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龙水
杨源忠
初一读“鹿鸣龙水”这个诗意清脆,祥和动听标题很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龙水是马鹿鸣叫的地方,其实,它是云南滇西祥云县南部两个地名,而要去龙水,鹿鸣是必经之路。
鹿鸣是祥云县的一个乡,位于大理州、楚雄州、祥云县、弥渡县、南华县的交界地,弥长河、鹿鸣河、雄里河贯穿全境,向南注入礼社江,构成红河水系。
相传,古时的鹿鸣是一个古木葱郁,森林茂密、溪流遍布、鸟语花香、马鹿长鸣的世外桃源。本土作家胡子龙有诗赞道:这里是梦生绿岚的亚热带河谷地,这里的百鸟唱出的晶莹露水哟,汇成一条美名元江的晶灿大河!这里的稻香醉了两州三县,这里的笑声染开满空彩霞,这里是神仙也不愿离去的地头哟,要不然的话,可人的鹿儿怎么会选择在这里长年四季地引颈唱歌!
鹿鸣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方圆三千余平方公里连绵起伏,千壑万谷,叠翠重峦,群峰竞秀。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铜,砍柴烧炭,加之过度的毁林开荒,生态极度恶化,1986年,一场历史罕见的洪水,泥石流灾害给鹿鸣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使这里美丽和诗意忽然告别了鹿鸣河,看到的是一面面山坡黄泥漓拉崩垮,一座座房屋在哀鸣着陷落,一块块山地没了影,一片片稻田变泥淖,听到了一曲失去家园后滴血痛的哀歌。
鹿鸣的土地是血性的土地,鹿鸣的溪河是血性的溪河,鹿鸣的山川孕育了一条滚滚大江,鹿鸣人谁骨子里不高扬着血性的歌?站起来,站起来。用千万双茧手,重新装点这破碎的山川,用血汗重现一条流着奶浆的鹿鸣河。也就从那时起,历届领导重抓生态,原本荒芜的山头织绿令人心潮澎湃,可自然生态的恶化和洪水,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毁灭性破坏,给土壤贫瘠,靠天吃饭,水源条件差的山村,还是留下了发展的诸多困难。
这天,我因与两个年轻人要去采访龙水村的扶贫工作,途径鹿鸣。进入鹿鸣的瓶颈之地大坡头,立于坡头,远视群山,层峦叠嶂,莽莽苍苍,烟岚氤氲,洁白的云丝像柳絮飘浮在鹿鸣远山上,大有一番高瞻远眺、心旷神怡、锦绣河山尽收眼底之美好感觉;低头俯瞰汇聚了万物绿野的广袤梯地,好似一块块套色的木刻版画,壮观不已。
白云当家,轻盈起舞,舞步间仿佛有和谐的音律伴随着祥云的舞动,互为奏响那鹿鸣古老而苍翠的乐章,好一番令芸芸众生羡慕的景象。我们感受着仙风阵阵的丝丝灵气,着实令人神清气爽,翻过盘山的弯弯公路大坡,到达鹿鸣河谷,经河边蜿蜒公路,迤逦向鹿鸣乡前行,看着鹿鸣原本荒芜的山、自然生态的恶化和洪水,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毁灭性破坏的遗迹,还是让我忧心忡忡。
龙水村位于祥云县鹿鸣乡西南端,坐落在深山老林里。距离县城56公里,东邻鹿鸣村,南邻桑木村,西邻弥渡县,北靠弥长村,辖小龙潭、橄榄么等6个村民小组。
要去走访贫困户十分辛苦,越走越长的峡谷,溪水流动;越望越高的大山,万木葱茏。山,一座连着一座,宛若浩瀚绿海荡起的一串涟漪;路,一弯拐过一弯,过了一道山梁又一道山梁,犹如沿着涟漪的波纹逆流直上,抵向天际。
山路弯弯绕绕,偶尔从车窗一侧看去,但见空中飘来万千缕白云,轻纱般徐徐汇聚到半山腰,飘飘袅袅,低回留恋。它们忽而融合,忽而散开,焕发着一种蓬松而轻柔的乳白色,慢慢地,所有的云丝都融在一起,变幻不定地朝更深的山谷飘去。在这里,看一切都是静止,又仿佛都在流动。时间在这里流动,凝固成了色彩;日月在这里流动,照亮了山民的足迹和世世代代不屈的生活。
风流动,水流动,云流动,只有永远流不动的,是一腔浓浓的依恋。龙水,千年不变的风光,总让人心驰神往,魂萦梦牵。
进入海拔近二千米龙水山顶,风云际会,变幻莫测,气象万千。山路弯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险,大山深处,远比我们估计的要遥远和偏僻得多。我深有体会体会地说:“精准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用双脚去丈量。”
而山弯弯里的龙水村百姓贫苦现状,让同我一起前往的两名“90后”年轻人感慨地抒发和燃烧着自己的青春火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其实就是帮助了我们自己,祖国要强大,只有全国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强大。让大山里的百姓早日脱贫,这是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是我们一生的荣耀。
