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爱华的头像

张爱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2/16
分享

早内村的幸福生活

德宏,六月的天如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露着笑脸的天顿时就阴云密布,夏日里热闹纷繁的大地立马就沉寂下来,蛰伏在树林里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整个山林都是静悄悄的。地上没一丝风,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山顶上铺过来,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只是还没有打雷。当听见从远方的天空传来阵阵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时,眼瞅着一场雷电暴雨很快就要到来了。

然而,这时候早内村在县城兽医站工作的苟有生正光着上身,挑着担行旅紧忙紧忙地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几乎是跑着向自己家里走去。从县城兽医站走了几十里路回来的,此刻的他也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汗衫和那件他很舍不得怎么穿的外衣提在手里,匆匆忙忙地就进了村子,绕过村子口那棵大青树,踏上石阶,就望到了自己家门。他刚站在自家门口,就听见外面传来一声低沉的闷雷的吼声。

他父亲正赤着脚片儿坐在堂屋火塘边,脚边还放着没有收起的农具,一只裤腿高卷着还没有放下,一只手则悠闲地抽着旱烟。他母亲刚用小矮桌把饭端到火塘边,现在正在向火塘边往里添加柴火,让火燃得旺些,煨在火塘边上是父亲干活回来最爱吃的德昂酸茶。虽说是六月,但在山顶上只要一下雨,气温骤降,冷得有点像初冬。

老两口见儿子回来,两张皱巴巴的脸立刻笑得像两朵花,他们非常庆幸儿子能在大雨来临之前赶在进了家门。同时,他们也有些疑惑,现在不是过年过节,也不是星期天,儿子怎么就回来了,还挑着个担子。不过儿子回家,总是件让老两口高兴的好事,老父亲立刻凑上前去,接过儿子肩上的担子,让儿子坐在自己身边。他欢喜地看着儿子,嘴张了几下,也没有说出什么来,老母亲赶紧转身到灶房里拿来碗筷给儿子,又从柜子里找出两只鸡蛋,开始张罗着给儿子炒鸡蛋。

一道闪电打来,几乎把整个窗户都照亮了,接着,像山崩地陷一般响了一声可怕的炸雷。外面立刻刮起了大风,小树枝把窗户打得啪啪响,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村口的那棵大青树被风吹得呼呼....响,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屋外的混沌声,丝毫没有影响到苟有生吃饭,好久没有美美地吃母亲做的饭了,一小碟“鬼火绿”里小米辣的作用,让他的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都顾不得去揩。父亲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只顾得看着儿子大口大口地吃着,竟忘了自己吃了。他母亲身子佝偻着守在饭锅边为儿子加饭,时不时用围裙擦擦手,和老伴一样只顾得笑嘻嘻地看着儿子,优秀的儿子在县城工作,那可是早内村里的骄傲,也是俩老的骄傲。

吃饱饭放下碗,苟有生接过父亲递过来卷好的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出去这几年,外面的饭再好吃,抽的烟再好,没有家里的饭好吃,也没有父亲卷的烟好吃。母亲依旧收拾好后,安静的坐在父亲身边,听父子俩聊天。苟有生把烟灰在火塘边上磕掉,又接过父亲递过来的卷烟,吸了一口,转过身背对着母亲,小声地对父亲说:“这次来了,我决定不走了,城里的工作我辞了”。父亲抽着烟的手,猛地颤了一下,烟灰随着颤动掉在了衣服上,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外面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房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火塘边上躺着的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直到烟燃到尽头,父亲才惊得赶忙把烟头,扔进火塘,“哦...”了一声,又颤抖着手四处摸索着找烟袋重新卷烟。母亲刚才没有听清,只感觉这会子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重,在母亲的思想里男人的事情,男人自己解决,女人是不能多嘴的。父亲重卷的烟没有递给苟有生,而是自己点燃了,大大的吸了一口,然后吐出一团浓烟,透过浓烟,父亲重新再看了一眼儿子。父亲知道儿子是个有主见有责任的人,他既然作出了的决定,那一定是他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多说也无用。

夜已渐深,父亲拍拍身上的烟灰,对儿子说:“不早了,先睡吧!明天还有很多地里的活要做呢!”,那一夜,对于苟家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早晨,苟有生醒来时,父亲的屋子里还没有什么动静,本想着再躺一会,还是起身穿好衣服,紧紧脖子上的扣子和腰带,摸索着下床穿上鞋,不想点上那盏油灯,怕惊扰到父亲。转到厨房,摸索着把昨晚上吃剩下的冷饭用竹饭盒装好,从门后面拿了把锄头,把砍刀别腰间,顺手再拿了顶笋叶帽子。天才擦擦亮,苟有生已经在自家山地里干起活来了,先是把地里的矮灌木砍倒,顺齐了放在一边,扯来树藤把它捆好,回家带回去给母亲当柴火烧。大点的树,如果是在地的中间,就把它砍倒了,计算着在旁边搭一个山里农家人干活干累了休息的窝棚。

中午,看着自己整理出来的一小片地,厚厚的腐质物让地变得黑油油的,感觉到脚上那松软的泥土散发着芳香,苟有生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闻着这熟悉的味道,他得到了一种莫名的满足与幸福感,那是在兽医站工作这几年来,从不没有过的感觉。找了个有树阴的地方,坐下来打开竹饭盒,就着母亲腌的腌辣,大口大口的吃着,吃完便躺在地上睡了一觉,土壤里的养分渗透到他的身体里,修复着他劳作而酸痛的四肢,滋润着他整个肌体,醒来便又有了使不完的劲。

