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挂水帘润韭香
黎洁
梦里,一挂水帘自天外飞来,那飘忽着的水珠,落在绵软的大地上。雾绕汤池,一股温热的暖流,从地心蒸腾起来,变成一层薄如蝉翼的衣衫,分不清是雾,还是塑料大棚。
扎着双辫的母亲,推开后院的篱笆,奔向田野,前面是一望无垠的塑料棚,更远处,是明如带子的南河,后面的村庄,被她甩在身后的一层薄雾里。
田野里,爬满了白花花的塑料大棚。小时候,它们是迷宫一样的存在,等真正进去探险,就会发现,这种迷宫制作超简单,先用巨弓型竹板做龙骨,然后用竖杆和铁丝固定好,最后铺上厚塑料布即可。
母亲来到自家的棚子前,熟练地打开一个缺口,把塑料布朝上卷了起来,固定好。一股热浪喷涌出来,夹杂着一股浓烈韭菜辛香。
母亲望着一棚长势生猛的韭菜,笑了。种韭菜就这样,除了栽种拔草施肥外,每天早上要把棚子打开透气,晚上要把棚子封上,以防风、保持温度。
种大棚,要随时接受桑拿待遇,进棚子前,乡亲们总要脱掉外衣,全程猫着腰,拔个草,施个肥的功夫,早已大汗淋漓,衣衫湿透。
小时候,常帮家里割韭菜。当满地的葱茏,变成一捆捆韭菜时,父母脸上总堆满了笑容,在他们眼里,堆积成山的韭菜,是一家人的生活费,孩子们的学费。
我曾好奇,是谁发现了韭菜,一查资料,早在《诗经》中,就有“献羔祭韭”的说法,说明韭菜很早以前,就是桌上佳肴。它是一种可以药用的蔬菜,属于葱科的植物。
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韭。我喜欢吃韭菜,更喜欢吃武山韭菜。
除了一点味蕾里的记忆,还因为我自小就知道,武山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原因,出产的韭菜叶片宽大肥厚,安全无公害,口感很是辛香鲜嫩。
韭菜作为武山县的特产,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走规模化生产道路。
武山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境内渭河及其5条支流分布均匀,地下水资源丰富,年无霜期近200天,年均日照2331小时,年降水量约500毫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合种植各种蔬菜,尤其是对温度和水分要求较高的韭菜。
近年来,武山县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中国韭菜之乡”,建成了韭菜、优质胡萝卜、优质洋葱、茄果类精细蔬菜、复种菜瓜等六大无公害蔬菜基地。
其中,韭菜为武山蔬菜的主要特色优势产品,种植区域由原来渭河流域6乡镇,发展到12个乡镇的203个村,面积由1978年的3600亩,发展到4.2万亩,年产量达到1.74亿公斤,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建成了以洛门、山丹为中心的两个万亩无公害韭菜基地,冷藏运输韭菜、韭苔的冷冻库发展到8个,贮藏能力3000多吨。2003年,通过环境考察和产品检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也是全国首家被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的韭菜产品。
小时候,还没有规模化种植前,家家地里都有一小块韭菜,伴随着农人餐桌的春夏秋三季。
韭菜瞎(方言,音ha),韭菜瞎,割了一茬又一茬。青葱好,青葱好,拔了一次连根无。
韭菜喜欢钾肥。在那个化肥很少的年代,人们常把灶间烧过的草灰,洒在韭菜畦间。不久,在黑色的草灰间,韭菜很快由纤细变宽厚,由嫩绿变深绿色。
韭菜是老家饭桌上,顿顿都有的菜肴。吃浆水面时,可炒可腌,炒时切半寸,放盐,拨两下就好,腌时切末,撒上盐,用热油泼一下,搅匀即可,两种做法,风味不同。吃馓饭时的腌咸韭菜,是半寸来长的,撒上盐、酱油,辣椒油,和凉拌酸菜一起,构成了馓饭的灵魂。
炒菜时,可做鸡蛋炒韭菜,腊肉炒韭菜,豆腐炒韭菜等。
拌凉菜时,炒一撮韭菜,可以瞬间提味。如小扁豆芽,香椿拌豆腐。真是一样料,十样做。
那个时代,最是烟火人间。谁家的手擀面长,谁家的浆水香,谁家的咸菜腌得好,大家心里都有数。甚至谁家做了啥饭,香味就告诉了大家。做了好吃的,左邻一碗,右舍一碗,还有串门的,碰上就直接吃了。四邻五舍,互通有无,活通得像一大家子。
