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到高铁站,本来打算和邻居蔡老师一起坐公交车前往。同事王老师来电话,说她男朋友开车送她,正好路过小区门口,可以顺路把我们捎过去。王老师的诚恳相邀,也不便推辞,我爽快答应,很是感激,留在心底。
一大早,我们仨早早等在小区门口。
此次南行研学,大部队几乎倾巢出动,大家订座同一趟高铁,因此早上卡着这个点,陆续出行。看到我们在门口,几个同事停下车来,给打招呼,邀请打乘他们的便车过去。
因为早和王老师说好了,不能来回变更,赶紧说有车接,寒暄几句,让对方先过去。
虽然是短短的一句问候,彼此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友善一句话,温暖在心里。
同事,志同道合,共同事业追求的人。一群普通人,平时忙忙碌碌,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在教育战线,见面也只是点头示意问候,其实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只是没有当面说出来。
今天看到我们,停下车来,邀请同车前往,不也正和平时一样,大家在一起工作,一句善意的提醒,默默的支持,都是在替对方考虑,尽量不给彼此添麻烦。
姜老师的爱人,还专一把车停靠路边,下车来,请我们搭他的便车。
还是坚持说有车接,他笑着说,“赵老师,跟她说一声,来吧,坐我们车,谁车不一样吗?”
看着他热情的样子,我真有点不好意思回绝。
和姜老师一样,前面好几辆车也都是家人亲自送行的。是啊,一个好汉三个帮,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儿,大家能一心铺在工作上,就是背后有一群默默支持的家人和朋友。
没有亲朋的关注和鼓励,我们又怎么能年年出色地完成单位领导交给的任务呢?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在暗暗努力,站好自己的岗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教育成为洛阳的窗口,让一高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名校。
说话间,王老师的车到了。我们赶紧上车,一路顺风,到了高铁站,正好卡着点,乘上开往南京的高铁,飞驰前行。
身边的同事突然问起一个问题,高铁那么快,为什么我们看到窗外的景物没有那么快呢?
问题一出,邻座的几位同事几乎同时放眼窗外。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乘高铁看到前面速度仪表近300Km/h的车速显示,而乘客为啥从车窗里看速度却和火车差不多?
瞬间,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老师们爱讨论学习的习惯,这时又表现出来。
原来这里面学问还挺多的。
为啥高铁窗外景物速度和火车差不多呢?原来高铁车窗上装着“车用安全玻璃”,是一种夹层玻璃,在两层钢化玻璃中间,夹有一层PVB胶片。
这种玻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没有光畸变,能真实反映景物形态与运动状态,视觉非常清晰。光线透过玻璃均匀折射时给肉眼一种“减速”感。
其实这种现象还与看风景的视角有关。
顺着列车前行方向看风景的角度趋向于零度,这时角速度变得很慢,这也是高铁座椅为啥不倒坐的原因,因此乘客感觉到的速度慢。
另外,由于高铁线路大多建在桥上,近处没有遮挡物,车窗视野大,远处景物可视时间长,角速度很小,因此会有开得慢的感觉。
参照物离的越远越显得慢。高铁近距离都比较空旷,参照物都比较远,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近距离就会有路牌什么的。
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发言,我的又一次陷入沉思。
这几年,举国上下推行的新课改,不也正像让学生开始搭乘高铁一样吗。
快节奏,大容量,广涉及的大单元 任务式教学,也像为我们安排一次远距离研学,目标任务很明确,选择高铁就是高效、省时、快捷的交通方式。
现代课堂教学,需要改革。科学高效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互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讨论,脑洞大开,完成一项项学习任务,如透过高铁窗口,眼前的美景虽然高速众多,但乘客却什么也感觉不到差别。学生们在新课改情景下,不但解决了知识向能力的快速迁移,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关,其实它们内在的本质规律是相同的。
一次普通的出行,无意中得到很多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常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你未必在意,其实周围的人都在无声的陪着你,支持着你。在这么一个平凡而又充实的单位中工作真好。
平时多与同事们的交流,是一件愉快而又不断学习进步,取长补短的好事儿,是我的最爱。弄懂了高铁的车窗原理,也如是我们的新课改,课堂如是一扇窗,透过它,看教学,教学生,也是一条当下不得不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广开思路,进行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必然出路。(南京五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