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志河的头像

杨志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3
分享

淄博回来话书香

淄博回来话书香

文|杨志河

初冬时节,西北寒风凌厉,雪花飘落,我带着满身的寒意,些许雪花,乘高铁行千里,过陇山、越秦岭、经中原,到淄博,十多个小时的路程,虽然身感疲惫,但心里是激动的。一路上憧憬着许多美好的愿望,期盼着早日见到许多大家名人、文朋诗友,畅叙友情,取得真经。

因为与《东方散文》结缘多年,风雨兼程,多受奖掖,感恩在心,这次淄博之行则有当面致谢之意。因为怀揣着参加《东方散文》创刊15周年暨《曦光溢彩》庆典的美好愿望,还有我的作品获奖应邀参加隆重的颁奖仪式,我很是热切期待着。

到淄博虽然也有寒风,但冬阳高照,暖意如春。田野的麦苗是碧绿的,树木泛着绿意,天空湛蓝,湖水清澈透亮,城乡大地散发着美丽如画的诗意,令人神往。寒冬在这里如此温暖,让我喜欢不已,一下子就想拥抱这个城市,洗去满身的寒意,就这样沉浸在齐鲁大地厚重宽广的胸膛上,长梦不醒。

参加庆典活动,我见识了当代文学的一场盛宴。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作家们相聚的欢畅淋漓场面,那真是高朋满座,佳话不断,眼前摆放着作家们的书,话题谈论的当然是文学。“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满怀的男人更显得气质高雅,妙语连连;有书卷气的女人,显得优雅动人自信。许多著名的老作家往那里一站,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无论年纪多大,都是追捧的重点对象。岁月告诉我们:有一颗读书知足的心,会快乐一辈子;有一颗被书籍浸染过的善良心,会平安一辈子;有一颗以书做伴的童心,会年轻一辈子。因为怀揣一颗纯真的文学梦,所以人生才过的如此精彩。

《东方散文》就是作家们的精神家园。当听到谭延明社长包含深情的开幕致词 “回眸所走过的道路,既有辛酸苦涩和道路泥泞,亦有成功收获与笑逐颜开,更多的则是体现出甘做人梯的人间大爱精神,成就了无数个平民百姓的‘作家梦’。”这15年来,在谭总和憨仲老师的率领下,在《东方散文》各位老师勤勉努力下,成就了《东方散文》从淄博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辉煌历程,真是可贺可喜。

在这样一个盛大的典礼场面上,我忘不了获奖者那一张张笑脸灿烂。大家十分珍惜这难得的高光时刻,紧紧依靠在谭总、憨仲主编的身边合影留念,将那一刻的珍贵场面深深印在时光记忆里。在当天颁奖舞台上,还有天水籍著名书法家、青年诗人李茏展示了他精心准备献给《东方散文》华诞的墨宝。红底宣纸上书写的飘逸潇洒、笔力雄健的作品,一亮相就受到大家的热情掌声。这次一路山东之行,他一路书写,挥洒有度,尽显家学源远流长,书法功底深厚的才气,受到众多书法爱好者的赞许,作为兄弟我们引以为自豪。

庆典活动的晚宴,我们欣赏着淄博地方聊斋俚曲,这是蒲松龄创作的唱本,以淄川地方小调为音乐,是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大家开怀畅饮,喝到高兴时或以歌助兴,以诗抒情,有当地的既兴来段山东快书,气氛热烈,相谈甚欢。尤其难忘的是在送别晚宴上,男同胞喝到高兴时相抱称兄弟,头碰着头,你一杯,我一杯,不醉不归。女士们相拥而泣,泪洒酒桌,许多人触景生情,满眼婆娑。这是酒的作用,也是情感的力量,更是文人们相聚的特有场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儿有泪也尽显柔情。

几天里,我们行走在淄博大地上,寻古探幽,感受泱泱齐风。我们在岁月的湮没里探寻万千精彩,在悠悠古韵中感受大爱圣地,每每被那厚重大气、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所震撼。

全赖组织者精心安排,与会作家们赴蒲松龄书馆、周村古商城、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中国最美书店一一钟书阁,还有颜文姜祠、三立琉璃艺术馆等地参观,不仅看到了淄博陶瓷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和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品尝了别有风味的浅海牧羊村吃烧烤。看到了淄博丰饶的文化遗产,古老的齐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淄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息。淄博真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沧桑感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新型城市!

参加笔会活动,我知道了淄博自古就是名人辈出,书香经天立地,开一代文化盛世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显赫一时的齐桓公九合诸侯成春秋五霸之首、华夏第一相管仲,还有名垂千古的中国古代医学祖师爷扁鹊、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著《三都赋》、孙武著《孙子兵法》、范仲淹就读于荆山寺书院,世人皆知的房玄龄、蒲松龄更是撑起了这片文化高地。当然也有后来者,他们是我所认识的当代著名诗人谭延明、著名作家憨仲等等,他们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佼佼者,都是我心生敬意的对象。这般厚重的土地,足以让我辈叹为观之!