当夜幕降临时,太阳滚动着落到那边山时,天上连一丝丝云彩也没有了。苟有生跨进了家门,感到筋骨像散了架一般,浑身酸痛,但他心里却是乐滋滋的。放下农具,再把柴火堆好,直走到堂屋火塘边坐到父亲旁边。今天父亲就在家边的地里干活,回来得比往天早一些,这会正凑着火塘里的火点旱烟,火塘上,母亲架着的锅里发出欢快的滚动声,空气中散发着一阵阵鸡肉的香味。就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父亲看着他坐下来,又摸过烟袋揪出一小撮旱烟丝,放在一张小方形纸条上,裹成喇叭状,揍到嘴边快速用舌尖上的口水打湿贴口处,粘贴好后递给他,伴着父亲的口水,美美地吸上了一大口,与父亲交流交流一天的劳作。母亲从厨房盛来饭,父子俩就着火塘上屯着的鸡肉,吃得大汗淋淋。

也是许久没有干地里活的缘故,一天下来他的手上打了好几个水泡,晚上睡觉时,他悄悄地在家门口那株仙人掌上选了一棵大点的刺放在床头,这会就着微弱的油灯光,忍着痛用刺一一把水泡挑破,挤出略带点黄色的黏稠液体,使尽甩甩手这样能减轻点疼痛,躺下床来一会就不觉得手痛,竟睡将过去。几天下来,苟有生晒成了土壤一样的褐色,坐在地上就像一个泥巴塑的人。

早内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是三台山德昂族自治乡出冬瓜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听村名还以为是当地少数民族村子,其实它是一个汉族居住的小村子,在外面还有一个小村子叫早外村。原来的早外村为汉族与德昂族聚集居住的村寨,地点位于大岗坝往北“早外”坡头。“早外”为德昂语音译,意为“山神之地”。后因经济发展需求,将该村分为两个村寨,德昂族群众向北也就是向外面迁出,迁至现在的寨址,沿用“早外”作为寨名,汉族则留在大岗坝附近,称之为“大岗坝”村,而后因同一村分成两个寨,干脆改名为“早内”。

靠山吃山,是早内村里一直以来生存的基本条件,山再怎么高,路再怎么难走,条件再怎么差,生活再怎么困难,早内村里生活的村民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这里,由于山路又弯又陡,特别到了雨季,泥泞不堪,让早内村村民进出行非常不方便,气候又独特,山地多田地少,一年到头的收成很低,他们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早内村困难的生活深深触动着苟有生的心,在父亲的支持下,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寻一条能改变早内村现状的出路。天还麻麻亮,苟有生就挑着担子钻进大山深处,一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才回到家,就着微弱的油灯,冲洗一下,胡乱吃上几口饭,有时连父亲接过来的卷烟都懒得接,就倒到床上睡着了。起早贪黑地种粮食,1989年国家推行粮食奖售政策时,苟有生一次就交售了5000公斤粮食,成了当时三台山德昂族乡的售粮状元。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平时在村里比较懒散的乡亲纷纷加入到劳动的队伍中。苟有生出工时,如果看到哪家还没有出工,或是农忙季里村子里还在家里喝酒或是在村子里闲逛的小年轻,他都一一把他们叫上,一起到山里干活。那一年他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子里的一些人家跟着他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早内村的村民们都暗暗在比量着谁是第一个到山里的,谁又是最后一个回家的。苟有生在回家的第二年便被早内村民选为村民小组组长,到今天一干就是34年。

面对村民对自己的期望,苟有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望着眼前延绵不断的大山,坐在自家洋丝瓜架下吸着旱烟的苟有生,似乎有了打算,俗话说“靠山吃山”,那我们就在这大山里找出路。早内村的农民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苟有生上,而苟有生又把希望寄托在大山上。早内农民要翻身,也只有在大山里才能找到出路。

一大早,苟有生挑着一担包谷到山下集市上去卖,卖完了以后,拿着卖包谷的钱顺便去买了一担稻谷,和一些生活所需的用品。高高兴兴地往回走,走累了就停在路边小憩一下,找个阴凉地吸上一口旱烟。苟有生吐了口烟看了看萝筐里的稻谷和挂在扁担上的东西,再摸一下口袋里剩余不多的钱,心里默默地比对了一下稻谷与包谷的卖价,经过比对他明显觉得包谷的价格要比稻谷高出很多,再说早内山地多,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包谷,可以在山里开出很多地来种包谷,水田少的话种足自己吃的大米就可以了,其余的地都用来种包谷,把包谷拿到市场上卖会得好价钱,这样早内村收入就会增加很多。这么一想,苟有生兴奋了起来,挑起担子就往早内村赶,他要把这个想法赶快告诉早内村的村民。

