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爱华的头像

张爱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2/08
分享

卸下红装换戎装 ——我的抗疫随笔

战争年代,“不爱红装爱戎装”的女子数不胜数,但对于和平年代的大多数女子来说,姹紫嫣红的“红装”才是她们生活的底色。曾经,我也是爱“红装”的女子,喜欢多姿多彩的“红装”生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惯常,也打乱了我原本舒适恬淡的“红装”日子。因为,我不仅仅是一名女子,同时也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守土有责,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于是,我卸下红装,穿上迷彩服,毅然奔赴边境第一线,每天站在卡点上巡逻、执勤,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守边人。

一直以来,中缅两国人民友好往来,胞波情谊深厚,国境线两侧一派和平安宁。国境线是由一块块界碑串起来的线条,没有天然屏障,多以竹棚、村道、水沟、田埂为界,一寨两国、一井两国、一桥两国的现象司空见惯,田野阡陌相连,鸡犬之声相闻,国境线两侧村寨里的老百姓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儿童同在一所学校上学,通婚互市,和睦相处。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原本平静无虞的边境线,当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境外疫情却呈蔓延之势。2020年9月以来,发现多起境外输入性新冠感染病例,导致边城瑞丽市两次“封城”,边境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守边,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

面对“压倒一切”的任务,无论男女,无论老幼,也无论职位高低,没有人讲客观、诉难处,也没有听到过半句怨言,人人无条件服从安排直奔前线。在守边的日子里,条件艰苦我不怕,蚊虫叮咬我不怕,风吹日晒我不怕,病毒感染我不怕,亡命之徒我不怕,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80多岁的老母亲,母亲常年跟我生活在一起,我去守边后,只好将她独自留在家里,借助手机遥控监护她的日常起居,但她耳朵听力不好,加上执勤点信号时好时坏,经常和母亲联系不上,让我心急如焚。在外地上学的女儿,十分担心外婆的这个状况,便从网上购买了一台“小度”,通过“小度”随时可以观察到她婆婆家里活动的情况,解了燃眉之急,让我安心为国守边。

在值守点,有一大片香蕉园。夜色中,透过薄雾放眼望去,上百亩的香蕉地里沉甸甸的香蕉把香蕉树都要压弯了,蕉农们为了让香蕉健康成长,给一串串香蕉外面加穿了一层层蓝色薄薄的外衣。香蕉树叶子就像一把大大的芭蕉扇,微风轻轻地吹过,香蕉林就像一群美丽的“仙女”,挥舞着长衣袖,扭动着身躯,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真迷人啊!“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如此美妙的夜景,我怎么能错过呢。借着月光,提着防身棍,慢步在香蕉林间,好不惬意!走了大约两三百米后,一阵微风吹过,套在将要成熟的香蕉上的蓝色外衣,随风而动,发出“嘘嘘嗦嗦......”的声音,乍眼一看,就如同一具具没有头颅的尸体,一排排高挂在香蕉林里,全身寒毛“吱溜”全竖了起来!此时此景,再也没有那些诗情画意的场景了,全副武装的我,内心毕竟还是一个“红装”女子。

“瑞丽”这个柔软的名字,傣族名字“勐卯”,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雾起的地方”,只要有雾那就是极浓的雾,让整个坝子都盖上一层厚厚的浓雾,几米以外的高大的凤尾竹也只露出几丝弯弯的尖儿来。其实,需要通过边境卡点的人,也并非全是偷渡的亡命徒,也有一些往来于国境线两侧的边民“亲戚”,碰到这样的“亲戚”,我们守边人的态度也跟瑞丽的晨雾一样“柔软”。某日,我正在值守点值守,突然从浓浓的晨雾中走来几个人,警觉的我感觉到这是一群外籍人员,和我一起值守的同事迎上去拦下了他们,等他们聚在一起,我数了数有9名外籍人员,分别是缅甸籍的傣族、德昂族,除一对母女,其余都是十七、八岁到二十多岁的年青小伙子。同事用傣话与他们交流,示意让他们停下来办理相关出境手续,我则打电话给边境警察,请他们到点上来处理。在等待警察到来的时候,我和同事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给他们每人递上一杯热水,又给每人泡了一碗方便面。直到警察来了,我俩相互对视了一下,轻轻舒了口气,提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还好善良的我们遇到了善良的他们,9名缅甸人积极配合着警察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出边境。他们走出边境时,还不时回过头来向我们挥手,直到消失在浓雾中,让我好好感受了一回浓浓的“胞波情”。我期待着,这颗“柔软”的小种子,经年之后,定能长出“胞波”参天大树。

昔日繁华的边城瑞丽,在“3.29”疫情发生后按下“暂停键”。危难的时刻,我再一次派往瑞丽市参加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任务是到瑞丽市勐卯镇芒令村允井村民小组开展网格管理工作。到了允井村后我才发现,这里是离缅甸最近的村寨,淌过瑞丽江就是缅甸的木姐市。在允井村的每一天,我积极配合村干部,不厌其烦开展舆情引导、防疫宣传、人员排查、信息登记、动员核酸检测和接种疫苗等工作。有些村民、缅籍人员听不懂汉语,我就连比代画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动员村民参与疫情防控,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协助村支部书记建立允井村党组织的联动体系,构筑起一道联防联控的群众防线,允井村的党旗飘起来,党组织动起来,村民跟上来。

后期,因工作的需要,我被抽调到芒令村委会协助工作,每天依旧穿梭在村民和缅籍人群里,更直观地感受到疫情的复杂性、严峻性,半点也不敢掉以轻心,咬紧牙关做好每一件工作。深夜,同事拖着疲倦的身躯,悄悄打开房门,用最轻的动作打开电脑记录她们组一天的工作情况。清晨,我努力睁开惺忪的眼睛,为不影响晚睡的她,摸黑穿好衣服,整理好行装出发。几天下来,虽同住在一起的好姐妹,却如同“陌路人”一般。疫情虽然暂时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这座城市努力,因为我们只有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才能守护住这座城以外更多的城。

算下来,我在抗疫一线整整呆了120多天,看似风轻云淡的120多个日夜,每一天其实都如同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天都面临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每一天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所幸,这个风险我战胜了,这个考验我挺住了。我坚信,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那时,天空和大地,依然美丽如初;那时,生活,终将回归多姿多彩的底色,日子,终将回归舒适恬淡时光;那时,我将卸下身上的“戎装”,换回姹紫嫣红的“红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