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子弟兵老大哥崔洛堂,是一位拥军模范,曾经受到杨成武司令员的嘉奖,让模范带着大红花,杨司令亲自牵马,在易县良岗大集市走一趟,受到军民热烈拥护……这个光荣事迹影响了很多人,也包括我这个山村青年,从小听着故事受到鼓舞,对拥军模范崔洛堂很是崇拜。
也许是上苍的眷顾,我到结婚年龄,十几里外墨斗店村的一位姑娘嫁给我。在一次拜年亲友会面时,遇到了崔巍和崔明忠。经人介绍,崔巍是崔明忠的父亲。我当时很惊讶,这不是那位手摇火罐爆出玉米花的人吗?对,就是他们。当时崔巍一边点火填玉米芯子,一边摇动铸铁火罐,等火候到了,搬下火罐用口袋罩住,放开气门砰地一声大响,焦黄的玉米就爆开花了……我当时听村里的老人讲,这就是拥军模范崔洛堂的儿子,崔巍。
我偷偷询问岳父,这是崔洛堂的儿子?崔明忠是崔洛堂的孙子?答案是肯定的。我喜出望外,原来我和拥军模范的孙子是挑担儿。于是,主动和挑担儿拉家常套近乎。试图掏出一些有用的信息线索,为我的写作梦想积累素材。而且商定,有时间去他的家里实地看看。
这一天终于有了机会,我趁着农闲,骑着自行车走进了易县桥家河乡杏树台大队的寨沟村。虽然是邻村,但没有来过。这里东一户西一户的,非常散漫。我走走停停,想打听过路人,却是人单影只,我疑疑惑惑东张西望。忽然,有人说,妹夫,你来啦啊!我看到二姐杨金明热情地笑,一溜小跑来接我。推起我的车子前边带路,我真不好意跟着走进家门。
这是一个农家院子。过去的旧房子拆掉重建了,水泥浇筑房顶,上面有些金黄玉米装进铁皮粮仓。院子里有鸡舍猪圈。耳闻到鸡鸣和猪的哼哼声。挑担儿崔明忠老远就迎出来招呼,哎呀,你真的来我家,别嫌弃啊。我嫌弃什么?一看就是祥和的一家人,厚道朴实,勤劳能干,铁塔一样的农家汉让人心里踏实。
崔明忠深知我的内心意图,带着我走上一座山梁,指着远方说,你看到最北边的那座山了吗,红牛石岭。我爷爷背着伤员就是翻过这道岭……
一九三九年冬天,日本鬼子进犯易县,涞源,阜平等山区根据地。特别是黄土岭战斗中,阿部规秀摔领一千四百多日伪军追赶八路军主力,钻进杨成武司令员指挥八路军部队,在易县境内的教场村,上庄子,寨头一带山谷设下的埋伏圈。八路军将士同日本鬼子殊死战斗,打死了骄狂的中将阿部规秀,敌人死伤惨重,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涞源县据点。但八路军指战员也有伤亡,由于医疗条件紧缺,需要当地百姓救助。
崔洛堂主动背回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张彤和张枫。那时候,家里的粮食非常紧张,一家老小的口粮都难以为继。大儿子崔巍,二子崔瑞,三子崔申,四子崔书斋,五子崔书祥。还有两个女儿。七个儿女一个挨一个的,张口就喊肚子饿。但崔洛堂和妻子张氏一说,懂事的张氏非常愿意接纳八路军,就像亲人一样对待。宁肯饿着孩子,也不饿着伤员。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就到娘家借,还去邻村讨要粮食带回来,做熟饭菜,让伤员安心调养。时间长了,野菜树皮树叶充饥,严重缺乏营养,二子三子饿出了病……但崔洛堂依然坚持养着伤员……张彤和张枫发现自己吃的是粮食,孩子们和大人吃的是xx,感动的热泪盈眶,发誓等伤好后立刻回到部队,拼命杀鬼子!
崔洛堂不顾个人安危,坚决救伤员的气概胆识是哪里来的?似乎和他的遭遇有关。他的爹爹在墨斗店居住,娶妻生子,只因为欠下地主的粮食债务,过年时被地主逼得悬梁自尽。年纪尚小的崔洛堂跟着娘离开墨斗店村,投奔了亲戚,来到了寨沟村,青年时娶了张氏,勤俭持家过得还算殷实。日本鬼子进犯易县,崔洛堂特别憎恨地主恶霸勾结日本人欺负残害善良的村民,甘愿当汉奸走狗,抱定视死如归的信念,坚定不移地支持共产党八路军,形成立场鲜明的拥军模范个性。
但在那个烽火岁月,对敌人的斗争是残酷的,地主恶霸,伪军,日本特务不断骚扰村民,接三岔五搜查八路军的行动轨迹。家里养着八路军的伤员,难免走漏风声。很多次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转移隐蔽地方,机智周旋,转危为安。伤员张彤和张枫多次要求离开,不想给乡亲们带来危险。但是,崔洛堂凭着对共产党的忠诚,对八路军的勇敢战斗精神的钦佩,宁可掉脑袋也不放走。有一次,日本的奸细突然进村,引起崔洛堂的警惕,连忙让家人应付,自己背着伤员转移到地窖里。虽然没有搜出八路军伤员,但敌人带走崔洛堂审问,遭受毒打后也没有吐出一个字。崔洛堂就像一个铁汉子,任凭腥风血雨也不会改变对共产党的信仰。