村口大青树脚,照常聚集了劳作一天的村民,苟有生捡了一个高一点的位置,坐了下来,听大伙聊天,瞅准一个时机,他把这个种包谷卖包谷换钱的想法讲了出来,本来还很热热闹闹地聊着天的村民,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淳朴的山里人从来没有想过把山里种的东西当做商品一样卖了换钱。年纪轻一点的不知不觉把坐的位置朝苟有生身旁挪,年长的放慢了吸旱烟的速度,静静地听他讲。早内村的村民多数没有读过书,没有多少文化,世世代代只会把地里种的东西拿部分来换取生活必需品,赚钱的事压根就没有想过,更不要说做了。听苟有生这些一说,特别是那些到取媳妇年纪而取不着媳妇的汉子,因早内村山又高、路又难走、生活又困难,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村里的姑娘又都往外村嫁,有了钱就可以把村外的姑娘讨到早内来的后生们有些坐不住了。

第二天早上,还不等苟有生站在村子心喊,大伙都扛着锄头,挂着砍刀,背着竹篓,上山去了。在大山里种上了包谷的那几年,早内村的村民们把包谷掰下来堆集起来,也不用一担一担地挑到山外去卖,直接就有收购的商贩来早内村收购,种包谷让早内村民的生活改变了不少。但要再进一步改善早内的生活,只种包谷是怕是远远不够的,早内特有的山地气候的优势一点都没有发挥出来,苟有生又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利用好早内村延绵不断的大山。于是,苟有生找来了许多关于山地种植的书籍,又到山下找懂得种植的专家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苟有生更加坚定了“不种粮食作物,改种水果”的想法。他带领着早内的村民在山脚先种起了香蕉,第一年种了32亩,因为那时候在市场上出售的水果品种单一,早内村种的香蕉上市后供不应求。第二年又将种植面积扩大到 45 亩,依旧是卖得很火爆。三台山德昂族乡种植的香蕉好吃又好卖一时间传为佳话,几年下来,苟有生率先脱了贫,早内村及周边的群众也跟着富了起来。

后来种香蕉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从外地很多品种的水果涌入了当地的市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让苟有生感到了继续种香蕉的危险,如果想长期占有当地的水果市场,必须要增加果树的品种,然后实行间种、套种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土地,再把果园内各种果树的成熟期分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水果成熟,这样不仅一年到头都有收入,还不容易造成新鲜水果的积压。在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苟有生带领早内村群众减少种植香蕉的面积,增加澳洲坚果、香板栗、西番莲、杨梅、桃子等十余种优质水果品种到早内村“安家落户”。随着,这些优质水果品种的引进,早内村果园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水果远销广州、上海等地,特别是澳洲坚果的销售,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早内村成了名副其实、远近闻名的“花果山”,由于澳洲坚果带来了丰富的收入,还成为了早内村的“摇钱树”。

早内村的果园发展起来了,但是一味地向土地索取,是不是应该还给土地些东西了。苟有生又有了新的想法,增加养猪项目,把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这样做既不仅可以给果园提供充足的农家肥,提高水果的产量,还能提升水果有机无污染的品质,让早内村的村民们增加更多的收入。他的想法得到有关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早内村村民的赞同。于是,2003年他带着简单的行旅和早内村村民的期盼,到保山、怒江等地考察学习他们先进的养猪技术,给大伙带来了良种母猪和仔猪,动员大家修建沼气池,让早内村的村民们又多了一条致富的道路。就这样,如果市场有波动,苟有生就带领着早内的村民,随时调整种植、养殖的规模,尽量避开市场风险,让早内村的村民们减少生产上的风险,减少经济上的损失。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早内村家家户户致富意识得到提高,整个寨子都行动起来,就连附近的德昂山寨也跟着早内村学,村民们实现了从“等、靠、要”向勤劳致富的完美转变。

“苟大爹,我家儿子今年也有二十一岁了,出去打工三年了,钱没有赚到不说,还经常让我寄钱给他,这次更糟糕给老板干活几个月了,工钱都拿不着,叫他回来,他说出去没有挣到钱,不好意思回来,家里地里活路又多,他在家还能帮我们干干活,我和他爹也放心些。”陈二婶一边说,一边用围裙擦着眼泪。苟有生才放下农具,脚都还没有来得及冲洗,就被陈二婶这么拦下来了。只好从衣兜里掏出香烟来点上,站在院子里听,等他听明白是怎么一会事时,他说:“不用着急,孩子他妈,你把电话打通,让我和孩子说。”陈二婶抽搐着,用哆嗦的手伸进里衣的口袋里,小心地摸出手机,拨了儿子的号码,也不敢和儿子讲话,才拨通就连忙把手机递给了苟有生。苟有生接过电话,对着电话说:“生儿啊!你妈把你的情况告诉我了,这样吧,你先听苟大爹的话,先回来,遇到什么事不用着急,原来的老板欠你多少钱,苟大爹给你补上,只要你回来,我保证早内村的大伙不会笑话你,回来的飞机票大爹帮你买了,你收拾一下明天就回来,苟大爹在村口等着你,回来跟着苟大爹干,明年让你取上漂亮媳妇。”电话那头只听到生儿哭泣的声音。

到生儿回来的那天,苟有生早早收工,就站在村口大青树下的石头上抽着烟等着他。当生儿站有他跟前时,还是穿着他走时的那件白色T恤和一条麿白的蓝色牛仔裤子,嘴唇上已经露出一层绒绒的胡子,生儿没有流泪,而是放下东西一下子就扑到苟有生的怀里,苟有生用粗糙的手抚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明天大爹出工时来你家叫你,今天你先好好休息。”生儿提起地上行旅回家去了。盯着生儿的背影,苟有生似乎又想起了三十年前,自己挑着行旅回家的那一幕,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再慢慢地把烟一小口一小口的吐出来,只听得远处传来陈二婶喜极的抽泣声。

