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国辉的头像

张国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14
分享

谁不爱春游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借着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名句,不由让人想到,在这春和景明的阳春三月,谁又不爱春游呢?

阳春三月真的是不同于早春二月,天气虽然还是像小孩子的脸一样变化的很快,但变坏的快,变好的也快,况且总体上温度是越来越高了,田野里风是清爽的,阳光是明媚的,草色也脱离了苍茫的底色,绿意越来越浓了,无论是感觉视觉还是心境都从内而外让人越来越舒畅了。因此,春游这一乐事,古人喜爱之,今人喜爱之,人人喜爱之。

古人春游多谓之踏青,从古到近代,有关于春游的诗词、典故举不胜举,而且大多因为都浸润了少男少女的情愫,让游者愿游者愿,于是就助长了传播的力量,让后世铭记深刻、传颂不绝。早在《诗经》中就有踏青的记载,而让人们记忆深刻的,当属孔圣人有关春游的故事。一日,孔子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志趣所在,在其他人说出各自的想法后,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在孔子看来,春游这种生活中最单纯的生活情趣,虽然比不上志向远大的宏伟目标激励人,却是让人身心俱悦的生活本真,要远比宏伟目标来的更实际,更能抚慰人心,这也应该是孔子真心赞同曾皙想法的根源,这也说明人对于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曲水流觞应该是春游的最高意境,是我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在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位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曲水流觞”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春游的代名词。

三月初的几天高温,让大地被一片暖意包围,明媚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人们一下子从前几日的寒冷中挣脱开来,如同沐浴在温热的水中,温温的,柔柔的,封闭了一个冬天的毛孔全部被打开了,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照在水面上,让水面绿意盎然,好像是把天上的白云揉进了水里,比蓝天更深邃更深沉更悠长,水面把阳光反射回来,闪着耀眼的光芒,让人不能直视,天地一片明晃晃。明媚的阳光照在大地上,大地蓦然就有了灵气,小草好像一下子就从地底下冒出了头,虽然枝叶还没有完全伸展开来,但整个大地已经成了绿色的星空,绿色星罗棋布,密密麻麻,新出的绿被阳光一照,像钻石一样一闪一闪地发着星光。

这样的水,这样的地,这样的温暖,这样的绿色,就像是魔法一样吸引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少男少女手牵着手,老人领着孩子,子女搀着父母,开车的步行的,骑着自行车的,坐着轮椅的,人们都来到户外追寻着春天的气息,走进这大美的春天里。大人悠闲地踱着步。孩子们奔跑着追逐着,在地上打个滚,爬起起来继续追逐嬉戏。恋人们顺着小径走进公园、田地的深处老人们拿个马扎坐在水边、树下、草地旁,陷入静静地沉思。坐在轮椅上的人,尽量把身子舒展开来,最大限度地吸收着天地的灵气,享受这春天的气息和美好。

我是春游忠实的“仆人”,春节过后,对春游的向往开始一天天的疯长,总是盼望着温度快快升起来,盼望着三月能够早早来到。在一个春光潋滟的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拐一小竹篮,持一把小刀,扯一块塑料布,与妻相伴近则步行,远则驾车,择一开阔之处,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东瞧瞧,西望望,看田地,看草木,看河流,看麦苗,看飞过的小鸟,看天上的白云。说一说眼前的景色,回忆一下过往的童年,想到美好则尽情欢笑,忆到凄苦则黯然忧伤。就在这春日里,就在这踏青时,放松心情,率性而为,放飞自我,与地融为一体,游哉悠哉,悠哉游哉。又或在晨晖中,我面朝太阳,把身体直直地挺立,头往后仰,努力伸展双臂,铺展着迎接春天的气息。我在田地里奔跑,踏着已经开始柔软的土地,感受大地的湿润。我极目远望,去寻找那隐隐约约的绿色。我轻轻抚摸绿软的枝条,感受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我瞩目于水边的芦苇,思绪在《蒹葭》的诗篇中游荡。我举起手机,把这美好的画面镌刻成永久的记忆。我还想试着用自己笨拙的笔,记录下这难以描绘的景致,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处美丽。

春天来了,我,我 我们一起踏进春天里,去热烈地和她拥抱,感受她的激情和萌发,切不可辜负了这美好的春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