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源忠的头像

杨源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12
分享

回乡散记

回乡散记

杨源忠

 

引子

有幸生长在一个四周是山,只是在中间有一个小平原清秀幽美人称山区的小坝子——祥云县干海子,山把整个村子小心地揽在怀中,细心的呵护。

干海子村是一个座落在水目山以南,彩云山西面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距离县城40余公里,辖5个自然村。从县城出发,沿320国道往东至板桥右转到天马村口,再往右转经白长村,过三甲水库,然后顺着响水河边的水泥公路前行8公里,就到了干海子村的门户——响水口子。

响水口子东西两边,高山对峙,与河床形成一个“V”形大观。进入村里,绿树掩映的小屋,清新自然的羊肠小道,雄奇苍翠的大山,100多年前就栽植小红梨树,给了我生命的起点与成长。

曾几何时,我幻想着有那么一天,可以居住在一座繁华的城市里,站在几十层的高楼上,眺望窗户外灯光闪烁的大都市夜景,或者是注视着大都市里如潮水般的人流、车流,或者是悠然自得地坐在一家优雅舒适的咖啡屋里品着咖啡,那简直就是享受。

烛光点亮的山村,有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有青山绿水,有免费的天然氧吧,有如歌的岁月和四季的山川风

山村曾给过我一段闲适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山雀在清晨啄破昨夜生长的静谧,农耕的父老读着望不透、望不厌的远山,脚步始终走不出大山的缠绵,山歌挂满被露水打湿的青草,闪亮了无数个荡着春风的早晨。放羊的老人伫立山头于阳光下触摸山歌的起伏和遥远,啼听着弯角山羊的声声倾诉。山风悄悄走进那一弯玉米地,守山的爷爷在给我讲故事,忘记了茅棚里炊烟缭绕的凝重。

山村的娇小、安静与和谐,还有山村里的淳朴故事,四季悠闲流淌的小河,起伏的山川,开满山箐、山沟、山凹的红白杜鹃,还有春天开满山村的梨花、梅花,夏天压弯了枝的果林,都是山里百姓的气息象征和世外桃园啊。在山里,踏着落叶,听着鸟鸣,欣赏着自然景色,感受着花开花落,心灵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当我成年的时候,我进入到城里,大都市里的人拥有许多优越感,交通便利,信息来得快,生活节奏特快,活得忙碌,可久而久之,大都市那繁华的喧嚣让我住腻了,我出生在山村,工作于山外的城市,入夜住在钢筋水泥房里静卧床头,辗转反侧,想来想去,我还是钟爱小山村的原野,钟爱山里人那份朴实、纯正的感情,钟爱山村里的那种感觉,还是忘不了自己对山乡的热恋情怀。

山村如母怀。我多想回到她怀中,去吸几口甜甜的乳汁,然后戴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虎头帽静静地长睡。或者是同从前一样被石桥、小溪、柳树、蝉声、蛙鸣、夜雾和炊烟缠绕在诗情画意之中。

往事被风吹走,吹不走的是暖暖小山村那一声声低唤……于是,我把多次回乡看到、想到和感悟到的片段标题组成一首诗,并按诗的顺序,留下缀满美好的散记。

童年鸟趣唤希翼,高原情怀写大山。清明扫墓追思梦,梨花话题醉游人

寒梅似与春相避,飘香红梨写诗笺。祠堂沧桑留遗韵,山乡变化说变迁。

 

童年鸟趣唤希翼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梦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的梦是一道七色的路,童年的梦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我最留恋的时光。我的童年虽没有现代童年人的众多玩具,但我的童年生活,天真、活泼,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趣事儿也很多,如抓知了、砍柴、游泳、蹬老虎子、养鸟、观鸟等。当然,我从小最爱的还是鸟美丽矫健的身姿、美妙动听的歌声和难以忘怀的童年鸟趣。

在我的童年里,家乡山林中各种各样的鸟:红头的,蓝屁股的,白肚皮的,灰翅膀的,黑羽毛的,五颜六色,各种鸟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自然鸟语。“呱呱达达”的乌鸦、“嘈嘈切切”的喜鹊、“咕咕咕咕”的斑鸠、“唧唧啾啾”的山雀、“啁啁啾啾”的鹦鹉、栖在树梢上一只只身上有一道道红蓝花纹,尾巴有一尺多长的鸟,竟将长长的尾巴舞成彩色的绸练,每叫一声,尾巴就撅一下,甚是机灵、乖巧伶俐,暗红的羽毛间杂着白的花纹的画眉、全身羽毛猩红“啾儿啾儿”叫着穿梭在林间的鸟儿,像是一团小火球飞掠过碧叶丛中。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珍禽异鸟,从这棵树压向那棵树,构成了山村一道颇具特色的风景

山村环境好,处处闻啼鸟。我家的房后生长着六、七棵十几丈高的大松树,树上栖息着一种叫喜鹊的鸟,它总是把巢筑在树的顶端,有竹筐那么大,让你可望不可及;没有新丽的羽毛,也不会唱歌,只会发出“唧唧,唧唧唧”单调声音的麻雀,在我家窗前成群地飞,像卷起褐色的风,在屋檐下,在菜地,在家门前跳跃、觅食、追逐,给清闲的乡居增添了些许生趣。尤其是秋天,成群的麻雀飞向田野,停留在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上,一下一下把尖嘴啄进穗子。在我的记忆里,芒种前后,被人们称为“森林的保护者”的“布谷鸟”“快快播谷!快快播谷!”的宏亮叫声反映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认真负责精神;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竹雉,从草丛中惊飞,嘴里还骂着“憨货、憨货”;有一种通身火红,一种全身灰白,相同的是头部都是黑色,眼部四周都有一道白色的圆圈,身子有鸡蛋那么大,小巧而玲珑,看上去很美丽,那个机灵的黑色小脑袋太让人喜爱了;尤其是在我十多岁时,也就是六、七十年代每年金秋到处弥漫着醉人的红梨香各种各样的鸟儿成群结队,纷纷飞来偷嘴。这些鸟群,规模庞大,根本无法数清,规模大的有上万只,小的也有数百只,在空中盘旋鸣叫了两圈后,落到了旁边的大树上,然后又成群结队,唧喳声一阵紧似一阵落在梨树上,来回穿梭着啄食起红透的小红梨。这些鸟,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在枝头跳跃。这些鸟“嘴很刁”,一落到梨树上,疯狂啄食,专啄食最大、最红和色泽好的熟透的小红梨,树下铺了3-4公分厚的一层。生产队为了保护自己的辛劳成果,安排我们去驱逐鸟群。我们用响鞭驱鸟、敲铜脸盆吓鸟、挥舞长竹竿赶鸟、扯开嗓子吼鸟……可人的双脚毕竟不如鸟小巧的翅膀灵便,我们这边赶,鸟飞到那边,叫声此起彼伏,像一片“乌云”“刮”过去,又群落在远处树上。有时看着一边啄一边还唱着歌儿的鸟享受美餐的场景,自己也醉入其间,忘了驱赶。尤其是一副贵族派头的鹰钩嘴鹦鹉,“叽叽喳喳”,快乐像涟漪般荡漾,感染了白云蓝天。

山村鸟鸣,更显山乡的生态本色,许多花花绿绿的鸟在林中比唱,上百只的鸟儿以它们各自的声音,加入这奇特的大合唱,那鸟音有清脆嘹亮的、有雄浑高亢的,有似美声独唱的,也有七音相谐混声合鸣的,还有音质淳厚和清纯响亮组合二重唱的。在它们的合唱中,若有哪一只鸟儿声音特别清脆好听,其它鸟便停止歌唱,任它独唱高歌。它们敞开喉咙大唱特唱,将山林里那些冠盖如云的大树也“撼”成一首首绿色交响诗,引来人们感受自然,人鸟和谐,对山更产生了护绿的情怀。

这山村的鸟鸣,是无标题的音乐,是鸟儿天地中的朦胧诗。动听迷人,越听越好听,越听越有味。我们一群孩子,个个神清气爽,和着婉转四起的鸟语,与鸟成为朋友,独享着大自然的天籁。可以说,这是现代城市里的儿童享受不到的,即便是在大城市里的动物园里观鸟,也没有我少儿时观鸟的那样自如、舒坦和随意,鸟趣十足,我敢断言,就是现在生长在大山里的儿童,也未必能回到我少年时的观鸟童趣。

总之,在苍苍茫茫的树丛里,到处都是鸟声、鸟影。它们举办着森林音乐会,起承转合、抑扬顿挫,集体跳跃欢唱,把一个大自然点缀得水灵。

童年山里的鸟语之所以如此晶莹剔透,当然是大自然环境给鸟以生存的空间。现在,我已经60多岁了,仍然喜欢在工作之余,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巡游在山林、田野,带上望远镜、照相机,在碧海蓝天间捕捉飞鸟和涉禽的“倩影”,感受“鸟趣”的魅力,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妙。

