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爱华的头像

张爱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0
分享

离乡千里,母亲的异乡情缘


张爱华

六十年代时,母亲在随父亲支边到德宏前期,到图书馆查看,并了解了一些关于德宏的知识。公元前425年,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先民以“勐掌”(汉译“乘象国”)为中心形成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勐掌”就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乘象国”;“勐达光”就是《华阳国志》、《后汉书》等古籍记载的“哀牢国”。今德宏州属其中的一部分。傣语“勐”意为“地方或国家”,“掌”意为“大象”,“勐掌”即“大象之邦”或“大象之国”。汉朝(东汉)时期,“诏达光”(哀牢王)贤栗率“勐达光”(哀牢国)各部族归附汉朝,“勐达光”(哀牢国)成为汉朝的附属国。并开辟了古南方丝绸之路,至此成了华夏民族不可分割的一分子。1956年12月16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贺龙副主席和缅甸的吴巴瑞总理出席了在芒市召开的中缅两国边境人民联欢大会,承载着这一切盛大活动的历史意义的--芒市,一时间成了全国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地方。从报道上看,这里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傣族姑娘温柔的舞姿,缅甸友人又白又大的包头,遍地是孔雀、大象、和菩提树等等。当时母亲还有个误解,认为芒市的“市”和重庆市的“市”一样,是城市等级的定位,它在遥远的滇西南,紧靠着缅甸。自从德宏和平解放以来,五种世居少数民族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与汉族互帮互助,德宏是一个多么美丽富饶的地方啊!

就这样,母亲是带着仲景来到了她盼望已久的芒市。但是当母亲真正看到了现实中的芒市时,一时竟傻了眼。母亲告诉我,当年他们初到芒市时的情境,下了车除了车站是小平房,门口有个卖洗脸水的外,到处都是茅草屋,与当时传遍大中国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所唱的,和书上描写的神秘的“乘象国”是两个样子。他们一起来的知青不甘心地在芒市沙石路面上寻觅着,终是找不到一丝现代都市的踪影,除了百货公司、电影院、医院和州政府以外,基本上没有砖混的钢筋房屋,他们每个人眼中都充满了失望。其实,芒市它不是一个“市”,行政区划上是由潞西县管理的一个镇,从建设上来看,只能说是一个规模大一点的村庄,哪里是什么“大城市”!

还好热情好客的芒市少数民族同胞,端出各式各样的亚热带水果,给这些素不相识的支边青年们吃,好多都是母亲他们在北方从来没有见过水果,过后母亲才晓得那天吃的水果名字有翁几果(番木瓜)、缅桃(番石榴)、菠萝等应有尽有。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水果,母亲他们这些知青感谢的话早都说了一大堆,那次的经历让我的母亲记忆犹新,以至于现在提起来初到芒市时,还热泪盈眶。母亲当年可以算得上是知识分子,有文化的人,在单位人人都敬重她。因为父亲是军人加之当时德宏的地理环境又特殊,常年奔波在边境上的村寨进行宣讲工作。才二十多岁的母亲经常独自一人在家,于是单位里的同事下了班后就带着母亲去周边的寨子里玩,感受傣族寨子里的民风民俗,教母亲如何在塘石路上骑自行车去法帕泡温泉,让母亲暂时忘记离乡的愁绪。