第二天,天还没有怎么亮,苟有生就来到了陈二婶家门口,叫了声后,就站在陈二婶家门口的坚果树下,依着锄头从衣袋里掏出香烟来点上,透过薄薄的烟雾他似乎又看到父亲递过来卷好的喇叭状纸烟,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接,伸出的手停在空中,什么也接不到,苟有生使劲地甩了甩头,又想父亲的,这感觉好像父亲冥冥中让他好好地带生儿。苟有生对着山巅出现的第一丝光亮,喃喃地说:“父亲,您让儿子做的,儿子一定会完成的,不落下全村的每一个人。”门“咯吱”地一声,生儿揉着腥松的眼睛,扛着锄头,两人一前一后地向大山走去。

这一天他没有让生儿干多少活,但是以后的日子里,每天早晨他都严厉地吩咐着生儿和自己一起到山地里干活。没几天生儿也如当年的自己一样,皮肤变成了古铜色。干活休息期间,苟有生过到生儿家的地里和生儿聊会天,就像当年的父亲一样,抽烟时也不忘递给生儿一根,坐在山顶树阴下,山顶的风吹得人清气爽。“苟大爹,听我妈说,当年的早内村是出了名的山高路远,又穷又苦的地方,你是村里第一个到山下吃公家饭的人,怎么就想着又回来呢?”话语不多的生儿,这天终是忍不住,把自己藏在心里的疑问,问了出来。苟有生听后,沉默了一会,说:“是啊!那时能到山下城里工作是能令全村及至整个乡里人都是羡慕不与的事,更何况是在机关单位,实实在在的铁饭碗。说起这个事来,应该从那年我回家过年说起。” 苟有生打开茶水壶,慢慢地掉出一杯热茶,伸出嘴唇小心地沿着茶杯口,“滋溜”地喝了一口浓茶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记忆的闸门一经打开,仿如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苟有生的眼前。那年的春节苟有生象往年一样,一放假就急冲冲地向早内村赶,背上背蒌里装着从城里买来的年货,还有早内村小孩子特别爱吃的水果糖。才走进村子,村子里的孩子一看到苟有生都会围上来,每个小孩子都有,拿到糖的孩子一脸的幸福快乐,苟有生看着也是开心的,过年了村子里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过节的气氛。村子里遇着乡亲们,都会停下来和他打声招呼、说说话,毕竟他是村子里唯一在山下县城里工作的人,村子里还有很多村民从来没有到过山外的县城,很是羡慕。放下年货的苟有生直接就到地里去找父亲,顺便再帮父亲收一收地里没有干完的活,日落西山时,父子二人迎着夕阳,担着从地里刨出来的幸福,回家了。

母亲从灶间的锅内舀了一盆开水,把一条毛巾浸润,扭得半干,递给苟有生,苟有生连忙把热毛巾捂有脸上,一种舒服的感觉瞬间转遍全身。只听得母亲在呢喃地数落着自己说:“走了二十多公里路,回到家休息都不休息一会,就去地里干活,你不累,我看着心痛哩。” 苟有生一边听着一边使劲地用毛巾擦式着自己被汗水浸湿了的脊背,冲着母亲“嘿嘿......”地笑着,说:“妈,背蒌里有你爱吃的重油蛋糕,你自己拿一下,那双水筒鞋是给爹的,顺便帮我把那个灰色小盒子拿出来,一会我想去富贵家一下,我们又差不多有一年不见了。”母亲应了声,就转过身去收拾背蒌里的东西。

吃过晚饭后,苟有生拎着灰盒子,就往富贵家走,富贵和苟有生是从小一起放牛一起到山里找鸡枞长大的伙伴。老远远就看到富贵家篱笆墙了,篱笆墙上还挂着几个老了的洋丝瓜,看到这几个颜色有点发白、霜又扎过的老洋丝瓜,苟有生忍不住咽了口口水,想着一会出来顺上两个,明天让母亲杀只老母鸡煮上一大锅洋丝瓜,定能吃下小半锣锅饭。隔着篱笆墙,苟有生叫唤了声,听得屋内混乱的声音,富贵披着件外衣,汲着一双拖鞋,跑出来一把抱住了他。富贵说:“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提前稍个信来,我去接你。” 苟有生笑着说:“这不回来了吗?不用你去接,来来回回的麻烦,快过年了,你不是也挺忙的。上次我二弟去城里看我,说你上山干活,不小心扭到了腰,听我同事说这个跌打药管用,我就到医院帮你找了一瓶来,你先用用试试。” 苟有生说话间,将小灰盒子递给了富贵。富贵客气了一番,将苟有生让到堂屋,堂屋里的火塘火烧得正旺,两人手牵手坐了下来,富贵家媳妇拿出两个土碗来,把煨在火塘边的茶罐提起,倒出两碗汤色浅淡的酸茶来,边吃着茶边聊。话说这种酸茶有些神奇,它是德昂族用独特的方法制做的,前面已经说过了早内村原本是汉族与德昂族聚居,所以也学了一些德昂族的生活习惯,德昂酸茶不仅能解乏还能生津止渴,晚上喝了也不会让人睡不着觉。特别是上山干活时,渴了,你只要拿出来放嘴只咀嚼几下,立马就生津止渴了,也不用喝水,很是方便。