前些年,虽不至于千山鸟飞绝,但也濒临山无鸟鸣,林无雀噪的宁静,随着近几年退耕还林,营造“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内心更是希翼童年鸟趣的回归,希翼鸟奇特的歌喉,赞美鸟与人心声共鸣的新气象,赞美和谐如画日新月异新农村

 

高原情怀写大山

家乡的山,风光旖旎宛若翡翠散发着温润、深厚、令人神迷的光彩,闪现着异于他乡的独特“七彩”,像酒一样醉人,像花一样斑斓,像火一样热烈,像神话一样传奇,像河流一样源远流长。可以自豪地说,我生在大山,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生在大山的我,虽然早已走出大山,可骨子里流淌着大山的血脉,心里充满了理解山的情怀,美丽、丰饶、神奇牵引着我寻梦依依的脚步,用不倦的双脚追寻家乡每一道风景独特的元素西边水目山大都已孰能详,这里不在陈述,而村前彩云山,虽然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山,且名不在典籍,史不在经传,但它不仅名字美丽动听,更具奇景自然风光,在我心中却挥之不去,儿时我就在这山上积肥、砍柴,山上美丽的故事,不得不说。

彩云山,为水目山南走山脉,海拔2525米,因山高奇险,彩云飘飞,人们给了这座山一个美丽的名字——彩云山。

山顶风光无限,风景秀丽,绿树簇拥,视野开阔,眼见紫气东来,耳听四面来风,仿佛整个身心都在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冲去了所有苦恼和烦躁,远离城市喧嚣,返璞归真进入一个桃园世界。四周重叠秀丽的群山风光尽收眼底向东可远眺嵯峨笔架山,近可观象山、狮山雄姿和三甲水库粼粼波光,山脚下通往干海村的公路蜿蜒崎岖,状似银蛇;南睹五台山;西可见有名的花果之乡干海整个山村小坝子,坝子里炊烟袅袅,鸡犬之声隐约可闻,农舍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早春播下热汗,金秋瓜果飘香,到了春天可尽观山色,整个坝子花海尽收眼底,无比壮观,远可阅弥渡坝和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的逶迤山岭;北与佛教名山青翠叠嶂的水目山咫尺相望。

山间怪石嶙峋,万丈崚嶒的峭壁,上为危峰、下盘深谷,山、石、泉、洞丰富壮观,有人们虔诚地祈求到福禄和平安的烧香鼎奇石,再加上“金鸡庙”神奇山洞和水目山仙游的风洞关系,就更美妙传奇了;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和乡亲们在生活富裕的同时,注重了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山上有了往日的生机活力,组成了彩云山美丽神奇的梦幻世界。

金鸡庙山洞,洞中有洞、洞旁有洞、洞上有洞、山这边有洞,山那边也有洞。在东面的悬崖峭壁最高处有一个大洞,有两间房屋大,洞里长年生长着成群蝙蝠,叽叽喳喳,飞来飞去,恰似群燕闹春,增添了洞厅古老、幽深的神秘感。不仅水目山普济庆光、阿标头陀到洞里面壁修身,得道升华的传说,就是明代万历年间,云游高僧经此地,观其洞神秘奇特,视为苦炼修行之妙境,便从山顶架彩云桥直通洞内,因而整个洞旁,彩云飞飘,绕石飞崖,刺栎子掩映,松啸鹤鸣,云峰一体,变幻莫测,真是古洞聚奇观,彩云别有天

最大的中洞宽10米,高15米,塑有佛像,深20米处,有两巨石相扣,恰似两扇石门,隔成套间洞,外洞宽敞,可容纳数百人,内洞宽4米,高5米,塑有三尊佛像,洞内奇石嶙峋,深不可知。内洞分为两岔,据说一岔通水目山,沿岔道洞前行,或平或仄、或空旷或狭窄,狭窄处仅能攀壁侧身而过,在岔洞内可听到水目山荡人魂魄的念诵佛经之声,水目山开山老祖普济庆光有神异,日从水目山风洞循去,到中洞打开石门,上彩云山顶吸取日月精华,运其神功、参禅打座、诵经、念佛,至今山顶上还留有参禅石、诵经台、石凳等物。另一岔洞通往花果之乡干海村正对面的半山腰。相传,在洞的尽顶可看到干海子村整个坝子,可听到村中喧闹人声,鸡鸣狗叫声。阿标头陀得水目山之灵气,神异在身,效仿普济,常从水目山风洞进入到金鸡庙洞,从这个洞口出到干海子村,挚筐摘果,盈满箩筐往来于金鸡庙山洞与水目山风洞之中。相传一次阿标头陀从水目山风洞循来金鸡庙洞中开门出洞上彩云山顶,正在开启洞中石门时,被人窥视其妙,从此,石门打开就无法关闭,岔洞也随之变狭或掩没,洞口隐埋。

说起所建的金鸡庙,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彩云山有一只金鸡,每天黎明报晓,其声悠扬、高吭,连相邻的弥渡、宾川均可听到金鸡啼叫,催人早起,为人们祝福。彩云山方圆几十里,都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在长期的习惯中,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把金鸡淡忘了,并冷落了它,被冷落的彩云山金鸡孤独寂寞难耐,一气之下就振翅高飞,飞到九鼎山上空,欲往下落,又觉不理想,一脚踩下,蹬塌石崖,至今九鼎山还可见坍塌斜挂悬崖一片,然后又腾空跃起,一翅飞到宾川,一足踏下,稳若泰山,就形成了名扬天下状如鸡足的鸡足山。这以后,彩云山当地的人们再也听不到金鸡鸣叫,生活中好像缺了什么,更为奇怪的是,自金鸡飞走后,山巅彩云随之飘散,无影无踪,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据。后来当地的人们为了对金鸡飞走的追悔和思念,在彩云山洞口,建起寺庙,取名金鸡庙,上题彩云南现匾额。据洞内“前言记载”:“金鸡庙,地形显峻,洞里有洞,洞中有水,景色极为优美”。自建寺庙后,有众多善男信女前来焚香祈祷,以求安居乐业,生活美满,说来也怪,从那以后,彩云山顶又是云蒸霞蔚,一番秒景。

 

 

 

 

彩云山的美还在于奇石烧香鼎的传说。

烧香鼎不是人工的铸造,而是在彩云山顶林立的怪石中,有一块自然天成形如鼎的巨石,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烧香鼎”。在周围还有形象逼真的石桌、石凳,还有一棵形似香炉青烟的树生长在烧香鼎的崖石上,香炉青烟树上的枝蔓,恰似袅袅香烟,弥漫在山颠,散发着檀香味,这棵香炉树给烧香鼎平添了几分神秘,似乎这是进入电影院看电影时购买门票的地方,只有买到电影票才能观赏到里面精彩的电影,人们在此虔诚地祈祷,希望从烧香鼎中祈求到福禄和平安。

关于烧香鼎的来历,当地民间有一个传说:据说很早以前,在彩云山西边山脚下的山村一带严重缺水,人们生活用水都很困难,和尚们就想通过念金刚经,感知圣佛,送来神水。于是第一个念经的和尚念到998天的晚上,忽然有两只老虎向他扑来,他吓得慌忙逃跑,不敢念了;第二个继续念经,老虎扑他,没有吓倒,念到第999天晚上,突然来了一尊凶神,拿剑向他劈来,他吓得不敢再念经了;第三个念经的和尚,他经住了烈日暴晒,风雪严寒,猛虎恐吓,凶神威胁,没有吓倒,念到第1000天晚上,来了一位老翁,诚恳对他说:法师请赶快停止吧!再过半个时辰你的金刚经念完,你也就圆寂变成一个石鼎香炉,从今往后有了这石鼎香炉,不用再需念千天的经了,只需每年遇干旱时用这石鼎香炉供人们烧香,老天就会降雨,甚是灵验,你可要好好想想啊!老翁说完,飘然而去。这念经和尚在生死关头,没有被死神吓倒,仍然坚持念下去,经念完后,和尚高兴地哈哈大笑,笑声传出的时候,他果然坐化在那里,演化成这石鼎香炉,后来人们称这石鼎香炉为烧香鼎。这个传说故事,分明在告诉人们一种生活的道理:只有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才有成功之日。

彩云山因彩云而名,更有带着广泛神秘色彩烧香鼎、金鸡庙的美丽传说,组成了彩云山美丽神奇的梦幻世界,使这座山更为神圣和有分量,不仅是方圆几十里善男信女们烧香拜谒,敬香顶礼祝福平安,祈祷求雨,表达真诚的热闹地方也是为乡亲们聚集着财富,忠诚地守护着村庄的美丽为山村平添了“山是有生命的”灵气标识。

走进包围存在四周山里,既感受大山的气势,也领略到山的奇异风光。登上高山,贪婪地沐浴大自然的迷离,无止境地涵摄人性的豁达和狂放,抚吻风景,拥抱自然,抒发感情,并观山之景色,探山之奥秘,悟山之灵气,写山之瑰丽,其乐无穷。

