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再义的头像

杨再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4
分享

行程千里拜望恩师

二0二0年九月十日,即教师节的当天,我们几个同学向成都前去,相约去成都看望阔别四十八年的恩师。

杨文军同学从云南西双版纳出发;石爱军同学已经先期到达重庆;我从重庆秀山边城出发。我们约定九月十一日在成都集结,一起前去拜望昔日在秀三中教我们的岳隆炎杨丽辉老师。

记得当年,我们十四五岁,是天真烂漫的乡间孩童。可是那个非常的年代,到处笼罩着文化大革命的风烟。我们读书学习遭遇了异常的艰难。然而,我们的老师却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给我们灌输有用的知识。

我的记忆深处,深藏一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一九七一年的秋天,一封盖有大队革命委员会公章的信送到了秀三中。信上明白写着:请贵学校开除学生杨再义。

过后没有几天,班主任杨丽辉老师找到我,问我怎么一回事?我淡然,坦白的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老师:

那天在生产队里劳动,当时我们几个年轻人在扯闲谈玩。讲将来如果自己当官了要怎样去做。其间我说了一句:“如果我当官了,为好人办好事,但绝不放过坏人。”

谁知这话被传到大队革委主任那里去了。他在大队群众大会上特别批判了这件事。说:“叫他给老子回来挑大粪桶,还得赶紧给我跑快点。”

后来我去问他,他说:“没有点名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

讲完了这事情经过后,我对老师说道:”他显然是想要卡我,不让我读高中啊。”

杨丽辉老师听了我的述说后,认真严肃地对我说道:“各好好读书,把书读好了,到时候谁都卡不了的。”

读完初中之后,我自然没有能继续读高中。因为那时的推荐,讲的是占有人有靠山。

记得一九七三秋大中专报名推荐的生产队社员大会上,当时有一个同学报名了。之后,我跟着报名说:“我报一个名。”这时,大队革委主任大声说:“大队规定你们二队报一个名。”

过了一会儿,生产队会计的弟弟又报名了。我也急忙又报名:“我报一个。”这时大队革委主任高声说道:“你们二队的干部注意了,大队规定你们二队只报两个名。”这年,我连名都没有得报。

一九七六年四人帮倒台了。在全国大中专招生制度改革后,我们参加首届大中专招生考试。通过考试,我被录取进了秀山师范学校。

这年招生,我不仅报名,考试非常顺利。而且体检,政审,走进学校,都没有受到任何关卡阻拦。这真的应验了杨丽辉老师当年对我讲的“谁都卡不了的”话语。

一九七二年春离开秀三中与老师分别,一别就是几十年。在工作的年月,我们把时间都忙于工作去了。退了休之后,自由自在的时间多了,对老师的想念也就日益强烈了。

拜望老师,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今秋九月终于成行了。

我们从成都东站乘地铁去老师住地新津,杨丽辉老师先后打来两次电话,询问我们的行程和到达的位置。接到老师的电话,我感到心里一热,似乎有些激动。

九月十一日上午十一点过,我们与尊敬的老师相会了,终于见到了想念了几十年的老师。

一看到到我们到来,岳老师杨老师非常开心,无比高兴。他们把我们视作贵宾,分外热情。

老师安排我们到宾馆休息;安排我们下馆子就餐;带领我们游览新津风景。真是无微不至,非常周到。

当我们来到老师家里,杨老师拿出新鲜的水果招待我们。老师给我们的感觉,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

和老师坐在一起,聆听老师话语,是那么亲切,我们的心是那么激动。

其实,我们就是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孩童。老师是我们的阳光,老师用知识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方向。

面对老师,我想:老师,做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当您的学生,是我们的福分。我想说:老师,您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灵,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是我永远难忘的人……

九月十二日,吃了中午饭之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师。老师也非常难舍我们,一直送我们到地铁站,一直目送我们离开新津……

石爱军同学写道:“公元1969 年春到1972年春,中国大地,仍然笼罩在文化大革命的强烈氛围之中。而渝东南一偶的平江河畔,时常白鹭栖集的一株巨大的皂角树旁的秀山第三中学校,一大群不忘初心的年轻教师和忠于职守的老教育工作者,却将这一片校园,打理得生气盎然,成天书声朗朗, 成了乡间孩提们读书学习的上好场所——为那时的涪陵专区十个县中,备受称赞的中学校!

转眼间,半个世纪过去了。那时的这些乡间学童们,也已银鬓华发了。今天,当年秀三中初中七二届四班七班几个同学,与老师分别四十八年后,“不远千里”到成都感恩拜望当年的班主任老师来了!

这是记情依念、乡愁追思?那汇集了诸多情感和充满喜悦与关切的情愫,从彼此昏浊的眼角不受控制地不失诚挚地浸出来时,你说它是什么呢?

真乃是:

师生情系五十秋,

纵是白发仍存留。

向天常寄关切意,

共唱旧歌心方休!

……

《千里拜望老师》诗歌,我九月十一日夜写于新津,九月十五日在边城家里作了再次修改,这诗歌是我这次成都之行的心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