聊着聊着,富贵长叹了一声说:“早内村的村民都很能干,可惜就是田地太少,大山里山地道是很多却不知道怎么利用,村子里的年轻人干完田地里的活后,整天整天地无所事事,不是赌酒就是打架,有道是:闲了身子,饿了肚子,现在生活虽然比过去好了不少,但是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50元,那是比起其他的村子差了一大节,因为生活贫穷,村里年轻人讨媳妇都成了问题。现在政策好、社会风气好,你出去这么多年了,外面见的世面也大,你也帮忙想想办法,让早内村早些过上好日子,后生们都能讨上媳妇。”苟有生喝了一口茶,茶里略带的酸味,这时也如他心中的酸楚一般。

早内村生活贫穷的现状,经常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苟有生的心口,只听他说:“是啊!今天回来时,才走近村子,就听到喝醉了酒在撒酒风的声音,我也没有闲心去看热闹就直接回家。其实每天我下了班后,我都会到附近的村寨走走,向那些寨子里干活能手讨教,也观察了一些生活在与早内村环境差不多的村寨是怎么做的,其实除了能吃苦外,现在干农活也要讲究干农活的技术。早内村虽说田地少,其实山地还是蛮多呢,只要好好利用好山地,早内村的幸福生活还是会有的。”那一晚,哥儿俩说了一晚,聊了一晚。就是那一晚,让苟有生做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埋下了种子。

春节过后,苟有生虽然回到了单位,但是那一晚富贵俩人聊天的内容一直在他的耳旁回响着,时常让他陷入沉思中,沉默中他更加努力地把单位上的活干好,受到单位领导的赞赏,同事们的好评。下班以后,又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图书馆里借来的栽种养殖技术的书籍。当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他向领导提出辞职时,吓到了领导,也让更多的同事感到惋惜。领导和同事一次次的挽留,也没能留下他,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回早内村了。走的那一天,单位所有的同事都来送他,没有一人舍得他离开,泪水充盈了他的眼眶,他快速地转过身去,挑起他的担子快速地离开,他害怕走慢一点会动摇他离开的决心。

“生儿,不说了,干活吧!不然今天要锄的地锄不完了。”用力把烟蒂在地上按熄,起身拾起地上锄头,一头钻进了果园里。苟有生转身的那一刹哪,生儿分明看到了他眼中闪烁着一丝泪花,生儿也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地跟着苟大爹在地里干活,身上这几天的疲倦顿感轻松了好多。

日子一天天在流走,早内村的村民们都已习惯了这种早出晚归的生活方式,与太阳、月亮、星星做伴,与大山做伴,他们再也离不开早内的大山了。但是由于近几年来,地震频繁,早内村民小组居住的原址出现地质沉降,加上到了雨季,村子边不断有滑坡现象出现,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越来越不适宜大家再居住下去了,早内村不得不考虑搬移出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这天,二爹拦住苟有生,说:“有生啊!二爹家房子后面的坡坡这几年来一直在滑沙,眼看着快到房子石脚边上了,过不了多久,怕是房子保不住了。”苟有生说:“二爹,我早就去你家外墙边上看过了,早内村好多家都和你家差不多,我刚到县城和乡政府去反映了早内村的这个情况,现在国家有个易地搬迁工作的好政策,像我们早内村这种情况是符合国家政策,我准备开个村民小组会到时请乡里的工作人员把这政策讲给大家听听,再与大伙商量商量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二爹,这个事情不只是您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早内村的问题。城里、乡里和村里都非常重视,会有一个统一解决的办法。”听了苟有生的一番话,二爹非常信任地握紧他的手说:“有生,为早内村的事你也是操碎心了,你做事我放心。”望着二爹转身离去的背影,苟有生决定把这个担子挑下来。

由于搬迁是全村迫在眉睫的事,搬哪里?怎么搬?搬迁到什么地方?今后的生活、生产如何搞呢?一时成了早内村村民议论的中心话题。做为一村之长的苟有生,早内村的村民又一次把目光看向了他。这是关乎到早内村每家每户的生活生产问题,同时也是改善早内村人居环境大好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一丝丝纰漏,苟有生感觉前所未有过的压力。那段时间,他围绕着早内村的生产基地、果园四处查看,找村里的老人拉家长并征询老人们的意见。几天下来,通过实地查看与走访,在心里慢慢地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依照想法做了一个基本的方案,但他没有把这个想法与方案拿出来说给大家,而是先把早内村的党员、干部召集起来开了两次会:一次是党支部大会,一次是村干部会。请早内村的党员、干部们先围绕如何搬迁?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通过激烈的讨论后的对比、分析,本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大伙一致认为,早内村下到坝子上谋生不现实,应立足早内村的果园、生产基地上寻找新的寨址,不能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大山了。