有人说:“山是有灵性的,只有熟悉大山,听懂大山的人,才能征服大山,写出大山”。我的人生展痕留在每条山路上,我的汗珠滴在每片山坡的花草里,留在造就秀美、纯朴、古老容颜的湖泊温泉。一首“山,厚实、雄壮,孕育着山乡男子汉的淳朴、粗犷。大地思想的制高点,高大、巍峨,囊括土地深沉的性格,将人们渴望的翅膀翔起,去体验展飞的豪迈。它的性格,人们作偶像。它不朽的灵魂……带我走向大自然,领略山顶的辉煌”与一首《大自然》“我去寻找你的空间,领略你:蓝天原野的胸怀,江河大海的壮阔,高山群峰的巍峨,太阳大地的高贵。置身大自然,倾听天籁,启迪愚钝,饮一口清泉,吸一股清新空气,心如流水澄明,去捕捉神韵和自信……”诗句表达对山的情怀和希翼正因为这样,才成就了我山水散文集《高原听湖》一书出版,书中“山情水意”是我对自己所置身的那片土地的认识、理解和热爱,“风清云绮”则是抓住自然景物精微的部分,展自然奇观,抒造化之神奇;“春花秋月”是咏世间万物之永恒,表现了自然美与人之美交相辉映;“天高地远”是我人生心灵的真实写照;“足缀乡音”是我把看到的、挖掘到的本土历史文化、自然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事业追求和热爱,对文明和进步的景仰。

山是我的山,我是山的人。我钟爱大山,感恩不扬。我将立足高原,继续用手中的笔,讴歌“高原情怀,大山精神”,为建设和谐、优美、舒适的祥云而增添一份精、气、神。

 

清明扫墓追思梦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点缀家乡山野的梨花、桃花、海棠花尽管让人赏心悦目的大景象已逝去,可叠绿的梨树、花红树、梅树、核桃树、木瓜树……孕育的小生命,还是一片旖旎的诗意景致,给山村带来了生命的力量,既是人们郊游踏青的好时光也是追思亲人的季节。

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由来久矣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早已在许多人心中打上了烙印清明时节,我依着老例与家人齐聚拜山供香斟酒拜跪追思祭祖先喝壶记忆美酒,吃顿思念佳肴,置身山野踏青,兑上温暖微笑。这个日子,既有对新生的珍重体会,也有对过去的怀念心意。愿各位朋友,工作的事情放放,疲劳的身体歇歇,烦躁的心情甩甩,趁着清明追思祭祀之际,快乐踏青,美丽的春景赏赏,秀色的山水看看,这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这里按下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不表,只说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

清明时节,桃花开了又落,杏花谢了匆匆,霏霏细雨将小红梨树凝固在青灰色的空气里。天国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及老祖们,晚辈给你烧纸来了,让我那份血浓于水的绵长情意,那份深深的哀思永驻于我心底深处。

春风中,掬一捧新土,插一支嫩柳,嫩柳上挂的白色纸标随风摇曳。我虔诚地跪下,点燃三柱清香,叩首、叩首、三叩首,祭奠祖先逝去的亡魂,洒两盏烈酒,过去的伤,将从此不再痛,点燃一摞纸钱,过去的乐,也从此如烟般飘散。

亲人无尽的思念也只能对着冰冷的墓碑倾诉,向天堂里的亲人“祝福”豪爽、正直、乐观、热心、勤劳亲人,在天国中永远过得很好;善良、热心的亲人笑得最多,笑得最灿烂,给我们生者作精神鼓动

墓碑前,火光舔着纸钱,翻飞的灰烬牵扯着我无尽的思绪。

母爱如水,水养育了我,滋润着我,让我知道世界有爱

2013312日下午2年逾82岁的母亲突然心肌梗塞辞尘,离世时我还在县城,竟连最后一口气都没有接到,这在我心中一直难以接受。故以此文祭母,以示慰藉。

我的母亲是个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生于旧社会的她,大字不识一个。可在我的生活中,母亲是一位最伟大的女性,熠熠闪光,她的精神一直流淌在我的血脉里,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我以我的母亲而自豪。

母亲出生在旧社会,家里很穷,外公靠卖经桩(用来绕织布经线的支架)为生,养着膝下三女一男,她排行第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幼年的母亲就开始帮着外婆做家务,奠定了母亲勤劳、吃苦、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16岁就与我父亲拜堂成亲。一年后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我的大哥。我排行第二,后来又相继生了五个男孩和排行第八的小妹,因为八兄妹与杨家将中的八兄妹排行一样,被当地人戏称为“杨家将”。

记忆,因其代表的岁月而美丽,美丽,因其记忆的岁月而永恒。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一辈子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女人,母亲身材高大,性格刚毅,在当时的人民公社生产队背粪、割草、积肥、收庄稼等都是称斤记工,母亲为了自己的家总是不甘示弱,全村的人们,说起我的母亲无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她啊,可能干了!”母亲常常每天早上积肥两次,每次都背100多公斤,成了村里出了名的“老背背”。我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下地劳动,白天母亲去生产队干活,晚上带着我和哥哥去场子里剥玉米,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在生产队当记分员和称草肥工作,以获得2分工分的报酬。就是在星期日和假期中,天还不亮就跟着母亲上山割茅草、摞叶子,这当中都是母亲先备足给我,让我先走,赶在前面称草肥。

母亲算得很精,给生产队的驮马喂的青草是轮流割的,主要是这项工分比其它项容易得来,所以,轮到我们家割青草时,我母亲都要换到我们不读书的星期天,为的是多挣几个工分。由于儿女多,工分苦得少,分来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分红(钱)更是超支户,但父母还是披星戴月地操劳。

母亲从来就是个好强的人,无论干活、生活,还是为孩子都要比别人好。就是在穿的方面,母亲也从来不让我们感到委屈,她手很巧,针线活儿很棒,只要她看到村里别的孩子穿的新衣就能给我们做出来。我小时候,喜欢穿妈妈做的布鞋,上山劳动,脚印溢满了妈妈喜悦的目光。母亲没有文化,但能告诉我许多朴实的道理,母亲一辈子的呵护和教育,供我读完初中、师范和大学,给我的一切是不可以用任何东西衡量的,她的精神在我的生命中激荡,澎湃如潮。

母亲是一滴甘甜透明的水,和父亲的光芒一起,为生计,为丈夫,为子女,她心无旁骛,靠一口“大井水”,一方火塘,哺育了我“杨家将”的成长。在母亲手里,困难不存在,痛苦没有了,她从来没有埋怨过自己的命运,从不在乎自己要付出多少和要忍受多少,只在乎儿子的前途和命运,只要我们兄妹几个甜蜜、幸福。

母亲满目和善,包容内敛,恬退隐忍。在家这道门里,她只是陪衬,是一道虚设的风景,而她很知足,对自己有无边的包容和宽恕,平静地接纳并呵护每一个未知的日子,不抱怨,不抗争,像滞留天边的那片云彩,有风的时候,欢欢喜喜随风而动,无风的时候,便与天空保持恒久而痴迷的遥望和守候。

2012513日母亲节这一天,我买了一些礼物回家看望母亲,81岁的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过去的生活令我追忆回味,而三十年的生活令我心存感激。母亲很幸庆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种地不仅不交公粮,还给农补、补助,还能领到老年补贴,我现在虽然老了,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幸福安度晚年,享享清福了。说完,母亲眼泪花儿都笑了出来。可还不到一年的光景,他就撒手人寰,悄无声息地走了。

我的母亲就像命运转盘里那粒最微弱的尘埃,被错误地投放人世,在她无力把持的煎熬中,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仿佛一株苦草在凄冷的荒塬上,被风连根带走。我就是她生命枯枝上,前世就已悬挂的那枚果子,酸楚、苦涩。父亲比我们儿女还痛苦,在出丧的这一天,父亲亲手写下“母亲,好妻”祭文:别路云初起,离庭树花开。十六拜托成亲,六十五年夫妻。两人并肩合作,共创家业为后。家务工作你挡,勤劳善良无怨。怪我关心不够,二月初一离去。你的脚劲不行,要稳走坎坷路。我欠你多少情,不知何时再回。你去天堂等我,再叙人间长情。呜呼哀哉善香,杨文海吊唁泪挽。

慈母一疾辞阳世,儿孙子媳浇愁肠;父亲悲痛,亲朋悲哀,邻居凭吊。有挽联赞:慈贤为本教子抚女称典范,良方处世遗爱千秋桂兰芳。旌题祝文曰:人生淑德,盖棺始定,于维吾妣,率多德行,请之民众,民贯允称。

母亲走了两天就到母亲节,第23天就到清明节,清明节这一天,我来到母亲新坟前跪拜,我要告诉母亲,你是我身体里最清澈的那滴水,你穿透时空和词语的滋润,让我在别无选择的宿命废墟上,默默存活和生长,希望仁慈的主让你远离疾病与苦痛。

抬头看天,天空很近,一只陌生而亲切的鸟,安详地盘踞在我的头顶,那种遥远的温馨,像突临的闪电,刹时便穿过我的肉身。敬爱的母亲,大美的母亲,我知道你就在我的头顶,我还知道,你清修苦难的灵魂,已安居天国的花园。

母爱善良、纯朴、勤劳;宽容、博爱、坚强与刚毅。母亲,大善大美,她给我的母爱足以温暖、照亮我的一生。我爱母亲,情逾大海,思胜汪洋。

在我心中,母亲没有离去,她就是一条河,循环着人类永远充满希望的活力,生生不息。

我爱母亲,情逾大海,思胜汪洋;感念母恩永远永远!

