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灵杰的头像

赵灵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1/23
分享

观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感

今年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他生前曾在洛阳工作九年,在他身后,留给洛阳太多的宝贵财富。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河洛大地上又一次掀起重温焦裕禄先进事迹,发扬焦裕禄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创建典范城市,迎接二十大的学习热潮。

9月3日下午,单位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我是流着泪看完电影的。他朴实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的耳边。

“关键时刻豁出去,替老百姓扛一把,被撤职查办也不怕。”是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让孩子们知道人间的疾苦。”“救济款60元,我一分都不能要!”是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

“我们是群众的服务员,没有资格搞特殊化,老百姓家孩子干啥,咱家孩子就干啥”。是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使命初心。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好人,星是亮的,坏人星星就不亮了,他要做天上亮着的那颗星。”如此平凡,也是光荣!

相比几十年前,中国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面对新形势,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又一次观看这场电影,是一次内心的震撼与灵魂的洗礼,是一次学习与提升的机会。

焦裕禄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对所有中国人,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几十年里,他的事迹,在中华大地上早已广泛传播,对一代代共产党人影响深刻。时至今日,他仍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今天,跟着影片的镜头,一起感受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作为儿子的焦裕禄,在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一面,一名党员干部的大爱、无私和高尚。

影片是通过他小女儿的回忆的,从不理解父亲,到后来慢慢读懂父亲,读懂他的无私与无奈,读懂父亲的心里不是没有家人,而是因为父亲是共产党员,是县委书记,他心里是装着大家,为了人民,他顾及不到自己和家人。

 焦裕禄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小女儿的爱是缺失的。从小被寄养,父亲对她说是陌生的,直到焦裕禄去世,她也无法喊“爸爸”。但后来她看到,在焦裕禄病房门口,守着太多兰考百姓,其中有他从水灾中救下的孩子,有他关心的乞讨老人,也有一起工作的同事等。

这动人的场面,让女儿懂得了父亲。他是有爱的,他的爱给了兰考人民。谁家的父亲不爱子女,影片中,焦裕禄临终前对家人的依依不舍,让人动容、落泪,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大女儿被安排到县委机关当打字员,但焦裕禄不同意,他非要女儿到基层去锻炼。一家人都不能理解他,女儿对他更是不理不睬,倔强地到酱菜厂工作。

女儿拉着板车走乡串户卖咸菜,一言不发。焦裕禄知道女儿还没有想通,就跟着女儿帮她吆喝,还借机教育女儿说,卖东西不丢人,他以前也干过这活,还会吆喝。还跟女儿说,她一天不吆喝,他就一直跟着。后来,女儿终于张开口来。

他知道儿子看“白戏”后,拉上儿子去补票,还在县委会上做检讨。他就是这样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两袖清风,心里只装着工作和人民。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共产党员的表率,他的事迹都是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鲜活教材。

焦裕禄在洛阳工作期间,爱人也在厂里从事繁重的工作。他爱人身体不好,非常瘦弱,家里孩子多,家务事又多。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主动跟焦裕禄商量,能不能请组织给她换个工作。焦裕禄一听便说:“那可不行,我们不能伸手向组织提要求,个人的事情由组织安排,那能向组织说自己不干什么,想干什么呢?”

嫂子从山东老家带着侄子来厂里找他,想让他给安排个临时工。他说,自己必须以身作则,权利是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服务,他决不能认人为亲,搞特殊化。

焦裕禄去世前,带着爱人和孩子们回了趟久别的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焦裕禄像儿时一样,同母亲挤在一张床上,回忆小时候母亲讲给他的故事。临行前,他给母亲跪下,他的心里太想表达,儿子对母亲没能尽孝的愧疚。他一直记着母亲的话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做好人,让属于自己的星亮起来。这里面包含他对母亲的孝、对家人的爱,更有对党的忠诚,对人民鞠躬尽瘁。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更真实的焦裕禄,他不仅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儿子,还是一名党员。他是那样的热爱生活,那样的重情重义,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好干部。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曾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新的历史时期,我要向身边焦裕禄式先进分子学习,发扬“焦裕禄精神”,传承焦裕禄的优良家风传统,让“焦裕禄精神”落地生根,永放光芒。时刻提醒自己,廉洁自律,模范带头,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初心不褪色变质。

 焦裕禄精神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每一位党员,都要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守正创新,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