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灵杰的头像

赵灵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1/25
分享

重读袁隆平的《我的两个梦》

整理办公室时,看到一张《人民日报》,报纸是2019年10月25日的,这张报纸的大地副刊上刊载了袁隆平《我的两个梦》的文章。

忽然想起,这是自己三年前读到这篇文章时特意留下的。当时就被袁老的两个梦深深打动了。

他“禾下乘凉梦”的实现是对当今中国进入小康社会的总结,他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一位人民科学家代表中国向世界的庄严承诺,更是一位功勋老人的历史担当和不懈追求。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缺衣少食的年代,感觉能吃顿白米饭,是做梦都在想的事情。每到过年才可以喝上几顿大米汤,吃到汤里的几颗大米时的感觉,至今还记忆深刻。

现在,看到超市里的物品琳琅满目,挑什么,买什么,选择的余地真是太大了。中国人的饭桌上,菜篮子里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不敢想象的美食佳肴,可以随意挑选、享用。

对于这些变化,年轻人体会不到,但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是深有感触的。

倍加珍惜如今这美好生活,是我发自内心一种满足感。对那些为中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是我真心实意的敬仰。

袁老离开我们转眼一年多了,重读他的文章,不仅是如我一样的普通老百姓对先生的无比感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对先生的永远怀念。

祖国是袁隆平的筑梦基石。

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每个人的梦想溶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中去,才能更加的朝气蓬勃、高光出彩,才能成就各行各业的英雄和模范。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无疑是在新中国、红旗下成长起来最耀眼的超级明星之一,他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幸运和福分。

袁隆平从农校毕业后,就立下誓言,下定决心,要解决中国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再挨饿。袁隆平踩着时代的节拍,蓬勃向上的中国给他搭建实现农业报国梦的舞台,日益强盛的神州沃野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

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当时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研究中心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多台先进仪器。

有了国家的强大后盾,才有科学家研究与工作的基石。但科学的道路上决没有坦途,袁隆平和众多科技工作者一样,心中有大梦,有高远的目标和追求,他们才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能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才能沿着崎岖的小道永攀高峰。

在后来,袁隆平一刻也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他开创性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不仅是他带领的团队的成功,也是新中国各项政策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巨大成就。

人民是袁隆平逐梦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袁隆平也被迫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在这期间,他看到沿路举家逃难的同胞,和荒芜的田野时,内心总是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农学,爱上农业,还讲出大道理,最终说服父母亲人。

大学毕业后,他接受国家分配到农校任教。农校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临行前袁隆平想,只要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没想到,他去了不久,就碰上新中国最困难时期。这让年轻的袁隆平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这么大,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他要为中国人吃饱饭而努力,要立誓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奋斗终生。

之后的几十年里,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审时度势,确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目标。他的初步目标是先追求高产,先解决全国人民的饥饿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他们开始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近5年又突破每公顷16吨、17吨的目标。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仅4.61吨,而中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达7.5吨,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不可否认,之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所以杂交水稻把产量摆在优先地位。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所以,他要改变思路,提出既要高产,又要优质。

袁隆平始终觉得,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时刻警惕。历史也无数次告诫中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提高粮食的产量。

回望袁隆平的一生,他的惊世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责任担当,更是各行各业的民族英雄们永远心系百姓,永远为了人民的奉献一切的共同本色。

世界是袁隆平追梦更大的舞台。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袁隆平的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

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却是,全球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还非常有限。发展杂交水稻不仅有广阔的舞台,更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倘若全球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稻,按每公顷比常规水稻增产2吨计算,则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多人口。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不仅能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还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是袁隆平的梦,更是当今强大中国的历史担当。

为实现这个梦,他们一直在努力。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们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袁隆平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目前,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众多国家实现大面积种植。他常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他的杂交水稻是中国送给去世界最重、最贵的礼物。

荣誉是袁隆平播梦的收获。2021 年 05 月22日,91岁袁隆平的走了。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这是中国给他的最高褒奖。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面对全球粮食危机,中国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海外人士说,袁隆平的研究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这是袁隆平为世界人民消除饥饿,做出最有力的中国式回答。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当看到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时,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这是世界人民对他的永远怀念。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他和他的国家,做到了!

如今,先生虽然走了,但袁隆平星依然时时在高空闪耀,它会永远照亮中国,温暖世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