想法得到统一后,苟有生带领着大伙到实地观看了早内老寨后的一个山头,又拿出他的搬迁方案与大伙进行研究讨论,通过多方咨询,还请来设计人员帮助设计搬迁规划。为了顺利实施易地搬迁,改善早内村的人居环境,整个搬迁规划出炉后,全体党员、干部又挨家挨户作宣传工作,当召开村民大会时,早内村的村民全部通过了搬迁方案。苟有生把早内村的搬迁方案提交给到乡党委政府后,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市新农办、扶贫办的认可。随后,在整村搬迁工程中苟有生和村干部分头行动,不辞辛苦四处奔走,从各种渠道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如市新农办投入100万元帮助解决了饮水、排污工程,扶贫办按每户1.5万元给于47户人家住房补助,银行给予贷款支持等多方筹措,全村整体搬迁共投资1700余万元。在整个搬迁过程中,每走一步苟有生都是小心移移的生怕出一点差错。

资金一步步到位了,按照规划设计苟有生和村干部们有条不紊地推动着早内新村的建设,动员村民们自觉加入建设中来。推土机“突突突......”地伸长着它的长臂不停地工作着,很快早内老寨后的那个山头就被推成了两万多平方米的平地,按照规划除去划出的村民活动场地建设早内村的活动室及道路,剩余下来的便是各家各户的宅基地了。如何让早内村的村民们公平公正地分配地基,而不产生矛盾呢?为了妥善起见,苟有生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进行了商量和讨论。

最后,在分配地基时,早内村村民们共同制定了四条规定:一条是全村47户,每户地基300平方米;二条是用公开抽签的办法决定各家各户的具体位置;三是对号入座,不许调换;四是党员干部不准搞特殊。定下这四条规定后,47户在分配地基时没有出现任何冲突。苟有生为了防止资金、帐目出现错乱,成立了以早内村的村民小组会计、保管、群众代表组成的财务组,定期公开往来经济帐目,公开透明地接受群众监督。从2012年起历时三年,克服各种困难建成了早内新村,宽阔的混泥土广场及可容纳400多人聚会宽敞明亮的村民活动室、设施齐全的篮球场等全部按照最初的规划建成。47栋二层混泥土楼房乡村别墅整整齐齐地矗立在新址上,8米宽的主道路,4.5米宽的岔路平坦、干净,两旁绿化带绿化树种上了早内村的“摇钱树”--澳洲坚果树。

到了2016年12月,47户村民高高兴兴地全部搬进330平方米的别墅里,科学规划的村内道平坦宽敞,无论是大车、小车、还是拖拉机都能开到自家门,每家每户用心地装饰着自家宽畅美丽的院子,打开通透明亮的房间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愉,全村统一把牲畜集中在一起喂养,实现了人畜分离,定期由每家轮流打扫村子里的卫生,干净又整洁。如今,早内村再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早内村了,而是成为可以和日本乡村干净、美丽相媲美的中国式农村,早内村的村民实实在在地过上了“农村里的城市人”的幸福生活。

一边忙着早内村的搬迁事宜,一边苟有生还要忙地里的活,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下来,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失败经验,寻找着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思路。“我一个人失败没问题,我不能带着一个村子的人失败。”不能辜负早内村对他的期望。院子外一片喧哗,只听得一个女人哭喊声,打断了苟有生的思考。他披着外套,汲拉着一双拖鞋,跑出来看个究竟。原来是杨山基家的小儿子突发重病,昏厥过去了,这会杨山基抱着儿子往外走,他媳妇正一边撵着一边哭喊着。苟有生连忙安排村里的人,护送着杨家三人到了州医院。杨山基家原本就不怎么富裕的生活,如今因儿子生了这场病,一下子变成了早内村的贫困户。早内村47户农民中有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何帮助他们脱贫?

苟有生把村党员及干部召集起来,开党支部会、村干部会一起分析了早内村3户贫困户的情况,找出了3户人家因为什么原因而造成贫困,针对早内两户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制定出了“建档立卡户自筹一点、直系亲属补一点、党员社干帮一点”的“三个一点”帮扶方式,为贫困户筹集资金,帮助贫困户每户种植10亩澳洲坚果种植并套种西番莲。就这样早内村的每个党员、干部出资200元,苟有生说:“我是党员又是干部,就出了400元吧!并负责为3户提供优质坚果种苗及技术指导,确保三年挂果产出有收入”,驻村乡干部尹宁深受苟有生的感染,说:“我出资400元”,于是早内村的党员、干部共筹集资金2200元购买来了化肥农药,贫困户的所有亲戚出资3000余元用于帮助他们解决了种植坚果挖地打塘所需要的费用。苟有生因多年与坚果公司打交道,又从坚果公司帮助协调澳洲坚果苗500株。就这样“众人拾柴,火焰高”,3户贫困户在苟有生与早内村善良村民的帮助下,家庭收入增加了也同全村人一起搬进了新村。

搬进新房子的那一天,早内村家家户户都来请苟有生去喝酒,苟有生去了,并且喝了很多很多的酒,醉得一塌糊涂。他高兴,高兴早内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说了很多,一直重复的是当年他挑着担子走了二十多公里路回家,一路走一路看身后的渐行渐远的兽医站,那是他最喜欢的地方;还有就是让村民们一定要培养好山里的娃,让山里的娃走出大山,从大山外面大大的世界里学习先进的技能,回来交给早内村的村民们。当年,他就是吃了文化少的亏,错将除草剂当杀虫剂用,那年他家收成连最基本的吃饱都成了问题,还好是早内村里这一家接济一点,那一家帮助一点,才勉强渡过了最艰苦的一年。早内村给了他温暖,给了他无尽的力量,让他更加地离不开早内村。

