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映铮的头像

映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21
分享

北渡南归

2021年诸多大事中,我喜欢那群憨憨的北渡南归。

说憨,它们是不服气的,因为短兵相接时,50米以内,没有地面生物可以逃脱它的追击。论起地球宿主,它可不逊人类,虽然智力不如人,但体格比人类大了许多。除了拿武器的人类,它们没有天敌。敏感,忠诚,也很善良,健壮,温和,也很长寿,人类向往的120岁对它们来说不是问题。它们对异类不主动攻击,对同类相扶相携。生时共建家园,同声共气,临终互有关怀,入土为安。它们什么都懂,只是,什么也不说。

今年4月,一则大象进城的消息出现在网络。云南人对这个“客人”并不陌生,但大大小小15只,属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看这阵势,必有大事发生啊!从西双版纳到玉溪,从4月到6月,它们边走边玩,水塘泡澡,小溪玩水,田间吃菜,村里喝酒。大大咧咧逛吃逛喝,终于引来全世界围观,官媒和自媒体争相报道。此后每天,大批网友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大象的行程,猜它们的目的地。各种信息、图片,尤其是小憨憨们蹒跚的、掉沟的、打滚的影像,在各大朋友圈被刷爆。一些综艺节目甚至开辟了专栏,美、日、澳等外媒都大篇幅报道它们的行踪。全世界第一次如此统一的展示了温馨的中国风。憨憨们就这样“一路‘象’北”,成了世界团宠。

其实,野象进城并不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它们原本与人类有明显的区域划分,这次为什么集体旅行,难道是看了“出逃公主”?它们对人类聚居地的冒然造访显然不是故意侵权,但又分明带着情绪。是我们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还是人类离它们太近?或者真是因为某次太阳活动异常引起的磁暴激活了它们的迁徙本能。有专家指出,在今年2月18—19日,发生了一次中等地磁暴;4月15日-17日和4月24-26日,分别又出现了两次中小地磁暴。这些大象恰巧是在3月份开始有向北迁徙的动向。

为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成专家团,云南省相关部门更是高度重视。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科学家孙全辉博士认为,它们这次离开很可能是生存进化行为引起的一次主动扩散。不管带头的母象是因为进化还是赌气,它们的步伐离省城昆明越来越近,人们的神经越绷越紧。其中折返的是两只象“公”。一说是在农民家多贪了两杯烤酒,一醉解千愁后被嫌弃。又说是为了严防近亲结婚,主动避嫌。象族的家规挺严,长齐了牙的成年公象必须离开家族,向外寻找入赘机会。不管什么原因,可让人们对它们这次分道发挥了各种搞笑的猜测。

插曲一路衍生,但迷住大家的,仍然是主角们所向披靡的姿势。山不是障碍,河不是难题,它们还会利用自然条件为自己创造出行便宜:从山上坐梭梭板滑行下山;组队过河,确保小象居中不被水冲走;土里剥玉米;院内拧水龙头;捡棍子给自己挠痒痒;挖泥巴给自己防晒护肤。那根由四万多块肌肉组成的软糯管子,尤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哪吒的风火轮,秀出的各种高难度动作炫倒了一众“象”粉。它们作息有规律,睡觉很讲究,一块蓬松干净的草地才可以让它们“下榻”安眠。最让人稀罕的是那3只茸茸的毛头小象,它们调皮得如邻家的宝宝,对什么都稀奇,追蝴蝶,摘小花,见水就翘起小屁屁去洗澡,走累了要耍赖,睡觉要抱抱。一路跌跌撞撞也要坚持连滚带爬跟着妈妈。其中一只不小心掉进沟渠,72招用完都没能自己爬上来。幸好有一个不放弃不抛弃的大家族,小家伙才被众鼻拱星般捞上来。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项目主任康艾丽说:“几代人都没有见过亚洲象的这种活动。”但是在大象的DNA中,迁徙是一种本能。如果这放荡的巨人不移动,森林和动物都会灭亡。有资料显示,成千上万的厚皮动物在地球上漫游。历史上,不少地方都发现过野生大象。6000千多年前,巴蜀大地有过大象踪迹,但是它们现在只存在于出土的文物和博物馆里。已故的著名博物学家、地理学家文焕然曾记载了7000多年野生大象的存在及其在云南地区的退却。据大象专家称,最近在印度也记录了类似的远距离运动,在阿萨姆邦和南部各州的雅鲁藏布江沿岸。自2002年以来,大象经常从卡纳塔克邦到沿海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和果阿邦游荡。在某些自然周期里,动物们的情感周期也会合在一起。真是奇妙啊!