父爱如山,山如脊梁,支撑起一个信念的天堂我的父亲慈祥可亲,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民,他就像中国千千万万个生活在大地上的庄户人一样朴实、勤劳、善良。父亲生在大山里,从小就跟着我爷爷赶马、种地,十三岁就挑起家庭重担。尤其是父亲对我讲述他只有12岁的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日子里,顶替家乡12保指派爷爷到飞机场做工的情景一直让我难以忘怀。那是1943年的一天,我挑着被子、毡条、口粮、木柴,身上还揣了几个家乡特有的小红梨就上路去机场。第二天上工时,我才知道12保的任务是敲碎石,到了工地,美军见我小,不让我做工,并且坐上他们的汽车去玩。这当中我看到了上万民工在扩建飞机场,劳工将粗大的绳索紧紧套在身上并系上扣,使出全身力气拉石碾子的场景,看到了大堆小堆的空运物资的包装麻袋。到了第三天,棚长看我小,又被美国军人把我叫去玩,不能参加做工完成任务指标,就下令要我回家,换家里大人去赶第四天的早工。就在这天大约下午3点钟左右,突然从水目山方向传来沉重的翁翁声,只见一群黑压压的飞机已经到了头顶,炸弹的尖历呼啸声几乎穿透了人的耳膜,机场上腾起了冲天的烟尘和爆炸声,这时,只见几架美国飞机腾空而起,与日本飞机在空中打了起来,美国飞机直追猛打,日机往南边方向逃跑,还不失向地面投掷炸弹,有一颗炸弹落在石婆婆陶家阱山上,弹坑直径大约3米左右,前几天我还去看遗迹,可惜已被改造成庄稼地了。在经历了这场轰炸之后,我心惊胆颤,这一可怕的景象,怎能让童年的我来承受,于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是从云南驿机场独自一人摸黑回到家乡干海子。一进家门见到母亲,我不知所措地失声痛哭起来,然后把一切情况告诉我父亲。我父亲听后,不敢怠慢,于当天夜里就赶往飞机场去参加第二天的做工,我们一家都为我父亲的安全担心。我父亲做完修飞机场的夫回来同我们说,一天晚上3点左右,日本飞机来轰炸,我看见了日本飞机丢下炸弹、燃烧弹,巨大的响声令大地颤抖,火海映红了半个天,工棚里的劳工个个面如土色,惊恐万状,当时吓得我离开了工棚,跑到田埂下面,用田垡子围成方框躲在里面偷看,第二天看到,炸死的劳工不计其数,横七竖八地躺着,机场上的血流成一片,惨不忍睹。再一天,日军轰炸机28架和零式战斗机8架轰炸扫射云南驿机场,死难的民工,有的被炸死,有的被扫射枪弹打死,有的血肉横飞,肢体分离,死得最惨的是拉大石碾子的民工,他们皆是八九十人一堆,一二百人一片,有的拉大石碾子的绳索还套在身上。在这一阶段中,作为扩修期间和美军航空队进驻期间的云南驿机场,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近15次的空袭。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对云南驿机场的狂轰滥炸,在我父亲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永远也忘不了的血色记忆,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了,还一直忘不了我加两代人修建云南驿机场的事,它记录了修机场最真实的历史,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给祥云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

爷爷是村里有名的赶马人,他希望我父亲能跟他学到一技之长,用来养家糊口,可父亲自幼身体单薄,根本不是赶马的那块料,就只渴望读书,于是就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学习文化,读了一些什么《大学》、《中庸》、《薛仁贵征东》、《水浒》等书。虽没有读到多少书,可他头脑聪明、精于算术,人称“小诸葛”, 在家乡一带无人不知,村里的人们都戏称他为“土秀才”。

在旧社会,受“早生子早享福”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父亲17岁就与母亲成婚了,从此,彼此就有了那份长相厮守的默契。在朝鲜战争爆发时,我父亲毅然决定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备军,虽没有亲自上朝鲜前线,可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难忘追忆和荣耀,至今还为享受政府给予的微薄待遇而沾沾自喜。参军转业后,父亲因为识有文化,又打得一手好珠算,被安排到当地粮管所征粮队,受到了领导的称赞和重用。那时正是进入农业合作社吃大锅饭时,此时父亲有4个孩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任过公社文书、管理区会计、生产队长等职,与母亲风雨同舟,相亲相爱,挑起家庭义务的责任重担携手走到了古稀之年,还一如既往的操劳着

父亲的爱是沉默的爱,没有娇宠儿女的甜蜜言语,极少嘘寒问暖的关照,找不到切切叮咛的细微,但父爱如山,谁也走不出这座山。

我的父亲一辈子与工分打交道,白天挣工分,晚上打草鞋,就这样一辈子坎坷,一辈子默默无闻,过着艰难的生活。在那特殊年代,父亲往往是没日没夜的工作着,费尽心机,耗尽心血,撑起一片天空。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父母是我的启蒙老师。曾记得我7岁那年,妈妈给我做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比我还高兴,把我架在脖子上送我上学读书。小学四年级毕业,由于村中没有完全小学,读五、六年级要到离家十几公里的完小读书,这一路要翻山越岭、涉水过河,走一次怕一次,可父亲还是鼓励我,我家祖辈都在大山,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是父亲,在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为我们趟平路上的崎岖;是父亲,在我们顺利成长的途中,把我们扛在肩上让我们看见更广远的世界。我自小酷爱读书,刚读到5年级,文化大革命致使我又辍学了,又走上了挣工分之路。一年后,村里办了村完小,我小学时的老师好似明白我的心,就到我家里找我父亲谈心,我父亲是村里较为有文化、有影响、有远见的人,于是,又把我送入完小就读6年级,完小毕业,我的山村里只有三个人步入初中大门.父亲为了我不知累了多少,为了交齐学费,宁愿天天吃粗茶淡饭而不愿意歇一歇。

家族利益是一个男人的最高利益。一个家族的利益,是人们的希望和荣誉。家族的兴旺 、发达、兴衰和沉浮,关系个人命运和前途。当我念完初中,考上中专,又在职考上大学,父亲像玩童一样高兴不已。文章千古事,妙手写文章。在我发表几百篇的小块文章后,父亲把我写的文章读了又读,爱不释手,常置于案头。还特别把我写的有关父母亲的《永远的母亲》、《两代人修建飞机场》等人生经历的文章念给我母亲听,百念不厌。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读书能改变人的身份,有了文化才能有一切,才能创造一切,那是儿子留给后人的遗产和精神财富,给世人的贡献。只有文化是永久与世长存的。在我的家乡,人还在世就先立生基碑,我将父母的一生写成墓志,刻于碑上,以示我对父母的感谢。

当少年的我也成为了父亲时,你眼中欣慰的笑意才真正轻松,而我终于知道了父爱永远有不竭的源头,真正体会到父爱的厚重与博大。

父亲与母亲一道,一生为儿女奔波,劳作了一生,奋斗了一生,简朴了一生,勤劳了一生,不仅把儿女抚养成人,完成了儿女的婚事,还先后建盖房屋两次,试想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就是在当今也难以办到,真是难以想象。他们的头发让生活的风霜染白了,脸上的皱纹刻满了苦涩的风霜,我看着那些皱纹,似乎每一条都代表她人生经历的坎坷。

我生在大山,靠大山的乳汁养大。我是幸福的,因为有母亲温暖的胸怀和父亲宽厚的臂膀,他们给了我一个停泊的港湾,他们就是我的心灵栖息地。

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神圣的爱,唯有父爱,在我一生坎坷无数时,他教会我坚强,刚劲,果敢,为我拨开心头的迷雾,指引着前进的航程。

在哥哥、妹妹坟前,我追忆至今仍还让我伤痛难愈一幕惨景:那是1964年的一天,门前仍是细雨淅沥,远处雷声大作,我大哥和小妹去放猪,听到雷鸣看到电闪,乌云遮天而来,就马上赶猪回家,刚走到河中,河水汹涌扑来,把我的哥妹打倒在洪流中,哥头戴一顶篾帽,与河中的浪渣相搅,翻滚至一团大刺巴上,我哥抓住刺巴,爬上了岸,死里逃生。可哥从这以后,失去了记忆,人也变得懵懂,成了“憨人”,可怜的妹妹,就被这凶恶的“恶龙”所吞没,穿过百丈高的响水崖,顺怪石嶙峋的上箐而下,直接冲入到十几公里以外的 “三甲水库”中,至第二天,才找到尸体。我的妹妹在64年只有9岁,就被无情的洪水夺去了生命。