在那山连山、山环山的龙水村,住着很多百姓,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他们很少出远门,房子破烂不堪,不遮风、不挡雨,靠在房前宅后仅有的几块巴掌大小的坡地上种些玉米、土豆度日,种一山坡,收一烟锅。加之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投入大,“水、电、路”三通等级低,靠天吃饭,基本受制于自然的农业生产特征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多数耕地为坡地,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特色产业发展举步维艰;村人口获取信息门路少,自我发展能力低,市场意识不强,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弱,思想认识跟不上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等严重制约全村发展;家里如果有一个人患病、致残,全家人将陷入无法度日的困境……于是,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人、一年复一年地走到了今天典型的山区贫困现状。因此,龙水村既是州政协、祥云县委、大理州优秀企业和飞龙公司的帮扶挂钩村,又是省级扶贫攻坚村。
龙水村在祥云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祥云县扶贫办和鹿鸣乡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协、祥云县委政法委等挂钩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高度重视,科学决策,结合实际,加大对龙水村基础设施、项目、教育、劳动就业等专项扶贫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参与农村道路修建、学校建设等公益事业和捐资助学、送医、送科技、送文化等扶贫济困活动;开展项目帮扶,通过为贫困户购买树苗、果苗、鸡苗、鸭苗、鹅苗等发展种植养殖项目,提供养殖技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增收脱贫;精准对象信息,密切沟通联系,建立帮扶台账,精准实施帮扶措施;对因学致贫的在校学生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加大智力帮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挂钩帮扶贫困村做实事好事;更重要的是落实技术和教育帮扶,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加职业技能专项培训,促进再就业,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实现根本脱贫,擂响了脱贫攻坚战鼓,激活了精准扶脱、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让这里的一切成为了历史,路宽了、水通了,小猪长大了、新房起来了;脸上有了笑、手里有了钱……看到的是这里正在发生着令人惊喜的改变。
我们在龙水村两委的的引领下,爬上小山坡,走进易地搬迁安置点新新农村,站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看到的是一排排、一间间错落有致,拔地而起的新房。
在村前巧遇到我们要采访的建档立卡户王德忠。王德忠满脸笑意地说:“走,到我家去看看吧。”
走进装修好完好、房屋宽敞明亮的王德忠家,他说:“政府补给我6万元,贷款6万,拆迁补助一部分,支持我们搬迁建新房,再加上飞龙公司对我们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发展养猪和自身劳动创造,我们一家四口才得以住进这三室一厅一卫的洋房,生活也改善了,这甜甜的小日子,想都不敢想就来了。”王德忠幸福得一直咧着嘴笑个不停。
龙水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罗国盛说:“村里25户贫困户同时盖新房的这种景象,在龙水村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参加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农户有2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有15户,占60%。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基础设施及配套规划建设,经协调争取项目资金580万元。除了集中搬迁点外,插花搬迁的建栏立卡户有4户。集中搬迁25户和插花搬迁4户,发放建房贷款174万元、发放建房补助129万元,加之集中搬迁基础配套资金580万元,三项合计883万元。”
