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光忠的头像

张光忠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9/07
分享

大美龙泉山赋

大美龙泉山①赋

华夏名山,古今仙壤。两条崇岭,疑龙戏珠;三面环湖,似水浮象。自西向东而十八里,夹道行仁;相依互拥二三重,看波回荡。山生玉马,千木葱茏;岭隐云龙②,五峰雅昶。

且夫仰慕清泉,水味甘而人喜;遥瞻秀壁,山色艳则名归。逸休之所,漫探之谜。相国开基,造群阁而分八面;李奚凿地,得二泉则有东西。栉比鳞次,衔日映辉。东井冒气则晴,灵验兮;西井生烟则雨,好奇也。经百代以峥嵘,人文世载;沐千年之风雨,圃景花蕤。

观夫牌坊旧踪之隽,气势参天;江夏典故之多,词锋有度。玉刻凤龙之柱上,驾雾乘风;金书文字以门前,彰明较著。天马峰下,玉砌方城;昭园景中,金镶汉赋。白壁浮雕,青桥栖户。示建筑之古韵,刻字立碑;彰人生之功德,栽花植树。殿堂虽塌,九龙头尊;柱栏依存,一方砖堵。牵心景,分点而开;入望冢,依山而布。北京有之十三陵,武汉有之九王墓。

况夫婆婆树之凸根,九龙赴会;石碑亭之遗韵,三介③迎宾。欣谈净心吉土,仰望舒叶卷云。四月花放,十月果珍。瑰奇独树,江夏一盆乎!望草木深,柏松健。碑字真,志文赞。樊哙像高,将军冢显。左手持盾而目炯炯;右手握锋而剑灿灿。舞阳侯而救主,大显英豪;鸿门宴之论功,当机立断。

     稽夫泉灵市古,池大莲浮。朱门卜居,墨客漫游。八家望族,不约而同;八代楚王,择邻以休。桃源世外,骚子茶头也。故得三龟鼎立,双目全收。有残有整,可叹可眸。九王陵,陵陵比美;十二景,景景争幽。靠山之亭,桩桩艳;临水之榭,处处牛。 是故灵泉寺幽,天波亭美。金宇阴深,玉宫俊伟。可藏万木之香,可纳千山之翠。蓼萼堂异,雨晴井谜。听松名阁,岸子听涛;含山名楼,月儿映水矣。万卷书阁,万象包罗;白云阿亭,白乌④作对。秋风之岸,一岸活水则塘清;春露之亭,半亭罩烟而柳醉。珍珠塔下,水之溶溶;紫萼园中,花之比比。

嗟乎诗乡记,福地争。八朝将相之居所,九位王公之寝陵。太祖而夸山好,道宗且言山灵。李奚曾泰搭之书阁,芸臾如筠⑤造之风亭。旺族寻处而畅语,诗家造句且动听。 乃知游春夏图,冬景山夜⑥。昔有诸子以皆歌,今有文人而共写。山是魄,苍皓名达;水当镜,圆明牵惹。难分栖鸟以寄芳名,与看游人而增视野。来赋龙泉山,尽倾江夏画。借如:

   “山静云生石,水清月满川。                     邻鸡声喔喔,寒雁影翩翩。”



依《词林正韵》

【注释】

①龙泉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古称江夏山、灵泉山,因有清泉潭而得名。自古这里被视为山环水绕、湖山钟秀、林泉幽穆的“福地仙壤”。历史上一些帝子龙孙、文臣武将、骚人墨客,被这里的美妙山水所吸引,视之为“世外桃源”、“诗乡福地”,纷纷迁来灵泉幽谷居住。唐朝江夏王李道宗修造了“紫萼园”、“珍珠塔”,宰相李蹊修造了“万卷书楼”,北宋文学家张芸叟修造了“含山楼”,元观文殿相国沈如筠修造了“秋风亭”,明户部尚书曾泰修造了“玉书楼”、“听松阁”等。在这7平方公里的环山盆地上,各种园林建筑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西汉开国功臣舞阳侯樊哙封地在武昌,死后即葬在龙泉山天马峰下。长眠于龙泉山的有明代的藩王,晋代荆州刺史陶侃、唐江夏王李道宗、宰相李蹊、北宋知枢密院兼侍讲冯京、元宰相沈如筠等历代名臣14人,可谓风水宝地。被称为“三龟九寝十二景”。

②玉马、云龙:指龙泉山的主要山峰。即玉屏峰、天马峰、龙嶂峰、笔架峰;云山、大龙山、二龙山等。

③三介:三龟。即楚藩王前三代昭、庄、宪三寝墓碑下雕成赑屃的石座。

④白乌:带白色羽毛的鸟。

⑤芸臾、如筠:宋诗人张芸臾、元宰相沈如筠。

⑥游春夏图,冬景山夜:指古人赞美龙泉山的诗。即张天佑《灵泉游春》、明黎淳《龙山消夏图》、唐李奚的《灵泉山夜》、明张祥的《灵泉冬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