因为爱书,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同行六人先后两次走进钟书阁。这里是齐盛湖公园,是全国最牛的钟书阁所在地--中国最美的书店就坐落在这里。偌大的公园有诗行点点,湖水荡漾,蒹葭苍苍,鸟儿嬉戏。白天塔楼高矗入云,如铁如虹;夜晚宝塔凌空,与明月同辉。夜色中站在桥头,那鳞次栉比的水榭亭台,远远近近的灯光倒影在湖水中,摇曳出琉璃般的魔幻与璀璨,与远方的城市灯火辉映成趣。灯火把这座独具建筑风格的九层古楼,装扮得美轮美奂,眼前就是真实与梦幻的世界,美到极致。

我们随着人流走进书店,书香扑面而来。书楼内部装饰高端大气,设计新颖超前,那立体感十足的书架设计,那极具穿透力的灯光效果,营造出了视觉上的绵绵柔情,纵横延展向前方。我们穿行在书籍的迷宫世界里,眼前所见是书,脚下是书,头顶是书,身前身后还是书。我们惊喜着,招呼着,一层楼一层楼地观看,或穿过甬道,或乘座电梯,在这古今书籍的海洋里,抓紧时间粗略地翻看着,吸吮着知识的光芒。我羡慕地看着坐在那里悠闲读书的人,他们此刻是最幸福的人。在这寒冷的冬天,有一方读书人喜欢的温暖清净之地,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时间对我们这些匆匆而来之人是有限的,我们不得不怅然离开。

走出书店回首凝思,这样的大手笔也只有钟爱书香的淄博人才能做到,这就是文化的底蕴和力量。我也随缘像众多有缘人一样,在桥头心愿牌上写下一个小小心愿“一愿看遍天下好人,二愿读尽天下好书,三愿看够世间好山好水。”

也因为爱书,我特别仰慕和珍惜这次登门拜访清代文坛巨匠蒲松龄先生的机会。这里是读书人的精神高地,也是此行必须拜访之地。蒲松龄世人皆知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以前读他的书、看以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总被先生那如椽之笔写下的狐仙妖怪、鬼怪精灵所吸引,心中有许多的疑惑不解,乘这次机会就想看个明白。

当走进蒲松龄故居、西蒲村,就感到有一股仙气朴面而来,我似乎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穿越时的空拜访者。在这里看先生居住的老屋、生活用度,教学之堂、读书之楼,慕然间如见活灵活显的先生模样。他并没有走远,就端坐在门前的修竹前,以雕像的形式向我们打着招呼,目光是那样的平和温暖。曾经读过的那些篇目,此刻跳出脑海,感受到在时光的流逝中穿越千年时空与先生对话,可是自己读他的书还少,文化底蕴不够,不敢张嘴。先生在世时籍籍无名,生活拮据、屡试不第,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经历生活的种种磨难,可他不失文人的风骨,用生命书写针砭时弊、关爱民生的文章,那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和胸襟?

这方院落寂寞无声,低矮的老屋,几乎潦倒的土墙,我想他当年如何悲苦卓绝,在拮据的生活条件下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好文章。他的那些好文章在这里生根发芽,早已根植于人心,时间愈久愈是鲜活。看到这里陈设的一切,仿佛回到了从前,古色古香,书香浓浓,有千年的文章气韵传承,有先生高洁的风采依旧,有每天来来往往瞻仰先生的人,我想先生并不会感到孤独。在这里还能听着先生留下的俯拾皆是的精彩故事,看着先生留下的许多典籍、墨宝,那一缕书香,一缕炊烟,一杯淡酒,都引领着我们一步步前行,在先生生活过的天地里寻找人生意义。

从院落里走出来,我们走在蒲家庄的街道上,村庄中仍然到处都有先生的影子。村民们售卖的全是先生的书籍,还有以先生之名制作的各类工艺品、食品、小商品;更别提那些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文创产品,都有先生的影子,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可见,先生不仅给中国文学的宝库添了采,也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永远的生存资源。这是多大的一份功业啊,当然值得千古传颂!