稀奇看了几个月,段子出了几万条,可再不能为了一饱眼福而放任它们“信天游”。看着它们一路撒着欢儿,还要思考如果对它们进行管理,并“劝”其回家。这一路,画面倒是很震撼,可是未来怎么办?目前这300多只亚洲象,还是通过20多年重点保护才有的成果。前方人口密集,人象冲突后果很严重。根据连日来的观察和预估,他们一路向北直抵昆明,再走就更没有更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了。经过对比堪测和多方分析,专家们认为只有它们的出发地才是象族最好的家园。

怎么劝返,还是武力押解?显然只能给它们铺一条温柔且丰富的南归路。为此,云南省林草局和森林消防部门通过无人机和红外线等追踪报道,提前研判和通报它们的路线,让老百姓早点让出通道并留下食物。这条路上几乎动用了沿途辖区所有的大型车载机械,挡住它们进入人口密集区。得到陪偿承诺的老百姓,也加入看戏队伍,带着温和的神情看着它们在自家田地撒欢觅食。甚至还认为象群能到自家地里采食,那是吉祥的兆头。除此之外,路边还投了大量食物,只要配合人们给安排的康庄大道,香蕉,玉米和甘蔗管够。可是,这支“野象旅行团”太随心所欲了,被封堵的入村道路根本阻止不了它们的好奇心。它们上街入村,大摇大摆地享受着烟火人间。有一头调皮的大象因为“吃了200斤酒糟醉倒”而脱离大部队,这极富戏剧的一幕让吃瓜群众大呼过瘾。相比南渡时偷吃百姓庄稼,北归路上可舒服多了。

6月初,它们终于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附近原地整休,而这时候,已经有842亩良田被破坏,造成680万元的经济损失。并且惊动了一支由360人、76辆汽车和9架无人机组成的工作队。这让国外“象”粉刮目相看,有的说:这要是在某国,一出保护区就被射杀了。还有的说,大象真是聪明,知道中国人不会伤害自己。也有人说:云南真是旅游胜地,连大象都组团出游……

大象究竟有多聪明,没有测过,但它们可以配合人类作很多工作,也因此被马戏团训练成演员。不晓得它们对自己的这一次奇妙之旅有多少预估。庄稼肯定好吃过野草,可是酒糟是否能开启大象的饮酒历史,酒醉的大象是否从此更加感恩人类。

800里路尘与土,风雨兼程云和月。心怀理想的北漂“象”,从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起步,足迹最远到哀牢山西南坡的横断山区河谷。可谓赚足了眼球,也算请愿成功。有人担心这么高的待遇会惯坏这群记忆力超好的家伙,它们回到保护区还能不能安心啃杂草和树叶。这大概是这次事件之后人类应该思考的问题。与自然和谐相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象最适应的温度通常在30℃左右,而今年云南的温度变化波动异常,人类都能明显感觉到地球变暖,何况敏感聪明的大象。我们把它根本不认识的区域划为保护区,但森林大面积郁闭导致林下植物减少,它们只能“红舌”出墙,寻找新的食源。

巧的是,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办,150多个国家签署了该文件,迄今已有187个国家批准了该协议。《公约》第一次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大自然是有灵魂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的利用必须惠及人类。看看历史上丰富的生物群,再看看目前地球的状况,这样的亡羊补牢显然很有必要。除了国家行动,经济利益集团、环保人士、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以及有关公民之间的行为也至关重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对大自然的态度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方向。如果政府的引导,教育的方向,公众的声音都致力于建设更清洁更环保的世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起作用。

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才有维持生态的平衡规律,获得最佳的生存能最,保护更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让我们的邻居更加丰富。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象族,已经向我们提了醒,毕竟,它们吉“象”我们才能如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