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小字那罗延。鲜卑赐姓是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家,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581年3月4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杨坚称帝后,于开皇七年(587年)灭后梁,一年后下诏伐陈。开皇九年(589年)灭南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精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史称“开皇之治”。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由于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被外国人看做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所仿照原形)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连接了二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1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厥、契丹,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连后世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的国土面积。然而,御下过严,令不少功臣未获善终;文帝在位24年,604年病逝于大宝殿,享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凌)区城西5公里处)。
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亲自推行的“三省六部”制的政体框架直至今日仍有影响。他倡导的“科举”考试制度,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终结了中国历史上二百七十多年的战乱,奏响了“开皇之治”的盛世
杨坚就是隋文帝,他继秦始皇、汉高祖、晋武帝之后,第四次统一中国,为大隋王朝开基立业,从大乱走向大治,缔造了可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媲美的“开皇之治”,上追秦皇汉武,下启唐宗宋祖,雄视百代,却被后世遗忘。
提到历代雄王霸主,人们首先会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其次会想到光武、曹操、康熙、乾隆,很少会想到杨坚、更不会提到隋朝。即使提到隋朝,首先想到的也是隋炀帝。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读,论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力,隋朝强过唐朝;论个人的丰功伟绩,杨坚可与秦始皇比肩。
秦始皇积二十余位秦国国君数百年之惨淡经营,后“奋六世之余烈”,方成一统天下之势。杨坚代周建隋,内有政敌掣肘,外有强邻虎视,内忧外患,交相攻击,他一统天下,却只用了九年时间,且疆域远远超过秦代!
秦始皇以“三公九卿制”奠定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权力构架;杨坚则易之以“三省六部制”,使中央集权制的权力构架更接近于现代国家的政体框架。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推行愚民教化,招致千秋唾骂;杨坚则开科举之先河,使天下寒门士子能凭寒窗苦读改变自身命运,可谓功在千秋。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而杨坚作为科举之首倡者,实乃功莫大焉!
比之秦始皇,杨坚毫不逊色,比之其他帝王,自可以昂首挺胸,翘首以居!他是一个值得深究的人,一个蕴藏着丰富历史财富的雄王霸主!
西方历史学者对隋文帝推崇备至,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两位君主之一(另一位是秦始皇)。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在他的著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隋文帝排在第82位。对他的评价是“他成功的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为中国提供了一批批得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