来到淄博,很想拜访谭延明老总,因为曾经拜读他的作品已经仰慕已久。知道他是成功的企业家、著名诗词散文大家、文化界的名人、《东方散文》杂志社社长,头衔众多,我最为看重的是他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在开幕式上第一次看他致辞,身材高大,穿着对襟中式服装,一头飘然华发,仙风道骨,非同凡响。我当时就想,这等充满自信的人绝对有过人之处,不然不会把企业经营的如此成功,人生过的如此精彩。

据说,他从九十年代下海经商,白手起家,历经艰难挫折,拼尽全力创建了三丰电器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如今成为资产过亿的当地知名企业家。他内心强大,自然能够遇山开山,遇水架桥,无往而不利。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淄博市建功立业十大标兵”荣誉称号,实之名归。我与他近距离接触是在饭桌上,他风趣幽默,风度翩翩,目光柔和,笑容可掬,看着有一种兄长般温暖之感。无论谈古论今,他都能涛涛不绝,侃侃道来,让听众频频点头,他有博学的才能,不得不令人钦佩。他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投入大量精力和经费到文学艺术事业上,扶持和资助了不少文化发展事业项目,获得社会上的高度称赞。他在不同场合笑称“是文学青年,文学道上的七零后”,已出版散文集《岁月留痕》《岁月无声》,待出版《岁月有情》。七旬之人,还在为文学梦奔忙着,怎样了得。

那天应他的邀请,我们一行多人来到他的三丰电器公司。看到了规模宏大的厂区,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还有年轻化的员工队伍,充满活力的管理团队,这里无处不彰显他精心营造的企业文化氛围。在他的办公室里,阳光明媚,花香四溢,字画成捆,书籍相伴。他在练书法,当李茏同志给他写字时,他是那样专注、喜爱地看着,可见他对书法的挚爱了。当看到李茏写出了他喜爱的长卷作品,性情之中的谭总高喊“我喜欢,今天喝珍藏多年的茅台王子酒!”中午吃羊肉大餐,他细心安排,酒桌上笑声郎朗,感染和温暖着大家。

通过几次和谭总饭桌上的交流,更进一步见识了他的风趣幽默,博学多才。他对饮食文化的高见就高人一筹:每道菜品的点评,讲述鲁菜的渊源和八大菜系的区别,讲述中国的社交礼仪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在他的话语中一碟一碗都是文化,一举一动皆有学问,这就是文化大家的学识,真是大开眼界。这是一次精神与物质的盛宴,有这样博学的美食家,有这样深厚文化熏染过的淄博人传承,才有名闻天下的淄博烧烤出现,真的一点也不足为奇。

就在前两天,在淄博蓝海国际大酒店高明满座,欢歌笑语,谭延明社长创办的淄博三丰电气有限公司,迎来了三十周年华诞。三十年三十桌,三百人见证了这高光时刻,分享着成功的喜悦。淄博电视台全程录像报道,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嘉宾和领导讲话,鼓舞人心;抽奖环节,激动人心;节目表演,精彩纷呈,高潮迭起,震撼人心。三丰公司,凭着谭总的人格魅力和不懈努力,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做大做强,实属不易,走过三十年繁华,再铸新辉煌。

这次来到淄博,必须要到俯上请教憨仲老师。因为他是我心中著作等身,文采飞扬的著名作家,是《东方散文》杂志主编,这份文学期刊的成功,大家最应该记住的就是憨仲总编。我们交往多年,他对我关怀有加,深为感动。他以抱残之躯,为文学梦奔赴,一路走来,步履蹒跚,信念坚定,不屈不挠,已出版专著13部,两度荣获中国散文精英奖,可谓成绩斐然,是我等学习的楷模。

在淄博我看到最为感动的一幕:在冬日的寒风中,他拖着一条行动不便的腿,联系有关部门,组织大家参观各类采风活动,事务巨细,凡事亲力亲为。即便是坐在车上,他也不肯闲着,用渊博的知识给大家讲解景点的历史由来。他讲情谊、重礼节,凡事善是善终。我看到在最后的送别那天,他站在瑟瑟寒风中与每一个离开的人员握手告别,至到中午十分才结束。那份温暖感染了每一个离开淄博的人,我想信大家也记住了那难忘的一刻。我们真的特别心疼他,又十分敬重他,他是《东方散文》的元老,从当初的筹办到今天的延续,一直坚持着,其中经历的艰苦辛酸,换了别人也许早就放弃了。

我也十分感谢韩明老师,他是我们认识的朋友中那样富有才华的诗人,对大家谦和有加,热情似火,这次会务活动中他全程默默为大家服务。因为他和天水朋友私交甚好的缘故,盛情留我们多玩几天,临别时开车长途送我们到章丘。这份厚重之情,只能默默承受,无法奉还。当然,淄博之行还有许多要感谢的人,在这里就不一一念叨了,记住就好。

东方散文十五周年的盛会虽然已经结束,但一如大海潮汐一般久久不能平静,它把天南海北的文学爱好者相聚于淄博这片烟火热土,就像夜空中的一束璀璨烟花绽放在淄博的夜空,在寒冷的冬天,照亮了整座城市,照亮你我彼此的心……

让我们心存感念,带着书香,记住深情,笔耕不缀,挥洒人生豪情。

说明:参加淄博笔会活动是2023年11月17日,此文写于11月22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