清明扫墓,我与家人们跪在在细雨霏霏的墓碑前,欲诉无言,欲泣无泪,悼念他们时光里的魂灵,寄托他们的哀思。

 

春天梨花醉游人

进入“门户”,就走进了重峦叠幛的山地和高原之中镶嵌着的干海子小坝子,四周高高的山头把整个娇小、安静、淳朴与和谐的干海子村,小心地揽在怀中,细心地呵护着。

四周的高山土质呈红色,可称得上是“小红土高原”,是栽培果树最佳的地区之一。山坡上长满了梨树,繁密茂盛,郁郁葱葱。早在19世纪初,先贤们在这块热土上农耕种植,栽种了全省有名的上百年小红梨树和其它果树,形成了名副其实的果海梨都。20世纪—70年代期间,更是培植了漫山遍野的梨树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几年来,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念好“山字经”,大力发展经济绿色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培植不断壮大,栽了一些以小红梨为主,桃树、花红树、梅树和核桃树新品种为辅的经济果林在高原人民用情与爱的浇灌下,在梨乡土地上,把那粗坜的根深深扎下,扎在改革开放的土壤里,盛开出幸福之花,结出致富之果。

这些年虽然工作在外,适逢梨花盛开的时节,我也不止一次回家光顾浮光掠影永远年轻的梨花

我每年都回家看梨花,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一路梨花》散文篇,就是这个时候的脚印。

2017年的春天我回家看梨花,写下了《春天在哪里?干海子告诉你》一文,摄下了许多精美的梨花照,在《祥云时讯》与大亲密接触

2018年3月31日,《祥云时讯》微信平台报道了方舟先生以《这个山村太美了》为题的文章,春意在干海子村蔓延,满山的梨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身姿,雪白的梨花翩翩起舞,仿佛一个个花仙子在跳着春天的舞步,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写下了留精选留言:

正者无敌:美丽祥云美丽乡村。

雪松:谢谢小编把这么美丽的地方推荐给大家一同来欣赏,我在那里呆过一段时间,那里不仅景色优美,人淳朴善良,如果没有去过你值得去一趟,什么叫香格里拉什么叫世外桃园,我看干海子村就是。

李寒秋:乡村建设,留住乡愁的地方。

朝阳牡丹:生态和谐祥云大地皆美景,花开富贵城镇乡村满眼春。

蓝蓝:太美了!胜过世外桃源!

好人一生平安:春季祥云美景美如画,美丽的祥云新农村。

才过两天,《祥云电视台》星蓝城微信报道,还起了个《干海在发春》很骚的标题。报道中,使用了独具匠心的航拍照片,用“大地之眼”、“一颗大树”等字眼深情地赞美干海子漫山遍野几千亩的梨花,遮挡不住的美,有微友留言:

彩云山人:这组报道标题新颖、图片优美,拍出山乡的天眼地魂。

环建琼:感谢星蓝城的推送,家乡的建设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家乡人的共同努力!

别说话,吻我:每一个在外面的游子看到自己家乡的时候,心里都会暖暖的,感谢作品,感谢老师。

安梦晨:我是一位在外的游子,当我看到这些图的时候,就仿佛回到了家,很温暖,很温馨。

……

作者回复:干海真心是个好地方,怎么拍都不腻。

今年3月,山野一路梨花打开家门,银装素裹,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又似披着曳地婚纱的新娘,一身清秀,姗姗在红土地上惊艳出现染白山乡,装点着光阴诗行的时候引领着一波画家、摄影家及游人,又回家看风景的人

走进大山深处蓝天白云青山环抱清秀幽美的的干海子,春天的生命在这诞生。整个山乡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时代的脚步与巨大的变化紧紧相伴,如一幅变换着的图画,山川、田野格外迷人,散发着迷人的光辉路平、房亮、村美的和谐新农村,每一砖,每一瓦,无不折射出新农村的魅力与活力,每一家,每一户,无不萦绕着和谐,充溢着温馨、愉悦与快乐村落与春的气息相互烘托的浓厚,村民与春天的融合,绿树掩映着小屋,山坳里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的果树、禾苗正享受微风的拂弄还有那免费的天然氧吧,缠绕在诗情画意中的凝重炊烟,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放羊的老人伫立山头上,啼听着弯角山羊的声声倾诉更有那如歌的岁月和山川风,风起处,一片葱茏孕育的小生命果树,枝摇叶曳,仿佛无数双手撩着绚丽的云霞……

脚步匆匆,路的尽头是山,山的脚下是路,山上、路边尽是梨树。我被一树树梨花簇拥着,被浓浓花香围裹着,满眼清新。我忙不迭投身于充满绚烂而温馨的流变之中,面对这参差的千树万树横陈的枝桠之上或疏或密,或淡或浓,一色浅素的嫩白梨花,如同纷纷扬扬的大雪,繁密的花团如流云泉涌,填满了山野峡谷,照亮了山野,浸透着温婉恬静的芬芳。满园的梨海浮动,满坡的诗意盎然,满山的花香袭人,映入视野的分明是沉淀在时间深处的一萼洁白,像是陶渊明的诗,素洁清雅,又像是老年庚信的散文,满篇动人的词句,温暖着不曾冰封的记忆,我用目光收割那一茬一茬琥珀般灵秀的启迪,我忏悔自己多年来辜负了梨花的这份痴情!

干海子的梨林,接地气,沐旭日,听山风,览云天不谙“平台”,不屑“造势”,二三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衍进中展露和铺排,抵御着风雪雷霆,见证了民族的兴衰。

我顺着春风熏染过的文字去寻找生命的光亮,那带露的思绪,被花朵举成芬芳的遐想,走近树下细看,果树上上下下都是花儿,连空气都渗透着甜蜜的味道,那初绽娇艳欲滴,玲珑可爱,如少女羞涩的笑容令人心动的梨花,成了我心底永不褪色的一道风景。欣赏着繁密的花朵,吮吸着沁人心脾的缕缕清香,一朵朵素雅恬淡的小花,形成一簇簇的花束,那乳白的嘴角,绽开着笑,饱含着感情的津液,流露出对春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俏美的花瓣间蜜意层叠,鲜明的光谱上柔情流转。那娇人玲珑缠缠绵绵萦绕的一簇簇梨花,银装素裹,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又似披着曳地婚纱的新娘,似仙女凌波,娜姿极至飘浮在山岭梨树枝头,美而不艳,充满诗情画意。

爬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就像看到镜头中放大的景象:一望无际的海林波不知疲倦地奏响了一段段起伏不定的音符、舞蹈起一段段优美飘忽的身姿,一棵棵果树真实地展现眼前,以无限热情,融入这满天朝霞。洁白如雪花,蜂飞蝶舞,阳光招摇,平添了春意的热闹。

听听,谁在云天下的梨林里,清了清嗓子,长吟一句“面对梨林,春暖花开”,此番套用名人诗句,竟面不改色心不跳。不过用在这里,还行。

置身在醉人的梨花馨香雪海中,雪白的花海在风中舞动,如蝶翼翩翩,花香四溢让人沉醉,那尘世间的烦恼与杂念全部被风吹走,剩下的就是倘徉在这花丛中的美,那种舒心的味道,让人铭刻一辈子。

我学过生物,解剖过梨花,而今又很细致地观察梨花:梨花含苞的时候浑白色,读未开的梨花,是期待的欣喜;花瓣初开嫩白,读初开的梨花,是灿烂的明艳;盛开后雪白,读盛开的梨花,就如读没有任何修饰的春天,别样的感慨中,别样的美丽留在心中;读凋零的梨花,是花瓣落在泥土里,芳香在春天的弥漫,将生命的禅意尽情地诠释,蓝天是她的幕景,秀丽的身姿留住了一行行踏青人的脚步。

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朴素、安详的氛围,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鲜明的节奏,忧郁且又浪漫的旋律,唱出了一个小伙子跟名字叫喀秋莎姑娘的恋情。遥远的节奏旋律和眼前的梨花不期而遇,心头也禁不住漫上了一阵或浓或淡的馨香。

在这里看梨花,举目遍山白,满身梨花香其实看梨花,也是听梨花。世间绝响,无异天籁。仿佛是一个庞大的乐队,每一树花都摆出提琴手的架势,枝丫横陈是它们的长笛黑管和萨克斯,甚至还有的敲着架子鼓,为优雅起舞的花仙子伴奏。每一枚音符,都像蜜蜂般穿梭来回,盘旋,俯冲,追逐花海。

