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正平的头像

杨正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27
分享

最后一颗子弹

广元老城,前依嘉陵江,后靠凤凰山,北至将军桥,南与南河交汇,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制历史。南河原称汉寿水,因河名老城曾叫“汉寿镇”而,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嘉陵镇”,属原广元县管辖。

1985年广元建立地级市,将广元县改名“广元市中区”,嘉陵镇也随之改为“嘉陵办事处”至今。广元老城建市前仅有四五平方公里面积,主要街道有南街、北街、大西街、小西街、上西街、下河街和后马路。1920年3月,宋玉生出生在下河街一个普通商户家庭。还有一个弟弟比她小七岁,父母以经营地方土特产维持家人生计。1931年宋玉生11岁,父亲因长年操劳患病,不幸离开人世。从此,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宋玉生性格开朗活泼,从小爱唱爱跳。上初中后,她带头剪去长辫子,反对妇女缠足。1935年,宋玉生15岁。母亲受旧风俗影响,也为减轻家庭负担,便托人为女儿说了婚事,宋玉生坚决反对。在学校里,她自编自演一幕独幕话剧《出走》深受师生们的好评。

1936年9月,陕西西安卫生学校招生。宋玉生获得消息后,邀约三个女同学,四人一道远赴西安报考卫校。她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历经艰难险阻,从广元出发,一路上吃干粮、喝泉水、睡破庙,风餐露宿,脚上磨出血泡,步行二十多天走到西安。好不容易到达西安,卫校招生已经招过了。无奈再四处寻找适合她们报考的其它学校。几天奔波,报考学校仍无着落,身上盘缠也花尽。同行的三位同学心灰意冷,不顾宋玉生的再三劝说,执意返回了广元。

宋玉生没有目的地在西安城里游走,无意中结识的一个叫杜培毅的姐姐。杜培毅是陕西华县杜家堡人,比宋玉生大两岁。1927年随长兄杜松寿参加革命,1936年12月在西安西京医院组织护士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杜培毅向宋玉生宣传抗日救亡的想,向她介绍抗日圣地延安的情况,鼓励她投身抗日战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宋玉生觉得杜培毅值得信赖,当即约定一起去了延安。西安到延安三百多公里。她俩与十几名名热血青年,背上行囊,拄着木棒,跋山涉水,一路上吃尽苦头,终于到达日夜向往的延安,考入陕北公学。

陕北公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毛泽东曾为陕北公学题词:“陕北公学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因为他为抗日救亡而设,因为他收纳了全国乃至海外华侨的优秀儿女。”“陕北公学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陕北公学的学员来自四面八方,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有工人、农民;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有红军,也有国民党统治区的干部;有十几岁的青年,也有年过半百的老人。1937年8月开学那天,毛泽东亲自到校讲第一堂课。学员们冒着严寒端着小板凳听课。毛泽东号召大家要安下心来,认真学点马列主义,用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励干部战士的斗争精神。宋玉生在陕北公学被编入七大队十六班四分队,除了学习政治和军事课程外,全体师生还自己动手挖窑洞,开荒种粮种菜。

宋玉生离开广元去了延安,给母亲寄过许多书信和照片。在信中她告诉母亲,从广元到西安、再到延安一路的艰辛,遇见贵人、得到好心人的帮助,还介绍了在陕北公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到延安后的思想状况。她对妈妈说:“在这国难期间,青年者应给国家做事。我是为了国家民族、自己的前途才到这里来,虽然这里很苦,我很愿意。”她告诉妈妈:“您知道现在祖国的危机吗?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为了保卫祖国,必须要全国的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的来参加抗战,一致的联合起来,争取我们最后的胜利。可是一般的民众,不了解国家的情况,所以不愿自动的来参加国家抗战,那我们就要去说服和宣传他们,要领导他们和组织他们。”她还说:“我来上陕北公学,训练组织群众的干部,我们毕业之后就要在农村和城市中去,使他们了解每个中国人应尽之责任,把他们组织起来到前线去,或后方去工作,胜利之日还是我们的。”

宋玉生在延安接受了马列主义进步思想的教育,受到个阶层先进分子和进步人士的影响,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和刻苦锻炼,1938年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先进工人阶级的一员。1939年12月陕北公学毕业后,留在通讯学校继续学习无线电技术。三个月学习结业时,宋玉生坚决要求奔赴抗日前线,得到党组织的批准,被分配到晋绥抗日根据地。那里工作环境和条件艰苦,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宋玉生积极工作,昼夜奔忙,勇敢作战,不久被任命为晋绥支队无线电台台长,后又提升为晋绥无线电支队队长。

抗战的烽火越烧越旺。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1942年5月,宋玉生奉命带领无线电支队外出执行任务,行军途中被日军围困堵截在一个山头上。在危急紧要关头,为保守根据地军事机密,掩护战友们撤退,宋玉生果断决定烧毁文件材料,砸碎全部无线电通讯设备,留下自己阻击敌人。她对战友们坚定地说:“敌众我寡,我们不能与鬼子硬拼,你们快走,我来拖住敌人!”看到战友们迟迟不愿离开,宋玉生大声吼道:“快走,执行命令!”鬼子发现山上是个女性,便狂叫着往上冲,口里吼道“女八路,快投降吧!”“抓活的,抓活的!”宋玉生已被敌人团团围住,枪膛里只剩下三颗子弹。她隐蔽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向敌人连开两枪。当敌人冲到她身前时,宋玉生用剩下的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太行默哀,黄河哭泣。宋玉生牺牲后,八路军一二○师参谋部通报了她英勇顽强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号召全军和边区广大群众向宋玉生学习。《晋绥日报》和八路军《军运报》进行了专题报道。1950年12月,川北行署向宋玉生母亲颁发了《宋玉生烈士证书》,直到这时,宋玉生的亲人和家乡人民才知道她早在十年前,英勇就义于在抗日前线,牺牲时年仅22岁。

她是广元嘉陵江边走出的抗日女英雄,是广元的优秀儿女,是家乡人民的光荣与骄傲。宋玉生的名字,一直在激励着家乡人民;宋玉生的事迹,被写进《广元县嘉陵镇志》和《广元县志》、收入省市《地方党史》和《革命烈士英名录》。广元市在烈士陵园建立“烈士纪念馆”时,特意设计为宋玉生等烈士塑起一座英雄群体雕像,让家乡人民永远记住烈士的名字,让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世代相传,让人民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