风貌。
在各级组织、政府和挂钩帮扶部门的扶持下,金旦村渐渐走上富路的同时,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清洁山川河流环境为己任,按照环境优美、群众富裕发展进程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淳朴文明乡风村风、正气向上社风风貌为重点的工作正在打响。实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村清运、热解气化焚烧炉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河边安装污水净化处理设备、村里设置垃圾集装箱,农户根据“可腐烂、不可腐烂、可回收”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由村集中进行焚烧处理。
为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全村在新建80个卫生厕所的同时,建立健全村庄卫生保洁机制,合理收取村民保洁费,聘请了8名专职保洁员维护村庄巷道、道路沿线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还新建长达3950米的人畜饮水管道2条,新建排灌沟7条,三面光灌溉沟渠6条,拦水坝2座,标准化乡村卫生室1个,美化亮化了小学。
扶贫工作队长晏祥锦利用节假日在昆明联系民进昆明高新总支第一支部、民进昆明市教科院支部、云南会凌律师事务所、云南励砺集团等单位到金旦小学开展“同心送温暖、协力助发展”主题活动,向金旦小学捐赠书籍1000余册、书包215个;为激励贫困学子好学上进,工作队组织金旦小学5名优秀学生和教师代表参观北京故宫、鸟巢、游清华园,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让师生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协调云南昊滇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每月捐资800元,帮助考入云南农业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李永司完成大学学业。
为着力打造山青水秀的富庶地,建设清洁美丽的民族村落,金旦村还通过实施就业扶持政策,针对建档立卡户开设护林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让建档立卡人口参与净化、美化、亮化村庄的行动,并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村党总支书记李世登介绍:“村里共有36个垃圾收集箱,还有2辆垃圾车。所收集的垃圾都会送到村里的自燃式生活垃圾热解净化处理站处理。2017年2月,村里的垃圾处理站开始投入使用,每天处理垃圾3吨至5吨,村里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74岁的周体会老党员说:“原来村里垃圾靠风吹走,污水靠太阳晒干。大风一刮,灰尘满天飞,眼睛都睁不开。到了下雨的时候,脏水到处淌,牲畜粪便遍地是,柴草堆放到处是,看着让人恶心。如今,做梦也想不到,在各级组织、政府和挂包部门的帮扶下,一个深山中的小山村竟建起了垃圾处理站,在金旦河边安装了污水处理系统,并且每户有垃圾处理装置,村里村外干干净净,乡村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正在村头玩耍的孩子们,分享着零食也不忘把糖纸、果皮等垃圾放进垃圾箱。
有的村民说:“根本就没有想到金旦村可以变成现在这样,不仅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干净整洁舒适,有彝族村落的特点,还在在产业发展上不断整合。”全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辣椒等粮食与经济作物和黑山羊、生猪、土鸡等畜禽养殖为主外,在培植新兴产业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的同时,政府还根据当地土地风化,比较适合种花椒的特点,投资22.66万元发展花椒种植户515户,种植花椒7万多株,并把90户建档立卡户全部纳入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种子款7500元,发展秋豌豆种植500亩,为彝族群众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李开和一家种了4亩花椒树,家里还养了猪和羊,新的羊圈也盖起来了。她说,去年有70多只羊,因为盖房子卖了一些,今年养着30多只,去年卖羊卖了8000元;去年有两头猪,也卖了一头,卖得2000元。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了。”
已经脱贫的李勇勋说:“我家以前荒着一些地,现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种了7亩花椒,同时还种了2亩烤烟,以及一些辣椒、玉米、核桃等,生活不断改善。”
李石赵一家在门前地里种了烤烟、辣椒、水稻、花椒等,他说:“由政府承担修起了污水处理设施,非常便捷卫生,家里的生活污水经过这里处理了以后,排出的水还可以浇花浇菜,循环利用。”
环境治理 美丽庭院靓彝家
金旦村这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进程中,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农宅统规、村庄规划示范村、七改三清”工作“四结合”,推进“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使金旦村成为真正让人记得住乡愁的魅力金旦。硬化的乡村公路直通彝族村寨巷口,步入金旦村内,鹅卵石铺就的巷道直通一户户村民的家,村舍错落有致,庭院屋内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风光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