日本鬼子阿部规秀中将被炮弹炸死后,敌人时刻想着反扑复仇。一九四二年冬天,大批鬼子突然扫荡易县山区。从教场村,上庄村,寨头,杏树台等周边村庄抓人,搜捕八路军,地方干部。在寨头村挖了九个深坑,将抗日游击队员,党员,八路军伤病员一个个砍杀活埋……崔洛堂家成了重点搜查对象。敌人是有备而来,在这极其危急情况下,家里所有地方都不可藏身。张彤和张枫说,很长时间在这里养伤,已经添了很多危险,不离开就会连累一家人乃至一村人的性命,必须立刻走出去,哪怕被鬼子砍掉脑袋。
张彤伤势严重,张枫勉强可以走路,只因是涞源县的家,被鬼子占领,无法返乡调养。但此刻形势严峻,也只有投奔涞源县北城的亲属家临时避难。
崔洛堂背起张彤,带领张枫向最高山峰红牛石岭攀登。这座山峰是涞源县和易县的分界岭,特别陡峭,生长着各类植物,紫荆丛生,山柴密实,一个人徒手行走也很吃力,何况背着一个重伤员。崔洛堂走走歇息,歇息走走,汗水湿透衣衫,额头冒着热气。就好比登天梯,跃上一个台阶,上升一米,就付出不少力气。只有靠着执着的信仰,克服了百般的困难才走过山顶。一座山峰留下崔洛堂高大英武的身影,那刻,他铁塔一样的身躯,风吹不倒,俯视山下气急败坏的鬼子,他的脸上展露胜利者的微笑……
摆脱鬼子的搜查,跃上高山,开始向拒马河走去。腊月寒冬,拒马河水还没有完全冰封,从上游冲下很多的冰块。崔洛堂挽起裤管,背着张彤过河,刺骨的寒气,冰碴子的尖锐,一阵阵刺痛,从腰部以下被冻得僵硬起来,特别是膝盖冷痛异常。崔洛堂咬紧牙关挺了过去,放下张彤,再返回背张枫。张枫执意自己过河,说自己勉强可以。但考虑到伤势复发,崔洛堂不由分说,背起就走。这时候,不远处有鬼子的小股队伍,发现河中有人就叽里咕噜喊叫,枪声骤起。一旦追上性命难保。崔洛堂爆发神力,抗住寒冷,冲上河对岸,再次背起张彤消失在茂密的庄稼地里……
不幸的是,千辛万苦,躲避鬼子,来到涞源县北城亲属家,被周围的鬼子密探跟踪。再不撤离,就会落入敌人的魔爪。崔洛堂讨要路上吃喝,连夜返回。背着伤员第二次趟过拒马河。第二次登上红牛石岭这座大山。从山顶看到鬼子烧毁附近的村寨。家不能回,怎么办啊……崔洛堂记得不远处较为平坦的山峰玉皇坨,哪里有一座庙宇,可以栖身。于是,缓慢的走进去。可惜的是,这里没有吃喝,崔洛堂独自下山,来到村庄,家已被焚烧,他从灰烬里找到了一些烧焦的粮食颗粒和土豆,带回庙宇,让伤员吃下去……张彤和张枫得救了!
八路军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得知此事,召开拥军模范大会,嘉奖崔洛堂,胸前佩戴大红花,骑在奖励的骡子上,杨司令亲自牵着缰绳走一圈,迎来军民的热烈欢迎……八路军的抗战根据地,编排了剧本,人民子弟兵老大哥崔洛堂的美名传播太行山。
我听着崔明忠讲的拥军模范故事,由衷钦佩,不断点头竖起拇指称赞。他或许是想到什么,突然说,哎呀,看看我这记性,忘记给你摘苹果了。口渴了吧,走,咱们下山吃苹果。我们一溜小跑,来到一处苹果园。二亩多地,足有一百多颗果树。每个枝杈挂着硕大的红苹果。他挑着最大最鲜红的苹果给我吃,我咽下一口,嘴角流出甜甜的汁儿,我说好甜啊。
崔明忠说,这块苹果地在我爷爷那时代就有了,张彤和张枫养伤期间,也没少吃苹果。我爷爷离世,就安葬在苹果地的北山根,让老人家安睡青山下,欣赏着飘香的果园吧……我爹崔巍换种一茬苹果树,我又新换一茬苹果树,这也算是缅怀爷爷的一种孝心吧。我冲着模范前辈的坟茔,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心里默念,老人家,您安息吧,您的子孙不会忘记,老一辈大无畏的高贵精神……
休息一晚,我早晨走出寨沟村,崔明忠和二姐杨金明送出来,站在高处喊道,妹夫,有时间还来啊。
我挥手致意,发现一轮红红的太阳照耀,北山的高峰,倾泻而下的瀑布溪流,善良朴实,铁塔一样的子孙,还有浓浓香气的红苹果,多么耐人回味啊……刻间,心底敬意悠然,尤其是背着八路军伤员翻山越岭的身影,那种爱国思想境界升华的高度,永远定格在大山高峰!
感慨:
笔者曾经步行走过红牛石岭,从寨头开始,走进大山沟足有十里地,都是杂草鹅卵石,没有平坦道路,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半山腰,腰酸腿痛,汗流浃背,勉强登上山顶,快要虚脱了。在山顶休息很长时间才有所缓解。然而翻阅高山,走下坡路更难,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对极了。整条腿灌铅一样的沉重。单说翻越这座山足以让壮小伙子畏惧吃不消。更何况背着一个重伤员,还要趟过拒马河,去涞源县北城,百里不缺吧。试想当时崔洛堂留下多少汗水?我们如今过着太平日子,总觉得这也苦那也苦,与那个时候的前辈比一比,我们吃的苦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