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洁的头像

黎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13
分享

杯从故乡来

  杯 从 故 乡 来

陇上多玉,武山鸳鸯玉产量最大。武山多山,少见鸳鸯。

现实中,我第一次与鸳鸯结缘,完全是一段偶遇。

那时候,我和先生正在热恋中。周末打算乘火车回武山,由于交通不便,误了火车。

正如木心先生说的,从前日色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回家的火车也是一日一趟,错过就没了。

正当我们懊丧着要返回,一辆货车慢慢停下来。其中一节没有箱体,只有底板的车厢,上面光秃秃坐着一位老人。先生和他攀谈起来,他说这是一列慢车,洛门停,并好心邀我们上车,我们欣然前往。

那是生平第一次坐货车。我们背靠背坐在车厢里,这才看清了老人。他面色红润,高束的太极髻,须发全白,一袭黑道袍,右手抱着一根磨得发光的棍子,左手搭在腿上的包袱里,包袱斜挂在肩上。他静坐如禅,仿佛一位随时都会起飞的时光老人。老人很健谈,和我们说了什么,记得不大清楚。大概是说他常年行走在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并嘱咐老公要好好待我。一个愿意陪着你吃苦的女娃,是你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货车不是站站都停,只在需要让车时才停下片刻,我多么希望它能在洛门站停靠。不巧的是,洛门没停,武山也没停,要不是车速太快,我真想跳下去。哎!只好听天由命了。还好,很快货车就停了下来。

告别了老人,下了车,才发现是鸳鸯站。沮丧的心一下子晴起来。鸳鸯!也许是天意。我们决定去鸳鸯镇看看。从小就听说过鸳鸯玉,说不准鸳鸯镇有鸳鸯玉。

进了镇,才发现是背集,没有集市,没见鸳鸯玉,就连人也很少。

好不容易碰到一位老乡,我向他打问附近有无大规模的玉雕市场,他说山丹镇山丹村有个专门生产玉器的厂子,正是我心仪的武山工艺美术厂(山丹工艺美术厂),路不远,他去那边办事,顺道带我们过去。我们欣然坐车前往。

由于是周末,厂里放假,只在院子里见到了部分石料。

许多年后,当我想再去武山工艺美术厂,找寻一下鸳鸯玉大批量生产的摇篮,它却早已消失了。在山丹村另一侧,老远就听到电锯此起披伏的声响。经询问,才知道山丹村几乎家家都是玉雕坊。制作玉器需要采石、选料、造型、绘画、雕刻、定型、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其中采石和雕刻是关键环节。

采石是第一步。据一位刚卸下石头矿工描述,高品质的玉矿稀少,分布零散,不适合机械作业。勤劳的矿工们,就用钢阡和锤子,一点一点把石料凿出来,再背过河,运回去卖给作坊,换取相应的报酬。能否挖到好石料,全凭运气。运气好时,一块石料就可以挣个万把块钱,运气差时,几个月都没啥收获。

抛光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制作普通杯子,全靠打磨技术。技师要拿着杯子,在机器上来回打磨7遍,直至杯壁厚达到1毫米左右。打磨时,要十分仔细,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夜光杯的要求更加精准,杯壁要打磨到0.8毫米,再继续打磨,就会破裂。

武山产玉,素有“众山皆藏玉”的称誉。早在一七一二年的《宁远志》中,就有“峡谷蕴玉”的记载。这里的峡谷就是武山鸳鸯峡,武山玉也因此称为鸳鸯玉。

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我所到之处,大都有武山鸳鸯玉的营销点。陕西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都为鸳鸯玉琢成。武山玉雕产品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品种齐全,除了 “夜光杯”系列,还有古典人物、花卉山水、飞禽走兽、文房四宝、玉奔马、三泡台、酒具、茶具,玉碗、象棋、龙舟、花瓶、香炉、大小角杯、首饰等。