沃土,春风,飞鸟,溪泉,都在聆听。因为同属季节。

严寒,酷暑,阳光,雨露,都是客串,因为息息相关。

以我的感觉,然梨花似雪,一尘不染,心地干净,对于读书人,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境界。我感受着梨花初绽“嫩苞开破雪搓球”和“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描写梨花神、气、韵、致的诗句,思绪仿佛融入浩如烟海的诗词场景中,心里是一种甜美的意境,有遍山梨花绽放的诗意,尽情享受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如诗如画的景象,给山村带来生机,带来生命的力量。

唐太宗李世民说,梨花美,白如雪,白天观赏其白;梨花香,夜自来,夜晚静闻其味。常听人说:“人比花娇”,其实任何美女面对“花容”都会自觉黯然。清雅高贵的梨花静静地绽放在蓝天和绿草之间,宛若一张张笑脸,笑脸上蕴含着唐诗宋词的古典韵味,这不加修饰的美当然会让美女们自叹弗如了。李清照当年可称得上是淑女加美女了,就连她也担心“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家乡的梨花年年在春天的原野上尽情地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蓬勃,用清新和朝气释放着蓄积了一冬的力量,在春日里展示着蕴藏的希望,无言地数说着大自然的震撼之美,宁静之美,恒远之美和生命的感动之美,给红土家乡的情绪涂上一层亮釉

在家乡,梨花的话题永远年轻、深刻。营养梨花的,是永不褪色的乡情;浇灌梨花的,是永不枯竭的乡思;唱亮梨花的,是永不走调的乡音。留给人美好的,是永恒不变的秋天希望。谁又能说,它们不是根植于家乡沃土中的另一番灼灼其华。

离别家乡,我被一片梨树堵住去路在花团锦簇围追堵截中甘愿投降,幸福被俘任由旁逸斜出的枝杈们,举起白色枪管,直抵我赞美梨花的诗行。

 

寒梅似与春相避

说罢梨花,再抒梅花。那一年的冬天,我回到家乡干海子,看到梅花开得如火如荼,我怀着惜春的心情,投身到梅里花海探梅,步行在梅岭山坡,满园的梅海浮动,满坡的诗意盎然,满山的梅香袭人。沁我肺腑,触景生情,欣然命笔赋《回乡探梅》一文。

既是探梅,还得先说梅。

梅,四君子之首,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冠,誉为“花魁”。在我国梅花栽培已有3000多年历史,专家有“滇中梅花天下绝”之认为。“千岁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是对云南疏影横斜,花繁香浓的梅花真实写照。

我之所以对梅花情有独钟,是因为在我家境贫寒和遇到困难时,傲霜斗雪、坚贞不屈的梅花鞭策我以顽强的生命力去拼搏。六七十年代,农业合作时的梅收季节,满树结的都是梅子,金黄灿灿,望梅欲滴,整个山村要收近百吨,我可以说是伴着梅树长大,与梅耳濡目染,后来又在大学里学习生物,与梅更有解不开的情缘。

回乡探梅,只一个“探”字,就足以唤起我探梅的深厚情感凝聚笔端。满坡满箐的梅树,上百年的,七枝八叉,古怪嶙峋,枯老齐异,怒放新枝;青壮的,万千须枝细杆,密密层层织就了一道美丽无比的天网,那满山的梅花,娇人玲珑,缀满枝头,缠缠绵绵萦绕的一簇簇梅花光环,若绫罗绸缎,如一道彩虹的梦,似一匹丝的光波。红的赤云飞霞,如同天际间夕阳火烧云;白的银装素裹,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又似披着曳地婚纱的新娘,飘浮在山岭梅树枝头,美而不艳,充满诗情画意;粉的清丽淡雅,似仙女凌波,娜姿极至……各有千秋的梅花幽香盈怀,馨香四溢,令人叫绝。

梅花,在中国数千年咏赞花卉的群芳谱中,梅花诗词数量最多,有人们痴迷梅花,“为爱梅花欲断魂”(周筼);赞美大无畏精神的梅花:“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有钟爱梅花神韵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有以梅花寄托情怀的:“零落沉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有以梅花寓意哲理的:“寒梅似与春相避,未解无私造物情”(苏轼);有寄托心境,高洁品质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还有那唱红大江南北的《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俱,一片丹心向阳开……”,更是唱出了人的品格,梅的高洁。

梅花,花中的豪杰,百花的前趋,在那雪压枝头,万花待放的时候,她傲然挺立,怒放芳芬,“犹有花枝俏”,不仅没有凋谢,反而在少许绿叶的映衬下开得更鲜艳、更俊俏、更妩媚动人。

我站在山岭上,看看一片片梅林花海,心潮涌动,感叹着古人们赞梅、迷梅、咏梅、爱梅的诗句,思绪仿佛融入浩如烟海的诗词场景中。

 

飘香红梨写诗笺

绚丽四季,秋景最美。天阔云淡,秋高气爽,白云像棉絮挂在空中,五彩斑斓,如诗如画,令人陶醉。秋景最富有诗情画意,吸引着众多丹青妙手绘出多少美丽的画卷,多少文人骚客写出多少动人的诗篇,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处。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万物成熟,累累硕果,大地一派秋景,带给人丰收的喜悦。

静清和晨起,悠然干海子。这天一大早,我们循山径,沾秋露,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着向家乡的深处进发。不多时,秋风引着我走向大自然的怀抱,走向那满山遍野,一片殷红的小红梨压满枝头的成熟季节。

秋风秋景,秋韵无处不在。秋风,吹熟了田野里的庄稼,吹黄了大地上的烟叶,也吹红了满山的红梨。

那一片片成熟的小红梨,投射进我的视线,红绿相间,橙红、丰饶的果子耀眼枝头,生成硕果的长廊,如诗似画,空气中弥漫着这如秋般演绎的童话故事让我释然激烈。

一同事说,你们看,眼前那一棵棵绿如巨伞的老梨树,至少也是上百岁龄。他接着对我说,你能讲讲你家乡的花红果吗?我不加思考地说,当然可以。我们村早在19世纪初,就是副其实栽培小红梨的果海梨都,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到收获季节,满树结的都是梨子,只见整个小坝子镶金嵌玉,山如碧玉簪,流彩溢霞,树如摇钱树,硕果累累,喷金溅玉,缀满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丰收的父老乡亲满怀喜悦忙于采摘,全县各地的人都云集到梨乡果园,外地运销的车辆出出进进,把村里那红如灯笼、甜脆如蜜的小红梨货畅其流,远销四方,给丰收的家乡凭添了喜气,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特别是由于地区、土质、气侯的诸多因素,小红梨在当地有迟熟、存放久的特点,梨乡的人们每到收获季节,用长梯上树摘梨,吊篓吊下,用竹筐一担一担地挑进梨棚,又小心翼翼地装入棚内,就是到过了年,这梨还醇香正浓,一进村口,就可闻到小红梨醉人的清香。梨乡的人们这时再到梨棚出售,或挑到集市上出售,我曾经在高原红梨香》《家乡的老梨树》文中,赞美供养着山里人生活,还换回书纸笔墨,供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读书的小红梨赞美被岁月的车轮碾过了上百个春秋千姿百态,或蓊蓊郁郁、铁干虬枝,或瘦削峭拔,巍然兀立托举起人世间和谐美丽的老梨树现在你看到的这些老梨树,构成了一幅一年四季特有的乡村风景,承载着一代代村民的记忆,见证一代代村民的成长。

走近林园,那挂在树枝上的小红梨,享受着温和的秋阳抚慰及秋雨的洗礼,洗去身上的尘埃,从枝叶间露出笑靥,如霞似火,红得娇艳,红得水灵,红得纯情,红得像一片云,红中透着紫,紫里抹着红,如同秋天里待嫁的新娘,娇羞含情,令人赞叹,让人的心儿也醉了。再放眼望漫山遍野远山近岭、坡上沟底,只见绿叶青翠, 那密若繁星的成熟果子,果实沉枝,满树金果妖娆秋景,层层浸染,染红了一条条山沟,不仅可以用眼欣赏,用耳聆听,还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这情景,比春天里千束万束竞相绽放的梨花、杏花,看起来还扎眼。

漫步在干海梨乡秋的原野上,融进一片宁谧、纯净、秋实的梨园里,你回看到男人的从容自信,女人的幽雅沉稳,听到那少女银铃般的笑声,从泛红的球叶间飞出,在红彤彤的林海中荡漾,我看干海梨乡,秋山秋水,秋色胜春潮, 呈现出“高原红梨香”的丰收景象。

那通红通红的是拉长了的高音,是山里人的笑。那紫中带红的是温婉柔细的中音,是海一般的山里红树林。那红里带青的是轻缓舒畅的低音,是浅吟低唱的秋风。山里人爱它,宠着它,让它把一片火焰般的红,绽放在深深的秋季。那一片片红,犹如一团团在山坳里燃烧的火苗儿,把个山的世界,轰然成了旺旺相,色泽绚丽,质脆肉细,汁多味浓而招惹着城里人,开着车进山里来。