龙水村村委会主任说:“这些搬迁户,当走出破旧的草房,搬进新居,脸上泪水纵横。原来他们住在荒野中,摇摇欲坠的矮小的小木房里,有的户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的,用木头搭建而成,木头窗户里面挡着塑料布防水。屋子里面一片漆黑,整个家里,除了床和泥巴盘起来的火炉,只有几个破碗,还有一条凳子……;有的户,在充满柴烟味的屋子里居住,而他们所有的依靠,就是屋后的一块小菜园和几只鸡,让人们心酸不已……”
龙水山村原野拥抱着这解救恶劣环境中生活的百姓新居,我从内心发出感叹: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康,目标所在。
长期以来,龙水村人畜饮水都是靠地表水。且村里每家都要坚持“一水三用”——洗菜、洗手后再喂牲畜。这种用水方式不仅给村民身体健康埋下隐患,也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大理州政协机关挂钩帮扶龙水村以来,州政协领导高度重视,为解决龙水村群众的用水难问题,先后协调资金40万元投入人蓄饮水工程建设,开挖110立方米蓄水池2个,管网架设13000米,建设小水沟2200米,人畜饮水工程6件,蓄水塘3000立方米1件,打深机井1眼,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告别了靠天喝水的历史。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乡、村、组一并进行道路硬化建设,实现了通车。冷水箐、大小龙潭到村委会公路全长8.02公里的村庄公路进行路面硬化,鹿鸣至龙水公路全长9公里进行了路面硬化,新增23个错车位;村内道路硬化6400平方米,全长3公里。
全村接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接通广电网络光纤,龙水村村委会、小学、卫生室,已通电信宽带网络。还建有标准化卫生室1个,新建村级公共活动场所2个,群众公共活动室和党员活动室。
大理州政协安排了3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共扶持33户发展特色养殖。其中,25户由州政协帮扶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共同担保,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协议,一户最高可申领1万元扶贫互助款。对8户无发展产业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入股1万元到富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户每年领取1500元的股金收益。剩余5万元,建设村集体滇橄榄基地26亩,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
飞龙公司企业的力量进入鹿鸣,挂钩龙水村,根据帮扶要求,我与队友们深入到全村建档立卡户33户141人每一户帮扶贫困家庭,访谈核查,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想法,并针对各户的具体情况和意愿,协商确定可实施的脱贫计划,确保帮扶工作见实效,公司杨龙总经理到龙水村时的表示就是最好的回答,他说:“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无不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社会的理解、帮助与支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我公司将根据贫困群众自身实际和需求,免费进行挖机、装载机、油漆工、电氧焊、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培训,让贫困群众学会一技之长,并安排合适的岗位,通过就业实现脱贫。”
飞龙公司积极做精准扶贫的坚定参与者,把参与精准扶贫作为履行责任、回馈社会的善行义举,奉献爱心,鼎力扶贫。《祥云时讯》“寒冬虽冷情意浓,善举浸透暖人心”的报道,记录着飞龙公司给参与公司产金互助贫困户送去了温暖,祝福大家开心过春节的暖心慰问:春节来临之际,公司先后来到祥城镇褚家村委会、于官村委会、王家山村委会,禾甸镇、鹿鸣乡看望慰问产金互促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给每户贫困户送去了一条价值300多元的毛毯和200元慰问金,计币30多万元。
群众暖心,企业有爱。建档立卡贫困户接过的不仅仅是毛毯和慰问金,接过的更是一份来自爱心企业的关怀。