金旦村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鼓励村民们结合实际美化庭院。每天,金旦村5组村民李石赵都会把自家房前屋后都打扫一遍,两三天就擦洗一次门窗,并且在院子里栽了一些花花草草。他说:“环境好了,住着也舒心,心情好了,疾病都少了。”李石赵不仅积极打造自家庭院,还把家门口20米左右的挡墙装扮得漂漂亮亮,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村民李世敬轻拧自家厨房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一家人欢天喜地。他说:“金旦村村民祖祖辈辈的饮用水依靠各家打井取水,雨季水质浑浊,旱季严重缺水。如今从清水沟水库引来甘泉,安装自来水净化处理设施,铺架自来水管网进村入户,让彝族村民喝上了干净的放心水。”
金旦村结合本村实际,走本土化、特色化之路,引导村民使用本土稻草泥巴特有的质感材料,打造美丽庭院,翻新老屋记新建房屋墙面,与当地生态浑然一体,共创不漏雨、还环保的幸福家园。还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积极推进金旦村美丽庭院建设,提升了乡风文明,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的热情,实现了以文明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
扶贫工作队把抓住房保障列入帮助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工作,协调资金1036.4万元,在金旦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42户,贫困农户喜气洋洋迁入新居。李开和家住在金旦村松树地,是祥云县委组织部在这里挂钩的38户贫困户之一。七、八年前,他家住着会漏雨的三间石棉瓦房。去年,依托“补六万贷六万”的政策(政府出六万元的建房补贴,如果还不够,那么还会安排六万元的无息贷款,这六万元只需要在二十年内能够还清就好)盖起了新房,住上了新房。家住金旦村大村五组的李勇勋一家,以前一直住着百年老屋,2009年才搬进了新盖的生产生活用房,直到去年才装修好。李勇勋说“家门口的路也修好,自来水已经接到家里来,我相当受益。”金旦村3组村民李恩茂一家5口蜗居在40平方米老旧破烂的土房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018年3月,扶贫工作队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标准,对金旦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遍访摸底排查后,争取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补助资金3万元,扶贫工作多次动员李恩茂自筹部分资金,为李恩茂家建起了新房。住进新房的李恩茂说,一生感恩扶贫工作队员的热情帮助。
破解难题 发展商贸生动力
金旦村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却没有农贸市场,群众只能把农副产品拉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或县里的交易市场销售,来回往返耗时费力。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级挂钩单位省住建厅积极帮助村里找穷根、解难题,确保如期脱贫摘帽,为切实解决好群众“买”“卖”难的问题,省住建厅协调资金160万元,在金旦河沿岸为金旦村修建了1600余平方米农贸市场和民族文化广场。每逢周六,金旦村金旦河边的农贸市场人头攒动,周边的彝族同胞欢欢喜喜地从各个寨子来到农贸市场,销售土特产品,挑选生活物资。金旦河畔一片欢声笑语,彝山深处笑颜逐开,一派热闹景象。
文化广场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的建立,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推动了民族特色文化发展。
巧的是这一天适逢金旦村街天,金旦河畔一片欢声笑语,彝山深处笑颜逐开,农贸市场一派热闹景象。新建成农贸市场和民族文化广场,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来自本村以及周边各个寨子的人们,身着崭新秀丽彝族服饰,到农贸市场卖出自己的山货,开心地挑选、购买着市场上的衣服、鞋子、糕点等生活日化用品,彝族阿妈、阿伯笑逐颜开。
在装饰得漂漂亮亮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广场,身着崭新秀丽彝族服饰的一位彝族妇女指着一旁的说农贸市场说:“以往,我们赶集要走30多里山路,好多生活物资和生活日用品都要到镇政府所在地去购买,遇到雨天泥烂路滑摩托车要人推,大伙常为买卖发愁。过去,十多天才去赶一次集,要买回家吃半个月的菜,多些菜都会装烂掉。”
市场内物品琳琅满目,烧水壶、洗衣液、卫生纸、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大大解决了人们买卖的方便。
有村民说:“金旦村有了自己的集市,购买东西很不方便,附近的许多村子也来这里做买卖。”
尾声
六月的阳光雨露滋润着美丽的乡村、田野、山峦。金旦河两畔,秧苗墨绿,翠竹青青,溪水白云相映,村里村外到处是清爽宜人的景象,美丽的金旦河边上,竹林葱茏,杨柳依依、稻田环抱,莺飞草长,鲜花竞相开放,路段两侧的绿化树挂着绿意,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焕然一新,一派春光春色,引着人们的眼球。
李世登介绍:如今的金旦村,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成了山美、水美的幸福村。下一步,金旦村将挖掘自身自然环境优美,民族风貌古老而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的金旦村,随着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破旧的房子的重新修整、新房的建盖、村庄绿化美化、文化广场和易地扶贫搬迁、商贸的发展、学校、塑胶球场的新建等项目的实施,不仅昔日的贫困村,还被住建部评定为国家级环境整治型示范村,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得以改变,幸福感得到了提升,金旦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金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