高原红梨,是一粒信仰的种子,是一片燃烧的记忆它不仅是高原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支柱,也标志着高原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伟大的祖国突飞猛进,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安宁祥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他那红艳迷离,列如彩霞的品格,是山里人永远向往和追求的绚丽与光华。 

 

祠堂沧桑留遗韵

古道垂杨过石巷,月门深外清风爽。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古祠堂具有特色和重要价值,如同其它古建筑一样,是一幅咏唱不完的风景。

时光穿梭,读过梨花、梅花的美,品过红梨的芳香之余,还可以到村里看看那年那月留下的古建筑。

漫步在小村的石板路上,享受着静谧的时光。感受时光从指间划过的轻盈与悠长,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干海子村的古祠堂。

古祠堂,是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宗的人共同祭祀祖先而修建的堂屋,也称宗祠。古祠堂,是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宗的人共同祭祀祖先而修建的堂屋,也称宗祠。它代表一个家族的繁衍与发展,记录这个家族的沿革与变迁,具有强烈的宗族色彩,是一个家族的中心,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漫时空隧道,保持着后人与祖先心灵的沟通,是连接后人与母体文化的血缘脐带,浓缩了本土文化色彩。

干海子村古朴的小村祠堂,充满着岁月雕刻的痕迹,虽然祠堂历经千年的演绎与变迁,但涂染着岁月痕迹的古祠堂,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盛衰兴替,发出思古之幽情,生出解读之情绪。

干海子祠堂,是杨姓族人的家谱,是一棵血缘树,几年来,我多次走进古祠堂,凝望、倾听,感悟。

该祠堂结构与民居四合五天井相同,置于村镇的傍山有坡度的地方,建筑依地形渐次高起,周围七八棵百年老麻栎树,它身驱伟岸,“老当益壮”,绿荫如盖,使地方显得生气十足,像忠实的卫士呵护一方水土,作为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标识。外观祠堂的建筑,气魄宏伟,它以深厚的祠堂文化内涵昭示着历史的沧桑,涂染着岁月的痕迹。

当地老人杨文海说:“这座古祠堂,是干海子杨姓祠堂,建于清朝末年,它不仅建筑雄奇,气势恢宏壮观,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院内广植良木异卉,如万年青、紫薇、月季、山茶、木荆花等,争芳斗艳,环境优雅。大殿系殿阁式建筑,宽敞高大,殿内供有历代宗亲牌位和历史上族内知名人士牌位。大殿两边牌坊上镂刻有‘唐宋元明清,来贤登仕路;自高曾祖考,后累善贤书’的楹联,还有画轴、格言,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对后代的劝谕和告诫。祠堂内还订有族规家法,以维系家族的宗法权威。大殿两旁为族内人聚会、休息、娱乐的地方,两角有厨房,可供每年农历7月15日祭祖时,做饭菜使用。门口左右两旁,一对石狮子威武雄壮,更显殿宇雄伟宏大,殿门上面是一块横匾,上书‘清白家风’四个大字,遗憾的是,文革期间,祠堂里一些建筑与古设施基本上都被推倒或砸烂,特别是祠堂中的一些珍贵的文物如木雕、石雕、砖雕、碑匾等精美的民间工艺遭到严重的摧残,神龛上的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尽管如此,干海子的古祠堂还是保留下来了。”

祠堂正面较豪华,正中祠门高大,我看着老人讲述的大门上面当年悬挂“清白家风”横匾的残钩沉思,这座古祠堂,不仅藏着一段历史,还藏着蕴意的“祠堂文化”。天下杨姓大都崇敬东汉杨震临毋苟得,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的高贵品质以及用家规家法来维护和弘扬这种廉洁奉公、不贪财、不受贿的价值观念,以扬震为子孙、为家族所开创的“清白家风”、“四知堂”作为自己家族的堂号,刊成横匾,悬于祠堂门上,以示后人清白做人。也被后人传颂、赞扬,为后代的清官所效法。现在提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认为象泰斗巨擘杨震这样影响力度大、知名度高,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清白家风”就是一种重要的优良传统,在今天更为有现实意义。

大门两侧的八字墙,完全用地方的青石镶嵌,上饰以细腻的芝麻点凿,其余三面较简洁。我沿门前宽敞的石阶而上,步入天井大院,天井宽阔,我站在天井中央,抬头看一方天空,白云不断飞动。

沿有苔痕石阶而上,步入雕花格子门的大殿内,里面的设有神龛,神龛上安放着历代祖先牌位,有的还在神龛之侧安置了枷篮、祖先牌子,备秋祭(春祭为扫墓)掛出来供奉等已毁于动荡年代,只留有祠堂文化内涵的沧桑痕迹。

陪我一起走入古祠堂的老人介绍说,干海子的古祠堂,是族人最重视、最钟情、并视为最神圣的的地方,是该村(族)历代先祖灵位安栖、会聚及生者对亡者追念、瞻仰、供奉和祭祀的唯一的场所,除此之外,其实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个家,指的就是族姓一个大家,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

我插话说:祠堂之所以受人如此重视,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不仅是干海子杨姓历代人最虔诚、最神圣的心灵殿堂,同时也是一个村、一个家族构铸向心力、凝聚力的源泉。

走出大殿,凝视左边厢房,对童年读书古祠堂的情景挥之不去,当年的学校就办在这个宗祠里,是一个只有两名教师的山乡小学,教室里的凳子是今天的学生绝对没有见过的春凳,面对的是安有雕花木窗的教室,最难忘的是,在院子的角落里,一株直径不小于20公分的木槿花树,树干扭曲盘旋,树冠形成一把巨伞,遮去了院子的一席天地,每当下课休息,我们天真活泼的孩童都在树下嬉戏、玩耍。他用“一身”的淡雅,“一脸”的清纯,用它自身的美装点着校园,直至入初中、上中专、进大学,走进洋教室,这抹不去的记忆至今还珍藏着。

走进周围没有窗户的四个小天井,只头顶开了一天窗,用来采光,光亮带了阴影射入天井内,一股沧桑感直透心头。可喜的是,今天干海子祠堂基本保存原貌,且按照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指出,迎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得以修复、重建或开发,拂去古祠堂厚厚的尘埃,抚平古祠堂浑身的重创,不仅让人们领略到古祠堂的独特魅力,追根溯祖,记住乡愁,还开设“老年活动中心”,使生活富足了的村民们打牌、下棋、唱歌、跳舞、演出。被人们称为孝文化的传承,让人肃然起敬;那份热闹,那份喜庆,真是地乐天乐太平春。

看着祠堂这个自古以祭祀文化为唯一的文化载体,在传承了上千年后的今天突生巨变,变成了以娱乐文化为主,兼用于祭祀文化的双重载体,我想,这是古祠堂在新时代的文化飞跃,这种飞跃,是古祠堂得以保护、保存的基础,是祠文化传承、发展之大幸也,是古祠堂又一文化的新内涵的体现。

笔着认为,古祠堂是中国姓氏宗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在农村、集镇,像杨氏宗祠这样的姓氏宗祠还不少。像干海子与烟云沧桑为邻,与清风明月为伴的古祠堂,深深地烙印铭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也有实用价值,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启上承下的不可毁坏的链,是一个民族的感情一脉相承不可阻断的河床,它的魅力,就体现在那未被风雨销蚀,年复一年古老拙朴的企盼上,日复一日情真意切的召唤上。

古祠堂沧桑留遗韵,值得游人观光与深读。

 

山乡变化说变迁

70多岁的老父亲土生土长在农村,尽管我离开农村30多年,住进了县城,多次邀父亲到我这儿住,可父亲就是不愿离开他那“金窝窝”2008年奥运会期间,父亲不知那股心血来潮,从农村到我这里来饱览奥运会电视大餐。在观看奥运会开幕式中,我们父子坚持天天看,且边看边聊,从开幕式的场景中看到了中华人民的富强,科技的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时,父亲脸上似乎放出红光,笑脸洋溢,充满快乐。一天,我用电动自行车,带上父亲漫游县城,父亲说:县城的发展变化太大了,城市长胖了,房子长高了,路宽了,车多了,面貌新了。

回到家里,他又说,农村现在也一样在变化,过去从没敢想今天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土地承包到户,亩产增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说到这里,刚好母亲打来电话:“孩子,咱村的弹石路一直通到村里了,你再回来时,就轻松方便多了。”当电话那端传来母亲亲切的声音时,一种说不出的激动油然而生。

第二天,我就和父亲回到了几年未谋面的小山村。

我的家乡地处山区,由于盛产小红梨,因而在1963年就修通了蜿蜒崎岖、状似银蛇的公路,可一直是难以保养和维护,尤其是雨季,泥泞路烂,连行走都很困难,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我,家乡的土公路给我的感觉除了土还是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走这样的路,让人艰难、懊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家乡的人们对有一条称心的路有强烈的渴求。

桃李无言,下自成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农村的变化也日新月异。过去到县城和小镇的狭窄、坑洼的沙粒土路变成了宽阔的弹石路,给农民进出带来了方便,让每一个家乡人,升起了希望,给每一个家乡人带来了福祉。一年轻人对我说:“我们村现在已有摩托车450辆左右,骑上摩托车,分分钟可到城里办事情,可以当天返回来,真方便!