村支书罗国盛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说:“我们龙水村,既是飞龙公司扶贫挂钩村,又是公司建档立卡户和产金互促村。去年公司两次送来帮扶资金27万元,其中两万元用于龙水小学,资助贫困学生和改善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余款项支持建档立卡户,我们给33户建档立卡户每户购买仔猪4头,包谷800斤,浓缩饲料4袋,直接给到建档立卡户手中。公司产金互促向每户贷款5万元,年分红又得5000元。公司春节前慰问,又对产金互促户每户捐赠价值500多元的钱物。我们龙水村在州政协、县政法委挂钩扶贫下,在飞龙公司对建档立卡户和产金互促的真扶贫、扶真贫下,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五组罗廷银党员动情地说:“公司给我们送来钱物,四头小猪饲养后,自家杀了一头不算,其余3头卖得9400元,家庭生活开始爽起来。产金互促5万块贴息贷款,我们一分利息都不用付,入股后每年可以有一笔稳定收入,而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真是一个好办法!”罗廷银边说边翘起大拇指。罗云军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贫困户以前没办法,现在有人帮我们,使家庭生活迈出了一大步,可对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负担较重的家庭来说,要脱贫真的很难。但是,不管怎么说,光靠扶贫、捐赠过日子不行,我们一定要拼命往上爬,走出自己的路。”
要真正做到帮扶脱贫,光捐赠、慰问,不能彻底解决脱贫致富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治贫要先治愚,扶贫要先扶智,扶贫要挖掉思想穷根,这才是飞龙公司领导人的真正帮扶举措。所以,公司结合政府精准脱贫实施的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相应的技能培训、技能扶贫和就业培训,授之以渔,让更多贫困人口有一技之长,为当地乃至全县贫困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形成从脱贫到发展的可持续格局。飞龙公司的精准帮扶,充满爱意,洋溢着爱的幸福和温情,显示着企业帮扶的力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刨穷根奉献着……
培训后的人员转入飞龙公司就业安置,他们快乐着自己的“再就业”,享受着自己的“再就业”,用自已的辛勤劳动、用自我的智慧、用个人的空间造就脱贫路上不竭的动力,真正达到“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目的。
驻村工作队在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坚持把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树立脱贫致富、致富光荣的信心,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协调资金,鼓励建档立卡户植秋豌豆,每户种植秋豌豆2亩,每亩补助700元。县乡还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安排的综合扶贫项目100万元资金中拿出62940元,为33户建档立卡户每户送去800斤玉米、4包育肥浓缩饲料,每户价值1880元。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大理州烟草公司祥云分公司,新增龙水村建档立卡户烤烟种植面积,并为其提供烟苗、滴灌和抗旱补助,发展烤烟生产。不仅如此,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民们还学会了记家庭收支账,逐渐养成了理财好习惯,也促进了家庭经济的发展。
在村民嘴里,驻村队员感人的事迹说不完道不尽:5位驻村队员俯得下身、吃得了苦,没有节假日、时常带病工作;为帮村里协调项目资金,张希斌不惜动用各种私人关系,到处求人,四处奔走。工作队动真情、用真心、真扶贫、扶真贫的精神感动了村民。
村民罗云军对驻村队员的工作直翘大拇指。 “是政协来了,我们才修好了路、盖起了房、干起了副业、过上了好日子。”
“没有大理州政协的倾力帮扶,就不会有龙水村今天的改变。”鹿鸣乡乡长史纯荣评价说,是大理州政协机关和其他单位的联合挂钩帮扶,让龙水村这个全乡最为贫困的偏远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据了解,自大理州提出脱贫攻坚的奋战目标以来,大理州杨健州长、州政协李雄主席、毕熊光常务副主席、张松副主席先后到龙水村视察指导帮扶工作;州政协杨耀秘书长及祥云县党政领导多次前往龙水村调研走访,听取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对龙水村扶贫工作提出要求并指出发展规划思路。