渐渐地母亲也认识了很多少数民族朋友。而和母亲最要好的是一位傣族朋友,她叫方思艳。听母亲说方阿姨年轻时长得可好看了,典型的傣族小“卜哨”温柔又善良,脾气又好人又勤快,在生活上帮了我们一家不少大忙。在六十年代,方阿姨家兄弟姐妹有六个,方阿姨又是老大,生活不是很富裕,正好母亲是北方人吃的是面食,而芒市人又不爱吃面,于是母亲就用一斤米换两斤面吃,结余下来的粮食就送给方阿姨家,帮助他们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方阿姨家有两个弟弟,个子又高,人又长得帅气。方阿姨经常带着他俩来找我母亲玩,母亲爱看书,每次他俩来母亲都会找适合他们读的书给他们看,并跟他们讲书中的各种知识,他们因此也知道了很多他们不知道的知识。母亲常常还把她最喜欢看的书借给他们看,让他们也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中,他们遇见不懂的或是不能理解,他们也会主动请母亲来帮忙,母亲会又热心又仔细地一一解答。在母亲的帮助下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好了。后来大方叔叔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小方叔叔还当了医生。方阿姨也找到了对她很好的丈夫,方阿姨家生活渐渐地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母亲在生下大姐之后,把外婆接来了芒市,而父亲长年累月地在外面工作,接着我们姐妹四人的出生,随着人口的增多,相反,母亲的日子过的日愈艰苦。再后来,母亲又随着父亲的调动,离开了芒市到了梁河。一次方阿姨出差到梁河来到了我家,才发现母亲的困境,听大姐说,从来没有过方阿姨发过脾气,那一天她发了很大的脾气。再见到方阿姨时,她带来了很多我们小孩子爱吃的糖果,包裹着糖果的五颜六色的漂亮糖纸,至今我还一直压在我的小书里呢。大方叔叔从部队上转业回来后在政府机关工作,知道母亲的生活的窘迫后,经常到梁河出差时就给我们带来了塑料凉鞋或是崭新的衣服,四姐妹那时最喜欢的就是大方叔叔的到来。

从小三姐体弱多病,经常生病,记得有一次三姐生了一场大病,在县医院怎么治也治不好,妈妈急得只落泪,正好大方叔叔在梁河出差,听闻后连夜用他专用的吉普车把三姐送到州医院里,交给小方叔叔,在小方叔叔精湛的医术、仔细的照顾之下,不几日孱弱的三姐很快就能下地活动了。那时小方叔叔刚结婚不久,想着母亲一人带着四个孩子,很是不容易,就执意来把三姐留下来,做他家的干女儿,等长大了再让三姐回家。可是倔强的母亲,谢绝了小方叔叔的好意。小方叔叔非常尊重母亲的决定,但是只要三姐和我一放假,他都会把我和三姐接到芒市来玩,带我们去图书馆看书,每次离开芒市的时候都买很多故事书让我们带回家。三姐很喜欢小方叔叔的白大掛,一次从小方叔叔家回梁河的路上她悄悄地告诉我说,她长大了也要像小方叔叔一样当名优秀的医生。后来三姐实现了她的愿望,当了一名云南省优秀的眼科专家。

时间飞逝,当年的小不点们都长大成人,在方阿姨一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都走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生活也有了质的改变。我也从梁河来到了芒市工作,那时每次到小方叔叔家的时候,坐车需要走一天的时间,从腾冲经团田,在团田吃过午饭,再过龙陵才到芒市北站,一到北站小方叔叔就早早地等候在车站门口接我们了。现在母亲、方阿姨和方叔叔们都已退休在家,儿孙满堂,幸福地享受着晚年生活。自从梁河到芒市的新公路通车后,从梁河到芒市只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于是每到休息日时,我开着我的小爱车载着方阿姨和方叔叔们到梁河和母亲小聚或是载着母亲到芒市和方阿姨和方叔叔们小聚。

昔日母亲和方阿姨她们住过的当年算是最好的那排土基房子还在,只不过已是杂草丛生。斑色路上的小礼堂,依旧还留着母亲和方阿姨、方叔叔们年青时的快乐笑声。小礼堂外面的古榕树见证了母亲和方阿姨他们一家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我们小的一辈人之间,我们同样也建立了深深的亲情友谊。其实在德宏有很多家庭也和我们一样与当地的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地相处,快乐的就像一家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个德宏特殊的地域里,各民族互帮、互助、互爱、互敬,我们的祖国如同一棵强壮的大树,而我们每个民族就如大树上的枝条永远也离不开这棵大树,因为枝条的茁壮成长,才让祖国这棵大树更加繁茂、更加昌盛、更加富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