“常言道,‘道路通,百业兴’。 现如今在家乡宽阔的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来去的人们在路上留下了欢声笑语,一切都显得充满生机。这条路,召唤着我们去奏响了富民奔小康的欢快乐章,昭示着改革开放30年鲜活的生命轨迹!

干海村得天独厚的红土,不仅宜载小红梨树,还非常适宜经济作物烤烟的生长。我回家乡时,正是夏秋时节,山地里淡黄色的烤烟点缀,田野犹如一幅变换着的图画,让我心旷神怡。烟地里勤劳的烟农正在进行后期管理和采收金黄成熟的烟叶烟区路上一担担金叶正在挑运不远处的村庄里热闹非凡,妇女们忙着编烟、分级扎把,男人们忙着装烟入炉,守火烤烟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着今年的丰收景象、经验得失、来年的规划烟叶生产技术员忙着在烟地和村庄里来来回回搞好技术指导,虽然他们都累得满头大汗,但从他们充满笑意的脸庞上使你会深切感受到丰收的幸福。我父亲说:“就是这么充满希望的田野,多年来山沟坡地,沟道狭窄,坑深坎高,肥沃的土壤、美丽的田野,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无源头水,老天不留情面地炙烤着大地1957年开始种植考烟以来,烟农每天都要顶着烈日从山涧中将水一担一担地挑到山上浇灌烟苗,有的用竹篮装水(内垫一块塑料布),家里得力的骡马都赶上场驮水,不管白天还是夜晚都看到一路的人挑水,为了水,烟农们披星戴月,辛勤劳作,哪怕是在炎热的季节里,为了不让移栽下去的烟苗晒死,把烟种在肩膀上,因水而奔波,为的都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抓经济收入,有的是执着和奉献。大部分烤烟生产适宜的坡地严重缺水,绝大多数烟地旱没水浇,烟农付出多、产出少,成本高、收益低。有的烟农栽完一季烤烟,双肩都要磨破几层皮,每一株烤烟的成长都凝聚着烟农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最终导致降级减少收入,挫伤烟农种烟积极性,阻碍了烤烟生产的正常发展。2005年,烟水工程的春风吹进了干海村大地,修建了小水窖、蓄水池、建盖达标烤房等。烟水工程的实施,告别了“栽烤烟,肩挑水,磨破皮”的难忘历史,改善了村里的“造血功能”,为促进农村的烟叶可持续发展,烟农增收、致富,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为广大烟区农民带来更多的喜悦和希望。”

一农户丁红跃说:“我家建小水窖蓄满了水,在烤烟移栽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目前烤烟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另一烟农杨学荣说:“有了小水窖,烟株想‘吃水’,就让它吃个够。小水窖给我家带来了不仅仅是实惠和喜悦,而是一种致富的希望。”

一位60多岁的烟农说:“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共产党和政府都是一心为了我们农民,烟水配套工程扶持给我们家带来这么多好处,都要归功于党的好政策

人们说,云南的卷烟事业发展就像云烟一样,将大地上一种神奇的植物与天上绚丽的云霞融汇得浑然天成,汇集着九天云霞的瑰丽与辉煌,走过了一条“丢掉‘红缨枪’,越过‘金沙江’,走进‘春城’路,登上‘红塔山’,举头观浩海‘云烟’,低头阅奔腾‘红河’”,艰辛而又有希望的路。而干海村的烟草发展,虽不能和云南的卷烟事业的发展一样辉煌,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干海人民以燃烧的激情,作出了无私的奉献,栉风沐雨的创业,才有如同祥云上空的云一样,充盈天空,神奇绮绚,宛如一幅金黄油画的希望田野。在今天的烟草发展史册上,凝聚着他们的挚爱的心血。

烟水工程的实施,为促进干海村的烟叶可持续发展,烟农增收、致富,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为广大烟区农民带来更多的喜悦和希望。

1978年,村里困窘的办学条件引起政府的关注,从此学校从古祠堂搬进了崭新的洋楼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学校的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孩子的读书条件越来越好,通往学校的沙石路改建成弹石路,村民们也深深知道了“教育改变命运”这个命题。我相信家乡在新农村建设春风的吹拂下,学校还将朝着更美更完善的方向变迁

还有按农村风俗,访客、送客、迎亲、送亲、修房、添子等典礼活动都有“说吉利”的习惯,2014年侄女结婚,在其陪嫁的大箱子里要装进各种各样的物品,这些物品包括枣子、栗子、被子、筷子、铜子(现在用人民币代替)、果子(甜食一类的物品)、花生子等。做大伯的少不了要装箱,装箱时,边装箱边说吉利。

婚日,临近傍晚,就要开始为侄女装箱了。装箱开始前,侄女打开陪嫁的箱子,抓出瓜子、花生、板栗、糖果和香烟散发给客人,而这时拥挤在洞房内的所有客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辈份高低,都来看热闹。装箱的人都是有儿有女、家庭幸福、辈份较高,且头脑灵活、见多识广、口齿伶俐的最亲长辈。装箱时,装箱的人一边把钱物装进箱里,一边高声“说吉利话”,赞扬新娘美貌贤淑、祝贺婚姻幸福,以至交代如何安排婚后生活,教导新郎新娘要搞好团结、尊敬父母、勤劳节俭、亲邻善友 ……侄女的爷爷(我的父亲)自然是先上场,他装箱多次,说吉利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只见他稳重上场,口中念道:“一对喜烛亮堂堂,七旬老人来装箱,红票装上两小张,万事如意保平安。”

我是弟兄中的老大,又是村里认为最有学问的人,由于长期在外,第一次在家乡为侄女出嫁说吉利,门前围观者形成侄女出嫁前的高潮。

说心里话,我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说过吉利。此时,我的心呯呯直跳,我稳住阵脚,一字一顿地说出:“侄女出嫁喜洋洋,欢声笑语满院堂。亲朋好友同祝贺,大伯装箱乐陶然。自从今晚装箱后,福禄广进纳千祥。美满婚姻自由恋,夫妻恩爱幸福长。”

随后几弟兄和亲戚长辈一个个依次上场装箱,说的“吉利话”有:“我来装箱,说个名堂:郎才女貌,配成鸳鸯”;“才子佳人,凑成一双。人人夸奖,个个赞扬”;“今宵装箱,事事吉祥,孝敬公婆,莫忘爹娘”;“装箱装箱,满屋金光,白发到老,山高水长”;“今宵装箱,明宵洞房,二龙戏水,丹凤朝阳,生个儿郎,出国留洋”;“科学婚育,幸福伴您,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客人亦跟着起哄,增添热闹气氛:客人们围着看、围着听、围着笑,有的还跟着装箱人的韵调顺口溜,插科打诨开玩笑,从而增添欢乐气氛。

第二天侄女出嫁时,人们边抬一对红箱,让我边说吉利:“金锁配红箱,金银财宝里面装,抬完主箱抬二箱,幸福生活万年装。”

侄女结婚装箱说吉利的场景不仅让整个场合喜庆、欢快,对侄女和家人的美好祝福、热烈祝贺,也是对客人对党的感谢,寄托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家乡农民们生活好转看到了路平、房亮、村美的和谐新农村点点滴滴的变化,每家每户飘出来阵阵欢笑声,沉浸在满意的笑声中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还给了许多优惠政策:农民彻底告别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延续2600多年种田交税的历史由此终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全面推进;农村小学生家庭享受到了学杂费全免的九年义务教育;已有贫困农民享受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年已过81岁的老父亲说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噙泪水说:“时代的脚步与家乡巨大的变化紧紧相伴,你看,村里许多人家盖起了新房,摩托车上百辆出出进进,彩电、冰箱、手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就连我老汉也用上了手机,随时与儿孙、朋友,互通信息和问候、祝福……

干海,越来越色彩斑斓;新农民,也越来越意气风发。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乡村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我坚信,祖国人们定会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在振兴中强大,在改革中开拓

尾声

蓝天,白云,青山环抱的干海子村,是一个良好生产环境的村庄,整个山乡如一幅变换着的图画,山川、田野格外迷人,散发着迷人的光辉,总是让人心旷神怡而又深深留恋。

春天,果树呈现出层层叠叠的绿,满树的梨花、桃花、花红花、海棠花核桃花、木瓜点缀满山遍野,春天在哪里?干海子告诉你。夏天,那高洁的梨花,不声不响,在风华正茂、绿如巨伞的淳华梨树的滋养下,正孕育着千万颗果实。秋天,烟叶金黄,红梨飘香,到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冬天,那欢喜的梅花,“犹有花枝俏”,在枝头傲然挺立,怒放芳芬。村前彩云飘飞的彩云山,高大雄伟,忠诚地守护着村庄,为乡亲们聚集着财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