龙水村采取政策优先、土地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用电用水优先的‘四优先’办法,进一步整合资源、引进项目。在罗国盛的带领下,龙水村党总支部先后整合项目资金130多万元,建设猪舍2栋,养殖承载量达800多头,并配套了水、电、路等附属设施,打造了标准养殖基地1个。同时,与当地牧业公司签订生猪托养协议,并聘请村内养殖“土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从而规避了市场风险,打破了养殖技术壁垒。43户贫困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积极加入托养行列。养殖基地第一批生猪出栏300多头,贫困户每户得3000元收益。
龙水村结合本村山高水少、居民分散的实际,按照“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养殖+种植+特色林果”的配套发展路子。为了不影响生态平衡,生猪养殖基地建在土地贫瘠、植被稀疏的荒坡上。基地建成后,村党总支牵头,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改造荒山,用猪粪“施肥”提升“地气”,改善土壤,邀请农业专家分析和测量土质,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引进滇橄榄1200多株,既绿化了荒山,又发展了一个新兴产业。目前滇橄榄长势喜人,已经开始挂果,丰产期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约8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龙水村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产业发展中,构建“党组织引领建产业、村干部指导拓产业、党员带头促产业、农户致富靠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赢。目前,龙水村培植发展了烤烟、秋豌豆、花椒、红梨等产业1100多亩,群众收入增加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东方微白时,土地醒了,鸟儿醒了,家禽醒了,燕子在屋檐下的小巢里呢喃,喜鹊在窗前柳枝上喳喳叫着,小鸟在树丛中鸣啭。刚从笼子里跳出来的公鸡,扑扑棱棱,抖抖精神,引颈长鸣,声音高亢而清脆。一鸡高歌,群鸡唱和。圈里的猪哼哼唧唧地叫唤,声音低沉而浑厚。秉性憨厚的老牛,俯首食槽,一边咀嚼草料,一边哞哞叫着。羊圈里的羊也睡意惺忪地加入合唱的队列。厨房水管水声哗哗,农妇们洗菜、淘米,锅碗瓢盆碰撞出质感的韵律。没有乐队,没有指挥,这些听上去杂乱无章的声音,以其特有的节拍把率真和天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龙水村,村庄的味道是绿草的清香,是瓜果熟透的甘甜,是农家米酒的醇厚,是五味俱全的绵长。这里,没有长龙似蛇的车队排出的尾气,没有浓烟滚滚的工厂释放的废气,没有深重的雾霾带来的闷气,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挤出的浊气,没有堆积成山的垃圾散发的臭气,没有毗邻而居却形同陌路的冷气。
在我的视野里,最绚丽的色彩是龙水村庄的色彩。龙水村庄的色彩是生命的底色,是活着的画作经典,是五彩缤纷的集合,是浸润心灵的鸡汤。它不是人工调和,而是浑然天成,生在大地上,长在大地上,艳在大地上。红的花,绿的树,青的草,都能在土地上找到它的根脉。在我的视野里,最绚丽的色彩是龙水村庄的色彩。龙水村庄的色彩是生命的底色,是活着的画作经典,是五彩缤纷的集合,是浸润心灵的鸡汤。它不是人工调和,而是浑然天成,生在大地上,长在大地上,艳在大地上。红的花,绿的树,青的草,都能在土地上找到它的根脉。
鹿鸣龙水的村庄有动感,上空的七彩云霞在流动,变换着姿态,变换着颜色,让你看得出神,看得入迷;它有气质,厚重妩媚,错落有致,远处看去,像山坡上的一幅壁画,透着硬朗和坚韧;它大气,容纳万物的载体,是纵横驰骋的天地,它透着一种静谧、温馨和浪漫,还有一丝朦胧和神秘,只有到了村庄你才明白,这里是真正的家,是走向生活的起点和走向成熟的驿站。
人养山,山才养人。以前山都是光秃秃的,每逢大雨经常滑坡,毁坏庄稼,住在山脚的人家总是提心吊胆。看,今天的鹿鸣龙水正在发生变化,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减少,在龙水贫困地区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改善生态状况,促进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
不知不觉间,太阳西斜,天边的云朵全都镶上一道道绚丽的金边。我怀着依恋的心情告别了正在发展变化的龙水,启程回城。当车在树影婆娑的山道穿行,夕光映照的绿油油植被里,一想到这深山里的龙水和农民,我心中充满了欢喜,也看到了这翠色中闪亮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