这不,妈妈和婶婶们正坐在大门口,聊韭菜的吃法。
先说饺子。素的有鸡蛋韭菜馅,肉的有大肉韭菜馅,这两种都可以加虾米。
再说包子。素的有鸡蛋韭菜馅,洋芋韭菜馅,肉的有大肉韭菜馅,大肉地软韭菜,这四种都可以加粉丝和木耳。
后说盒子。鸡蛋韭菜馅,纯韭菜馅,都可以加粉丝。圆的叫韭饼,半圆的叫韭角(方言,音ge)儿或盒子。韭饼可以是发面,也可以是烫面,发面的吃起来软糯,烫面的轻薄劲道。韭角儿比较大,两个刚好拼一锅,盒子比较小,一锅可以放八个左右,最后在封口时,做半圈麻花边,才叫完美。
时光回到2022年,绿色生活成为大众共识,大鱼大肉已经不再是桌宠,粗粮蔬果再次回归舌尖。韭菜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粗纤维,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具有排毒纤体的功效,越来越被大众追捧。人们吃火锅时涮韭菜,烧烤时也有专门的韭菜串,三、四根韭菜串成一串,卖价一元。
“最香不过饺子,最嫩不过韭芽”,纯朴的韭农如是说。韭芽最好是根红苗细的一种,味道浓郁,做啥都香。等头茬割完后再割,就叫二刀菜、三刀菜。看起来差距不大,实际上在营养和口味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价格也有区别。这就好比是根瓜和二把瓜、三把瓜的区别一样。
怎么区别呢?主要看叶尖和根部,头刀韭菜叶子尖,末梢自然,根部粗长,发红。二刀韭菜叶尖方,末梢有一点黄了的刀痕,根部发白。
三刀菜后,韭菜辛辣,不可再吃。谷雨时分,气温升高了,就去掉塑料膜,韭菜开始露天竞长。过不了许久,戴着白色小尖帽的韭苔,哗啦啦撒了一地,人们就炒韭苔下饭。韭苔大肉馅的饺子吃起来疙疙瘩瘩,不如韭菜绵长入味。
“麦黄烂韭”。是说在六月,韭菜长老了,开花之后,味道就不好了。农人把满地韭菜刮了(从根部割了),放一次水,没多久,又冒出了满地新芽。
就这样,韭菜作为家家饭桌上的常见菜,一直吃到十一月。霜降之后,韭菜的辛香被霜杀掉了许多,市面上的韭菜就少了很多。
在冬至前约40天,勤劳的韭农开始搭棚子,准备赶腊月的好行情。每遇三九天,就在大棚内再蒙几层塑料薄膜,以保持适宜温度。
又是腊月,五至八元一斤、露着胖红根、头顶三四个嫩绿叶的韭芽上市,韭菜馅的饺子,又冒着它独特的辛香,回到家家户户的饭桌上,一年的舌尖幸福,从此开门。
很多和我一样,在外漂泊的武山人,小时候是栽在温室里的一颗韭芽,长大了,叶子伸向外面的世界,根却还在原地汲取养分。
漂得越久,就越发怀念童年的味道。隔三差五,就打电话请教妈妈或是姐姐,想把武山味的韭菜系列吃个遍:腌咸韭菜下浆水面片,韭菜大肉馅的饺子包子等。
为什么说是武山风味呢?因为,浆水是用武山当地的野葱花炝的,野葱花是老家的亲人,每年都要准备给我的。韭菜大肉馅的饺子,一般不蘸料,而是烧一个妈妈味的酸汤,是不是很独特呢。
这个春天太郁闷,春暖和花开,同时被疫情隔离。没有一丝食欲,惧怕一日三餐。还好,隔壁有个大超市,品种齐全,菜价没涨。
某天做核检起得早,一到超市,就被架子上的一筐韭菜吸引住了。只见它们叶子宽阔整齐,根部矮胖露红,还带着些许湿土呢。
我拿起一大把,一股浓郁的乡味扑面而来。没错,导购小姐姐说,是新到的武山菜。
六排菜架上几十种菜,各有各的独特。仔细端详韭菜,觉得它们长相太普通了,一只根上就长几片叶子。小时候,就觉得它们没冰草坚挺,更没麦苗秀气。可就是这简朴的韭菜,它养人。韭菜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等功效。从古至今,一直是老百姓舌尖上的必备美食。
如愿以偿,中午做了韭菜大肉馅包子。
熟后,打开蒸笼,朦胧间,一挂水帘飘忽而来,飞天花雨袖间似的,落下几缕草,落在田间,绿成了南河边一望无垠的韭菜地。母亲喊我乳名的声音,从老家前院的厨房里传出来。烟窗上蒸腾着一层水雾,母亲揭开锅盖,几十个躺在蒸笼上,白胖的鱼形包子,正喷着香。
我从母亲臂弯里探出头来,抓起一个包子,掰开来,一股大肉和韭菜的辛香,和着小麦的清香,在我的生命里蔓延开来……
2022.04.12
(注:本文发表于《散文选刊》下半月原创版 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