值得一提的是,以武山红色文化和甘肃丝绸之路为题材,雕制的红船、草鞋 、凹角狮盖方炉、古道石窟、伏羲鼎、马踏飞燕、三足炉、十二生肖等产品,因其精湛的雕艺、绝妙的设计和独特的光泽,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其中,鸳鸯玉“双龙杯”,曾被国家领导人作为高级礼品,馈赠前来我国访问的尼泊尔国王。

鸳鸯玉夜光杯的诞生,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跟武山人独特的酒文化有关。

武山人尚武,红白喜事离不开酒席,不光要吃好,还要喝好。武山人好客,朋友来了,少不了酒,没菜也要干喝几口,待客首先要喝好。怎样才算喝好?喝高了才算好。武山人好酒,几乎家家都能喝酒,喝酒必划拳,当觥筹交错声,淹没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酒令声中,最后喝到酩酊大醉,才罢休。

家父年少时习武爱酒,八十岁了还养生健身、给人看病,除了腰腿不灵便,其余都好。我受家父的影响,凡吃肉必喝酒,也不多喝,就喝一小杯,解腻,但在外面却从不喝酒。

有一次和发小去外村参加婚礼,发现有女人做干盘(招呼客人的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短发大姐,只见她左右开弓,划酒猜拳,生生喝翻了娘家一大桌子人,还能笑嘻嘻地招待其他客人。

酒壮英雄胆,英雄必爱酒。武山汉子多英豪,庞德就是标准的武山汉子。位于武山四门镇的庞家花园、庞德上马石等遗迹,记录着他曾经的骁勇善战,气贯三军。他死而不降的气节,至今被后人所敬仰。想当年,襄樊之战,他披甲持弓,箭不虚发,一箭射中关羽前额,何其英勇!兵败后,不降不跪,义在效死,死后被曹操追谥为壮侯,何其豪壮!

武山人喝酒,一开始是碗,后来是平底小酒盅。为了满足祭祀、庆典、婚宴等高规格的宴会,就有了后来的鸳鸯玉夜光杯。

每一个地道的武山人家,都有一两套鸳鸯玉夜光杯。我自己就有两套双盏的,一套浅绿,一套深绿。后来,朋友送我两套12盏夜光杯,打开来一看,一套翠绿,一套墨绿。看着这些纹理天然、晶莹细润、造型优美、薄如蛋壳的工艺品,我对武山夜光杯的崇敬更深了一层。

记得小时候,父亲喝酒用的是淡绿色的夜光杯,虽也是高脚杯,但杯底没有明显的圆弧,底座也略显笨重,这大概是最早的工艺吧。令人奇怪的是,这几套夜光杯,不光纹理不同,颜色也绿得毫不重复。

一位远在国外的亲人回家探亲,临走时,他说要过安检,拒绝了亲朋好友的诸多礼物,唯独带走了我的一套8盏夜光杯,说国外的朋友很是喜欢。

我暗自窃喜。一来说明武山夜光杯集实用、观赏、馈赠、收藏于一身,的确是收藏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二来说明,武山夜光杯早已沿着丝绸之路,享誉海内外。

好杯配好酒,阆苑有仙葩。我的两套双盏,浅绿的喝白酒,绿得清爽,白得明澈,辣酒配中餐,翠壶仙味来,一股玉液穿肠而过;深绿的喝红酒,绿得深厚,紫得琉璃,美酒配西餐,碧炉祥气生,一丝惬意滑过心扉。

睡前一杯葡萄酒,滋补又养颜,偶尔也会有调皮的月光,从窗户溜进来,点亮夜光杯,盈盈仙气升。邀月共饮,影随月动,最是千古人间。想家了,浅酌一口,有浓烈的乡味蔓延开来,手指玩摩处,有如母亲肌肤般绵润。

一声苍老的醉语自渺远而来:杯从故土来,月是故乡明?

我知道,这是庞德将军正把盏夜光杯。

    2022.06.06终稿于湖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