吃过文化少的亏,苟有生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从小就抓村子里孩子的教育,每年早内村都把娃们送到城里面去读书,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让他们带着知识发展早内村。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初中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村的发展需要,过去看天吃饭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早内村的学习氛围浓厚,他家就出了4名大学生,村民子女读书后出去工作的就有10余人,他们都齐心协力地为早内村的发展出力出点子。

站在烈日下,被晒得和他一样黝黑早内村的村民,同样与他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的土地。他们舍不得浪费一点点时间,更舍不得浪费一丝丝土地,对于早内村的村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工资卡,他们起早贪黑地耕耘着,用辛勤向土地换取着工资。苟有生琢磨着早内村的大自然环境优美,但是土壤不保水、缺水,如果解决了水的问题,早内村的果园产量实现翻翻,按照现在早内村的发展状况,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将实现人均收入5万元的目标。苟有生又为自己和早内村的村民们订了下一个目标。

苟有生伸出长满老茧的一双手,看了又看,他骨子里就认定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的底子,但凭着他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与土地打交道的经验,凭着爱学肯干愿意钻研的心和对脚下土地深沉的爱,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他总是乡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了提升水果的品质,他想了很多很多“土办法”来与病虫害作斗争。他带着生儿在自己地里先试验,在杨梅树上挂装蜂蜜水的瓶子诱杀虫子;用自制的夹子捕杀老鼠等,法子很好用,早内村的村民们都学着用。许多果树在别人手里栽不活,到了他手里却枝繁叶茂,一些老树经他高枝嫁接后又起死回生了。最为神奇的是澳洲坚果普遍都是6年左右挂果产出,但他在早内村种的澳洲坚果3年就挂果,而且不仅仅只在夏天挂果在冬季也挂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过硬的种植技术,让他成了种植果树的行家里手,被乡亲们称为“土专家”。

休息时,苟有生和生儿坐在山顶看着早内村的水果基地,水果基地里种植着好几种品种的水果,刚开始成熟的杨梅、已经成熟的水蜜桃等缀满了枝头,让人看了垂延欲滴。新鲜的杨梅带着特有的清香,熟透了的很甜,还未熟透的略带着一丝酸味。由于早内村种植的果子,不喷洒农药,成熟了又好吃又环保,摘下来的新鲜水蜜桃外有一层“小绒毛”,只消在衣服上轻轻擦去“小绒毛”,就直接可以张大嘴巴咬上一口,一股清香而又不太浓烈的甜味随即入口。套种在澳洲坚果树间的西番莲,金黄的、紫红的挂满了枝头,摘一个分两半吸着带籽的果肉,酸酸甜甜带着一股清香,嚼一口会“嘎吱嘎吱地响”,而正在生长期的坚果,挺直地站在地里,默默地守护着它的水果同伴们。

“苟大爹,套种在坚果地里的其它水果都长出果实来了,这个坚果怎么还不挂果啊!”生儿问。苟有生说:“这个坚果本来是6年才挂果,现在我研究出了一套种植的技术,把坚果挂果时间大大缩短到3年就可以挂果了。这个有着世界上最坚硬的外壳,但是却拥有着最美味的果肉,它的外表看起来很冷很坚毅,但是它的内心却是很温柔善良,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坚果皇后”。种植时只要按照我教的掌握好选苗、施肥、修剪这三个重要环节,3年坚果就可以挂果了,就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一片,今年已经种植了两年了,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坚果的果实一串串挂满梢头,那就是我们早内村的“养老树”“摇钱树”了。”苟有生喝了口水接着说:“坚果的果仁被包覆在两层保护层里。一层翠绿色的果皮,经过慢慢的成长发育,绿色的果皮逐渐变的坚硬,颜色上也由绿色变成墨绿色,慢慢果壳会裂开一道口子。当果实成熟时,颜色变成黄褐色时,果子就会从裂痕中挤出来,再从树上掉下来,到这时候就可以采收果子。采收坚果时,平均一个人一天最多也只能采收700公斤,到时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体力活。小伙子,只要你不懒,这个地里总是会变出让人惊喜的东西来,活计是多得做了这个做那个,其乐无穷。”看着苟大爹一提起种植上的事,眼睛就会发光,讲起来就滔滔不绝,生儿似乎明白了当年苟大爹为什么要放弃城里的工作,要回到早内村了。

早内村在大山深处,用独有的坚韧诠释着它的奋发。三十多年来苟有生带领着早内村,种了包谷种香蕉,种了香蕉种西番莲,种西番莲还套种坚果,得到实惠的村民,跟着苟有生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苟有生不仅让自己家里富起来,他还带领着全村人一起富起来了。“当农民就要能吃苦,会吃苦。”苟有生把这一句话挂在嘴边,每一次与大伙闲聊时,他都会重复着讲给早内村的后生们听。

