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还羞冷月的头像

还羞冷月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14
分享

红薯南瓜粥

小时候,到了冬天,我们的早餐大部分是红薯南瓜粥,金黄金黄的红薯南瓜配上白米熬成粥,香气四溢,软糯可口,回味甘甜,是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不够吃是很正常的现象,农村家家户户都是从秋天开始就囤些红薯、老南瓜等来补充,是我们冬天的储备粮之一。

早上起来,母亲去学校辅导早读,因母亲是老师,我们享受“特殊待遇”,不用去参加早读。我便从仓库里提一篮子红薯,拿个木盆,到井边开始洗红薯。挖回来的红薯是不会洗的,因为洗了容易坏,所以都要等到煮的时候才洗干净。后来我看到很多地方都有红薯窖,挖了红薯放进红薯窖里,可以保存到第二年春天。我的家乡没有红薯窖,都是把红薯、南瓜等放进仓库,仓库就是厨房的二楼,一把移动木梯子连接楼上楼下。我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要把红薯放在楼上,这样爬上爬下多不方便。母亲说因为南方天气湿冷,厨房每天烧火做饭,楼上很干燥,存放着不容易坏。

天气冷了,吐出来的气都是白色的,井水刺骨,旁边的草叶子上挂满了霜,晶莹剔透,田里的水也已经结冰,像玻璃一样透明,中间还夹着些稻草。一边洗一边往手里哈气,洗完红薯,手变得通红通红的,回到家里开始做早饭,接着切猪菜、煮猪潲、喂鸡等。

慢慢地,太阳从东边升起,朝霞映红了天空。弟弟妹妹们起床了,小狗欢快地在坪地上跑来跑去,母鸡也唱着歌到草丛中觅食,虽是冬天,场面看上去却很是热闹,充满着生机。白色的炊烟弯弯曲曲的和天空中的云彩汇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农村做的是捞饭,水在大铁锅里烧开后,把大米放进去煮到半熟,然后捞出来放进甑里再蒸一次,中午和晚上的饭都有了,大部分人家都是加上细条的红薯干一起蒸,这样可以节约大米。早餐就是把米饭捞出来后的米汤加上红薯南瓜一起煮,红薯最好吃的是那种黄心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收藏水分少了,会更粉糯香甜;老南瓜经过收藏也金黄金黄的泛着光。把红薯南瓜切成小块放进锅里,再撒点盐,这样熬出来的红薯南瓜粥虽然大米很少,但米汤浓稠,红薯和南瓜的香味熬出来后,口感特别好,软糯香甜,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熬上一锅浓浓的红薯南瓜粥,红薯粉糯,南瓜甘甜,白米清香,一碗粥下肚,驱散了冬日的寒冷,填饱了肚子,迎来了一天的希望。可老南瓜不好储存,只能吃一段时间,春节过后就只有吃红薯粥了。但红薯粥少了南瓜,就像咖啡少了伴侣,口感总是不够纯厚,香味不够浓郁。

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粮食经常不够吃,秋收后母亲会把部分稻谷拿去和村里的单身汉换红薯,他们是青壮年劳力,又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很愿意拿红薯来换我们家的稻谷,好像一百斤谷子可以换一百五十斤红薯。到开春时基本上没有大米了,我们差不多一整天都吃红薯,有时加点野菜,勉强能吃到早稻收割。记得我在聚友的时候写过一篇博客叫《半碗米饭》,记载的是儿时的一件小事:家里兄弟姐妹多,饭不够吃,但我们却总是互相谦让,都装作自己吃饱了,推来推去,最后留下半碗米饭谁都不肯吃。

我读初一的时候,父母平反回到了城里。在城里每天早上都能吃上白米稀饭,但那米是陈米,熬出来的粥一点也不好吃,米汤很寡淡。这时候,我倒是怀念起南瓜红薯粥了。可那时候市场经济不发达,红薯也不算正儿八经的粮食又不是菜,市场上没有卖。渐渐地,红薯南瓜粥就淡出了我的记忆。

九十年代初期看过一篇文章,一位台湾老兵写的,他说在台湾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早餐店,早餐种类丰富,可就是找不出一家熬白米粥的早餐店,他时常怀念家乡的白米粥,熬出了米油的香味,熬出了丰收的喜悦。一碗白米粥,写满了乡愁。

我也很怀念小时候的红薯南瓜粥,可早餐店里不会卖这种低档的早餐,就像老兵在台湾找不到白米粥一样。台湾老兵找的是乡愁,我找的是儿时的味道。

1999年,在我怀孕的时候,特别想吃红薯南瓜粥,觉得那香甜可口的红薯南瓜粥就是人间美味。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季节性的食物随时都可以买到,老南瓜也一样,只是红薯仍然要到深秋才有。在离我家不远的一个早餐店,就有南瓜粥。可是,总是匆匆忙忙的赶时间上班,尽管每天都从早餐店门口经过,闻着那诱人的香味,却没有时间去吃上一碗。到了周末,又想睡一下懒觉。所以,一直到女儿生下来,都没有去吃一碗我心心念念的南瓜粥。也许是因为它里面没有放红薯吧,所以我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去吃。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偶尔和朋友说起红薯南瓜粥,可他们都说没有吃过,很好奇地问我:这样煮出来的粥好吃吗?他们只吃过南瓜粥,从来没吃过红薯南瓜粥。

有人说,小时候吃多了的东西,长大了就不会喜欢吃了,因为那个时候是不得不吃。特别是像红薯一类的,容易引起胃酸。可我却不一样,每次想到那软软糯糯金黄金黄的红薯南瓜粥,就垂涎三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