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灵杰的头像

赵灵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20
分享

娘的“小事儿”

小时候,老家村子里十分缺水。围绕节水的事儿,娘摸索出的一套方法,让人印象深刻。

 每天做饭,往锅里添水,娘总是用一个小铝盆量着加。这样,一是为节水,二还能节粮省煤。她总说,吃多少,做多少,从不浪费。

那些年村里粮食还不过关,多加水,不但费水、费米,还要多烧煤,娘是不会那样做的。

每天,娘做好饭,等大家吃完后,刷锅洗碗的工作也由她负责。

这时候,娘细心、爱物、节俭的个性就凸显出来。

受娘的影响,吃完饭后,很少有人在碗里剩下的。那些年,家里做饭没有什么调料,爹爱吃点辣的调调胃口,但弟弟小,吃不成。娘的办法,做点辣椒油单独放,谁吃多少放多少,自由选择。

 娘每次刷锅时,看到爹碗里有好多辣椒,忍不住说爹,“看你饭吃完了,碗上还沾那么多辣椒油”。她如此说,一是在提醒爹,辣椒不能放太多,多吃了上火,另外,她还认为这样浪费。

爹知道娘的用意,总是笑笑,也不接话。爹娘的互敬互爱,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一般情况下,娘洗刷要两三遍的。她这样做,不仅节水,干净卫生,还自有她的道理。

 第一遍,她要十分小心地把碗摞起来放在锅里。在第一个碗上倒满水,让它慢慢地溢出来,填上每层的缝隙。之后浸泡一会儿,开始用刷子从上到下,一个个里外洗刷。最后还用铲锅刀,把整个锅清理干净。

这样下来,不多的水,就刷成稠糊状,趁着新鲜,倒到猪槽里,成为小猪们的美餐。

当时在我们村,家家都养猪、养鸡,还有耕牛。

 猪爱吃稠的,第一遍刷锅水,再加上点麦麸给它吃。

第二、三遍刷锅水多点,母亲要亲自下手,把碗筷清洗干净。一遍倒到料桶里,让牛饮用。每次听到耕牛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娘总笑着说,“牛儿真是渴了”。另一遍刷锅水,娘把它浇到我家院子里的那片小菜地里。她说,“啥都不能浪费。”水浇菜,还有残留的饭粒,被娘散养的几只鸡给刨吃了。

每年到了冬季,特别是下雪天,娘还会把更多的刷锅水泼到那里。她有时还会故意抛撒点粮食,给雪地上觅食的留鸟们送点吃的。

那时候,家里也偶尔改善伙食,吃顿米饭或炸油饼。娘把锅里的米饭盛完后,并不急于加水,而是把锅放到余火上稍稍烤一下,香喷喷的锅巴从铁锅上自然脱落。娘喊孩子们来吃,那自家锅巴的味道,几乎能胜过今天超市里的卖的。

娘每次炸过油饼,等油凉后,把它倒到油罐儿里。最后,她还要除去锅底的焦面渣子,把锅盖好,到下顿炒菜或做面条时,趁着油锅,做一顿好吃的饭菜。

还有,娘还常利用柴火的余热,把水热了再刷锅,热水的去污能力强,这样涮锅不但省力还节水。她每次干活又特别小心,不能碰伤锅碗。每次娘刷洗又会很及时,不但让猪、牛吃到新鲜的饭食,还把干净的碗盘倒放在案板上晾干,筷子整好放进筷笼里,铁锅还放在余火上烤干,这样铁锅不生锈,还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娘当年的这些刷锅洗碗的“小事儿”,现在看来有些未必可取,但它折射出像娘一样的普通农家妇女身体力行、勤俭持家的道理,如种子一样,不知不觉都长到了孩子们的心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