收工作后的苟有生,总是喜欢清洗干净后,美美呢吸上一根烟后,打开电视看新闻联播。这天,出工回家的他依旧打电视,坐下来喝着老伴为他早早泡好的德昂酸茶,这时电视里正在播着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调研,只见习总书记走进苗寨,与苗族少数民族同胞促膝谈心。看到这,苟有生下意识地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日历,他记住了这一天2013年11月3日。美丽的苗寨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而武陵山是中国有名的贫困地区。全村人均耕地仅有0.83亩,以种植水稻和烤烟为主。2011年至2012年,在各项扶贫措施的支持下,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村公路、水渠、村部大楼等基础设施的建成,着实改变了十八洞村的面貌。然而,随着扶贫工作队的到期撤离,全村仍然普遍贫困。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68元。习总书记当即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明确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

习总书记为了一个小小的苗寨,不远千里亲自来指导工作,苟有生感动了,在早内村旁边也有像十八洞一样的少数民族寨子,他在想早内村生活已逐步在向小康生活发展了,是否也发展早内村的村民们帮助周边的少数民族寨子,特别是曾经与他们共同居住在一起过的善良的德昂族山寨的村民们一起发展,过上幸福好日子。“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习总书记的指示深深印在苟有生的脑海里。

当清晨的阳光照耀在绿油油的澳洲坚果树叶上,那藏在树中的一串串坚果花开得正欢,花的清香吸引了勤劳的小蜜蜂围绕着它不停地飞来飞去。坚果林子里头上戴顶旧草帽,皮肤黝黑的苟有生,一大早就在他的坚果地里一边干着活,一边正在教着杨腊万。因为杨腊万是德昂族,他怕杨腊万听不懂,特意放慢了速度教他,一遍一遍地重复教着,直到杨腊万听懂。来到一株坚果树下,苟有生指着说:“这树坚果有点缺水,看它的嫩叶有些萎蔫,而成熟的叶尖失去光泽时,这就是坚果树缺水的征兆,澳洲坚果对水分极为敏感,现在是开花时期,那么从开花至成熟都不能缺水,特别是果油积累期如果缺水了,就会严重降低坚果质量和产量。”杨腊万记下来,赶紧为这株坚果树淋上水。就这样一边学,一边实地操作,一边记,杨腊万一天下来学会了不少种植坚果的技术。

休息的时候,杨腊万看着那一串串的坚果花,眼前出现了一串串的坚果,似乎让他看到了德昂山寨的好日子。苟有生习惯地掏出香烟来,递给杨腊万一根,自己也燃上一根抽了起来。接着对杨腊万说:“种植是关键,日常里一定要注意修整枝叶,保持土壤湿润,以水肥为主勤施薄施,但是后期的管理也很重要,比如注意防患老鼠,果实进入成熟期后,老鼠非常喜欢吃坚果,它会咬穿果皮及果壳吃果仁,会让果园里的坚果产量受到严重的损失。寻找到鼠穴就要立马铲除,把老鼠洞堵塞起来破坏他的生存空间,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放上老鼠夹、捕鼠器或是放些老鼠药。”苟有生教的种植技术既科学又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气,比书本还管用。回到寨子杨腊万种植坚果60亩,按师傅的办法去管理坚果树,坚果树长势喜人已经开始挂果了。

出冬瓜村兴龙寨的德昂族唐发丛,在坚果园唐发丛跟着苟有生学坚果种植技术时,他告诉苟有生说:“苟师傅,我们德昂寨子里好多人说,你会拜神,有神帮你守护着园子,你山里种出来的东西都比别人家里的好、值钱,是不是师傅。来的时候,寨子里的人都让我到你的坚果林子里好好的找找,好把你地里的神也请到我们德昂寨子。”苟有生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好好地跟着我学习,我自然会把我地里的神,让你带回去给你们寨子。”“真的吗?”唐发丛不信。苟有生说:“是真的,你跟着我,过几天你就会遇到我地里藏着的神了。”说完,苟有生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得唐发丛有点发怵。唐发丛也象杨腊万一样,认真地跟着苟有生学,苟有生也是一点一点地慢慢地,豪不吝啬把技术教给唐发丛。后来,还真让唐发丛给找着了,并请到他们德昂山寨了。唐发丛自2014年开始种植坚果,到现在种植总面积近50亩,三年后收入已经超过11万元。

再后来,慕名前来找苟有生学习的人,近的有邻村、州内其他县市,远的有临沧、版纳和深圳等地的。现在由苟有生培训的包含德昂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已培养出40余名能独立操作的徒弟了。苟有生要求这些德昂族、景颇族徒弟要用本民族语言去传帮带,把从他这里学习到的种植坚果的经验、技能,回到寨子里教会寨子里的村民们,用科学技术来种植土地,让更多的少数民族村民们受益。

后记

“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

大山里的土地在村民们的精心耕作下生机勃勃,他们一刻不闲地在土地上劳作,把水当成乳汁,把大地当作母亲,把春风当成亲戚,长啊长,长成花花绿绿的票子,上学的学费、杂费、伙食费都有了,就连盖新房子的钱也攒够了,讨媳妇的钱更不用说了。2019年,德昂族杨腊万、唐发丛两家翻新了自家的房屋,建了两层的钢筋水泥土房屋,早内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4万元。

如今,早内村乘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扶持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6岁的苟有生站在山顶上从自家果园远眺,在他身后连绵起伏的山坡地上是水果种植基地,一片别墅屹立在山间显得格外夺目。早内村不仅脱贫致富了,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露出了笑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